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漫畫<幽麗塔>?

一開始是懸疑推理,實際上主題是呼籲關注被歧視的同性戀,性別認同障礙者吧,還有因性別而產生的歧視和不公,比如想要在男性社會中出人頭地的花園小姐,還有無法生育會被殺的婆婆,被強迫同逝世的丈夫一起死的妻子。我個人覺得很震撼,讀過的各位是怎麼看的呢?


近幾年新漫畫中的佳作(其實也不新啦),主角魅力功不可沒。

少有的事無巨細有坑必填的推理作品,比起某些知名推理大師來,作者在謎底解釋上相當的負責任(雖然也顯得有些保守),務求事事合理,不搞奇想天外;而且打的一手好擦邊球,貼吧里有的是拉長舌頭等待高潮XX劇情的,結局倒是相當健康向上。雖然有一定篇幅的偏激畫面,但本質上是少年漫畫的調調,不會玩陰暗到底。

我最愛的是它濃濃的懷舊味,在明治大正時期的舊館和洋裝「少年」一起冒險,這是一個可以無限編下去的題材,可惜,太短啰。

吐槽一下:這個問題的待遇八成會很冷,就跟這部作品一樣。


故事還不錯,畫的更棒。

不過作品本身僅僅是一個純粹的娛樂化作品,內涵不多,內容就是獵奇+惡趣味+變態+獵奇+惡趣味+變態+獵奇+惡趣味+變態……

可以看出作者努力想讓作品脫離單純的破案解謎討論,在裡面加入了很多社會描寫和思想鬥爭,還加入了性取向歧視這個大主題,然而P用沒有,畫著畫著就跑偏了。

比如

女主角對親爹:請把我當成女人

對偽娘:你是一個好人

對大小姐:我是你媽

能別鬧么,你不是一直堅持自己是男人么

角色倒是塑造得非常好,男主角天野開始的時候尿到不能再尿了,後面漸漸也能獨當一面了,最後還偉光正了一把。

都說日本動漫沒有情節只有角色,真的是這樣,這個作品最典型。

不過說白了商業文藝作品大抵如此,你看鬼吹燈盜墓筆記又有什麼情節可言呢?最後還不是一堆流水賬,情節都是為了塑造角色服務的。

其實早期的推理小說本來就沒什麼內涵可言,多數還是看過就忘的那種,能把角色塑造好就算超額完成任務了,有內涵的四大奇書是比較另類的。作為向幽靈塔致敬的作品,幽麗塔的內容已經可以稱得上完美了。


漫畫所及方面甚廣,『如何評價』這種問題就好像丟出了一個D罩杯的饅頭,感覺無從下口。

先從一個支線情節說起吧:

三人來到一個叫『特斯拉研究所』的地方,被注射了致命性的病毒。特斯拉博士向他們說『要把天野的器官移植給另外三個病患』,即以一條命拯救三條命。若不希望天野死,就需要找到一個能夠代替天野,並且『死不足惜』的傢伙。為了尋找替代品,山科警官表示自己知道一個『人渣』。

這個『人渣』田中強姦了山科童年好友的妹妹,並用一塊腌醬菜的石頭把那位好友活活砸死。可隨後鐵雄的那段推理卻動搖了山科16年來堅定地『仇恨』——我們看到的『真相』僅僅是我們希望看到的『真相』。

新聞上只要寫一句『留學生在寶馬中被槍殺』,網上便是一片叫好聲,誰有工夫去管是不是辛苦打工買來的,誰有功夫去管他們的品學兼優……更沒人意識到那是兩條年輕的生命沒了!在社會的悠悠之口下,人的性命真是卑賤得如草芥一般。高中時的一位老師每次在課上評點實事的最後總會加上一句『還好真相大白了!』這在當時還沒有像今天這樣恣意妄為的媒體的情況下都顯得令人唏噓不已——哪兒來的真相?怎麼會有真相?在真相之前,我們早已給自己預備好了有色眼鏡。

盲人摸象般地把四處得來的信息拼湊到一起,以為自己掌握了全局,其實只不過上演了一出羅生門的戲碼,更不必提那些巴望著新聞劇情反轉的看客了。

鐵雄對山科說『你在沒有交出田中的時候已經死了』,實際死的是山科心中的執念,開始重新審視『正義』這個概念。

正義或許會給人造成不幸,而那些所謂造福人類,或在某種意義上真的造福了人類的事情背後又有多少不能見光的勾當?最後三人還是無法犧牲別人。

是誰規定科學家的命就比殺人犯的命來的更值錢?科學家能比殺人犯創造更多的價值?若是這個科學家以殺人犯為小白鼠來實施殘酷的實驗,就是正義的?無可厚非的?能創造更多價值的?我們哪兒來的自信能把一條條生命量化?一隻胳膊多少錢?一條腿多少錢?那靈魂呢?你覺得又值多少錢?

什麼是正義?以少數人的利益換取多數人的就是正義?那你會像特斯拉一樣綁架人質,強取豪奪無辜者的器官來挽救更多的人嗎?

『生命的價值無法計量,拿生命來做比較這件事毫無意義。』

人不是神,我們沒有權利去審判他人生命的價值。對道德和正義的哲思在乃木坂太郎一貫的,碎得像餃子餡兒一樣的小分鏡里一步一步推向至高潮。乃木是個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這在他的代表作《醫龍》中體現得更為淋漓盡致。到了幽麗塔甚至提出了『創世界』的想法。

桑德爾的《公正讀本》里提出過這樣一個假設:在一條軌道的盡頭有五名正在施工的鐵路工人。一輛飛馳而來的列車失去了控制,無法剎車。而你就是這輛火車的司機,若是撞向五人他們將必死無疑。就在絕望之際,你發現鐵軌有一條岔路,在那條岔路上只有一個工人。你會轉動方向盤開上那條岔路,選擇撞死一個人而拯救五個人嗎

相信大多數人會這樣做。為了五個人,犧牲一個人也是值得的。

但如果情況有了稍許轉變呢?你不再是司機,而是一個站在鐵軌上方橋上的旁觀者,鐵軌的盡頭是五名正在施工的鐵路工人,一輛飛馳而來的列車失去了控制,無法剎車。就在絕望之際,你發現橋上,站在你旁邊的是一個非常胖的人,把這個人推下去可以阻止列車的前進,這個人的死能拯救軌道盡頭的五個工人,又有多少人會選擇把胖子推下去呢?

在前後兩次的假設里,我們發現自己存在著一種『雙重標準』——同樣是以少數換取多數,在第二個例子中,卻鮮有人會做出『謀殺一個以保護五個』的決定。

哈佛大學公開課:公正

『少數服從多數』是人類社會約定俗成的法則,人們習慣於把不屬於『大多數』的個案冠以『病態』的頭銜——怪醫、寶藏、謀殺,遺世獨立的村落和機關重重的鐘塔,漫畫《幽麗塔》中雖然包含著眾多獵奇元素,但其內核卻是這樣一群少數派的倫理道德。但漫畫中探討更為深刻的是對『性別』的理解,作者對異裝癖、同性戀、性別認知障礙者的描繪。

以下內容海量劇透,為保證主線劇情觀感體驗,請謹慎閱讀。

《幽麗塔》的主人公鐵雄生理性別為女性(麗子),對自我的認知卻是男性。背負『怪異』罵名成長起來的鐵雄,對自己的女性外在非常厭惡,也極度在乎被人發現真實的身份。即使天野對鐵雄的性別已明確予以認同,真正心存顧慮,沒有放下的其實是鐵雄自己。

天野承認穿著女裝的樂趣,但自我認知仍是男性,他並不會因為自己是男人而感到痛苦,非要變成女人不可,而只是一時想從『男人』的身份中解脫出來而已;鐵雄則不一樣,他從未懷疑過自己的內心是一個男人,胸前本應是女子驕傲資本的雙峰被他用厚厚的布一層層隱藏起來。鐵雄追求的『友誼』,卻在未婚夫那裡被理解成了戀人間的愛。能夠理解他的只有天野,女人的身體讓鐵雄不管是在男性或是在女性中都無法得到的友情,在原本被自己當做利用工具的天野太一處意外地收穫了。

山科因童年好友的離世而發覺了自己喜愛少年的事實,他曾說如果找到寶藏就拿那筆錢去開辦報社,以媒體的力量去為『少數人』正名。現實世界中,如今的社會對同性戀的包容力已大為拓寬,但是離山科所嚮往的烏托邦卻還有極大的距離,仍有太多人生活在孤獨的世界,被人誤解、污衊。

對少年的愛也可理解為人類希望永葆青春的願望,纖細的身材,未發育完全的嗓音,模糊了性別的界限。在這一點上,丸部則更為偏執。與其說丸部檢查官希望以『女性』的身份生活,倒不如說是以『永遠年輕』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儘管在作品後期不斷被洗白,但以一己之私限制別人自由,丸部終究談不上是個正面角色。

誠然,說到底,這部漫畫真的有正面角色嗎?似乎每個人都是怪胎,可怪胎就不能擁有魅力嗎?少數派就該服從大眾的『常識』,違背本心地活下去嗎?

人對自己的生理性別無法選擇,但那只是給予陌生人的初印象——真正的性別應是自我認同的性別。天野勸鐵雄不要做換腦手術時說:『鐵雄因為有弱點,才保持著一份溫柔,正是這份溫柔使他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也許當鐵雄擁有丸部的身體時,當他的生理性別真的變為男性時,內心卻早已不是那個懷揣柔情的少年了。

不管出生時降落在哪一副軀殼,每個人都能按照自己嚮往的生活方式自由地活下去,這才是人類世界進步的標準啊!什麼時候那座幽靜而美麗的塔能成為『現實之塔』呢?


記得最早是在網上看到這幅圖讓我萌生了去看這部漫畫的想法

分針計時腰斬殺人大法

好牛逼的殺人手法!

通過鐘樓時針和分針的走動慢慢折斷受害者的身體,一分一秒,滴滴答答,在等待的恐懼中,一點點迎接破裂,人類到底能體會多麼極致的痛苦呢?

然後我就去找來看了,結果一個通宵不喘氣看完了。

非常驚艷。

懸疑推理,驚悚,獵奇,性少數,地下室尋寶,人體改造,腦移植,各種類型融合甚至還黑了一把gc黨哈哈……但是還不混亂。

我的確帶著獵奇的心態去翻開它,但它給予我的遠比這多得多。

看封面上的作者:乃木坂太郎。

看過醫龍的應該能大概知道這位坂太郎的風格。有針砭時弊的一面,亦有拷問人性的終極疑問。

我沒有看過醫龍,只看了下大概簡介,感覺《幽麗塔》和《醫龍》還是非常不同。

這部漫畫自稱推理懸疑漫畫,但懸疑佔得比重真的不是很多,以至於結局揭露兇手的時候毫不起眼,在這裡不做劇透,但其實劇透了也完全不影響觀看體驗。

如果判斷推理類型的話,應該可以歸為社會派,解謎本身不是重點,而是更側重於社會問題和人性剖析。但!這並不代表《幽麗塔》的推理部分不好,我看了許多人的評價認為《幽麗塔》的推理是一團渣……很生氣,我認為作者為了保持推理部分的合理性和完整性甚至不惜犧牲了一部分精彩度,對於這樣的努力方向我向來的抱持敬意的。

當然撇開推理懸疑的框架,《幽麗塔》里包含的東西太多了,而且全是對敏感問題的探討和延展,腦洞可以說也是開得很大了。

我一直認為對待文藝作品必須得拋卻道德和倫理觀念,否則任何東西只會淪為政治正確的犧牲品,做人也是一點意思也沒有了。

《幽麗塔》全篇基本以解謎為線索,作者能夠把整個故事說圓也沒有超現實,還是很了不起,雖說為了合情合理導致反轉不夠極致,最後兇手下場凄慘,光芒也比不過主角甚至好幾個配角,但這樣的前提下還是把每個角色塑造得如此迷人。

甫一開篇,是昭和29年(1954年,二戰日本戰敗後)的神戶市。

開篇命案,這張圖裡隱藏的信息量其實是極大的……

塑造角色很成功,成長的盧瑟天野是成長型角色,武智全開的鐵雄卻是帶著人生的巨大質疑往下走,正邪難辨的山科刑警是個無奈的理想主義者,變態丸部檢察官到底有多變態呢?大概是控制變數玩弄人性。

中途情節多次讓我對自己發出了疑問,想想自己在這樣的難題下完全無法抉擇,就覺得很幸運,幸運地過著相當平庸的生活。

結局也沒有落入俗套,雖然後勁不是太足,瑕不掩瑜,總的來說,每個人都找到了雖不完美但相對舒適的狀態,料想人生也就這樣,不管是平常人還是異於常人,都不過是各有苦衷,有時執我,有時無我。

哪有什麼完滿,大家的生活不都是磕磕盼盼尋求著一個相對的舒適而已嗎?這個套用心理學的療法叫做「帶病生存」,打個比方,焦慮症患者不能老想著自己有焦慮症,覺得自己有病得治,想著想著就越發焦慮,而應該放下對抗心態,不用急於治療,與癥狀共存,等待逐漸消退。

人生正如苦海,講究苦中作樂,每個人帶著自己的課題非要求解。

天野的課題:什麼是正義?什麼是善良?

鐵雄的課題:什麼是自我?只有無條件的愛才是真愛嗎?

山科的課題:真相真的是真相嗎?異類真的是異類嗎?人必須要堅守自己的信念嗎?萬一這個信念是錯的呢?知道自己錯了還要堅持下去嗎?

丸部的課題:慾望是邪惡嗎?人性的暗面需要釋放出來嗎?

漫畫最終也無解,解不開題難道不活了嗎?說不定活得更好呢?

當我也同樣對自己發出這一系列疑問的時候,結合我這短短的人生,只能說,大部分事情都沒有答案。正如特修斯之船,放在人的自我認同上,我們可以說0歲的我和70歲的我是一個連續體,所以我還是我,但我們也可以說,每個時間單位的我都已經不同了,每一天醒來我都如同從死亡中蘇醒,請接收這個不斷翻新的世界吧!

人們窮其一生想要尋找那個人生的意義,但人生其實沒有什麼意義,所謂的把握當下即是加繆的存在主義,我們是在創造自己的生活,屬於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生活。從無意義的人生中發掘存在,正是無中生有,其樂無窮。

漫畫中除了主線之外還有很多支線和直線角色,他們也有各自對於人生的獨特選擇,因此對於每一個人來說的「他者」不都是異類嗎?

「幽麗塔」正如作者眼中那個能容納一切的「真實塔」。不論是性少數、丁克、獨身主義還是內向、肥宅、理想主義者,都能自有坦然地活在這個「真實塔」中,我們都期待這一天到來。

不過我對於最後鐵雄選擇放棄手術的理由是有一點微詞的,漫畫全篇表現出來鐵雄是個毫無疑問的跨性別FTM,但最後被天野一句話就改變了,這並不符合跨性別者的自我認同。

放棄手術,可以理解為即便鐵雄想擁有男人的身體,也不願選擇丸部這個身份,考慮到時代背景,變性手術又不太可能,(雖然連換腦手術都可以,卻不能做變性手術哈哈哈,無奈……)但天野勸解鐵雄的那句話實在毫無說服力,尤其是對跨性別來說。


很久沒有讓我看兩遍的漫畫了,我看到喜歡的漫畫都不喜歡它齣動畫


真心覺得幽麗塔是開頭和結尾是早就在安排之中,但是中間明顯跑偏的本身的主題一些。但幽麗塔還是稱得上是近期佳作。

說喜歡醫龍的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畢竟本來就沒有太細節的完整結構要補充。幽麗塔不一樣,故事本身就很注重內心戲,所以描寫自然就會有難度。

幽麗塔題材本身決定了他是比較小眾一些(對比搞笑和熱血),所以本身喜歡小眾漫畫的會很喜歡這種題材,再加上對性別這個熱門話題的獨特見解,其實應該也算是為了讀者而畫。

順便一提,乃木坂太郎的畫風讓我為這個漫畫加了不少分。


哎,我還是更喜歡《醫龍》。


難得的佳作了。。。可惜太冷門了。。。篇幅應該還能拉的更長 不過這個長度也算蠻合適的

鴉片村的情節倒是有點像屍囚獄。。不過屍囚獄應該是相對新一些的作品吧


作為一部社會探討漫畫,牛,角色有魅力。

作為一部懸疑推理漫畫,渣,劇情很一般。


我覺得這部作品很有意義

男主角穿女裝越來越嫵媚了,少年們,你們還在等什麼?


果然很冷,不過今天之後會有人來寫些什麼吧。


作為性別認同障礙的我

看起來真是感同身受


最後鐵雄應該是喜歡上了男主吧,看到他和別的女人親熱還出走了。


前兩天有人推薦了..佔個坑看完再來回答


推薦閱讀:

三島由紀夫到底是同性戀還是雙性戀?
如何評價Tarjei Sandvik Moe的演技?
剛於爸媽進行了一次長談,爸媽認為我如果非要走同性戀的道路大學都沒必要讀了,如果我要走這條路家破人亡?
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的利弊?
大家看完gaycation這檔節目有什麼感受?中國有類似的電視或網路節目嗎?

TAG:漫畫 | 同性戀 | 性別歧視 | 性別焦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