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二戰驅逐艦有裝甲防護嗎?

列強在一戰、二戰設計戰列艦、巡洋艦甚至航空母艦時,有個很重要的考慮項就是裝甲防護,那麼,在列強設計驅逐艦時,會考慮其裝甲防護嗎?


不一定沒有裝甲,也不一定不考慮防護。

當然了,受到噸位和先天設計的限制,驅逐艦很難拿出來足夠的噸位分配給裝甲防護,抵擋炮彈直擊基本上是痴心妄想。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搞一搞間接防禦手段,防一防彈片什麼的。

方法有兩種:一是把液艙布置在船體側面,液艙是可以防護彈片的;二是直接用防護材料來建造船殼。

一般來說第一種方法運用的較多,第二種方法主要被美國人運用。

舉幾個例子吧。

這是吹雪級驅逐艦,側面的油艙很清楚了。但受限於空間,並沒有覆蓋整個艦體側面。

法國的空想級,擁有完整的側面油艙。

蘇聯的塔什干級,是由義大利設計建造的,可以認為義大利的設計也差不離。

另外就是美國人的設計。在弗萊徹、薩姆納、基林三級驅逐艦上,他們使用了STS(Special Treatment Steel,相當於均質裝甲鋼)來建造船殼,其中船體側面厚度30磅(0.75吋),甲板厚度20磅(0.5吋)。

這是弗萊徹級(圖紙倒是也有,然而太大畫質太渣,從戰損記錄里截一張好了),圖中已經標明厚度了。

美國新驅逐艦對STS的運用很廣泛,不僅僅是船殼,也包括一部分上層建築。當然了也不全是用STS,重要艙段之外也會用HTS(High Tensile Steel)。

=============

但從實戰來看,對驅逐艦真正造成巨大威脅的還不是直擊彈及破片,而是衝擊波。美國驅逐艦有不少都被日本的25番爆彈炸的很慘。對此可以理解為美式設計的缺陷么?也不盡然,至少美國驅逐艦較厚的STS外板能提供足夠的強度,而日本驅逐艦那種薄板在衝擊波下很容易撕裂(日本巡洋艦都有在近失彈下撕裂的,驅逐艦可想而知)。

總體來看,兩種設計綜合運用無疑是最佳選擇(比如德國人的Sp?hkreuzer),但STS這種材料很昂貴(開戰之後日本海軍連DS都用不起了),大範圍運用這種裝甲鋼級別的材料不怎麼現實。除了美國海軍之外,大家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側面油艙,對於戰時的大規模生產來說,這或許是唯一有可行性的選項吧。


推薦閱讀:

自從飛魚擊沉謝菲爾德號以後,小國建造052D這個級別的防空艦是否有意義?
如何評價英國皇家海軍部族級驅逐艦?
既然二戰時期戰列艦和航空母艦這麼強大,為何還要大力發展巡洋艦和驅逐艦?
中國海軍到底需要一款怎樣的驅逐艦?
大和的460主炮穿甲彈打驅逐艦可能發生過穿么?

TAG:驅逐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