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到底算幾線城市?

無錫按GDP國內排14,按人口差強人意,按人均GDP不低,按面積不大不小,一會二線,一會2.5,我就想問無錫算幾線,無錫最近幾年停足不前,少了很多水分,被很多城市趕超…


說幾線幾線的太玄乎,畢竟不是一線城市,大家都不在乎你到底是所謂新一線,還是二線,還是2.5線,還是三線。

就我走南闖北的體會來說,我還是想講講城市大小本身。論繁華,擁擠確實不如南京,武漢,重慶,杭州這幾個典型二線城市。

但是從實際通勤的角度來說,無錫市區面積並不小,而且建成區密度質量也很高,那是為什麼會給人造成無錫是個小城市的感受呢?我覺得恐怕和以下幾點有關:

一,交通擁堵程度

無錫是出了名的交通順暢的城市,雖然近幾年因為道路建設的遲滯和私家車數量的迅速增長,類似於早晚高峰時機場高架,金城高架等動輒數公里緩行的情況時有發生,但是在同類城市中還是屬於比較暢通的城市,尤其是非高峰時段,基本上是一路暢通。同樣十五公里路程我在杭州可能要開四十分鐘,蘇州三十分鐘,在無錫只要二十分鐘。通勤時間上的節約給人一種城市不大的感覺。

二,人口構成和分布

無錫是典型的工業城市,雖然目前三產佔比已經超過二產,但是就我感官來說二產從業人員應該還是較三產多的,且三產的水平應該也是較中心城市低一些,這意味著商務人士較少,一般上班族在工作時間都在單位待著,在城市中奔波的人口佔比較低,是所謂的候鳥城市。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蘇州市區人口只比無錫多一百萬,也是相似的產業結構,為什麼明顯感覺蘇州人多?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就是蘇州和無錫不同的城市組團結構。蘇州的城市整體框架是類似於十字型(中間是古城區),古城區以外各獨立區域更接近於條狀,導致工業園區和新區的工廠區域和商住區域並不是圓形分割,比如大褲衩向南向北不超過兩公里就進入工廠區域,而東西向則是拉的很長的商住區域。無錫則是典型的圓形城市,從市中心出發向南西東甚至北(雖然北塘真的破)都是一定距離的商住區,較大的工業區被很明顯的分布在市區各個角落,和城市主城區的界限很明顯,以至於一走出高樓密布的商住區就一望無垠,有到了市外的感覺。同時很多外來人口聚集的鄉鎮(比如梅村,碩放,安鎮)都被工業區分割在主城區以外,人口分布的離散程度很高。另外,包括主要景區全部分布在市郊,大市範圍較小輻射有限等也是重要的原因。

三,主城區地形

這一點在人口中與蘇州做橫向比較時提到過,這裡再說一下。平原城市因為土地可利用率高,所以城市密度會比山地,多湖泊城市高一些,相對來說通勤距離也會縮短。打個比方,我在無錫五公里的通勤距離,放到武漢可能要八公里,因為要過個XX湖。我在重慶和無錫都曾從市中心打的到機場,價格差不多都是60多,十幾公里,無錫走的是筆直的機場路,一路過去密密麻麻的建築物,而重慶受地形影響,路蜿蜒曲折,周邊可利用的土地也並不多。這也是很多人認為重慶或者武漢很大的原因,實際上排除湖泊山地給人帶來的距離感,武漢重慶的市區並不一定有杭州南京大。

綜上,有空再補充吧。總之還是那句話,無論幾線都無所謂,無錫不如成都重慶武漢杭州南京,又不低於廈門寧波大連青島福州等,比蘇州稍差,比常州強一些,這大概是我能想到的最準確的有關無錫城市地位的描述了。


作為土生土長的無錫人,我覺得無錫就像現在這樣挺好的。

理想的城市分布,應該是一個區域內存在一個超大型的國際化都市,幾個次級大都市,加上剩下的大中小城市以及鄉鎮。作為高鐵車程距離上海只有四十分鐘的無錫來說,保持一個區域內大城市的形象足矣。上海縱然發達,節奏太快,生存壓力大,一年到頭幾乎都讓人覺得喘不過氣來。早晚高峰的上海地鐵簡直嚇人,房價,戶口政策也讓許多去上海打拚的人望而卻步。

無錫很好啊現在,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生活節奏適中,硬要說無錫的不足的話,每年夏天太湖水還是會臭一段時間,別的好像也沒啥了


一個我永遠不希望變成一線的城市,就現在的樣子,剛剛好


「上海邊上的一個三線小城市。」我現在都這麼跟人介紹。

就算叫新一線也不多塊肉啊。


你要是在無錫,無錫就是一線,你要是不在,她是幾線又有啥卵用。。


幾線城市這種說法對於城市發展本身根本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所謂幾線城市的概念,最早是溫州炒房的一批人發明的,是以房價為評判幾線城市的標準,所以當年很多這種排名溫州都是一線城市。

也從來就沒有官方媒體做過這種幾線城市的排名,網上也都是一群小報、自媒體、房地產從業者在炒作罷了。

就講這兩年挺火的某財經日報排的新一線城市,2015年剛推出新一線排名的時候,有無錫沒蘇州、到了2017年時有蘇州沒無錫。那麼是不是說2015年的時候,蘇州不如無錫?

同樣是這家媒體,前不久還推出了全國最繁華商圈排名,上海南京路第一、南京新街口第二、無錫中山路第三,北京、廣州前15名都沒進。這排名你信?

所以,抵凡這種幾線城市的排名,其本質就是購房指南。

中國大陸城市之間是有等級的,還挺複雜且規制略嚴,影響到地方立法權、財政返還自留額度等各方面,但這是以行政等級來排的,譬如說直轄市一等、副省級、非副省級省會及計劃單列城市一等、地級市一等,再細究的話,過去還有較大的市這樣的說法等等……在政治上,地級市裡又有普通地級市和高配地級市之分。

所以在行政制度上來說,像無錫、包括蘇州這樣的較發達城市,和蘇北的宿遷本沒有什麼區別,所以這也使無錫的經濟雖然比廈門、寧波、濟南等這樣的副省級城市好,但財政收入卻比這些地方要少多了。在政治上而言,無錫、包括蘇州也都是高配省委常委的城市,那麼他又和同樣是配省委常委的南京市在政治上是基本同等地位的。


幾線都行,無錫現在挺好的,愛我大無錫!不需要去爭一線這個虛名!


推薦閱讀:

湖北未來發展前途怎樣?
如何評價 2017 年我國 GDP 同比增長 6.9%?
如何看待印度 2017 年二季度 GDP 同比增長 5.7 %,低於 6.5 %的預期?
中國gdp是靠國企拉動還是民企?民企不能涉足哪些領域?哪些行業被國企壟斷了,經濟命脈是被國企掌控的嗎?
山東經濟總量為何能排到全國第三?有何優勢和特點?

TAG:經濟 | 江蘇 | 無錫 | 國內生產總值GD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