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度過人生難關?

說的就是本人,我是一個從小就比較心氣高的人,但是在讀書的時候本來很有希望但是由於自己受了網路小說的影響,高考失敗,最後隨意挑了個大專讀了,畢業後稀里糊塗在一家廠工作了三年,後面覺醒自己不要這樣渡過一輩子,後面出了做了銷售,沒成功,又和朋友創業,被坑了失敗,還欠了一屁股債,而且人際關係也影響很大,好像自己學到很多,但是缺乏一技之長,沉淪半年多,一度覺得人生沒什麼意義,一切終將煙消雲散,看到現實基本不可能實現我的想法,但是家裡的父母年紀又大,雖然他們沒能給我很多幫助,但是站在他們角度為我付出那麼多,我自問做不到,也沒多少父母能做到,然而我很不想和他們通話,美多說一點,就感覺自己欠很多,他們越是關注,我越是不想,寧願他們別理我,因為看的太清楚,想求而不可得,想拋棄一切,卻又放不下,隨便找了個工作,但根本沉不下來,自己覺得就是苟且偷生,到底怎麼辦?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人生有何意義,不過是百年之後一枯骨,世間一塵埃。

以前對金融很感興趣,但是也不知道從何學起,最主要不是那個階層,感覺很難走進去

對於世間規則,報以人有所需而定,任何帶有感情色彩的東西,都是為達目的的手段,人就生活在這些東西中間,但是有多少人能看到這些本質。

或許是最後的掙扎,清醒很多事情卻難以改變,這種麻木的痛苦。


每個人都心氣高,等認識到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的時候,你才算真正長大。出售人生訣竅的人,不是極端無知就是極端無恥。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效率傾向最害人,試圖在最少的時間裡做最多的事,得到的只能是失敗。應該,穩紮穩打,沒有人能夠靠在花朵上跳來跳去取得持久的成功。找到一個領域,認真學習。不要高估兩年內的自己,也不要低估十年後的自己。人生苦短,只要自己想要的,只拿自己想拿的。得不到就忍,就等,就用好看的姿態爭取。如果你現在不知道做什麼,就從一個牛逼的學生開始。


對於有些生命個體來說,艱苦並不是偶然的遭遇,而是一種常態化的處境。

一個字「熬」。

其實人生都會遇到困難,甚至陷入嚴重和持久的困境。我們遇到的困難大小可能不同,而越是大的困難,越是難以解決,越是不能心急,需要耐下性子來熬。

列夫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描寫了偉大的蘇聯衛國戰爭的諸多場景,其中讓我人比較印象深刻的一個人物就是當時的俄軍統帥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戈列尼謝夫-庫圖佐夫,庫圖佐夫將軍1745年 9月27日生於彼得堡一個軍人家庭,是俄國陸軍統帥和軍事藝術的奠基者之一。他1774年在阿盧什塔同土耳其軍隊作戰時,頭負重傷,失去右眼,故有「獨目將軍」之稱。他在1790年攻取土耳其的伊茲密爾要塞的戰役、1805年第三次反法聯盟對拿破崙一世戰爭中,均取得卓著戰績,並在1811~1812年率軍擊潰土耳其軍隊,迫使土耳其簽訂《布加勒斯特合約》。在1812年拿破崙一世發動對俄戰爭時被任命為俄軍總司令。在博羅季諾戰役中重創法軍之後,制定「焦土戰術」,堅壁清野,主動放棄莫斯科,經過充分準備,進行反攻,取得了衛國戰爭的勝利。(註:本段部分簡介內容引字百度百科)

雖然從戰爭發展的最終結果上看,採取戰略性地放棄莫斯科的堅壁清野政策是高明的策略,但在戰爭艱難進展、俄軍始終處於劣勢且處境越來越艱難的當時,不僅是外界人士,即使是他身邊的部下和戰友,都一度對庫圖佐夫產生質疑,甚至失去信心。而庫圖佐夫的做法和表現也著實讓人不可理解,這不僅表現在客觀上俄軍節節敗退,而且表現在他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完全消沉不堪,每天除了睡覺就是喝酒,喝完酒就接著睡覺……直到俄羅斯嚴酷的冬天來臨,拿破崙的軍隊戰鬥力銳降,庫圖佐夫才恍如從睡夢中驚醒一般,煥發活力,抖擻精神,指揮俄國軍隊大舉反攻。他一直在等待著這一刻,因為他知道,拿破崙的軍隊熬不過俄羅斯的嚴冬。

庫圖佐夫將軍在這場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堅韌不拔是內斂的,以至於連他最親近的下屬都以為他完全失去了信心和鬥志——甚至,我們無從判斷,在整個等待的煎熬中,他到底是真的失去了信念,還是雖然無比痛苦地忍受著煎熬,但卻胸有成竹地等待冬天的到來。但就小說的情節來看,無疑是淋漓盡致地展現和詮釋了人生艱難的重要節點需要「熬」的這種態度、這種精神準備和心理過程。

熬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熬本身就是痛苦、艱難的。作為人,我們即使有個頭痛腦熱都會坐立不寧,何況是一些人生重要的艱難關節,事態會怎樣發展確實無法預料,能不能如己所願地度過這個難關以及會以何種方式度過,都帶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所以難免使我們心神不安。

有時,即使對未來和結果會有一個良好的預期,但因為不安帶來的焦慮仍然會讓我們食不甘味、夜不成寐,這種痛苦很難用一句兩句寬慰的話來緩解和消除。至於「心大了事就小,心小了事就大」之類的觀點,在無事時大家都明白,但遇到事的時候,誰也無能為力,因為心大心小不是聽一句話兩句話就能輕易改變的。何況,還要看遇到什麼事,如果是性命攸關或者涉及核心利益的事情,心再大的人也會多思多慮的。

這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我們說的「熬」。就是主觀上要接受這種不利和艱難局面的現實,而不能一廂情願的急於擺脫這種處境——因為客觀上不可能做到,那麼就要在心理上度過足夠長的「煎熬期」,直到情勢改變。但「熬」不是無所事事地坐以待斃,而是需要做很多「事」的。

這種時候,一是要有信念;二是要有思想,對形勢有充分估計,對可能變化的情勢有預判,對必要的應對措施有準備;三是要有耐心;四是要有信念。

對的,我們說了兩次「信念」。第一次是概念化的,相對空洞的,人人都會說的。第二次則是因為我們主觀上有判斷、客觀上有準備,所需要的只是等待一個標誌性的轉機,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所以,兩者是完全不同的。

也就是說,雖說是「熬」,但不是無所事事的被動等待,也不是毫無希望地悲觀失望,更不是放任自流的消極絕望,而是盡人事而聽天命——是的,所有熬的過程,都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做好我們能做的一切,把那一點點不確定性交給命運——正如我們信念中常常堅信的那樣,幸運女神總是會眷顧有準備的人,即便不是「總是」,也至少是「遲早」吧。


題主想說的是自己的人生很失敗吧。

覺得自己不該如此。

可事實已經發生了。

不如從小事做起,開始改變。

做到一天比一天更好那麼一點點,一點點就夠了。

有句話雖然很土,但是很實在,送給你: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不如開心過好每一天。


難不難全在自己內心,心挺得住,事自然會過去。


人生本來就是未知的,天時,地利,人和,重要的是目標堅定,無悔自己的決定,若想靠炒股發財真心難,不建議,十萬個大概能出一個...


推薦閱讀:

明知道自己40歲的時候會有中年危機,為什麼還要活到40歲呢?
如果你現在是王垠,你會如何翻身?
對婚姻絕望是怎樣的體驗?
你如何應對中年危機,是保守還是激進?
新時代的中年危機長啥樣?

TAG:人生 | 人生規劃 | 金融 | 中年 | 中年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