智利為什麼比其他的南美國家富裕?


高票答案黑得好啊:

1974年,智利的通貨膨脹高達375%,是阿連德時期最高水平的近兩倍,成為世界第一。因為取消了價格管制,麵包等民生必需品的價格直上雲霄。

大家知道截止1973年9月皮諾切特奪權時候的由社會黨總統阿連德先生創造的通貨膨脹是多少嗎?

380%

大家知道惡性通貨膨脹從哪年開始的嗎?

1971年。

大家知道惡性通貨膨脹從哪年結束的嗎?

1976年。

大家知道皮諾切特什麼時候開始把Chicago Boys拱上台嗎?

1975年年中。

那麼如果我擺明了就是想黑皮大將軍,我該怎麼黑呢?

首先,把阿連德先生搞出的1973年全算到皮大將軍頭上。

其次,把皮大將軍對著阿連德的爛攤子無能為力瞎j8折騰的1974年算到1975年才成為偶像的chicago boys身上。

再次,把去過古巴訪問,6月份剛剛平定一場反阿連德的下級軍官起義,8月才剛剛被阿連德親手任命為陸軍總司令的皮大將軍說成是CIA安插的棋子。

Perfect !

智利余則成!

嗯?那皮大將軍你6月份是不是吃飽了撐的?

(當然,不用在意克格勃的情緒,克格勃表示對CIA在各種都市傳說中對pre-ipo企業臨門一腳搶C輪這事我們習慣了,怪只怪自己天使輪就投錯了人還沒做好退出)

(不過克格勃挑的這人也是夠逗,從1952年開始參選總統,每6年選1次,終於以高達30%多的支持率在敵軍兩黨內訌時候拿下了總統的寶座)

(這就好比下注下給了宋楚瑜,居然還能贏……)

「在新自由主義的芝加哥男孩們最為得勢的70年代,智利經濟一頭栽倒,直到1975年才緩慢回升」

不查點資料真不知道在黑誰啊, @章易 你說你愛槍說槍就行了,經濟也不擅長,說啥經濟史。

順便Chicago Boys上位時間與崗位列表:

Jorge Cauas, 財政部長, 1975–1977.

Sergio de Castro, 財政部長, 1977–1982.

Pablo Baraona, 經濟部長, 1976–1979.

José Pi?era, 勞工部長, 1978–1980; 礦業部長, 1980–1981. (在哈佛大學取得PhD學位.)

Hernán Büchi, 財政部長, 1985–1989. (在哥倫比亞大學取得MBA學位.)

Alvaro Bardón, 智利中央銀行總裁; 經濟部長, 1982–1983.

Juan Carlos Méndez, 預算主管, 1975–1981.

Emilio Sanfuentes, 智利中央銀行顧問.

Sergio de la Cuadra, 智利中央銀行總裁; 財政部長, 1982–1983.

Francisco Rosende, 智利中央銀行研究主管, 1985 and 1990; 反壟斷協會, 1999 and 2001;

Miguel Kast, 計劃部長, 1978–1980; 勞工部長, 1980–1982; 智利中央銀行行長, 1982–83.

Martín Costabal, 預算主管, 1987–1989.

Juan Ariztía Matte, 養老金總監, 1980–1990.

Maria Teresa Infante, 勞工部長, 1988–1990.

而且不是1990之後智利就沒有Chicago Boys了,一直都說後面的執政黨繼承了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就是因為還有大量的Chicago Boys在關鍵崗位。資料都在wiki上,90後的那些字太多,懶得截。

講道理啊,短短20年,4次增長率觸10%,雖然在1982世界經濟危機期間和自由世界國家一起砸了一下,但作為一個周邊環境不怎麼樣的狹長國家,人口也不多,到處都是山,手頭資源又不是鈾又不是稀土,還和東亞四小龍在出口替代上同生態位競技,想抱美國爸爸大腿吧,爸爸和自己中間隔著半個南美洲和整個中美洲,輪船開過來要逆兩股洋流,奶水早就被哥倫比亞巴拿馬還有加勒比那群離得近的狼孩子分乾淨了,這都能脫穎而出,除了奇蹟兩個字難以形容。

有些精神無產階級特別喜歡拿1982年說事,好像自由主義經濟學家搞出了智利這次經濟危機一樣,但是喜歡這麼說的人可以結合高票章易那張GDP增長率的圖來看,南美的增長率從1981年開始就是負的了,而當年智利的GDP是+6%。這可不是大陸和香港,這是智利和整個南美,體量比整個反過來了,而且還貿易自由,香港金融危機你大陸這樣的體量當然能扛,但也得吃點癟,何況整個南美的金融危機,智利還是前幾年漲潮水位最高的,到第二年南美都沒緩過勁來還是負的,這讓智利不落得狠點怎麼擋?

至於1980~1982期間到底是怎麼回事,各位可以自己搜索相關資料,反正阿根廷是不會沒事閑的在1982去打馬島的。

相比之下,阿連德統治期間,整個南美高速增長,你智利突然萬花叢中一條綠,負了,這阿連德被自己剛任命的總司令擼下來,我是覺得一點不冤枉。所有被裝麻袋扔大海的人都不冤枉。

還有些精神無產階級喜歡拿智利銅礦國有化說事,這個事與其說是經濟問題更多是政治問題,以阿連德上台時那可憐的30%多支持率肯定沒法搞計劃經濟,那你國不國有化其實就很無所謂了,挖礦該炸還得炸,稅該交還得交,要是銅礦主要供應國內,那國有化相比私有化確實能多掌握個特惠定價權,把利益轉移給相關工業企業好降低生產成本,然後被國內P民罵幾下權貴私相授受什麼的。但主要供應國外就完全無所謂了,一方面你的儲量根本沒到能在國際市場上獲得壟斷定價權或者強定價權的程度,照樣被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牽著鼻子走,和多頭trader共進退;另一方面國有化獲得的利益通過徵收資源稅也完全可以得到,徵稅的分配權清算順序還在股權之前,再之前,再之前。

不是我說啊,你們這些惦記著奪人錢財損人利己的左翼,攀經濟增長率不是你們強項,殺人越貨謀財害命才是,做蛋糕這種優勢領域還是交給右翼來,這種話題你出什麼頭?等蛋糕做大了你們再跳出來嘰嘰喳喳「啊你們資本家剝削無產階級」「賣國賊引進外國資本搞殖民」「一群無良的投機倒把的買辦階級」blablah也不遲,這才是你們的優勢嘴炮領域。畢竟人類史有分工,你們負責人類太飄飄然不知道自己姓什麼的時候上個台把經濟搞砸,然後我們負責擦屁股。

大忠若屍:如何看待劉仲敬近日大讚《耳語者》,痛斥蘇聯「生於不義死於恥辱」?

大忠若屍:勞動價值論是錯誤的嗎?

大忠若屍:言論自由是否包含發表錯誤的觀點的自由?


因為人均金屬礦產資源豐富,而且開採成本低。安第斯山脈是新生代形成的年輕山脈,一方面地殼劇烈上升,翻出各個地層,另一方面兩個板塊撞擊產生大量的火山,岩漿侵入各個地層製造了大量富礦。

從圖中可以看到,世界上斷裂成礦帶(黑色)密集的地區就是中國、美國和智利。美國富裕不用說了,對比中國和智利,中國的金屬礦區在東亞季風區,千百萬年來降雨豐富,原生礦被降水侵蝕的很厲害(粗糙地理解就是被水衝散了),雖然品種多(稀有金屬世界最豐富)、分布廣,但礦區分散,品位低,開採成本很高。而智利大多數地區受秘魯寒流影響,上百萬年以來氣候乾旱,原生礦基本保留在原來的地方(山形成太晚,水蝕沒有,風蝕時間不夠),開採成本很低。同樣的儲量比中國值錢多了

資源|全球24座超級銅礦概況

超級規模銅礦(銅金屬資源及儲量在2000萬噸以上)全球僅有24座,佔全球總項目數不到1.5%,但其銅金屬資源及儲量卻佔世界總量約40%!

24座超級銅礦分布在智利秘魯美國墨西哥俄羅斯波蘭哈薩克剛果(金)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蒙古和巴基斯坦等12個國家。其中,智利是擁有是超大型銅礦最多的國家,有9座超大型銅礦

規模排名第一至第四的超級銅礦均位於智利。最大的銅礦是Andina Division銅礦,為智利國家銅業公司所擁有,銅金屬資源及儲量為11890萬噸。其次是俄羅斯,擁有3座超大型銅礦美國和秘魯並列第三,分別擁有2座超大型銅礦

我之前寫過一個關於人類挖掘能力的回答:

如果集合全世界的力量,造一座山,這座山能造多高? - 馬前卒的回答

我第一次計算這個數字的時候才意識到,雖然在自然界,也就是我們前面說的這個玻璃殼裡,一立方公里不算啥,但是對人類而言,立方公里必須是談到全人類的時候才能用的大單位。這個單位實際上就是70億人類合力改造地球能力的極限數量級。三峽工程是作為千年工程設計的,物理尺度只有一兩億立方米,也就是0.1-0.2立方公里。京杭大運河挖了兩千年,算上現代疏浚成果,不過是幾立方公里的土方量。全世界每年上千萬礦工,幾百萬台機械,日夜不停的挖礦石,一年能挖多少礦石呢?才4立方公里。這還虧得我們有許多露天礦,沿著地面挖就能挖到礦石。這些所有的工程成果堆起來只能算個中等山頭,倒下去填不平一個普通的山谷。任何一個山區的同學,都能在自己的家鄉找到一個無人的山谷,把人類一年的文明成果都填進去藏起來。

迄今為止,人類挖掘岩石的能力相對地質運動來說都非常小,做不到深入地殼。所以,礦工要麼挖掘暴露於地表的礦床(沒有被降水侵蝕),要麼挖掘深入地下但是富集的礦床(成礦點多)。智利恰好把這兩點都佔了。此外,智利是一個沿海的狹長國家,運輸礦石的成本近乎全球最低(水運最便宜),又沒有大量農業人口(因為乾旱只有一千七百萬)來「分享」這些礦床。所以,只要全球經濟正常運轉,智利自然地就能靠礦山發財。其他的沿海國家要麼氣候濕潤,礦床被降水衝散,要麼農業發達,人口密集,人均資源少,都不像智利這樣可以一心一意地吃礦。

當然,此一時彼一時,農業時代智利就不算什麼好地方(乾旱),而且這地方多火山地震,動不動就有八級地震,還有幾十座活火山。人類史上最強的地震就是1960年智利地震。這次地震有9.5級(每級意味著30倍的能量差),先不說本土破壞力多大,僅僅引起的太平洋振動就在日本(沒錯,半個地球之外的日本)引起了8米高的海嘯,十五萬人的房屋被毀。反過來說呢,太平洋只要有地震,智利全國就要擔心海嘯。就算一切平安,萬一將來哪一天人類不再那麼需要金屬材料,怕是智利的經濟也會立刻崩盤啊。

最後,智利去年人均GDP只有一萬四美刀,還不如瀋陽,也沒富裕到哪裡。

補充:人口少,農業差,經濟靠挖礦,一旦帝國主義之間不再相互牽制,變成殖民地根本不用人家登陸,軍艦來繞一圈就得投降。不要以為用礦石換過戰列艦就是強國了。台灣這種工業省份單打獨鬥封鎖不了法國,準備五年封鎖個智利還是小意思

相關回答:

怎麼用地圖來加深對這個世界的理解? - 馬前卒的回答

華北平原上國家級貧困縣的產生原因是什麼? - 馬前卒的回答

如果地球上海洋突然被抽空,海底會出現什麼情況? - 馬前卒的回答


不出所料,果然有人在這個問題下面吹皮諾切特和新自由主義的牛皮。

資料來自:

如何評價「獨裁英雄」皮諾切特? - 玄不救非氪不改命的回答

如何評價「獨裁英雄」皮諾切特? - 光太郎的回答

下面是智利(上圖橙色,下圖藍色)和南美(上圖藍色,下圖橙色)的GDP增長率和人均GDP走勢的對比圖:

皮諾切特的執政時間是1973年到1990年,在此期間,智利GDP增長率長期低於南美平均水平,甚至出現兩次嚴重暴跌(1974—1975、1981—1983),直到1987年後才領先下行的南美平均水平。

可以看到,在新自由主義的芝加哥男孩們最為得勢的70年代,智利經濟一頭栽倒,直到1975年才緩慢回升;到了80年代,國際銅價從高位下跌,智利經濟也跟著再度回落,直到1987年銅價上漲才逐步走出低谷。

原來「翹楚」就是指長期低於平均水平啊。

哦,原來皮諾切特時期智利經濟不好看全是因為要給阿連德擦屁股啊?但是從第二張圖就能看到,智利人均GDP下跌恰恰是在皮諾切特上台後啊。

可見智利經濟根本不是什麼新自由主義搞起來的,基本就是跟著國際銅價潮起潮落。而皮諾切特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不僅保持了阿連德1971年的銅礦國有化政策,而且在1976年將全國銅礦合併為國有銅礦公司(Codelco),該公司在1987 年成為全球最大銅生產企業,並保持至今。

咦,說好的新自由主義呢?銅礦行業的自由市場經濟呢?

這也難怪,即便在2012年,智利出口總值中,銅佔了60%;剩下的也都是些葡萄和酒、木材和紙、金銀礦產、海魚之類的東西。新自由主義在經濟方面就是依靠強制手段推行自由市場經濟,通過市場的優勝劣汰來鼓勵企業創新,並通過壓低工人福利來提高工業競爭力,所以只有發展了現代工業才有資格談新自由主義的優越性。可是它智利有什麼現代工業?一個單純靠採掘礦產的智利有什麼資格大談甚至代表自由市場經濟的優越性?

1974年,智利的通貨膨脹高達375%,是阿連德時期最高水平的近兩倍,成為世界第一。因為取消了價格管制,麵包等民生必需品的價格直上雲霄。

與此同時,「反動的貿易壁壘」被皮諾切特打破後,廉價的進口產品隨著自由貿易充斥了智利國內市場,智利本土的許多企業因為無法與之競爭而關門,許多智利人也因此失業;1982年,智利失業率飆到30%,是阿連德時代的10倍。然而,皮諾切特在1975年一次性削除了27%的公共支出並持續削減到1980年,只剩下阿連德時代的一半;其中,醫療和教育首當其衝。

在阿連德時代,一個普通工薪階層用17%的收入就足夠支付食物和交通的費用;但在皮諾切特時代,普通工薪階層用74%的收入也只夠支付麵包這一項,連牛奶也買不起。雖然智利經濟在80年代中期後逐漸穩定並有所發展,但是1988年智利仍有45%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之下;而智利最富裕的10%的人,收入卻增長了83%。

2009年,智利的窮人數量比2006年增加了33.5萬人;2010年,智利貧困人口增加15.1%,影響250萬人,智利成為社會不平等問題最嚴重的拉美國家。這還真是「獨樹一幟」啊。

2013年,阿根廷人均GDP接近1.2萬美元,智利則是1.5萬美元。呃,智利人均GDP以三千多美元的優勢吊打了阿根廷!新自由主義萬歲!

PS:支持就點「贊同」,反對就點「反對」,隔著屏幕打口水仗是踢不動一些人的屁股的,尤其是那些坐歪了還自以為站在自己立場上的。


不請自來。

正常來說,以我的水平是回答不了這種問題的。但把大多數回答以及其中的評論看完以後,發現一種很莫名的邏輯問題的存在——似乎很多人認為依靠資源富不算富???

exo me???

這好像和一些人口中的學習好的一定是個書獃子,不算好孩子是一種邏輯。

在世界銅礦資源配置中,智利可以說擁有「絕對優勢」,那麼為啥不能以銅為經濟發展的核心?銅博士作為全球經濟的風向標,在全球經濟低迷的大環境下,智利經濟略有波動不正常嗎?

當然工業黨肯定不會同意,在工業黨眼中不建立「多快好省」的全面工業體系還敢自稱富裕?似乎建立了工業國就能擺脫市場規律一樣,可仔細想想,這幾年是不是通脹率越來越高了?就業越來越難了?這種現象在經濟學上叫啥來著?當年匈牙利也曾幻跟著老大哥吃香喝辣,結果就不提了。。

ps:瀋陽再不濟差不多也是全國前20的城市,遼寧省內GDP產值最高的城市,如果智利人平均能達到瀋陽的生活水平,也挺不錯了。


@大忠若屍

  1. 我可能是地球上所有經濟學學生中宏觀學的最爛的,但即便如此我也知道討論宏觀經濟的時候要討論外部因素(不然現在我們這裡也不會在中級宏觀之外還開一門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Economics的課)。同時,作為本科生,計量我學的還可以,所以時間相關性不等於因果關聯這種基本常識我還是知道的。你提了智利經濟在皮諾切特之後好轉了,或許這個說法可以成立(至於問題在哪裡下面再說),但是你怎麼就知道這是芝加哥男孩的功勞而不是其他因素的影響?舉個最最簡單的例子,美國政府明確反對阿連德當選,在阿連德當選後對即將去職的前任總統表示「not a nut or bolt would be allowed to reach Chile under Allende」,尼克松政府內部討論破壞阿連德的改革計劃,還有"make the economy scream"等語。你說智利體量小所以受南美經濟波動衝擊無可指摘,那好,原話奉還,智利離美國那麼近,體量又這麼小,在美國對他不滿的情況下,經濟崩了一定全怪阿連德?你用什麼方法排除了美國施壓對這一結果的出現有不可忽視的貢獻的可能性?又比如章易所引玄處回答及同題目下 @光仔PAT 回答提到的資源稟賦問題又作何解釋?
  2. 你自己攻擊章易的答案,強調他有事實性錯誤、選擇性無視,那麼再次請君入甕,你自己的答案還是有事實性錯誤、選擇性無視。你說皮大將軍並不是美國的棋子,可惜美國人自己不領情,早在2000年中情局就解密一批文件證實美國教唆皮諾切特等人進行流血政變,並且出錢資助政變勢力。這根本就不是什麼新聞。另外,阿連德政府治下的經濟形勢也並不都如同你說的那樣糟糕。即便在前款所述美國敵對態度下,1970年阿連德上台當年經濟增長率有2.17個百分點,1971年(阿連德改革啟動之年)經濟增長率更達到了將近9個百分點(皮大將軍掌權期間只有1977年達到過更高的增長率),72年的負增長大概一個多百分點,真正最糟糕的1973年……那後半年還是皮大將軍掌權嘞。至於你對皮大將軍經濟建設成就的吹捧,你說皮將軍治下智利最嚴重的82年經濟衰退是南美大環境帶來的,那麼你為啥不告訴大家智利當時的損失(GDP負增長13個百分點以上)遠比南美總體損失(從維基(Miracle of Chile)的圖上看大概在一到兩個百分點)慘重得多?( @方亮 補充,這個現象折射出的是80年代智利負債率過高的嚴重經濟隱患。)你吹皮大將軍把智利經濟增長拉到南美總體水準以上,那你為啥不說南美平均水準6%左右也已經算高增長,以及智利還有前款所述資源稟賦加持?而且1985年增長率還滑落到南美總體水準以下?阿連德統治期間增長的都不提,只提衰的,皮大將軍統治期間經濟增長了歸功皮大將軍,虧了就壓根不提,你和你批判的章易又有什麼區別?(智利實際GDP增長率歷年數據參見Real GDP at Constant National Prices for Chile)
  3. 接下來說說三觀問題。你是從哪裡知道左派就一定不能發展經濟的?1929年起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的時候蘇聯一五計劃成就還用我來描述嗎?「蔣委員長搞了幾十年,只給我們留下四萬噸鋼」,然後新中國1952年經濟水平就超過解放前歷史最高水準,計劃經濟時代建成全國骨幹工業體系,這都不是瞎編的吧?還是你準備發明歷史說斯大林、毛澤東都是弗里德曼經濟學甚至哈耶克主義的忠實信徒?就算這些統統不論,你把「啊你們資本家剝削無產階級」「賣國賊引進外國資本搞殖民」「一群無良的投機倒把的買辦階級」這樣的問題都列為「左派嘰嘰喳喳」,那麼難道在你看來貧富分化、不顧風險地提高經濟政治對外依存度、投機盛行都是一個經濟健康的獨立國家應該有的現象?早在春秋的時候孔老夫子就說「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有過管仲用外貿影響外國經濟破魯破楚的歷史教訓,我看汝等真是越過越回去了!何況皮大將軍治下也不僅僅是有這些問題,他搞政治恐怖搞到驅逐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二( @PurpleLight ),原本也對阿連德不爽的一些人都出來跟他對著干,這些豐功偉績您就無視了?再說你居然還說「被裝麻袋扔進大海的人都不冤」,你這麼鼓吹酷刑你媽知道嗎?北朝鮮貨幣改革失敗也不過把主事官抓起來槍斃,沙特朝覲踩踏事故也不過開刀問斬,已經被人叫做暴政,裝麻袋扔大海居然還能理所應當,敢問皮大將軍殺的是朝香宮鳩彥不成?
  4. 最後我告訴你吹新自由主義怎麼吹。你可以吹本朝,確切的說是吹本朝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而不是工業,畢竟現在的底層工人其實過得很糟。當然,這條就算殺了你估計你也不幹,而且還有「聯產」這個最後殺手鐧可以破解。所以你可以吹90年代巴西的雷亞爾計劃,在我看來這才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真正的輝煌傑作,把通脹率從四位數百分點的超高位腰斬下來,而且同樣是廢鈔卻推進有序沒有搞出莫迪那種大亂子,這是真的沒話說,主事的財長卡多佐因此殊勛獲民眾擁戴榮登總統寶座。然並卵,除了專業學術文獻有提這事的,我就沒見過極右神棍吹這個雷亞爾計劃,誰叫可憐的卡多佐先生在治國之餘,沒有挑幾個共黨裝進麻袋扔進大海來滿足極右神教徒們的獵奇胃口,而且在國際關係學上還鼓吹依賴理論反對新殖民主義,而且還有社民黨背景呢?


在遙遠的南美洲西南部,有一個神奇的國度——智利。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偏僻的一個國家(不包括南極的話),他位於偏僻的南美洲的偏僻的沿海狹長地帶。

被智利的國徽萌哭了

智利就像一根細長的竹桿,夾在太平洋和安第斯山脈之間。這是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南北長達4270公里,而東西平均寬度只有180公里。它位於熱帶雨林廣布的南美洲,有著長長的海岸線,卻擁有被稱為「世界旱極」的阿塔卡馬沙漠。

雖然位置偏僻而形狀奇特,但智利絕不是個貧弱的國家,它成功地跳出了「中等收入陷阱」,成為南美洲最發達的國家,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智利是不是很狹長。。。

事實上,智利的人均收入從2012年起就超過了12,736美元,達到14,280美元,步入高收入國家行列。2014年智利的人類發展指數為0.832,排名第42位,2015年的清廉指數為70,排名第23位。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經濟、政治和社會的發展程度都相當高的國家。

簡直就是南美的長富帥(智利藍色,南美橙色)

一些研究者從智利的國家政策出發,認為智利是憑藉著較徹底的市場化政策,而成功地擺脫了拉美陷阱的魔咒。1980年代智利實行了經濟自由化改革, 大量的國有企業被私有化,通化膨脹得到了抑制,建立起了一個開放的市場,使智利的經濟迅速發展了起來。

誠然,智利經濟的騰飛離不開其市場化政策的作用,國家對經濟社會的發展給予了必要的引導和干預,才得以使智利改革獲得成功,並且經濟在短時間內就發展起來,而許多其他拉美國家正是由於去國家干預而陷入了新自由主義改革的危機。

智利貨幣上印著他們的民族英雄,海軍將領阿古斯丁

智利(chile)的原意是「世界的盡頭」,這是因為殖民地時期的智利被局限在沙漠以南和比奧比奧河以北,對宗主國來說是一個遙遠而相對隔絕的地方,而當時的智利並沒有發現像墨西哥和秘魯那樣豐富的貴金屬礦藏,因而並沒有得到宗主國的重視。此外,智利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境內頻繁地發生地震等自然災害。

智利早期殖民地——阿塔卡馬沙漠和比奧比奧河之間

阿塔卡馬沙漠與比奧比奧河之間的智利核心區域

漫長的阿塔卡馬沙漠

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智利

不過正是這樣特殊的地理結構和歷史原因,造就了智利人的堅韌以及求知好學的傳統,和較強的自治能力,而且為他們抵禦外來入侵者提供了一種天然屏障。當然大自然也有對智利的獨特饋贈,豐富的礦產資源使得智利擁有了堅實的經濟支柱,它的銅礦資料佔世界儲量的四分之一,它還是世界上惟一生產天然硝石的國家;智利還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這些豐富的自然資源為智利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智利的出口結構明顯以銅為主

智利北部阿塔卡馬沙漠區域中的大量礦產

16世紀30-40年代,西班牙殖民者來到了智利,使這片土地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戰爭、瘟疫和西班牙人的殘酷奴役使中部的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或向南方逃亡,人口急劇減少。

剩餘的印第安人開始與西班牙人通婚,他們為了逃避向西班牙人繳納貢稅,逐漸放棄了原來的語言和生活方式,而是學習西班牙人的文化習慣,這也是智利日後能夠實現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到1800年時,智利中部已經只有白人和混血人,種族結構相對簡單,而且文化習慣上也比較一致。沒有了複雜的種族矛盾和文化衝突,智利的民族認同更加容易實現,因而在獨立後較早地實現了政治穩定,這就為智利獨立後的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國內環境。

綠色那片,也就是南美幾乎全軍覆滅在西班牙腳下(吞併葡萄牙的情況下)

西班牙人雖然在16世紀中期成功地殖民了中部地區,但在南方卻受到了阿勞坎印第安人頑強的反抗,沒能把殖民地繼續向南擴大,而且,英勇善戰的阿勞坎印第安人常常對西班牙人發動武力反抗,時刻威脅著智利的邊境地區。

阿勞坎印第安人.....

這種威脅促使智利土生白人精英產生強烈的民族意識並團結起來,這種民族意識在後來的與秘魯—玻利維亞聯邦的戰爭、以及與玻利維亞和秘魯的「太平洋戰爭」中進一步得到加強,而且戰爭的獲勝也讓智利成為拉美的強大國家,國際威望大有提升,智利人的自信心也大為提高。民族認同的強化使這個國家更加具有凝聚力,因而更容易在獨立後實現穩定的政治環境。戰爭的勝利也同時為智利帶來了其他福利,邊疆得以擴張,使智利獲得了更多的資源,為它後來的經濟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智利獨立宣言

智利今天的經濟也要感謝那些外國移民帶來的企業家精神。來到智利的西班牙移民中,有大量的巴斯克人及納瓦拉人,巴斯克與納瓦拉相鄰,位於西班牙西北沿海,這裡的工商業很發達,是西班牙最進步、最繁榮和民主的地方。

巴斯克人勤勞智慧,善於從事工商業,納瓦拉人也同樣具有巴斯克的人傳統,這些移民的到來,為智利帶來了企業家精神。他們利用賺來的購買大莊園,並與早期的卡斯蒂利亞豪門聯姻,形成了巴斯克-卡斯蒂利亞白人精英階層,這一階層在智利獨立後積極發揚他們的企業家傳統,開發礦藏、建立工廠、修建鐵路、引進先進技術,並開拓國外市場,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智利的早期經濟發展,一些傳統的巴斯克世家至今仍是智利最顯赫的財團。

遠道而來的巴斯克人和納瓦拉人

19世紀,又有大批的外國移民在智利政府的吸引下來到了智利,這些主要來自英國和德國的移民同樣具有很強的企業家精神,他們開拓智利的南方地區、修建鐵路,還在智利的工業投資和教育發展等多個領域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種由移民帶來的企業家精神,使智利人具備了創業精神和自主發展的意識,同樣構成了推動智利經濟發展的因素。

此外,由波塔萊斯推動制定的《1833年憲法》,也為智利早期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提供了保障。在1833年之前,自由派曾制定過5部憲法,但是都與智利當時的國情不符,智利一度政治動蕩,直至波塔萊斯出任副總統並制定了《1833年憲法》。

波塔萊斯出身自巴斯克-卡斯蒂利亞精英階層,他迫切地希望能夠早日恢復法律和秩序,主張建立一個中央集權的政府,以改變智利獨立後的無政府狀態,他推動智利制定了《1833年憲法》,這一憲法賦予總統很強大的權力。

總統由特別選舉人選出,並且可以連任兩屆,每屆任期為5年;總統享有一種對議會立法的幾乎絕對的否決權,有權任命所有高級官員,宣布國家實行戒嚴;憲法重新確立了永久長子繼承製,規定羅馬天主教是國教;憲法對選舉權有較為嚴格的限制,選舉人必須是年滿25歲男子、有閱讀書寫能力以及擁有法律所規定的財產資格。

波塔萊斯大概不愛自拍,所以沒找到什麼像樣的照片。

追溯一個國家的歷史,我們就能看到,一個國家的獨特性並非是無源之水,而是根植於這個國家的歷史中。智利的經濟發展固然受到現代化進程中的諸多因素的影響,但同時也與其歷史遺產緊密相關。

參考資料:

韓琦,曹龍興:《智利現代化道路的獨特性及其歷史根源》

歡迎關注我團微信公號:

地球觀察團

ID:diqiuguanchatuan

http://weixin.qq.com/r/BTr95TzEhmH5rXiG928X (二維碼自動識別)


礦多人少,物產豐富,

政局穩定,不作死,就不會死


1.自然資源豐富,尤其銅礦。

2.皮諾切特的統治建立威權制度,對於發展經濟來說是非常好的,也成功跨過了中等收入陷阱。

3.推翻皮諾切特後建立了民選政府,與南美其它國家一對比更加知道不折騰的重要性,因此政局穩定,又有之前經濟發展的良好底子。

4.人種素質相對比較高,與中美歐等主要國家無利益衝突。


過十年再看看就是另回事了,即使拿15年跟14年對比下。

14年

15年

智利銅礦占本國20%的GDP,出口額的六成,智利也不過只是個資源發達的國家罷了,跟沙特這種石油國家沒多大區別,智利在南美好的原因也只是人口更少一點,原始資源相對更多一點,而已。

並且,我要明確的指出,小國.弱國想要真正的富強,必須依靠大國.或者組成像歐盟那樣的組織,很大程度上,你小國辦教育根本沒意義,因為你純粹是給強國辦的教育,因為你本國辦不起來高端產業,沒法提供工作給受教育的年輕人,這些人會跑到外國工作,我舉兩個例子。

互聯網公司,智利人口只有不到兩千萬,語言西班牙語,讀了計算機專業的大部分人都會跑美國創業定居,等未來中國薪水再慢慢提高的時候他們也會來中國,因為智利沒矽谷,沒深圳.北京,因為你本國沒法給他薪水更高.地位更高的IT工作。

影視業,都不用說智利,即使是歐洲都是美利堅的殖民地,歐洲的影視業人才都跑好萊塢工作,因為本國不能提供工作給他們,畢竟演好萊塢的戲跟演法國本土的戲是有質的差距,更別提你智利了。

法國版美女與野獸

好萊塢版美女與野獸

觀眾想看哪個不言而喻,而中國,IT公司里中國有阿里,騰訊,百度,豆瓣,知乎,網易雲音樂,鬥魚等等無數需要程序員的工作,影視業,中國票房越來越高,觀眾需要更多品質高的電影,同時也有無數熱錢進來,中國辦教育,辦高端產業能辦起來,因為中國能提供薪水高.社會地位高的工作給這些專業的年輕人,其實這個道理適用於任何專業。

要麼你本土市場大,比如中國,美國,印度,日本,(日本本土市場不算小,他是人口僅次於美國的發達國家,唯二過億人口的發達國家)要麼你組成歐盟或者跟大國.大型組織發展良好的關係比如新加坡,否則單靠自己都起不來,最終也只是出口些原材料或者永遠做最低端的密集勞動而已。


天涯 沙梨熊

小國崛起---智利篇(科普政經模式,路線,流派)

2015-08-30沙梨熊

今晚第一個問題,也可以說是序章,為什麼西屬南美獨立之後,沒有走上和北美一樣的強盛之路?很簡單,開局定調者不同。北美獨立,是靠法國和西班牙波旁王室支持,目的是對付英國,而南美獨立則是英國幕後操盤,目標是打擊西班牙。這方面是半斤對八兩。

  可有一點不同,北美建國時,法,西沒長遠眼光,未積極發揮主導作用。英國則不,南美獨立到最後關頭,西班牙本土內亂,英國又海上封鎖,所以獨立是肯定沒問題,關鍵在於誰來完成對南美西軍殘部的最後一擊。兩種選擇,玻利瓦爾還是聖馬丁?誰打這一仗都是贏,誰贏誰就握有獨立後建國主導權。英國決定把榮譽給玻利瓦爾,指使智利海軍的英籍將軍科克倫撂挑子,海上運輸一擱淺,聖馬丁的隊伍補給就完了。最後只能讓賢給玻利瓦爾,自己流亡去鳥。

  為什麼英國下這盤棋,因為玻利瓦爾是被英國吃透了的。上來之後無非是傳統那套,考羅迪,大莊園制等等。而聖馬丁卻有強烈歐化抱負傾向,兩廂比較,自然選擇玻利瓦爾。辛亥也是這個道理,在滿清必定出局情形下,袁大頭和炮哥二選一,英國選袁,因為袁未來如何發展,英國心中有數,炮哥不同,萬一權力鞏固,西化徹底,真玩出個南洋經略來,英國往哪站。這其實就是民國以來不管炮黨如何開價,英國始終不挺炮黨的根本原因。

  智利國父,愛爾蘭人奧金希斯

以下分篇敘述,第一章,智利!

  智利開國者,奧金希斯,屬於聖馬丁線上人物。也有歐化夢,而且他還是個愛爾蘭人。英國自然不喜歡,想辦法扶植代理人逼智利國父流亡終老。這些都不談,之後智利和鄰居們一樣,開始漫長考羅迪時期,就是一批軍閥為了土地打來打去,這些也不談,誰當總統,制度都是老一套,沒有羅嗦的必要。直到數十年後,當時玻利維亞大軍頭聖克魯斯征服秘魯,接著想攻取智利。智利布爾內斯將軍打贏衛國戰爭,戰後成為總統,從此開啟智利新篇章。

  他建立了什麼新制度,值得聖熊維尼為他記上一筆。也就是智利,普魯士,日本們崛起的奧秘。開國會,建憲政。說白了三句話,行政當局保留執法權,讓渡立法權,換取合法性。不解釋,舉例子,文盲就明白了。

  世上古往今來就四種政治模式

  A,極權,法家,吏治

  B,威權,儒家,官治

  C, 公權,道家,紳治

  D,民權,墨家,民治

  四種體制運作流程

  內政,例如,修路碰上釘子戶

  A,硬拆,並且房主要打靶

  B,還是免不了拆,但多少給點補償,看官府心情好壞

  C,憲法保護私產,不能拆,官民雙方談,議員做仲裁,實在談不攏,繞路修建,預算追加

  D,同上,但如果繞路成本增加,預算不一定能跟著追加,需要過全民公決等等,也許最終就修不成了

  外政,例如打仗

  A,能攻不能守,秦兵可以外線作戰,但劉邦入關中,把基層酷吏組織鏈斬斷,關中父老得解救,立馬帶路,暴秦瞬間土崩瓦解

  B,既不能攻,也不能守。沒事就是油浮水上,有事上層跑路,下層帶路,大家懂得

  C,能攻能守,內部沒有強拆,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因此國民有安全感,繼而有認同感,衍生出責任感,攻時是海外雄飛,守時是保家衛國,可以參照日本,德國發跡史

  D,能守不能攻,本土防恐,保護個人眼前利益,揚基佬觀點是一致的,但要去海外作戰,那反戰,逃役,抗稅,綏靖什麼怪話牢騷都來了

  看完以上例子,就明白為什麼智利在布爾內斯將軍選擇C類模式之後,可以領跑南美。一場外戰最說明問題。智利維新之後經過數十年,和秘魯玻利維亞聯軍為了硝石資源大打出手。戰前硬體對比,軍力對手是智利4倍,火力裝備相當,海軍稍強於智利,戰時還有阿根廷志願兵加入,大國盟友,法國支持玻利維亞,美國支持秘魯,英國局外中立。按硬體對比,智利以一敵三,戰前無論如何都不被看好,可結果卻是智利大獲全勝。點解,制度優勢。同理參看甲午之戰,日露之戰,過程演變幾乎一模一樣。C類打B類,那就和吃豆腐一樣容易。

  崛起之戰,太平洋戰爭,海戰大破秘魯海軍

崛起之後,沒了外患,財富暴增,接下去又一個問題出現,內部政治路線分歧,議會制還是總統制?

  府院之爭,潮起潮落,說穿了最後看槍杆子支持誰。最有名的兩次,19世紀末,巴爾馬賽達總統掌握陸軍炮打議會,結果海軍和德裔軍團(智利早期南進擴張時,印第安人投靠法國,建立新法蘭西,智利於是引進普魯士移民,打贏之後,授田定居,平時為農,戰時為兵,所以智利南部又稱為南德意志,這也是為什麼智利軍隊歷來德式打扮的歷史由來)支持議會,總統失敗,逃入阿根廷使館,最後自殺,議會共和制獲勝。

  20世紀20年代,亞歷山德里總統再起野心,複製一遍,但這次他贏了,修改憲法,奠定了總統共和制根基。

  為什麼差不多的事件,成敗各異?因為時空環境不同,19世紀那次,經濟在上升期,人心尚平,所以總統不得人心,到了20世紀那次,大蕭條時期,人心惶惶,盼望出現救世主,所以總統佔了人和。群氓心理,沒事掃門前雪,有事盼包青天,可悲又可嘆,不知道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開,再關可就難了。

  之後四十餘年,左中右各派亂斗,反正就是那些狗屁倒灶的事,都選上來過,也都政變過,具體不展開,關鍵在於三黨政治的背後,是金字塔社會成型,這才是關節點。三大政黨,四大階層(十大人群),政治傾向,拉個表一目了然

  三黨,A,民族主義黨(右),B基督教民主黨(中),C人民行動陣線(左)

  四大階層(十大人群)

  門閥

  1,高官豪門,大企業主,莊園主等等

  中產

  2,各種師(醫師,律師,工程師云云),白領等等

  3,富農,中小業主等等

  平民

  4,中農,零售商,小業主等等

  5,藍領工人,小職員,小商販等等

  6,小自耕農,手工業者等等

  低層

  7,佃戶(自主經營的鄉村佃農,鋪位租販等等)

  8,季節性僱工(進城民工,農牧業短工等等)

  9,長期僱工(也就是原先莊園包身工)

  10,城鄉遊民(未必窮,遊手好閒的懶漢潑皮們)

  政治傾向,也就是選舉時票源分布

  1(A)

  2(B)

  3(A或B)

  4(A或B)

  5(A或C)

  6(B)

  7(B或C)

  8(A或C)

  9(C)

  10(C)

  看錶一清二楚,無論何種選舉,人陣穩拿3成半,其餘民族和基民分,中右有默契,還能維持,有分歧,那就有戲看了

  60年代末,中間派基民黨弗雷主政,無非搞溫和土改,農業補貼那套,小蔣能成,他可不成,點解?台灣人沒別的選擇,智利人可有其他選項。

  結果是,得到土地的不感恩(佃農們喜歡人陣的白占案,不喜歡基民的贖買案),失去土地的不服氣(尤其是富農階層),遊離選民也不滿意(中農,糧食零售商,不喜歡農業補貼政策,他們希望糧價由市場決定)

  弗雷任期結束,70初總統大選,立馬體現在選票上,人陣36%,民族35%,基民28%。基民黨候選人首輪出局,按照智利選舉方法,複選由議會決定總統歸屬,議會內三黨席次也是大體同上,所以基民自己沒戲,但卻可以影響最終結果。兩位候選人議會答辯,民族黨小亞歷山德里有風度,說如果議會選自己,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辭職,再由全國民選決定真正合適人選,人陣阿聯德則威脅,如果議會不選自己,那就全國總罷工。

  基民黨那批中產公知拿不定主意,就在關鍵時刻,又出大事,陸軍司令護憲派將領施耐德被刺,左右都說是對方乾的,想反憲政云云,學院派本就有泛左傾向,再被阿聯德尊重憲法的保證與強硬姿態連哄帶嚇,最終把票投向人陣,人陣上位,好戲開鑼。

  阿聯德上來幹了一系列大事,舉個例,列個表

  土改,搞集體化,產權歸國家,使用權均分,從莊園主到富中農,再到小農,全都炸了鍋,激進的暴力抗拒工作隊,消極的則開始屠殺自家牲畜,毀壞農機具,中央谷地,南部牧區一片雞飛狗跳,農業生產停擺

  工業,國有化,外資,本土商業資本開始大批逃離,原先屬於外企的北部銅礦,礦工從外企員工,拿績效工資變成要義務勞動的國家工人,開始大規模罷工

  商業,公私合營,南部靠近極地的長途車司機,原先車是自己的,行會也是自願參加,現在莫名其妙變成集體所有,於是開始串聯罷運

  城鎮,首都區給人陣工會大幅上漲工薪,同時物價釘死,說是如此一來增加工人購買力可以促進消費,刺激生產,其實就是開印鈔機去補貼人陣基本盤,錢印多了通漲自然來,小商販當然不會認可官方牌價,前門不營業,後門用通漲價格結算,人陣出動民兵撬私人店鋪門鎖,強迫開業,於是市場商人乾脆罷市

  糧食不夠,供應不暢,通貨膨脹等等一堆爛事,造成貨物短缺,於是只能搞配給制,人陣的基本盤棚戶區有基本保障,其他階層要麼有票無證,要麼有證無貨,家庭主婦沒有麵包了,於是空鍋運動爆發,上街敲打平底鍋,表達不滿

  教改,收購民營報紙,規定公私立院校都要教授馬哲,這下連公知,技術員們都開始準備跑路移民

  一連串事件,在議會中期大選有了反應,國家被撕裂了,人陣上升到45%,其而基民和民族合併佔有55%,但不到法定三分之二,只能杯葛,不能彈劾,於是開始持續僵持。

  阿聯德這時依靠蘇俄,決定徹底展開路線鬥爭,軍事上一是建立第二武裝,在郊區工廠帶組建了10萬民兵,二是滲透軍隊搞士兵委員會,架空指揮官,三是走馬換將,有一個機緣,陸軍司令普里茨也是護憲派,雖然還算溫和,可還不放心,正好一次他出了事(他的車和一個女司機搶道,他拔槍逼停,威脅對方,引發路人義憤圍觀,坐計程車逃離現場),老派軍人要臉面,要做請辭姿態,沒想到阿聯德虹准了,因為阿聯德要換自己更信任的人,就是皮諾切特(於公,皮是辦公室軍人出身,不屬於傳統軍官團,看上去易控制,於私二人既是大同鄉,瓦爾帕萊索人,又是小同鄉,巴斯克人後裔),皮皮在軍中數十年,才是軍校教研室里區區雞毛少將,阿聯德上台,頭年授實職,首都衛戍區司令,二年授中將,三年升陸軍參謀長,同年取普利茨代之,成為陸軍總司令,加上將銜,同月,空軍也是大換血,古斯塔沃將軍等一批新人扶正

  搞槍杆子是為了什麼,為了政改護航,要廢除參眾兩院,建立人民院,改憲法等等,當年九月九,保加利亞大使館招待會,蘇東盟友,人陣防長,內政部長們全員到齊,策劃全民公決案,如果議會不過,當年十一月十九日獨立閱兵式上抓捕高階文武官員,展開肅軍,史稱Z計劃

  可好景不長,九月九晚上H得不行,第二天海軍陸戰隊開始秘密移動,隔天政變爆發

  為什麼被人快打慢,海軍司令勞爾在六月陸軍下層坦克團,八月海軍士官生屢次自發舉義的感召下,秉持海軍護憲傳統,聯絡各方,民盟議員,海陸空警四司令為了國民福祉,民族大義決定實行兵諫。

  原方案是海軍佔領港口,陸軍佔領媒體,發通告,空軍提供飛機勸阿聯德自動離職,接下去政治家出面組織過渡委員會,圓桌協商會議等等。本不打算流血,可過程是瞬息萬變,阿聯德是早七點得知消息,第一反應是通知郊區十萬民兵進城打巷戰,可不久又通知守衛廠區就好,不必進城了。

  為什麼,因為,阿聯德從美領館,蘇領館,民盟內線各條管道知道了對方底線訴求,接著空軍參謀長馮朔文來電,勸他離開應證了他消息來源的正確。心中有了把握,吃定民盟的公知了,說,你們知法犯法,違憲了,給公知上憲政教育課,公知一聽憲政理念,就和祥林嫂聽到自家阿毛在叫一樣,立馬五迷三道。阿聯德再灌迷湯,丘八撤回兵營,政治家們可以在溫和,理性的環境下展開憲政商討云云,民盟頭頭艾爾文,紅衣主教希爾瓦最吃這套,漫天雲彩散了,通知軍方撤了,接下去是議會協商了,阿聯德吃定了民盟文人,圍總統府的軍警也在八點五十分撤了,很高興,叫國際左翼媒體記者進來訪問,故意穿避彈衣,拿AK47展示自己臨危不亂的氣魄,實際是為未來新聞發布會以及圓桌會議打基礎,做政治鋪墊

  可千算萬算,漏算一點,民盟教會美帝都是2B不假,軍方未必,四軍頭開會,空軍司令古斯塔沃,典型軍官團人物,支持文人議政,軍人回營,海軍司令勞爾不信任阿聯德,但作為職業軍人還是願意信任民盟決定,警察司令塞薩爾,這是個運動員出身,奧運馬術亞軍,滑頭得很,說自己唯陸軍馬首是瞻,陸軍司令皮諾切特說什麼,寧在山頭望廷尉,不在廷尉望山頭,既然隊伍拉出來了,那就一定要見血云云,不然就會如何如何,阿聯德是個什麼人怎樣怎樣,哥幾個被他說的後脊樑發冷,討論結局是踢開民盟鬧革命,十一點半,飛機出動,空襲總統府,接著陸軍強攻,戰到下午一點三十五,阿聯德和他古巴衛隊士兵升仙,智利換了人間。

  上帝之矛,自由之盾,皮大將軍

接下去又一個問題,上位之後幹什麼?拼經濟,怎麼拼?七種模式選一種

  世上七種政經流派模式,還是列表

  A,馬派,全國企,也就是官僚門外漢主導所有經濟,成本核算,市場需求全不懂,最終導致工業實際空轉,要靠農產品出口套匯填補工業爛賬,赤字通漲饑荒短缺並稱計劃四病

  B,新劍橋派,也就是凱恩斯派,國企為主,民企為輔,開放部分市場。國企省時壟斷,虧時要民企,納稅人埋單補漏,競爭不公,經濟停滯,政府高額補貼帶來通漲,滯漲是核心病

  C,斯德哥爾摩學派,民企為主,公營事業補充,也就是能源外貿一塊由官府充當職業經理人角色,賺來外匯投入社會福利,瑞典最典型,一戰賣木材,二戰賣鐵礦,冷戰賣石油,高福利社會,但資源總有盡,福利永無窮,早晚還是民企納稅人買單,呸

  D,弗萊堡學派,全民企,大市場,但是高稅收補貼社會福利,對中小創業者不利

  E,維也納學派,也就是哈耶克朝聖山學派,完全市場經濟,但和德國不同,自由主義不主張高稅收,好處社會安樂,弱點在稅收少,重回奧匈的帝國夢就不做了

  F,重商學派,楊基佬玩得最拿手,不同於左翼印鈔機強行拉動,而是政府在背後為財閥融資提供擔保,商業銀行違規超額放貸,好處在於跳過原始積累階段,直接催肥巨無霸,財閥興,稅入高,國內開工率高,社會太平,也就是有重點的市場經濟,弱點在一旦消費疲軟,財閥海外投資擱淺,資金不能調頭,債務,金融,股市波動,通縮一來,蕭條在望

  G,芝加哥學派,貨幣學派,原理出自哈耶克,但不同在於,哈耶克理論建立在人類理性自覺性上,弗里德曼們則認為人性本惡,文盲遍地,要靠強力推動市場轉型,

  通常而言,左翼上台AB里選,公知上台CDE里選,右翼上台FG里選,言歸正傳,其實99%右派上台之後,都會選F,因為又平穩又來錢,出問題是下一個債務周期,想那麼長遠幹嘛,頂多到時候階段性換上B,剛好可以用通漲來短暫抑制通縮,等消費回暖再換回F,從弗朗哥到小蔣,東亞,南歐,南美各國軍政府強人們等等,有一個算一個都是走這條路的。唯有智利皮皮,有魄力,決定闖新路,一步到位建立真正的市場經濟國家。特意請來弗里德曼帶著他的學生們來到智利主導改革。

  做之前要交流,魄力是有了,但能力如何。弗導說,兩大問題,

  第一環抑通漲,解決阿聯德留下的600%的惡性通脹問題

  分三步

  1,價格放開,官市是理論平價,實際按這個價位無貨可售,黑市才是真實價格,現在放開,就是承認黑市,讓貨先出來,開放真正的市場交易

  2,降低關稅,讓外國貨湧入,補充本國匱乏的貨源渠道

  3,幣制改革,用新幣回籠超發的舊幣,同時新幣與外匯匯率掛鉤,建立國民對本國貨幣信心

  弗導說,以上是經濟技術團隊要做的,但有三個風險,做1時,短期會有高物價,人陣左翼會乘機煽動民粹,做2時,基民公知會操縱媒體保護本土貿易云云,做3時,民族財閥會做空新幣,套取外匯,一旦群氓跟上,擠兌潮來,國庫準備金是不夠的,

  不要小瞧場外因素。日後在他國都有慘痛教訓。87弗導由張五常引薦在南粵見了紫日,才有88價格闖關,結果第一關沒過去只能半道喊停,93捷克克勞斯改革,過不了第二關,清議洶洶,哈維爾也只能放緩腳步,87俄國丘拜斯改革,第三關盧布被內外炒家狙擊,葉利欽硬著陸,身敗名裂。

  皮皮說無妨,你們干你們的,場外三害交給我,第一招,軍事手段打擊左翼,國內的拉到公海上種荷花,國外的汽車轟上去天女散花,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政治手段對付公知,所有大學校長,報社主編大換血,沒了講壇沒了版面,看嘴炮還怎麼放毒,經濟手段對付財閥,提高外匯放款率,儲蓄利率統統加息,商機吸引外資,紅利穩住小市民,孤立炒家,外匯準備金應付炒家還是綽綽有餘

  75開始到76年,通漲基本解決,接下去第二環建市場

  弗導舉個例,過去大工業時代,無論國企還是民企,例如10萬女工紡織廠,旺季就是血汗工廠,淡季就是人心惶惶,補貼是干預,不補是危機。根本就是亂源,要徹底解決。設計師,機修工留下1千,建品牌,股份制之路,成為有國際競爭力的精品工業。其餘9萬9再培訓幫就業,分流到社會去做個體裁縫,成為手工業者走平民街坊路線,再無黑心廠商盤剝,也可不受工會奸黨的利用。

  具體分三步,1,人員分流,2,企業轉制,3,股權上市。

  弗導說,還是那句話,經濟部分有技術團隊,但場外也有風險,做1時,短期高失業,左翼民粹蠢蠢欲動,做2時,優秀外資併購,公知又會說三道四,做3時,本土財閥會做多頭,炒作概念股,一旦高位套現抽資,股市崩盤危機

  皮皮說,一切有我在。這次用政治手段對付民粹,組織婦聯,青聯各種志願組織,幫分流員工再培訓,手工編織,聯絡銷路等等,人人有工作,左翼無從挑撥,經濟手段對付公知,文教產業化,變成買方市場,學生付錢學真本事,公知不能再拿公費悠閑放空炮,而是要崗位應聘,自謀出路,沒時間空談了,軍事手段打擊財閥,做長線是可以的,主力資金操五支股,輪流收放量,每支都有得賺,但要是連續五天爆炒一支,下周一放盤走人,動搖股市人心,那就要請吃花生米

  78年開始每年8%以上的高增長,皮皮不是光有魄力和能力,關鍵還是有定力,80年初經濟形勢一片大好,有人勸仿效阿根廷軍政府也去競標什麼世界盃,既有面子也能推高經濟再上層樓,沒同意,82年開始,美聯儲加息,倫敦金融同業銀行利率跟著上調,外債利息追漲,經濟短期大震蕩,又有人勸放棄新經濟,搞貿易壁壘云云,也沒同意。始終按弗導的指示走,保持自身內在節奏。順風不提速,逆風不返航,這才是皮皮最大的過人之處,信任以專,用人不疑,84年開始又一輪高增長,天下嘆服。

到底什麼是市場化,社會結構一目了然,到80年代中後期,從原來典型發展中國家的金字塔結構變成新的四大階層菱形結構,還是舉例列表

  A 門閥

  高官豪門,大企業主,莊園主等等

  B 中產

  各種師(醫師,律師,工程師云云),白領,富農,中小業主等等

  C 平民

  中農,零售商,小業主,藍領工人,小職員,小商販,自耕農,手工業者等等

  D 遊民

  遊手好閒,吃社會福利的懶漢墮民等等

  關鍵轉變在那,傳統產業工人和龐大佃僱農階層消失,社會穩定了

  分流奧秘,產業工人,

  1,有本領懂營銷的在股份制改革中承包認購,成為行業經理新貴

  2,有技術,有潛力的往技師,工程師,設計師方向轉變

  3,分流的純勞動力則經過培訓轉往商業,服務業,家庭手工業(例如紡織女工轉個體裁縫)

  佃僱農階層,首先小土地所有制確立,分到了小塊份地,產權上稱為小農

  1,有本事懂市場運作的慢慢往富中農方向自己努力

  2,出租自己的份地給他人經營,自身去城鎮創業,能站住就城裡人,站不住回鄉還有租金保底

  3,出租自身份地,同時再受雇於租戶,成為藍領農工,等於一月雙收(租金與工薪)

  新的社會階層關係帶來新的政黨結構,門閥依舊支持國民革新黨(原民族黨),中產階級繼續支持基民黨,遊民不用說還是社會黨(原人陣),平民階層,尤其是新農村和城鎮小商販則大體支持代表自身利益的獨立民主同盟(皮黨)

  天有不測風雲,88年惡浪滔天,左中右聯手發難,運動美俄教廷各自老闆壓制皮皮,全民公決53%對42%,不讓皮皮干到97年,而是來年選總統,可以不理會,但不讓步就會被制裁,被美帝制裁就等於被隔絕在世界市場之外,15年市場化就會停擺,為了國民福祉,市場運營,個人名利算得了什麼,皮皮毅然隱退,但約法三章,軍權不交,憲法不變,市場不停。

接下去整個90年代,暗潮洶湧,新上來中左同盟的艾爾文,小弗雷,還有幕後公害集團想要反攻倒算,庭訊,暗殺不斷,怎麼辦,用經濟手腕應對左翼,促成最大的社會黨(原人陣)一分為三,用軍事手段威嚇基民黨,軍人整隊出營武裝散步,公知們就不敢再JJYY,用政治手段統戰國民革新黨,曉之以理之後財閥金主回歸和皮皮的獨立民主同盟結成泛右同盟

  世紀之交,議會大選,成為第一大黨,公害集團不甘心失敗,又祭出告洋狀一招,聯絡西班牙母國和英國左翼工黨,想告皮皮,結果還是歸於失敗,新世紀中左同盟執政,亂像頻仍,到最後都彈壓不住內部激進派,學華爾街2B,不想自己付錢上學,想要免費獎學金,吃納稅人的豆腐,發動企鵝革命,左翼總統束手無策,國將不國,天象示警,地震海嘯接踵而至。誠實善良的普通納稅國民看在眼裡,到了大選時刻,用選票說話,把民族革新黨(獨民盟皮黨)候選人皮涅拉選上大位,時隔20年,重回華山之巔。

  小皮皮出身外交官家庭,自身財經精英,做信用卡起家,搞經濟是長才,上來之後延續市場化路線,減稅惠及中小創業者,保障納稅人利益,干政治是好手,尤其是處理銅礦突發地質性災害,大團圓結局給全球想看哈哈笑的別有用心份子們一個響亮的耳光,左翼學聯還想吃軟飯,暴力奪權,那就以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為合法經營,誠實納稅的平民階層維護社會秩序

自然也有短板,在外交上比較萌,他是歐化派,訪德是重頭戲,期間賓主相談甚歡,參訪後例行題詞留念,自不能寫小皮皮到此一游這類,要顯出水準,拿過筆來刷刷點點,寫完觀賞,語法正確,筆體工整,立意高遠,巴適的很,可大奶媽和小夥伴們都驚呆了,上書「德意志高於一切」,納粹口號啊,親。小皮皮說偶從小在智利的德語學校學的就是這套,偶還會唱呢。大奶媽,可不敢唱哩,這讓俺們那些別有用心的鄰居聽見了,那還了得!

維尼好累,歇了,下回接著阿根廷還是巴西,看聖雄的心情


再加點,反對下 @張俊麒 ,他拿14年和15年的折換成美元的GDP說事,這沒什麼意義,要知道15年我朝這樣可稱一直獨秀的經濟體,15年年末折換成美元增長也才2%,全球大環境的經濟低迷和美元強勢,哪是智利這樣國家能抵抗的?在此情況下的相對穩定才是可貴的,智利15年GDP數值雖然有所下降,但排名確上升了2位!他還說智利到礦產所佔比例太高,然而咋不說說新澳加礦產和農產品所佔的出口比例,再說說其算不算髮達國家?!再看看朋友圈裡澳洲代購,又有什麼複雜工業品,別說奶粉和UGG這倆可不複雜。。。

原回答

實名反對 @章易 和 @馬前卒 ,由其是前者還關評論,這個就比較雞賊了,他拿皮諾切特時期和南美平均速度比,你可知那個年代是南美很多國家資產泡沫最嚴重的時期,屬於最後的瘋狂的時期!更有意思的是說2013年智利gdp才高阿根廷三千,似乎沒什麼了不起,你咋不看看起點?阿根廷是發達國家的底子,二戰結束時是世界第六,那時候智利在哪?!皮時代更多的是完成了路線選擇,就像鄧時代(當然皮諾切特完全不能和鄧比)一樣,選擇了正確的路線,但你真看GDP其實鄧時代也不高,危機到是出了好幾次,但我朝有今日,鄧的功績佔多少,大家心裡都有桿稱!

至於@馬前卒 說的資源,銅可不是藍星上唯一的資源,藍星上資源豐富的國家多了去啦,但真正靠著富了的並不多,由其是人口較多的國家(智利有近兩千萬的人,已經不算少了),更多是掉到資源陷阱里去了,不要說中東那幾個土豪國,他們還真不能和智利比!

智利之所以能跳出資源陷阱,皮諾切特的路線選擇確實功不可沒,新自由主義經濟和嚴格的財政紀律是其保障,要知道這幾年銅可不值錢,你看看其它資源國,在看看智利,這GDP可不是全靠賣礦!


有人說是銅礦,有道理,不全對,反駁很簡單,1. 以前也有銅礦,2. 銅價波動。

智利我去過,遠不算大富大貴,但勝在世外桃源,可以安詳得過小日子,是個有點小錢很想逃過去的地方。

當年為了奠定這樣的局面,皮諾切特引入貨幣學派的芝加哥kids做財政部長央行總裁。頭幾年不見效,他也支持,還殺掉啰哩啰嗦的文人。後來見效了,歷經幾次危機影響不大,就成這樣的安穩局面了。


首都聖地亞哥的特產你們不知道嗎?

金柯拉啊…!!!


看委內瑞拉不就清楚了嗎,同樣南美資源大國,

委內瑞拉和智利是最好的對比,剩下的南美國家基本在兩國之間,

一點淺見,


確實國運昌隆,關鍵時刻出了皮諾切特,和韓國的朴正熙是一路人,都是暴力手段改革搞經濟。


智利的國旗和德州國旗很像,可能很多投資人也認錯了吧。。逃。


因為南美其他國家太窮了,整個南美大陸最富的烏拉圭17000gdp,智利14000已經能排第二了。

而且別看智利人均gdp不高,波動還特別大,隨著國際期貨價格走,資源一跌gdp動輒要跌20%的那種。


智利很多德國後裔,你懂的


我個人覺得還是智利加入了國際貿易大循環的緣故。

智利vs阿根廷

1.智利的主要出口是銅礦,阿根廷的主要出口是牛肉以及糧食。

可以看到2個結果智利類似於澳大利亞,阿根廷類似於泰國,在國際分工中雖然都是低級出口,但是各自的價值不太一樣。在美國的控制下,從90年代一直到10年,銅礦價格一直在上漲,而糧食都是保持在一個隨大流的上升空間,政府有錢了自然可以改善國民經濟。

2.獨裁政治vs左派自由主義

我個人覺得獨裁雖然有很多缺點但是有一個最好的地方在於,如果獨裁者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就可以讓一個國家比較平穩的發展,當然反過來跟羅馬尼亞某托比起來,那就是扯淡了。但是左派 的話,完全不一樣,你想想一個任期只有4年的政客,只會說對自己有利的話,拚命地加福利,也不管這個福利的錢是從哪兒來的,像現在某國各級政府各種政策,超發錢,超發國債,也不想想自身有沒有這個資格,讓後代給自己還債,爛賬一大堆,現在還想著再搞個幾萬億,簡直就是飲鴆止渴。

總而言之個人認為在國際分工很明確的情況下,只有不斷的改革自身的經濟基礎,不斷的調整自身的政策,才可以使得國家正確的發展,像現在兔子覺得你們這些人我高價買你們的原材料,你們還這麼對我,乾脆一起死吧,所以你懂得原材料價格這麼低,讓他們知道誰才是老大。智利如果跟阿根延或者委內瑞拉一樣作死,那這個國家就完蛋了。

我個人認為經濟發展其實要學美國,發展自身國家的消費,民富才能國強,開展國際貿易就是毒藥啊。


按羅輯思維《阿根廷為什麼哭泣》里的說法,純粹就是智利比較走運,出了一個皮諾切克,雖然政治上獨裁,但經濟上很放開,打下了好的基礎,加上銅礦資源很豐富,所以才是現在南美經濟最好的,也有人說智利不過是偽裝成國家的一個大銅礦


推薦閱讀:

以後去拉美是不是不能說 soy chino/china 這是不是針對中國人? 還是巧合???
智利和敘利亞以及敘利亞危機有什麼關係?智利應該如何應對敘利亞局勢?
如何評價阿連德和皮諾切特?
推薦性價比高的智利紅酒?
關於太平軍兵敗後在智利參加對戰秘魯玻利維亞聯軍,是否確有其事?

TAG:經濟學 | 南美洲 | 發達國家 | 阿根廷 | 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