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未來發展前途怎樣?

湖北2014GDP排名第九,為何比同為內陸省的河北、河南和四川排名低一些?作為古稱九省通衢的地方是不是還有上升的空間,想要更上一步需要做出怎樣的變革和努力?


成也九省通衢,敗也九省通衢

哪個與最先進的思想接軌,哪個地方就有未來。

九省通衢,我最想說的,是湖北經濟和文化的中心,湖北省會,武漢。

曾經,武漢有九省通衢的地位,又是水路航運重要的碼頭,許多洋貨率先通往武漢再中轉到全國各地,所以使得武漢沐浴在各種先進物品中,生活環境與人文思想發展迅猛,與當時上海並稱大武漢,大上海。

改革開,深圳廣州吸收先進的知識文化,騰飛般的發展,上海也齊頭並進,武漢卻還是在依靠水路優勢不思進取,鄧曾在改革開放時期查看全國,看到湖北的發展情況,不願下車,他認為這樣的恥辱,可以激勵武漢的發展。

然並卵,改革開放後,差距越來越大,在各種交通航運崛起的時候,水路一天天的蕭條,大武漢不復。

如今,武漢興辦文明城市,各個地方都是口口聲聲喊著復興的旗號,殊不知,說得再響亮,哪有做的好聽。

看看現在的武漢,先從思想上來說,仍然是過去的思想,保守,民眾普遍認為進入公務員事業單位就是最好的歸屬,僥倖進去體制的人十分優越而不思進取,生活稍好者便認為老子天下第一,殊不知是井底之蛙。

而導致這樣保守思想的,也是因為這麼多年,武漢最優秀的企業,除卻少數外企,仍然被國家機器壟斷。

有宏圖之志的人又能夠受託福雅思之苦者,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一般不會留在中國。

而願實現自我價值者,碌碌工作,多留於北上廣深。

武漢留不住這兩種人才,而一個城市的未來,卻多是靠這些新鮮的血液與棟樑之才。

所以,未來,我覺得只能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分割線............

我有時候很佩服一些地方,就靠一些政策就能吸引到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也很嘆息有些地方,出人才,培養人才,卻最終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人才一步步的留走,中國也是,楚國也是。


謝邀。

不存在獨立的湖北經濟。

世界上有哪些城市正處於他們歷史地位的巔峰? - 文化

湖北經濟發展不起來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中央打壓。另外一個是地方官員無能。

一、中央打壓。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當年一群從美帝歸國的知識分子(區域經濟、地緣政治)想在武漢複製芝加哥的工業輝煌,話還沒說完,就被送到勞改隊。道理很簡單,南北要經濟平衡,可以共患難,但不能你富貴,南方已經有四川、上海、廣州等工業點了,假如再支持武漢,那北方的經濟什麼時候能追上南方。所以前面的知識分子理論正確就是政治錯誤,只能讓去勞動改造學習如何閉嘴。

問題是南方停止發展,北方什麼時候才能追上?大概一萬年吧。北方一五期間的某化工廠投資兩億,每年虧損四十到五十億,國家財政部報銷,財政部的錢從哪裡來?

不存在北上廣深。所謂的京滬廣深都是錯誤的,中國只有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個經濟區。

北京是非沿海城市,是所謂政治中心,也就是通過剝奪其他地方的經濟發展成果來實現自己所謂的經濟發展,並美其名曰總部經濟。用中國人的話說就是上海養活北京,你一定認為上海養活北京六十年,北京很感恩吧?上海想修洋山港,北京不表態啊,不表態就是一種態度。改革開放以後,江浙、廣東這些地方西化嚴重,所以地方政府比較開明,管的也比較松,於是經濟就發展起來了。北京繼續放大招,搞分稅制改革,就是明火執仗的搶啊。這就是所謂的北京的政治經濟學發展模式,我們假設北京不是全國的行政中心,那北京估計和河北省保定市順平縣一樣,(國家級貧困縣)都是繩床瓦灶而已。

二是地方官員無能。

富的省都是富裕的,窮的省窮的是千奇百怪。

說實話,湖北也真的太慫了,你的長江還趕不上江蘇的淺水溝?

江北為什麼經濟落後於江南?(江蘇)? - 經濟學

卡爾-豪斯浩弗提出蘇聯不能征服,只能聯合。於是希特勒聽他的和蘇聯瓜分波蘭,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英國的丘吉爾幾乎要哭的節奏,日不落帝國要葬送在自己手裡。卡爾-豪斯浩弗提出世界五大國:泛美、泛亞(大東亞共榮)、泛歐、泛穆斯林、蘇聯。於是希特勒軍援中華民國,並給蔣介石教如何打現代戰爭,希望通過長期努力把中國培養成德國現代化的僕從國。卡爾-豪斯浩弗提出,等中國崛起,那要等多長時間,不如扶持日本。於是他提出建立德、蘇、日之間亞歐同盟的主張,德國立刻和日本建立同盟。先不提對錯,希特勒對他信仰的帝師崇拜的無以復加。

湖北的官員基本都是農民出身,腦袋空空如也,卻要發展我大武漢之經濟,滑天下之大稽啊。

沒有地緣政治學者,搞兩個區域經濟學者行不行?

三是想要更上一步需要做出怎樣的變革和努力?

去行政化。

話說當年中國對農業嚴抓重管,不可謂不盡心,結果卻具有諷刺意味,中國大面積的餓死人。

最後鄧小平搞了農業去行政化,結果78年至今,年年都是豐收年。

專家駁斥「東北振興失敗」論調

張可云:振興東北失敗論站不住腳


本人十堰人。

個人認為湖北經濟不會好起來太多。

首先是經濟發展不平衡。

你可以去湖北省統計局官網查一查全省的經濟狀況數據,看看武漢和其他地區的差別。當然,如果你願意可以加上宜昌。

你會發現武漢在湖北省的經濟地位已經高的太過了,這種省內經濟上的不平衡會很大程度上限制湖北的發展。

其次是人才流失。

春秋時代有?楚才晉用?的說法。您能告訴我嗎,武漢那麼多高校,多少畢業生留在湖北?

別說人才流失,湖北能留住多少普通人讓他們不用到外地打工奔波?湖北的中職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投入相比差了太多,我們的勞動力的競爭優勢還不夠強。

第三是貪,腐和黑以及地方主義這些世界各地都有但是程度有別的東西。我沒有勇氣揭自家人的短,大家自己知道就好,家醜不必外揚了。


現在是2017年4月,去年的湖北的GDP是32297億,比河北高,比四川低。不過安裝GDP增速來看,2017的GDP應該可以超過四川,落後於河南。

2017湖北的排名就是全國第六,人均GDP位於江浙閩蒙粵魯之後,你們覺得這個排名很差嗎?

至於說武漢一家獨大的,可以把中西部各省的省會去掉來算算GDP和人均GDP,看看湖北沒有武漢後的排名。我記得某個討論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的問題里,去掉了武漢後湖北的人均GDP還是比其餘三省(包括省會)的高。


我只覺得武漢發展會越來越好,還有宜昌因為有三峽也還可以。湖北其他地方就算了,都是被嚴重吸血的,特別是江漢平原(以前的大荊州)這塊最不受重視,這一塊也是湖北人口非常稠密的,可是2012年才通火車


湖北省首先人少面積小,比起四川天府之國和河南XD,總量本身就不是很理想。

不過還是要說人均大殺器啊。。。湖北在內陸省算是比較高的啦。。。

個人覺得未來湖北省還是圍繞著武漢城市圈,長江經濟帶,襄陽,十堰這種經濟塊來建設吧。

武漢在湖北省一家獨大的局面暫時來說鮮能改變,其實也不賴武漢市,湖北省其他城市除了襄陽荊州以外都從來沒發達過,所以湖北首要的為了發展鄂東,我覺得是以武漢或者是長江中下游城市圈為核心的。

自然,長江橫亘湖北省,長江經濟帶也是跑不掉的,現在滬漢蓉高速通道的建成正也算一個發展的信號燈。

襄陽和十堰都是湖北省內的重要城市,襄陽作為全省第二/三大城市,能夠承擔發展經濟的作用,而鄂西北最大城市十堰也能夠擔得起發展的領頭羊的責任,加之西武高鐵的竣工,西北與華中地區的連接再也不用過河南省(繞死人),所以這兩座城市自然也是發展的核心。

以上言論均來自我的YY,如有雷同,因為我是福北人XD。。。


我只想說一句,水果湖一心搞掉大荊州地區,湖北人口最稠密,最大內需市場的地方就是個腦殘行為,荊州一天不振興,不回歸它應有的地位,湖北一天不會起來,從文化上看,只有荊州能在湖北起到最大的認同共鳴,荊州是江漢平原地區的代表城市,荊州的沉浮關係到江漢平原地區的興衰


chao中無人,一切免談!

一樓說的民眾觀點也存在,湖北不像沿海城市,湖北根深蒂固的觀念覺得從政還是好的,這麼多年了年輕人要打拚第一選擇還是南下或者北上,深圳上海這兩個地方是最愛,很少有湖北人說我要去武漢打拚出來。號稱世界上最多的大學生聚集地,每個周末光谷楚河漢街或者武展漢正街等等商圈都是一批一批的大學生,二號線光谷站國慶等節日簡直就是煉獄模式。可是最終留下來的年輕人寥寥無幾。

雖然說最近出台了一千萬大學生人才計劃,但沒有那麼多大企業接收有什麼用?百強企業少之又少,工資待遇始終提不高,光谷打造這麼多年始終沒出成功點的民營,反倒是房價開發起來了,你這讓我剛畢業的大學生跟你談夢想?

還有武漢人瞧不起外地人,瞧不起郊區人,談包容就是見鬼!住古田老破小的住了那麼多年瞧不起在黃陂買別墅的,說是鄉里人。外地人到武漢買了房,就自覺的把自己當成武漢人了,碰見自己老鄉都稱呼為鄉里人,想想都可怕。開口閉口就是你個巴馬日的鄉里人嚼么事撒


你先看看那三個省人口比湖北多多少。。湖北總量還比沿海的福建好呢


211學校,我們班甚至專業除了讀研的幾個,沒一個留在武漢上班的,留不住人深有體會


湖北沒有什麼希望彎道敢超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 2017 年我國 GDP 同比增長 6.9%?
如何看待印度 2017 年二季度 GDP 同比增長 5.7 %,低於 6.5 %的預期?
中國gdp是靠國企拉動還是民企?民企不能涉足哪些領域?哪些行業被國企壟斷了,經濟命脈是被國企掌控的嗎?
山東經濟總量為何能排到全國第三?有何優勢和特點?
如何看待2016年上半年遼寧GDP增速-1%?

TAG:經濟 | 湖北 | 國內生產總值GD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