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人繪畫這麼厲害?他們是怎樣學習繪畫的?


自己有能力開拓自己風格劍走偏鋒的大牛除外。我覺得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國內美術院校大多是學院派,一切跟在大師屁股後面走,一切跟著評價標準行。不畫指定的風格就很難進好美院。

考過藝考的同學們都知道八大美院都有自己的畫風,厚黑鮮亮的魯美,深愛高級灰的國美,四平八穩的央美,個性主觀的廣美等等。乃至於在藝考前夕會根據你的畫風和想報考的美院進行特訓。特訓結果呢?「基本功」是有了,自己的那點自由發揮的藝術潛力全被砍了。不信隨便搜點關鍵詞,央美頭像,國美素描,清華色彩等等,畫都是好畫,但是雷同得讓人吃驚。

日本呢,在藝術考試上有極高的自由度。

以武蔵野美大今年的入學考試內容為例。

日本畫:金屬鏈子一條,金屬鎖頭一個,自由擺放構成,3個小時素描,紙張縱橫不限,摺疊,切割,弄破畫紙也可以。

空間演出設計學科:用一張布包著什麼東西,把布和裡面的東西的關係用鉛筆畫出來。

建築:發一張某個建築的局部照片,仔細觀察這個建築,試著描述這個建築的特徵,周邊環境,是什麼人在使用這個建築。畫一張建築和周邊環境的想像圖。

映像-構想力:關於躾(紀律,規範)這個主題,你的想法。文字,文章,記號,圖像表現自由。

映像-攝影:在本校拍50張照片,用這50張照片的素材在B2的紙上表現「你與宇宙的關係性」。

一個是對著石膏,靜物,模特沒完沒了的死扣,另一個則是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這就是在繪畫,乃至藝術上,中日兩國的根本區別所在。


日本從根本的國民美術素養跟幼兒美術教育上就很重視,並且跟早期浮世繪民族繪畫史發展,不斷學習、模仿中洋的工藝有關。

日本早期繪畫工藝從公元前繩文·彌生和古墳時代,奈良時代的唐繪(中國唐朝佛教繪法)到後來狩野派、土佐派的形成,德川時代經濟發展使得【浮世繪】的出現。在這過程發展中他們不斷學習、模仿中國明清版畫繪法跟西洋的透視技法,黑白灰的明暗處理技法。

奈良時代 高松冢古墳壁畫

深受唐繪影響的《瓢鯰圖》

室町時代 京都相國寺畫僧周文的代表作《竹齋讀書圖》

安土桃山時代的畫,這時代有一種說法叫「黃金時代」,這裡的」黃金「一詞並不是常說的代表鼎盛時期的意思,而是指代色彩上的」黃金「。在建築上修建金屋玉殿,動用大量黃金做城郭內部裝飾,用金碧濃彩的大畫面做隔扇壁畫,在繪畫上一改平安時代屏風畫、隔扇壁畫的傳統和室町時代的水墨畫畫風。這個時代的繪畫世俗性很強,題材上已基本沒有了唐繪佛教色彩,多描繪花烏、自然景色和社會風俗。

艶紫娯拾餘帖.月雪花.歌川國貞畫 11-12頁(1835)

明治維新以後,岡倉天心跟橫山大觀那群人成立了日本最早的美術學院、橫山大觀等畫家在古典畫風的基礎上作品不斷創新、京都畫壇的畫家以日本傳統技法與西洋畫寫實的畫風融為一體,青龍社推行會場藝術,主張繪畫直接與人民大眾接觸,現代畫家通過不斷的改革創新,把浮世繪又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

他們就是通過這樣的民族藝術與外來藝術的融合為脈絡,來實現藝術文化的自我超越與持續性的發展。

在日本的學校中,美術課很受重視。美術教育作為智育培養的情感補充,在素質教育體系中處於優先位置,是培養健康完善人格的手段和途徑。因此,日本美術教育的重點在於人的性格、品德形成的兒童階段,美術教育理論研究也主要是針對中小學、幼兒園的孩子們。相關的軟硬體設施十分完備,中小學校都設有專門的美術教室、多媒體教室和圖書室等,資料的分類也做得很細緻。

他們美術教育目的不完全在於培養專業人才,有的學生甚至完全沒有繪畫實踐方面的體驗。他們注重的是通過藝術形式來解決受教育者的心理問題,從而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從學生的生理條件、興趣出發,建立了以「造型遊戲」、「繪畫、立體造型活動」、「手工製作」、「鑒賞」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與當地文化機構、美術館、博物館聯合,與生活課、綜合課合作,來進行美術教學。

日本自1947年頒布《學習指導要領》來,對中小學課程進行過6次改革,第3次1969年時宮脅理教授就開始將藝術列為必須。(建國以來中國一共進行6次課本改革)

在日本,教師是收入較高、受到社會尊重的工作,但是對教師各方面條件要求也很嚴格。教師除了具有相應的能力和資格外,還要具有與孩子們交流所必需的愛心和耐心,不僅如此,應聘小學美術教師還要通過相應的心理測試。可以看出,由於從事美術教育也被看作是心理輔導和情感交流的工作而格外受到重視。因此,在校攻讀美術教育的大學生、研究生常常自發地組織起來,利用節假日,到中小學校、幼兒園進行義務輔導,了解孩子們的心理情況,培養自己從事教育工作所需的愛心和耐心,在與孩子們的交流過程中,增長從事這項工作的經驗。

參考資料

[1]日本美術教育見聞

[2]日本幼兒美術教育中的造形活動與啟示

[3]日本當代美術教育概述――兼記中日藝術教育研究會議

[4]日本美術教育學會網站 http://www.aesj.org/nc2/htdocs/

[5]《美術研究》1989年03期 日本近現代美術教育考略 作者鄧惠伯


由於從事美術教育也被看作是心理輔導和情感交流的工作而格外受到重視


可惜,可嘆,可悲。


繪畫厲害是不分國界的,題主難道覺得日本就沒有「畫伯」?


首先,「繪畫」是很籠統的概念,範圍太大了。我想你說的是「漫畫」吧?


推薦閱讀:

如何訓練水粉的色彩關係?
日本浮世繪是否受到中國美術的影響?中國有沒有類似日本浮世繪的藝術作品,例如版畫等?
臨摹一些油畫或者CG中有一些微妙的色相肉眼很難分辨,該從哪些角度分析?
如何評價你十歲時候的美術作品?
.............???

TAG:日本 | 繪畫 | 美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