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和劍橋的學生為什麼互掐?


因為這兩個學校均是英國最古老的兩所。都是八百多年左右建立的。

(英國其他大學都是最近180年才建立的)

這麼古老的大學,歐洲大陸也有十幾所。但是已經沒什麼存在感。英國的這兩所能夠保持到現在,仍然是世界前十的大學,真的很牛。

論誰最古老,確實是牛津早了幾十年。劍橋是牛津內部發生衝突,一批老師走掉了,建立了自己的大學。

那麼早就已經發生衝突撕裂,再經過八百年歷史,只會撕逼越來越嚴重。

現在劍橋的學生會用這樣的語言描述其他劍橋學院的學生:

"At least you are not from Oxford": 還好你不是牛津的。

"You are even worse than Oxford":你們比牛津的學生還爛。

估計牛津看待劍橋也是一樣的態度。

然後確實存在真實學科差異。文科方面,牛津出了更多文學家和若干國家的政治家。 理科方面,劍橋比較有逼格,有超多數學獎諾別爾獎之類的。單獨一個劍橋三一學院,比整個牛津或哈佛的獎數還多。雙方都有一定的優勢。

然後牛津的理科、劍橋的文科,仍然屬於本國第二,世界排名仍然很高。所以自然會繼續撕逼,互相看不順眼。劍橋理科生不願意接受牛津學生的水平。牛津文科生不願意接受劍橋學生的水平。想解決這種對立情緒也很難。

(不過劍橋文科也不錯;雅思這個考試屬於劍橋。劍橋漢學也相對發達了一些,早期清朝研究者,最早的中文文學翻譯者,最早的拼音,全都來自劍橋吧。還有Needham這種人)

論誰錢多資源多,肯定是劍橋。論誰國際地位大,肯定是牛津。真的很難和諧。

總之,掐互斗就是因為長期以來也就這兩個巨頭存在。在他們眼裡,也只有一個正統傳統對手。

---

還有個原因回答這問題。

下周六,要在牛津大學演講。在Sa"id Business School,關於中國科技創業什麼的。一起出席的還有外交大使,牛津教授,其他創業中國人,等等。

糾結了很久,不是很想去牛津。

(可能還有一些對「商學院」的偏見)

最後還是決定去了。畢竟從來沒去過牛津。那些刻板印象和偏見暫時放一邊好了。應該沒什麼。

之前在劍橋演講,還真沒有這一套心理因素。

現在仍然很著急到時候講什麼。有些壓力。真不想露出自己的一套偏見。

如果有在牛津附近的朋友看到了這個答案,歡迎過來牛津參加活動湊熱鬧,互相鼓勵一下。


因為別的學校他們都看不上。


樓主你可能覺得是互掐,在我們看來更像是調情。


門當戶對!


北大和清華為什麼互掐?

皇馬和巴薩為什麼互掐?

國安和申花為什麼互掐?

連我們濟南外國語的學生還要和山東省實驗、歷城二中捉對互掐一下

地理位置相近,學校水平相近,塑造了這麼一對好基友

論地理位置,劍橋隔壁有Anglia Ruskin,牛津隔壁有Oxford Brookes

論江湖地位,這二位誰也沒閑心整天嘲諷大西洋那邊的哈佛斯坦福

只有兩個要素的碰撞,才有了互掐的基礎

不列顛島上的絕代雙驕

他們是彼此在世上唯一的對手,也是唯一的知心朋友


參考北大清華


作者:zhen-liang

鏈接:如何看待清華美女遊戲主播遭罵? - zhen-liang 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中國歷史是自耕農才有地位,祖訓都是自耕農才有可能理解做到的,工業不生產食品,定期經濟崩潰,食物價格飛漲,自耕農能產生食物交換到一切工業品,不能產生食物的職業無法生存有後代,劉強東說中國大學無法考入農村的學生了,一個也尋找不到這已經和傳統教育做法完全不同處於崩潰狀態

吉普賽他們就是權力遊戲的鐵民族,強奪勝於苦耕家族,流血比流汗水高貴,歐洲帝王中不會拉丁語就是個半文盲,本國語言再好也毫無意義,羅馬教皇要求一切人認為人體是發條齒輪組成的,西西里國王解剖心臟認為人有靈魂而公開和教皇作對被羅馬屠滅族,法國的清潔教派重視教育和教皇作對,結果羅馬教皇派的是西班牙人完全不會說法語的直接屠殺清潔教派,一旦拒絕執行命令,就會從游牧蠻族招聘軍隊屠殺定居民族,吉普賽人強化自己敵視定居民族,也就不會拒絕執行羅馬教皇的命令,也不會變成定居民族被羅馬教皇利用完成反過來屠殺了,諜影重重2的主角女朋友幾乎類似吉普賽不上班,但是有定居親戚被美國政府查出屠殺,純粹吉普賽人美國老虎咬天無處下口,什麼人都能屠殺,就吉普賽無法屠殺,就是最終贏家

作者:zhen-liang

鏈接:歐美城市的人們如何看待吉普賽人? - zhen-liang 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忍者就是天皇都無法相信的,

間諜專門說明任何人除了上級什麼人也無法相信,天皇食品最落魄時就是米飯加一個梅子,說明即使是天皇最後唯一可以賴的只有土地生產的農作物,日本的長子有土地唯一不可分割的繼承權,即使是叔父也變成長子侮辱叔父的日本俚語代名詞,沒有土地繼承的非長子必須去流浪,柬埔寨國王的兄弟姐妹在繼承日是打殘廢,奧斯曼有專門法律規定殺死蘇丹一切潛在繼承人也就是蘇丹的兄弟姐妹,根本不會有接受什麼學校教育改變命運可能性,完全不開設學校,忍者這類日本人相信的是另外一個能繼承土地的人,其他人完全沒有活路

作者:zhen-liang

鏈接:為什麼間諜要做到誰也不能信? - zhen-liang 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作者:zhen-liang

鏈接:洪災時發生什麼情況會致人死亡? - zhen-liang 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最被中國人歧視的

河南東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山東西南部,

都是黃河下游頻繁被洪水禍害的地區。

中國最被歧視的地方,當然是河南,「十億人民九億騙,河南人是總教練」這種順口溜,

不光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在說,經濟並不好過河南的西部省份也同樣愛說。

安徽、蘇北人好不到哪去。無論是何版本的中國地圖炮,安徽總難免與乞丐、小偷掛鉤,

而蘇北人在蘇南人眼中則往往被視為扛大包、賣苦力的同義詞。

網路流傳的地域歧視

實際上,除了河南騙子、安徽乞丐、蘇北苦力外,還有個今天已很少被人提起的地域歧視,就是「山東自古出響馬」

雖然土匪強盜的名頭早有後來者獲得,但魯西南依然是著名的負面新聞高發區。

有心人應當注意到,這四塊地區是彼此相連的。

歧視地帶

說河南出騙子當然是不公的。實際上,總結最近十年廣為人知的詐騙犯罪,根本無法得出「河南出騙子」這樣的印象。

中國流行兩類詐騙,只吃本地人的集資詐騙不會給外地人留下印象,而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的電信詐騙,與河南無緣。這

種犯罪活動,需要緊密的社會分工,更易在宗族關係尚存的地方出現。

該詐騙模式台灣傳入後,先在福建廣東落地生根,後由湖南中部地區發揚光大。

飽受歧視之苦的河南人除了用《河南人惹誰了》表達憤怒外,有時也會辯解說,

詐騙都是豫東人乾的,那地方人假話連篇,我們豫西可都是老老實實做人的。

上海人輕輕吐出「白完(皖)」二字便可表達強烈歧視,安徽人當然也會辯解,乞討只是一部分安徽人,並不代表安徽人都是乞丐。

而皖南人乾脆做切割,其實,那都是皖北人乾的,皖南的名片是徽商,我們經濟富庶,教育發達,怎麼會當乞丐。

如果你看下一中國地圖,就會發現,這些遭受歧視的重災區——豫東、皖北、蘇北、魯西南,會發現它們彼此接壤。

也就是說,上面所有的壞印象都源自同一塊地方,它位於河南、安徽、江蘇、山東四省的交匯地帶。

江蘇、山東沒有像河南、安徽那樣被整體貼上不良標籤,實在是因為江蘇南部和山東東部的經濟遠遠超過全國水平,

而河南、安徽因總體經濟水平欠佳,很容易就被整體納入地域歧視的鏈條。

這片最遭歧視地區,處於黃淮之間,其實也算得上是風水絕佳的帝王之鄉。

中國的開國皇帝大多權貴出身,登上皇位,都是幾代人的積累。

惟有劉邦、朱元璋,完全靠自己白手起家。

巧的是,他們都出生於黃淮區域,他們賴以打天下的功臣武將,也大多來自故土家鄉。

黃淮區域可謂歷史上的龍興之地,如何成為後人眼中的流民發源地?

其實,當年將平民變成皇帝的推手,也正是後來批量製造流民的力量。這一力量就是泛濫的黃河。

上述慘遭地域黑的四省交界處,正好與黃河洪泛區高度吻合。

歷史上黃河下游泛濫範圍圖

大河的詛咒

黃淮流域之間的四省交匯處,是大片平原地帶,本當為宜農作的豐饒地帶,

不幸的是,漢代之後,黃河水災頻繁,宋以後更加泛濫,這片位於黃河下游的平曠地區成為頭號受害者。

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黃河斗水,泥居其七。」這些泥沙淤積使黃河成為一條高高在上的懸河,決堤頻發。

有清一代 260 余年間,不計晚清改道後下遊民埝的漫溢決口,僅有案可查的決口次數就達 170 多次。

非洲的尼羅河也會定期泛濫,給兩岸帶來肥沃土壤,孕育出古埃及文明。

但黃河泥沙含量太高,洪水流經之處,土地都被泥沙覆蓋,原先的良田迅速鹽鹼化,糧食減產,使原本就不富裕的黃泛區陷入極度貧窮。

今天,「黃泛區」被狹義地解釋為 1938 年 6 月 9 日,為阻塞日軍進犯,在黃河花園口決堤後在豫、蘇、皖三省形成的洪水淹沒區。

歷史上,黃河頻繁決口淹沒的地區還包括今天山東西部和河北東南部。

焦裕祿在河南蘭考治沙、治澇、治鹽鹼,都是治理黃河之害

黃河洪水泛濫,波及的絕不僅是決口處的一兩個縣。

水量很大時,甚至造成河流改道,「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

看似頻率不高,但一旦發生便會造成破壞原有自然生態系統與社會秩序的深遠災難,禍及整個平原。

南宋紹熙五年,黃河改道奪淮入海,帶來大量泥沙,加劇了淮河下泄不暢的問題,使內澇成為淮河水災的重要形態。

儘管在清朝咸豐五年它再次任性北移至山東,古淮河的河道也已經被其用廢。

這個世界罕見的高頻天災地區,儘管曾是中國最早進入農業文明的地區之一,但頻繁的水患導致經濟極為脆弱。

稍大一點的水災,無論貧困之家還是累世殷實富戶,家產都會在洪水中蕩然無存。

家園毀盪,人民只有外出逃難,或南下過江,或西進陝甘,往往只能以乞討、偷盜或打工方式糊口。

實際上,很多災民是三種角色並行不誤。這難免會給外地人留下深刻印象:某某地方人都是乞丐、小偷、苦力、強盜。

遲至八九十年代,還有黃泛區的父母為孩子定親時,還會特意詢問對方姑娘,有沒有跟隨父母外出乞討的經歷。

如果沒有,他們就會擔心未來的孫子孫女:你連討飯都不會,將來洪水來了,你孩子可咋辦?

比這更嚴重的,是社會秩序的脆弱。辛勤耕作—積累資金—增購田產的發展模式在黃河下游邊是行不通的。

洪水過後,地貌大變,原有的地界、田界無影無蹤,大家只能憑感覺重新劃界,或者誰搶到就是誰的。

當人們見慣了財物易手,連土地這個最重要的財產所有權都難以穩定維護時,人們對產權能有多少尊重?

穩定的社會信用自然也無法建立起來。洪水一到,親戚、朋友、債主、仇人,不是被洪水沖走,就是逃荒或遷居外地。

在極不穩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下,人們的行為模式會本能選擇短期策略。

假如一個人不幸生在黃泛區,他應該選擇怎樣的生存策略?

顯然,積蓄財產和經營名聲這種長期經營策略不會成為優選,只考慮眼前短期利益才符合理性,以及儘快逃離。

正如安徽官府那番無可奈何的評論:「民性不戀土,無業者輒流散四齣,或彌年累月不歸,十室而三四。

浪花淘盡英雄

今天已經很少再有「山東自古出響馬」的說法。

但這段歷史並不遙遠。

1923 年 5 月 6 日,上海至北京的第 2 次特別快車,在山東臨城與沙溝地段被孫美瑤的「山東建國自治軍」攔截

,除一名英國人負隅頑抗被擊斃外,綁走外國旅客 19 人,中國旅客 100 餘人。它被稱為民國第一案。

除了提出巨額補償,孫像梁山好漢一樣希望招安。

當時活躍在山東 30 個州縣的民間武裝約有三萬多人,槍支兩萬多,臨城劫車案和平解決,讓他們躍躍欲試。

孫美瑤的先輩梁山好漢,也是黃泛區的產物。

五代到北宋末,黃河三次決口,洪水在梁山腳下彙集成一片遼闊水域,成為宋江等梁山好漢的革命根據地。

地理環境上,大平原不適合以英雄好漢為業,但短期生存策略下,民風自然爭強好鬥,

一旦手中有積累,農民不是購買農具、土地,而是採購長矛、刀劍、甚至火槍,進可傷人,退亦可自保。

清朝思想家魏源曾在蘇北為官,他形容此處「土地荒蕪,民惰而好鬥,習於搶劫,故該地素稱難治。」

魏源是湖南隆回人,當地多宗族械鬥,他口中的難於治理可見當地民風。

孫美瑤的山大王之路也是一個縮影。

孫氏原為山東棗莊鳧城鎮白庄村的書香門第、殷實之家,孫美瑤的哥哥孫美珠還是前清秀才。

但孫家時常被土匪勒索敲詐,孫父甚至被綁架。

1918 年,孫氏兄弟一怒之下變賣家產,購買武器、聯絡各路「竿子」,築寨於抱犢崮,很快聚集數千人。

1920 年組建「山東建國自治軍五路聯軍」,孫美珠任總司令。

任何地方都有土匪,黃泛區地貧人窮,盜匪叢生也不奇怪。

但這裡土匪的特色在於,他們是「匪民一家」,當土匪並不是背叛社會,而是家庭經濟的一個有益補充。

美國歷史學家裴宜理在《華北的叛亂者與革命者》中寫道,黃泛區土匪通常與家庭保持著緊密聯繫。

她援引一位外國記者在河南的報導:「我傾向於認為,百姓與土匪之間並沒有實質區別。

百姓正是那幫匪徒的父母兄弟姊妹,而土匪們會盡量把剽掠成果託人捎帶回家。」

美國漢學家、人文科學院院士裴宜理

裴宜理指出,黃泛區盜匪如麻的根本原因,是當一戶人家的糧食常常不足以養活全家。

於是,多餘的兒子就變成「光棍」,自尋出路。有的光棍會去打工、乞討、當兵,有的則會入「捻」為匪。

「捻」是當地方言,用捻線成繩的比喻,形容一群人聚成一個幫派。

小捻子只有幾個人,偷竊、盜墓、偷割莊稼。

大捻子有數十人至數百人,綁架、敲詐、收保護費、收買路錢。

更大的捻子則成千上萬,動輒跨縣連郡,攻佔城池,變成官府文告中的「捻匪」。

最大的捻匪首領張樂行,鼎盛時統兵二十萬,控制幾十個縣城,是豫東皖北事實上的統治者。

捻軍:黃泛區的產物

彪悍好鬥的民風,加上亦民亦匪的傳統,使黃泛區人民成了中原的「游牧民族」:經濟落後,但戰鬥力極強。

和平時期他們只能小股剽掠,一俟天下大亂,他們就成了逐鹿九鼎的強勁候選人。

元朝末年,朱元璋能夠消滅各路諸侯,一統天下,他的淮右老鄉團無疑立下了汗馬功勞。

到清朝末年,捻軍雖不如南邊的太平天國聲勢浩大,也同樣取得不俗戰績:他們擊斃了蒙古名將、八旗軍統帥僧格林沁親王


一般學生有點學校榮譽感,但更多也就開開玩笑,給不是兩間學校的觀眾一些談資。個人覺得正真學術上的競爭才使得敵對有意義,但這除了各領域的高手一般人體會不到。


旗鼓相當的對手


劍橋是一群牛津的師生不滿牛津,自己跑出去找了個修道院另起爐灶的。

從起源看,正是互掐造就了劍橋,然後兩校保留了優良傳統至今。。。


不說牛劍在校生

只說我們國際學校被兩所本科預錄取的

我們每天黑對面的錄取率高面試容易以及對方還以沒Wi-Fi和con難出翔等在我看來,簡直是

棋逢對手

勢均力敵

你來我往

見招拆招

伯仲難分

不相上下

旗鼓相當

門當戶對

調情

畢竟我們有一個共同的鄙視對象叫帝國

「不好好學習以後就只能去帝國了(帝國理工)」

——來自我一個朋友對學弟學妹們的忠告


跟你掐是因為看得起


相愛相殺恩怨組23333

隔壁天津的兩所大學就不這樣,七夕節還互相表白虐狗呢( ̄^ ̄)ゞ


之前去參加一個活動,路線是倫敦-&>劍橋-&>牛津。最後一天吃完fomal之後和牛津的副院長閑扯。那天天氣不錯。

副院長:你們運氣真好,你們剛到就放晴了。

我:是啊。在倫敦的時候還是冷風冷雨,在劍橋和牛津都不錯呢。好學校有好天氣吧

副院長(認真地拍拍我肩膀):那劍橋天氣本應該很糟糕


推薦閱讀:

牛津劍橋的學生到底有多牛逼?
申請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研究生的時候怎樣選擇學院?各個學院之前的優劣勢在哪裡?
在牛津大學 (University of Oxford) 就讀是怎樣的體驗?
為什麼牛津大學賽艇這麼厲害?

TAG:英國 | 劍橋大學UniversityofCambridge | 英國歷史 | 英國社會 | 牛津大學UniversityofOxfo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