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法西斯和共產主義的區別是什麼?

納粹德國和前蘇聯的一些做法看起來很相似啊,極權統治,領袖崇拜,嚴格控制人民思想,沒收資本家的資產,給人民勾畫一個貌似無限美好的前景等等。那麼,問題來了,法西斯和共產主義本質性的區別是什麼?


之前的回答,句句實話,知乎把我的回答刪除,還將我禁言一周。那現在我只引用一段話:

如果天空總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發出聲音是危險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覺無力發光,那就蜷伏於牆角。
  

但不要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也不要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諷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的人們。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蟲。
  

——曼德拉


丘吉爾曾經說過:「法西斯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影子或者醜陋的兒子。」「法西斯主義發源於共產主義,而納粹主義發源於法西斯主義。」 當然丘吉爾是共產主義低端黑,所以大家看看熱鬧。

法西斯主義按照百度百科所言是一種結合了社團主義、工團主義、獨裁主義、極端民族主義、中央集權形式的軍國主義、反無政府主義、反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和反共產主義政治哲學;《大英百科全書》對法西斯主義的定義:「個人的地位被壓制於集體—例如某個國家、民族、種族、或社會階級之下的社會組織。」

而共產主義則是一種大型的工團社團主義的最終階段。遺憾的是作為共產主義接班人的斯大林同志卻將獨裁主義貫徹了終身,並且和德國人在劃分波蘭的問題上狼狽為奸。

共產主義最大的特點就是主張消滅生產資料的私有制,而從人類社會上消滅私有制的最好解決辦法就是中央集權。畢竟人不都是聖人,只有靠一個強有力的政府才能完成消滅生產資料的私有制。

共產主義的口號是:全世界無產階級者聯合起來;而法西斯主義則是著重強調的本民族。為了單一民族的純潔性必須去驅逐其他民族,同時用民族感情去壓制個人地位,讓整個國家國民圍繞政府運作。

共產主義卻是一種包涵全人類的主義,號召所有人都要為了其他人來工作,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所以共產主義將會是人類社會的最高形態,而法西斯主義只是一個民族的彎路。


極左和極右只有一線之隔。

共產主義是要把平等發揮到極致,人人都一樣,所以嚴格控制社會

納粹主義是要把自由發揮到極致,強者可以任意侵犯弱者的自由,所以嚴格控制社會

嗯,如上所說,一個是目的,一個是手段


都是靠拉攏一批人去掠奪其它人。法西斯利用唯出生地論(民族主義)拉攏人,共產主義利用唯階級論(無產階級)拉攏人。

他們都利用人多力量大在短期內專註於某些經濟建設取得一些成就,但缺乏延續性。因為他們的本質是對外掠奪,而不是對外合作。所以要麼發動戰爭來形成消費循環(成就就是軍工),要麼就因結構失衡而失去民心。

想像一下,希特勒靠軍工和可用于軍事的基建來提供就業,如果不發動戰爭,做出大量坦克軍艦擺在倉庫里生鏽,而工人工資只能是靠增發貨幣來解決,必然通貨膨脹而亡。發動戰爭後,從國外掠奪到真金白銀,再來發工資才能形成循環,因為帝國的信譽只能是一時,最終還是靠真金白銀才能支撐信譽。

而斯大林之流同樣是靠投入領導所喜好的行業,如軍工,來拉動經濟增長,但同樣因為集權,不會均衡發展其它行業如有關民生的輕工。

因為最高獨裁者的需求才被當作是國家的需求,民眾的需求放一邊,只會滿足一時,不會滿足很久,所以就算和平也不會持久。就算他們拿下世界,天性就要劃小圈子的會不斷劃小圈子,所以會是不斷地對內戰爭,不斷找出新敵人來消滅,原因就是他們天然不愛合作,只愛掠奪。


蘇修和中特明明都不是共產主義好不好……


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區別與共同點

貿易上:共和法都採用保護民主工業的政策

經濟上:基本都是以國家資本的形式,共產主義對資本家更苛刻

宗教:共產主義無神論,法西斯只認可本民族宗教,排除其他宗教。

公民權利:共產黨對待外國工人一視同仁,法西斯排外,歧視一切外國人


個人認為這要從資本主義的兩個基本矛盾上來講。

 我們看到,資本主義社會有兩個主要矛盾,兩個主要缺點:第一,它是「無政府的」(它的無組織性);第二,它實際上是由兩個敵對的社會(階級)組成的。

法西斯主義的經濟措施實際上是沖著了第一個矛盾「無組織性」去的,採取了如下措施:

①為了對國民經濟實行全面的軍事化調節,法西斯政權陸續建立起一整套經濟調節機構:1933年 7月,在德國經濟部下面設立德國經濟總委員會,負責指導國家經濟政策和法令的制訂;1934年根據「德國經濟有機結構條例」,按產業部門組成四級經濟集團和在全國經濟院下面按地區組成州經濟廳及其下屬分支機構;配合擴軍備戰的「新四年計劃」,1936年設立「執行四年計劃全權機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設立隸屬於國防軍最高指揮部的經濟總署;1942年在軍火彈藥部下設「軍備委員會」等。上述各機構的共同任務是推行經濟軍事化。但由於它們多平行並存,職能重複,彼此間爭權奪利,矛盾很多。[1] [2]

③根據壟斷資本集團的利益,法西斯政府實施了一系列反動措施,以加強資本的積聚和集中。這些措施包括:煽起極端沙文主義的「排猶運動」,剝奪德國猶太人的幾十億馬克資本,把它強制轉到德國財閥和法西斯黨魁手中;1933年7月,頒布「卡特爾條例」,大搞強制卡特爾化,迫使大批中小局外企業併入壟斷組織。1930~1936年,德國已登記的卡特爾總數由2100個增加到2500個,戰時數以千計的低級卡特爾又被迫併入更大的壟斷組織;1937年實行「股份公司改革法」,使大多數中小公司遭到淘汰;從1937年起,借口「清理」小手工業和小商號,勒令幾十萬手工企業和零售商店關門等。結果,還在30年代末,德國的資本已進一步集中於各康采恩手中,它們控制了全國股份資本的4/5強。

事實上就是用國家強制的行政手段,加速資本聚集的速度,把資本強制的集中到少數人手裡,把廣大手工業者,小生產者擠破產,把他們趕進工廠。這樣的做法確實如強心針,用極右的手段提升了德國資本主義的競爭力。

而這兩者的不同之處在下面的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但是,只有組織性是不夠的。這裡問題的實質還在於這個組織是社會全體成員的協作組織。除了組織性以外,共產主義制度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消滅剝削,它消滅社會的階級劃分。要知道,也可以設想生產是按照這樣的方式組織的:少數資本家佔有一切,然而是共同佔有的;生產是有組織的,資本家同資本家不角逐、不競爭,而是共同地從變為半奴隸的工人身上榨取剩餘勞動。這裡有組織,但是也有一個階級對另一個階級的剝削。這裡有生產資料的公有制,但這只是一個階級,即剝削階級的公有制。因此這決不是共產主義,儘管這裡也有生產組織。這種社會組織可能只消除了一個基本矛盾: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但是,它卻加劇了資本主義的另一個基本矛盾:社會劃分為兩個鬥爭的部分;階級鬥爭還更加尖銳化。這個社會只是在一個方面是有組織的;但是它在另一方面,即在階級是徹底分裂的。共產主義不僅組織生產,而且要把人們從一些人壓迫另一些人的狀態下解放出來,它在自己的各個方面都是有組織的。

可見,兩者有著根本的不同,一個是加劇了階級矛盾,一個是構建一個全新的社會協作組織。

因此,兩者的相似性也就是對生產無序性的矛盾上有答案。

(4)奴隸主和大資本家的所謂社會主義。實際上,這裡連社會主義的影子也談不上。如果說上述三派的「社會主義」里還有那麼一點跡象,如果說它們還是反對壓迫的,那麼,在這裡,有的只是空話,是以欺騙手段來混淆視聽。資產階級學者曾使這種子觀點風行一時,而妥協派的社會主義者們也和他們唱一個調子(其中包括考茨基之流在內)。例如,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共產主義」就是這樣。其含義就是,奴隸主的組織「合夥地」和「共同地」剝削無權利的奴隸大眾。在奴隸主之間是完全的平等和普遍的一律。奴隸們則一無所有:他們變成了牲畜。十分明白,這裡沒有一點社會主義的氣味。現在有一些資產階級教授也在「國家社會主義」的招牌下鼓吹這類「社會主義」,其唯一的區別就是變為奴隸的是現代無產階級,而代替奴隸主的是高高在上的大資本家。事實上,這裡一點社會主義的影子也沒有,有的只是國家的、苦役式的資本主義(關於這一點,下面還要談)。

然而兩者的答案也是大相徑庭,南轅北轍,有著根本區別的。就好比一道題目你選了a,同桌選了c,也只是你們對這個問題都交了答案而已,並不存在發源問題。

綜上,最主要的區別就在於對待資本家和無產階級矛盾的方法上。法西斯採取的方式是國家鼓勵壟斷,擠破小生產者以達到資本的極大聚集,以達到生產組織化的目的;共產主義採取的方式是生產資料公有制。這就是極左與極右的最大區別。


走向一個極端的不同路線


最簡單一點,共產主義認為人人平等,法西斯以納粹為例,認為種族不平等,雅利安最優


一個極左一個極右。一個以血統高貴論劃分人,一個以社會階級劃分。二者是死敵,死到什麼程度呢?腦子裡蹦出一個口號「消滅法西斯,自由屬於人民。」至於上面說得沒收資本家財產,你指的是猶太人吧。至於個人崇拜嘛,一個偉大領袖毛主席,還有一個民族救星蔣中正,


士紳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二八分成。

士紳的錢二八分成,百姓的錢如數奉還。


都是集中權利,但一個是極端平等主義以及國際主義,目的是全世界所有窮人能有平等的獲得生活能力,被解放的國家的窮人得到的是更好生活,而另一個是極端種族主義以及軍國沙文主義,目的是完全的為本民族服務,被佔領的國家的...人民?...就等著當豬羊吧。


說實話,極右或法西斯過的國家如日本德國現在都混的不錯,工業發達,社會和諧。而極左或共產過的國家目前都挺慘,比如現在的俄羅斯和中國,都是工業科技落後,社會不和諧,本國女的很多都外嫁或賣淫在海外。所以說極左真的是反人類反國家。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美國溪流城出版社將出版著名歷史學家劉仲敬的《劉仲敬文史論叢》?
希臘語是亞非語系的嗎?
當前世界上貧富差距的情況是歷史上嚴重的嗎?還是處在合理範圍之內?
2018會不會是不平凡的一年?
為什麼取「表字」的習慣民國後就沒有了?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