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皮娜?鮑什的《穆勒咖啡館》(Café Müller)?


已經關注這個問題一周多了,沒有一個回答。偏偏自己又不懂舞蹈。但因為喜歡 Pina Bausch 和《穆勒咖啡館》,還是忍不住要利用文學系學生特有的瞎解讀能力來說兩句。

《穆勒咖啡館》理解起來實在不難。

該劇成型於1978年,是 Pina 的作品中比較容易解讀的,它太過細膩又抒情,孤獨和憂鬱的基調觀眾一開始就能感受到,人和人之間溝通的不可能也是直戳現代人內心的(故被阿莫多瓦抓進了《對她說》里)。而且悲傷的氛圍在全劇結束後還依然像一塊巨石按在胸口,真是絕了。封閉的空間——骯髒,簡陋,雜亂的咖啡圓桌和咖啡椅,唯一的背景是旋轉玻璃門……《春之祭》中的土壤、四處的綠色,在這裡消失無蹤,所有的動作表情直擊內心。舞者是莫名其妙地出現的,觀眾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來到畫面中,他們各自是什麼樣的角色。觀眾看到的是一種關係。「關係」是 Pina 作品中最重要的母題。內心奔涌的情感和表現出來的歇斯底里的關係,男女之間的關係……觀眾看不到獨立的舞者,而是看到關係。但是「關係」這個母題的曖昧性,也導致觀眾不能直接真正地理解作品每一個意象所代表的涵義,我們會去猜測,但是或許這些舞劇對觀眾的意義就產生在這種迷離的猜測中。而至於舞劇本身,"It is almost unimportant whether a work finds an understanding audience. One has to do it because one believes that it is the right thing to do. We are not only here to please, we cannot help challenging the spectator." 這是 Pina 本人說的。

該劇有四幕,四幕可以各自解讀。能力有限,以下我只解讀一點點。

《穆勒咖啡館》帶有一部分古典歌劇的特徵,亨利?珀塞爾的詠嘆調繚繞在整個灰暗的咖啡館中,沒有 Pina 其他舞劇中詭異的變幻莫測的背景音樂,顯得該劇孤獨的主題更加強烈。讓觀眾走在夢境和現實的交界,一方面為舞者的迷失和孤獨感到悲傷,一方面又追隨著清醒的「清道夫」和紅髮女子,不禁懷疑自己到底是如何身在世界中。

充滿障礙。戲劇社會學中有這麼一個觀點,所有的社會場景都帶有「舞台-觀眾席-後台」的基本形態。故而毫無疑問,咖啡館便是世界的縮影。它不能讓你自如地舒展,就是要給你造一個局促的、拘束的空間。雜亂的桌椅是形形色色的人,穿黑色制服的男人為白裙女人慌忙地清除一切障礙,觀眾也時時擔心著,迷失了的人們如何能不受到傷害。當局者迷,她們是否意識到外界的危險?還是即使知道還是不能控制自己受到傷害?這些都是疑問。至此,人還只和人自己發生關係,在精神世界裡惶惑,在和自己的糾纏中摔倒又掙扎著起來,疲憊不堪。直到她鬼使神差地遇到了一個男人,緊緊擁抱在一起。

那一瞬間,觀眾就知道了,就是愛啊。

男/女。不斷地被人分開,又再一次緊緊抱住,乃至瘋狂,乃至自我懷疑。漠然的男人,痛苦不堪的女人。永遠沒有安全感,只有焦急地尋找戀人,最後又變成毫無關係的陌生人。在這一對戀人的自我否定中,親密關係被消解了。

這一幕看得差點兒流淚。

然後紅髮女人出現了。這是一個徹底的局外人,打扮入時,避開障礙,對眼前的一切驚奇又疑惑。她清醒嗎?似乎是的。但她卻又無能為力,只能驚恐地追隨著迷失的個體。高跟鞋伴著悲傷的背景音樂,急促地響起在咖啡館裡。

一直在遠方沉浸在自己夢境中的舞者,也就是 Pina 本人,隨著紅髮女子的出現,她的舞姿也出現在了咖啡館正中。不能自拔的痛苦,表現力太強了,讓人窒息。Pina 表現出一種誰都不能拯救的害怕和孤獨,她自己把自己困在了旋轉門裡。她瘦骨嶙峋的身段,那個朝前方微微伸出雙臂的姿態,驚懼和顫抖,我後來一直忘不了。

ダンス?ダンス?ダンス

渴望愛啊。不安的愛。

我們走不了多遠也所知甚淺,但這不能阻止我奔向你身邊。


聽道長的開卷八分鐘提到一本書 也許對你有幫助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book/2253778/


推薦閱讀:

西方文學的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有什麼特點?
大街上的塗鴉都是怎麼畫的?
什麼是藝術?尤其是現代藝術?
電影《機械姬》中的建築是什麼風格?

TAG:舞蹈 | 現代藝術 | 如何理解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