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遊覽二戰相關的博物館和遺迹,有哪些地方值得推薦?

時間 15 天左右。本人已經去過多次歐洲,該玩的景點都已經玩了。下次想對歐洲的二戰遺存和博物館進行一次遊覽,比如敦刻爾克等。


諾曼底登陸戰戰場值得一去。

(圖比較多)

從巴黎過去可以自駕,如果不開車的話聖拉扎火車站坐車到卡昂(Caen)轉一趟車到巴約(Bayeux),出火車站走不遠就可以看到小型的戰爭紀念館以及德國軍人墓地,但真正值得去的是奧馬哈海灘(Omaha Beach)登陸場。

出火車站就可以看到DDAY主題遊覽的報名點。

如果想自己逛可以租輛自行車,從巴約到海邊一段有很多當時的歷史遺迹,比如一些建築以及農莊小院里的謝爾曼,可以隨時停下來仔細看。缺點就是距離不算近,路上耗時比較久,也挺辛苦。

我去的時候時間比較緊,直接在巴約火車站門口電召了一輛計程車,送到奧馬哈海灘邊上的諾曼底美軍公墓(Normandy American Cemetery)。

這地方在拯救大兵瑞恩裡面已經出過鏡了,墓園非常漂亮,位置就在奧馬哈海灘上面的高地,當年德軍防禦工事以及後方陣地的一大片地帶。

有說法是法國政府直接把這塊地送給美國,所以其實算是美國領土。從離開巴約往海邊走的路上一路都是美國國旗以及標語裝飾物,看起來像昨天才慶祝完戰爭勝利的樣子。

大部分墓碑上都寫了士兵的名字、家鄉、所屬單位以及軍銜,也有少數身份不明的會這樣寫:

從墓園出來沿著山坡往下走就可以到登陸場了,整個布列塔尼地區的海灘其實都很平緩,極為適合快速展開投放大量裝備的登陸戰。

玩過榮譽勳章的人應該很有感觸,奧馬哈海灘登陸那關,高處是德軍的工事,MG42跟扯布條一樣居高臨下掃射,經常是剛下登陸艇就掛了。

好在遊戲有規律可循,很快可以摸清一條路線活著行進到這個沙堆下面的射擊死角裝爆破筒,敲掉一個暗堡基本就可以拿下這關了。

可實際戰爭中是沒有機會給你試的,第一批登陸的士兵大部分就交待在這片海灘上了。

海灘上還有一些殘存的混凝土障礙物,從山坡上的暗堡、岸防炮基座以及坑道之類的遺迹目前狀態也可以看出其堅固程度。

不過這裡主要的工事基本都已入土了,往南的其他登陸場以及海岬上還可以看到保存更為完整的一系列遺迹。

之前遍布坑道和暗堡的高地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公園,沿路還有一些紀念碑和背景介紹。

戰場縱深區域也已成為牧場和公園露營地。當我背著三十斤重的登山包,雙腳灌滿沙子穿越整個奧馬哈海灘爬上WN62工事附近的區域時,如果這是在1944年,恐怕早已經被HeinSeverloh掃射成渣渣了吧。

如果時間充裕可以沿路慢慢逛過去,回程的計程車經過卡朗唐的一個小教堂時,司機還特意停下來建議我去看一眼,跟一路上許多建築一樣,這裡也用故事板、舊照片以及一些遺物介紹了曾經發生過的一場戰鬥。我其實也跟題主興趣差不多,每次去歐洲都會專門抽空找一些戰爭遺迹遊覽。

還有一些比較有意思的去處,比如去克拉科夫參觀奧斯維辛、貝希特斯加登的鷹巢、

用Google街景在華沙老城找猶太人隔離牆的遺址、捷克抵抗組織在布拉格聖西里爾和莫多蒂教堂被團滅的巷戰戰場。

當然我也是裝備控,各種戰爭博物館航空博物館一概不會放過。

比較推薦的是克拉科夫的波蘭航空博物館,裡面有納粹空軍司令戈林收藏的十多架一戰時期的絕版老戰機。

總之這種帶著故事的旅行要比單純的遊玩有意思得多。


最熱門的地方當然還是諾曼底啊,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登陸戰役。不管是拯救大兵瑞恩、兄弟連,還是曾經玩過的榮譽勳章、使命召喚、英雄連,都在我這個軍迷心中無數次打下深深的D-day情節。今年6月終於踏上那片沙灘,達成積攢十數年的心愿。

諾曼底戰爭遺迹分散在各個海灘及內陸,最高效的旅行方式還是租車自駕。我們就是從巴黎出發,途經美好的吉維尼小鎮,抵達卡昂,再深入各個海灘,頗有當年戰役倒帶的感覺。

目的地地圖匯總

第一站是Caen(卡昂),當地人發音是杠(gang四聲),這裡和麻將可能有些關係。這裡是下諾曼底地區最大的城市,威廉一世曾經在這裡建起高大的古堡。從地圖就可以看出海灘路線在這裡彙集成一點,再通向法國各地,自然成為戰役的核心。

在整個戰役最焦灼的時候,這裡被盟軍轟炸機犁過無數遍,城市留下的完整建築屈指可數。

但60年後站在城市中心的老城堡頂部俯瞰,我很驚訝發現戰後的卡昂恢復非常好,街邊的房屋和教堂讓人以為這依然是那座幾百年完整傳承的老城。

不過如果你在城裡多轉轉,依然能發現一些戰爭留下的印記,比如這座1000多年歷史的教堂殘垣斷壁。這種百年巋然不動的磚石也能被炸得粉碎,可想而知當年戰事的激烈。

從Caen向北,直奔當年英軍登陸的劍灘。汽車歡快地穿行在平原上,距海灘5公里的一個高地上,我們遭遇了第一處諾曼底堅固防禦「Hillman」堡壘。早在入侵不列顛剛剛失敗的1942年,帝國的勞工組織「托特」就選擇此地開始建設大西洋防線。整個堡壘群以壕溝連接的數個核心堡壘組成,周圍環繞鐵絲網和雷區。四周開闊地盡在德軍機槍火力覆蓋下。

堡壘上方射擊位,同行女士只能漏出一部分腦袋。

射擊位內,附近地標的距離和方位已經被標註明白無誤,隨時準備接受炮兵點名。

裝備著機槍,可以旋轉射擊的觀察塔,像個個大鐵頭烏龜。英軍坦克炮對它無可奈何。

736擲彈兵團的指揮部也設置在此,指揮官少將KRUG當日在此戰鬥。每個堡壘都有發電機,儲水罐。地面的換氣口也做了偽裝和安全處理。

D-day早晨8點登陸的薩福克郡步兵團在這裡受阻。即使在坦克、17磅炮火力支援下,步兵團也損失了31人。直到次日早晨才最終佔領此處,而首日突襲Caen的計劃也就此落空。

從這裡直插劍灘,在海灘邊的小鎮找到大西洋堡壘博物館。這是一處保存完好的德軍堡壘。門口豎立的88炮管上塗了8圈戰績條紋。

碉堡的剖面圖,共5層,士兵休息室、餐廳、換氣室、作戰室、還有頂層的觀察哨。

武器庫,「兄弟來一把MP44」

參觀中我們竟然有幸碰上一位二戰老兵,這位英國老爺爺跟隨牛津郡和伯明翰郡輕步兵團,從黃金海灘登錄,經曆法萊斯口袋-市場花園-阿登反擊-度過萊茵河-柏林,英雄遲暮。

沿著海岸往西前行,海灘上仍能找到一些遺迹,比如這一灘被炸成碎渣的碉堡。

Longues-sur-Mer-battery

這是諾曼底地區著名的戰爭遺迹之一,德國海軍44年4月才完工的4座混凝土堡壘中安放了152MM艦炮,控制奧馬哈和黃金海灘。自清晨5時,美軍戰列艦阿肯色號和大批英法巡洋艦輪番炮轟,到夜晚7點才打啞了其中3門,皇家海軍運輸艦還被逼轉移至安全區。到第二天登陸部隊攻佔才宣告結束。

堡壘上合影

被大口徑艦炮直接命中轟塌的堡壘

堡壘全景*from:Pierre Lesage

逛完這裡已是下午,因為擔心坦克博物館關門,我們把奧馬哈留在了後面。

坦克博物館門口的M113裝甲車,可以體驗開裝甲車跑一圈,不過價格不菲。

鎮館之寶,一輛被擊毀的4號坦克。背後圖片就是它的歷史照片。

*回國之後就看到坦克博物館破產拍賣的消息,可能我是這裡最後一批中國遊客了。

-----未完待續-----


@晴空亂流 提到的諾曼底自然是大熱門。我來說個冷門的,挪威西海岸的「希特勒的牙齒」,就是下圖這樣的:

這是納粹德國龐大的"大西洋之牆"的一部分,用來阻止盟軍登陸的反坦克障礙。然而這些水泥墩從未派上用場,謝爾曼和百夫長根本就沒來過。德軍戰敗後,這些工事被陸續清除,只有這一小片,作為戰爭遺迹被保留了下來。有機會來看的話,這些「希特勒的牙齒」坐落在斯塔萬格以南30多公里的一個叫Brusand的地方,坐標58° 32" 23" N / 5° 44" 17" E。谷歌衛星地圖上可以清晰的看到,這片水泥墩就在44號公路邊上,離Brusand火車站不遠。

谷歌街景也可以看到:

另外挪威和丹麥的西海岸散落著不少德軍當年修建的地堡和炮台,而「大西洋之牆」要一直向南延伸到法國西班牙一線。可憐德軍要在這麼長的海岸線上等著盟軍的登陸,日子真不好過啊。


去歐洲找尋二戰遺迹可謂有心之人

遍歷歐洲戰場,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歐洲人,特別是德國人留下的深刻反思頗多。

筆者自幼嗜好戰爭類影片,但是很少研究戰史,只是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每場戰役在戰略以及戰鬥過程的分析中去,從而對那個當時只有60幾萬平方公里的德國能堅持兩線作戰的軍人及其國家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而且自從機械專業畢業伊始便有幸加入某中型德企工作,該企業隸屬於德國皇室,在二戰中也受到納粹政府,及其僕從蓋世太保的打壓下舉步維艱,在戰後的復興過程中完成蛻變,專註德國製造品質,在其專業領域也可以算作領軍企業。由於公司內的工作性質,自2004年起筆者每年在德國平均停留的在2個月左右,這樣便有諸多機會利用周末時間來遊歷一下這片與比筆者老家四川省還略小一些的土地。後期拿到駕照後便將遊歷的範圍擴展到了西鄰的法國、比利時、荷蘭(西線戰役1942、1944),南鄰的瑞士、義大利(南線戰役1943),東臨的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匈牙利(第三帝國的侵略戰役1938、1939)。前南斯拉夫一帶由於戰亂問題以前未曾涉足。看了今年奧運會,覺得塞爾維亞女排都能拿到亞軍了,應該是當地的治安、民生條件趨於向好,遂計劃明年走前南斯拉夫、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土耳其一線(第三帝國的侵略戰役1939、1941、1944)。或將最終的南線西班牙、葡萄牙,亦或是北線丹麥、挪威、瑞典、芬蘭(北歐1940)的計劃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剩下的最東歐的立陶宛、拉托維亞、愛沙尼亞、白俄羅斯、烏克蘭等還沒有確切計劃。前蘇聯和北非的遊覽計劃也是一拖再拖。英國只受到過空襲為此沒有列出來,但是旅遊計劃中是與愛爾蘭安排在一起的。

不知道樓主此次旅行計劃從哪裡個機場落地歐洲?又準備從哪裡返回?一般來說15天的行程能自駕走3000公里左右已經算是很疲勞的了,算上景點的遊覽時間,在這一路上時間還是滿緊迫的。如果選擇看西線戰役,建議從巴黎開始、往西去卡昂,參觀卡昂的和平紀念館。至諾曼底有登陸海灘、飛馬橋紀念館和登陸紀念館(1944登陸),有時間的話去參觀一下Sainte-Marie-du-Mont的紀念碑(101空降師506團E連溫特斯為原型)。然後回巴黎往北前進到比利時去敦刻爾克有個私人1940敦刻爾克紀念館可以參觀,繼續向東去安特衛普、進荷蘭取道埃因霍溫至阿納姆,走一下當年市場花園行動未完成的路線,參觀阿納姆橫跨萊茵河的那座遙遠的橋,以及城西歐斯特貝克的空降博物館。由此向南到比利時的巴斯通去領略一下七進七出的交通要衝在戰爭中的戰略作用,那裡的紀念館很多有,大一點的戰爭紀念館、兵營、101空降師紀念館... 筆者特意選擇了12月17日造訪該地。一路之上大雪紛飛,氣溫在零下十幾度,當穿行在曾經的盟軍防禦陣地時,風中似乎能隱約聽到戰火咆哮之聲(這個不誇張,筆者曾三次路過凡爾登地區的森林,每次都是陰雲密布)。

有想法的話可以繼續沿東南方向挺進到法國的色當一線,沿著法、比、盧、德邊境線追尋一下一直沉睡的馬奇諾防線。之後轉進德國去雷馬根看看大橋遺迹。這個行程大概要一周到十天了。 德國類似的博物館特別多,喜歡武器裝備的可以去明斯特的坦克博物館,那裡放置了一台虎王和一台從側面擊穿但沒有殉爆的虎式,大殺器擺在那裡配合德國陰冷的空氣,那種莫名的蕭殺感,讓人對戰爭的殘酷性有了更進一步的體會。

有興趣還可以去科布倫茨的國防博物館、基爾的航海博物館(以前U型潛艇的母港)。

還有諸如荷蘭境內阿姆斯特丹的安妮博物館(安妮日記),反映了個體在戰爭中的個體求生意志。或者去柏林參觀猶太人紀念館、國會大廈、勝利紀念柱、威廉皇帝紀念教堂,這些都從不同層面反映了德國人對於二戰的意識形態以及反思。或者去紐倫堡參觀審判庭和納粹集結地,體會囂張期和審判日的反差。


最應該去的肯定是庫賓卡啊~ 莫斯科郊區,全世界最好的坦克博物館,按老毛子的說法就是沒有之一。

英國的博文頓也是很不錯的一個博物館

諾曼底和敦刻爾克就不用說了

狼堡肯定要去,柏林肯定要去

剩下的就看別人補充吧


可以考慮荷蘭arnhem附近的城市花園行動博物館。


莫斯科的庫賓卡和莫尼諾

聖彼得堡的炮兵


卡西諾修道院遺址


阿登山脈


克拉科夫(奧斯維辛)—柏林—德累斯頓—紐倫堡。這條線路就差不多了。


德國柏林國會大廈。

當年蘇軍佔領後留下的塗鴉與彈孔都被刻意保留下來了。

紐倫堡也值得一去。


推薦閱讀:

如何說服父母自助游去歐洲而不是跟團?合不合適?
如果到歐洲自助游的話,哪些地方(國家)不是很安全,應謹慎前往?
適合一個人去旅遊的歐洲目的地有哪些?

TAG:第二次世界大戰 | 歐洲自助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