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政府一系列鼓勵消費政策逐步出台,這些政策有哪些亮點?會涉及到哪些細分行業的商機?

譬如金融危機時期出台的「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政策,惠及許多家電製造企業和零售企業,政府在這方面也積累的一定製定和落實政策的經驗,此次政策重點可能在現代商貿流通業,設計節能環保和電子商務等概念。

相關信息參考:http://finance.qq.com/a/20120106/002277.htm


感謝邀請,之前翻過時寒冰的書,裡面提到了「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幫你找了一下。

家電下鄉:2007年,財政部、商務部提出了財政補貼促進家電下鄉的政策思路。自2007年12月起在山東、河南、四川、青島三省一市進行了家電下鄉試點。

隨著次貸危機的惡化,為了儘快拉動內需,消化庫存,盤活大棋局,財政部、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關於全國推廣家電下鄉工作的通知》,規定從2009年2月1日起,家電下鄉在原來14個省市的基礎上,開始向全國推廣,產品也從過去的4個增到8個,除了之前推出的「彩電、冰箱、手機、洗衣機」之外,又新增了摩托車、電腦、熱水器和空調。它們和彩電等產品同樣享受國家13%的補貼。各個省市可以根據各地區不同的需求在這四個產品中選擇兩個進行推廣。

家電下鄉的目的並不僅限於讓農民百姓用上電器那麼簡單!如果他們手中有錢,到縣城的路費也花不了幾個錢,更何況,鄉鎮商店都可以買到。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家電下鄉的目的在於消化積壓的庫存產品,化解產品過剩壓力。

2008年11月,商務部副部長傅自應指出,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家電生產國和出口國,彩電、冰箱、洗衣機、手機產量均居世界第一。2007年這四類產品累計出口579億美元,出口依存度約50%,產能過剩嚴重。特別是2008年以來,隨著生產成本上升、人民幣匯率升值、能源原材料漲價等因素影響,家電出口受到了很大制約,不少企業已經出現利潤下降甚至虧損……國內城市市場接近飽和,這就亟須通過啟動農村市場消化過剩產能。「家電下鄉」政策把對出口的調控政策轉向啟動農村市場,不僅為企業調整產品結構、提高品牌影響力拓展了空間,還有利於消化家電行業過剩產能,扭轉企業效益普遍下滑的勢頭……初步測算,連續四年在全國農村對彩電、冰箱、洗衣機、手機四類農民需求量大的產品實施「家電下鄉」,平均每年可拉動農村家電銷售超過1500億元,帶動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約2.5個百分點,相當於20%左右的出口能力,可以基本消化這些產品的過剩產能。

「可以基本消化這些產品的過剩產能」顯然是達到了有關部門預期中的效果。

但是,這種拉動同樣是消耗性的,在農村原本社會保障機制都不健全,公共設施又嚴重滯後於城市的情況下(比如,在我的出生地,由於道路泥濘,每家須拿出3000多元錢把路修好——這相當於一個家庭半年多的收入,我們家鄉很窮。這種情況在城市則是完全由政府解決的),中國的這種拉動政策只能成功而不能失敗——沒有任何承受失敗的能力,因為一旦失敗,原本脆弱的農村保障體系就會因消耗農民僅有的存量財富導致的自保能力下降而變得更加脆弱,農民的抗風險能力會進一步降低。

風險恰恰隱藏於此。

很多人不了解,在中國拯救經濟,使經濟取得「率先復甦」的成績背後,是一種怎樣的冒險。對於這種危險性,只有對農民的疾苦有著深刻了解的人才能感悟得到。

農村這個市場總是被迫承擔著一些特殊的使命。汽車下鄉、家電下鄉,承擔著消化庫存、拉動內需的重任,而新農村建設實施後,很多地方政府禁止農民自建住房,而是購買政府統一建造的房屋。這實際上讓農民承擔了吸納超發貨幣的使命,或者說,住房貨幣化向農村延伸了。

劣質品之害

現在,重回家電下鄉這個話題。

家電下鄉消耗掉的不僅僅是農民原本脆弱的購買力,同時,也有商家和有關部門的信譽。在家電下鄉過程中,一些不良商家乘機把積壓商品、過時淘汰的商品甚至翻新的商品或者「山寨」產品賣給農民,有的商家則提高售價,農民買到的補貼價格遠高於城市。

不妨看一則《廣州日報》刊發的報道:2009年12月初,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家電下鄉產品維修比例高達12.6%,相當於每8件家電下鄉產品中就有1件出現過維修。」這意味著什麼呢?美的集團副總裁黃曉明向媒體透露,行業內的維修率,空調產品大概是0.75%,冰箱1.08%,洗衣機0.59%,如果家電下鄉的產品維修率達到12.6%,「那就反映出家電下鄉的產品質量是有問題的,是非常不合理的」。該報還舉了一個具體例子:秦小姐8月份購買了一台家電下鄉的冰箱,「但使用不到兩個月,就出現冷藏室結冰的現象」。令秦小姐更為氣憤的是,維修人員兩次上門維修都是匆忙走過場,「根本無心幫你修」,「最後投訴到監管部門才真正修好」。

中國的絕大部分農民是非常艱辛、非常淳樸的,一些不良商家的不誠信做法,給他們造成的傷害是令他們刻骨銘心的,畢竟,農民尤其貧困地區的農民掙點錢實在太難了!

欺騙的結果是農民用腳投票。陝西省商務廳的數據顯示,2008年12月16日至1月4日20天時間內,陝西省「家電下鄉」共賣出370台家電,平均一天只能賣掉不到20台家電產品。別說陝西全省,即便是按照西安市的設想,幾百台的起點都太低了。

我們必須認識到,人骨子裡都有消費的慾望和動力,消費從來都是不需要外力去拉的。很多人之所以不敢消費,根源在於他必須用儲蓄來應對社會保障缺位的風險!

中國要想真正拉動內需,必須改變目前的財富分配格局,走民富路線,增加民眾的收入、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保障機制。對於龐大的農村市場而言,要啟動這個潛力無窮的市場,也必須以增加農民的收入,建立起系統的社會保障機製為前提。

同時,也必須讓農民有利益訴求渠道,擁有更暢通的發言權。

再說說自己的一些想法,國家制定的一些政策最終能否達到預期的目的,是個挺複雜的事兒。在執行過程中總有意想不到的陷阱,以上面的例子來看,如果家電下鄉讓那些本應被市場淘汰的產品也獲利,那麼合理么?如果不合理並不代表家電下鄉不合理,可以對於這類問題定製有針對性的方案。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方式是判斷利大於弊,短時間內可以置之不理。另一種方式是加強監管,預防此類現象發生。對於第二個方案問題又來了,誰來監管?監管成本有多高?這種監管是否又容易催生腐敗?這樣的話難免繞到死胡同里。(說的有點遠了)


很遺憾,沒發現什麼亮點。

想一下什麼情況下消費才需要刺激,民眾有足夠的消費能力的話為什麼不去消費?要想擴大消費只需做到兩點:第一,讓民眾有錢;第二,讓企業高產。什麼環保新消費模式都是扯淡。這種傾向性的干預無非是給環保型產品廠商一些優惠,要說商機的話就在這兒吧。

其實呢,它應該考慮給窮人發些購物券,給企業減減稅。

前兩天在車上聽到一廣播,說是要整頓物流行業,提高准入門檻,實行價格管制。媽呀,這架勢真可怕。


推薦閱讀:

為什麼各國首都都是該國國內經濟較繁榮的城市?
「厲行勤儉節約」對 GDP 的影響是什麼?
中正大學為何被拆解?
世界上有哪些特別難以管治的國家?
美國再次挑起南海爭端的原因和我國的應對政策是什麼?

TAG:商業機會 | 消費 | 政策 | 零售行業 | 消費市場 | 大宗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