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印度 2017 年二季度 GDP 同比增長 5.7 %,低於 6.5 %的預期?

印度二季度GDP同比增長5.7%,預期增長6.5%,一季度增長6.1%。


先說結論:

GDP增速下降除了廢鈔運動的負面效應外,還和印度本身無力推動改革密切相關,尤其是銀行壞賬遲遲得不到解決。

未來:短期內印度不會回到8%9%的高速增長通道,因為印度還要面臨GST稅改短期造成的混亂;中期則取決於銀行壞賬的處理和國內的穩定。

《經濟學人》在上個月就發表兩篇文章質疑莫迪的改革,並對印度近期的經濟增長表示擔憂,

原文鏈接:

India』s prime minister is not as much of a reformer as he seems

Narendra Modi is a fine administrator, but not much of a reformer

《經濟學人》認為印度自莫迪上台(2014年)以來經濟發展迅速,是因為印度搭上了國際油價低迷的順風車,低油價使得莫迪上台以來印度經濟增長率提高2個百分點,並非所謂的「莫迪效應」。

如果莫迪改革很成功的話當然可以把印度推上快車道,但莫迪的改革近幾年能否起到該有的作用呢?

印度的挑戰非常多:

史詩級難度的改革:土地改革,勞工改革(目前不可能成功,莫迪已經把這兩項改革推給各邦了);

可能出成果的改革:GST稅改,銀行改革;

《經濟學人》通過分析相對容易的GST稅改和銀行改革來分析印度的改革成效。

莫迪在三年內也推動了這兩項改革進程:為了處理國有銀行巨額壞賬於2016年通過了《銀行破產法》,2017年7月正式推行新的GST稅制。

而《經濟學人》毫不留情面地認為這些改革成果是騙人的。原話大概就是「哎呀!這些是騙人的」,有一種人民日報微博發的「哎呀,印度暴亂了」的感覺。

一、 對於GST稅改:文章認為GST稅制改革雖然在全國範圍內統一了稅制,但是由於太過複雜而對經濟刺激的效果減半。本來簡單版本的GST稅制可以提振印度的經濟增長率2個百分點,而採用複雜版本的GST則只能提振1個百分點,而且還需要經歷一段痛苦的適應期,而天朝營改增吆喝和好多年,並且有2年多的過渡期。(GST改革並不包括稅收大頭:酒類和石油,各邦可以增加屬於各邦收的稅率)

二、 對於更急迫的銀行改革:莫迪政府的改革思路卻是漸進性改革,2016年莫迪通過新的《銀行破產法》賦予銀行權力去投訴不還錢的公司讓其破產,並且從過去3年多的投訴流程縮短到1.5年,從而使銀行儘快收回壞賬。文章認為,改革的方向是對的,但回收壞賬的速度太慢了,而目前銀行已經缺少貸款意願,20年來印度首次出現銀行給工業部門的放貸收縮,見下圖:

這張表是銀行給工業部分貸款增長率,2010年時銀行放貸增長率達到20~30%,帶動了印度工業增長,此後貸款增長率一直下跌,直到2017年開始萎縮。如果銀行對工業部門的貸款繼續萎縮,那麼印度近期的工業增長前景無疑非常不樂觀。

為了避免貸款萎縮那需要錢呀,錢從哪裡來?

賣銀行啊,找央媽啊,還有提高儲蓄率啊(廢鈔之後印度儲蓄率提高了好多)。

1、賣銀行大法:文章認為正確的解題思路應該是進行激進地改革:重組國有銀行,再出售銀行股份獲得資金(銀行私有化),以便重新開始增加貸款以支持經濟快速增長。但莫迪反而進行了漸進性改革incrementalism。

其實莫迪也想趕緊通過出售股權的方式獲得資金,但他剛想這樣做,就有200萬銀行職工舉行全國罷工。貌似銀行私有化的阻力不小。如果銀行貸款無法提高,印度工業增長肯定會負增長,2017年7月份綜合PMI為46跌破枯榮線,工業PMI50.6,這反映出印度經濟已經非常危險,需要立即提高銀行的工業貸款。

(PS:中國也有銀行壞賬問題,不過,一沒有那麼高的比例,二已經通過債轉股消化掉了。)

不滿國有銀行變私有 印度近百萬銀行員工大罷工

印度後院突然起火,PMI指數全面暴跌_國際縱橫_論壇_海疆在線

2、提高儲蓄率大法:《經濟學人》有個缺點是,他只看到了廢鈔很多負面效應,但沒有看到廢鈔的正面效應是提高了儲蓄率。

我們來算一下通過廢鈔銀行獲得資金量:367億美元。相對於印度的經濟體量已經很多了!銀行可以通過槓桿投資來最大化發揮這筆錢的投資規模,如果槓桿率為5就可以撬動相當於1萬億人民幣的投資規模了。哇塞,好厲害,不需要跟美國中國借錢了!成功奶一口!可是廢鈔影響經濟啊,管它呢,能讓我明年成功連任再說!(印度銀行得到2.35萬億盧比存款,數據見:印度央行公布「廢鈔成績單」 99%廢鈔已回收 - 華爾街見聞)

莫迪就這樣給了銀行再放款的寶貴資金。一個相似的例子就是90年代的中國,朱鎔基為了讓人民存款想盡辦法(利率高的令人髮指,4、5年翻一番,還送自行車)。但那時朱總理對整個經濟體系都做了深刻地改革:金融系統重置,推動國企下崗潮,槍斃了很多殭屍企業,動了既得利益者的乳酪...。你覺得印度能不能學得像?目前印度的壞賬問題並沒有解決,銀行還是不想給基礎設施和工業放貸,所以說問題的根本還是投資工業和基礎設施不賺錢啊,不然放出去的款還會變成壞賬啊。而解決這個問題要從根本上提高企業利潤,要其它改革配合,比如GST稅改、勞工改革、土地改革,這不又繞回原點了嗎,真是無解。如果硬要放款,那等銀行把這筆錢花掉就只能找央媽了。如果印度央媽降息放水,印度盧比貶值,而那時美元、歐元、人民幣都加息升值,畫面太美不敢看。

廢鈔的負面效應已經報道很多了,可是銀行能不能把因廢鈔而拿到手的錢進行合理地再投資,也影響著近期印度經濟增長速度。

(PS:印度跟中國的國情就是不一樣,印度人民忍耐性是一流的,擱在中國誰敢這樣廢鈔啊。也是讓大家開了眼界,各種銀行續命大法~)

印度央行降息25個基點 為去年10月以來首次降息 - 華爾街見聞

最後文章指出了可能會出現的一個非常恐怖的後果:如果印度經濟停滯,那麼莫迪為了繼續維持他的總統職位,很可能會煽動整個社會的緊張對抗轉移注意力。畢竟他有這樣的黑歷史,並且有實施整個社會宗教對抗的條件,他在印度人口最多的北方邦(2億人口)任命印度教宗教領袖約吉·厄迪特耶納特為首席部長,此人是一個公開鼓吹屠殺凈化穆斯林的極端印度教民族主義政客。(下)中印的真正差距在哪裡?

莫迪前段時間先是引起中印邊界緊張來轉移視線,再是通過宣判印度宗教「大師「辛格來引起社會高度關注,起到轉移視線的作用。

【關注】印度發生暴亂,已致31死300多人受傷!

「大師」辛格因強姦罪鋃鐺入獄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印度那麼多強姦犯沒有得到處理,而這個「大師」因為2002年的強姦罪而被判刑,還造成了這麼大的損害,著實讓人不能理解。但如果認為這是政府故意轉移社會注意力,那就可以解釋清楚了。「大師」辛格宣稱有5000萬信徒,但這裡肯定有極大的誇張成分,而且這個辛格有「錫克教」成分,不管怎麼說他都不屬於主流教派,肯定比伊斯蘭教好對付,如果要挑起社會矛盾選他最好不過了。

而回想輪子教在中國的影響,好多信徒能堅持數年一直支持教宗,而印度扳倒的這個教肯定也能長時間吸引社會注意力。

綜上:印度目前急需投資來穩定經濟增長,不管是出售銀行股份的方式吸收投資,還是吸引外國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就看他能開出什麼價碼了。如果他既要中國去投資他,又想利用與中國的邊境衝突來轉移注意力,那肯定是不行的!莫迪也可能像朱鎔基總理一樣通過內部改革來解決問題,那祝福他吧。


一如既往地"意外遠低於預期"。

製造業增加值實際只有1.2%,名義也僅為3.8%,用慘不忍睹形容也不為過。具體數據可以移步我的摘錄文章:https://zhuanlan.zhihu.com/p/28955466。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下跌的趨勢減緩,可能廢鈔的影響在減退吧。

可以說,今年是沒什麼指望了,不論是名義還是實際增速都妥妥比中國低。而剛剛經歷與中國的邊境對峙,全國上下沾沾自喜,一下子被數據潑了冷水,可想而知民眾的心理落差。聽說印度國內媒體今天(9.1)都刷屏了,很多人都在質疑莫迪老仙。莫迪老仙其實也沒選擇,不改革死路一條,改了萬一堵對了可就中國第二了,但難度之大和後果之惡劣可能也超出了他的預料。


!!!前面一大堆數據不愛看的親們請直接看後面!!!

印度經濟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一直不穩定,2008年增速大跌至3.89%,2009年2010年因全球救市快速恢復到8.24%和9.55%,但之後的2011,2012,2013的三個年度又跌回6.86%,3.24%和5.02%。

2014年5月莫迪就任以後,就開始了玩花招,2014年,當全世界都在預測印度當年經濟增速乏力之時。莫迪政府採取了兩個措施:調整GDP統計方法和統計基年。

統計方法和統計基年改變,實際上是改變了統計參數和參考對象,這麼一調整,印度2014年12月當季的GDP同比就達到了7.5%,超過同期中國的7.3%增速。

與此同時,印度又將2014和2015年財年上半年的GDP增速由之前報告中的5.5%上調至了7.4%,並預測該財年GDP增長為7.4%,2013和2014財年的GDP增速則修改為6.9%。

再回頭看看中國按可比價格,以生產要素為統計基礎,沒有把醫療服務,沒有把公務員工資,沒有把全國房產稅,沒有把槍械業,沒有把黑社會,沒有把情色業,沒有把賭博業,沒有把全國科研經費,沒有把全國流動房租等等等等等……眾多行業納入到GDP統計中的時候,難道你們還沒明白點什麼嗎???你們以為美國和歐洲那麼高的GDP是怎麼來的???

再回頭說印度的「改數據「,使得印度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別達到了7.42%和7.57%和7.11%的增長,連續三年超過了中國的7.3%,6.9%和6.7%。然而,「改數據"畢竟是「改數據」,印度經濟的本質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

!!!從這裡看省事兒!!!哈哈

用屁股想想看,在莫迪當選總理前,印度經濟正遭遇1980年代以來最最最疲軟的時期!!!然而,莫迪剛剛上任啥都還沒幹,印度GDP就瞬間年增長到了7.5%……請問還能再荒唐一點嗎???

現實是莫迪政府調整統計方法和統計基年的時候,印度的工業生產、貿易、稅收等等等重要經濟指標,全都沒有任問改變……

2017年上半年中國GDP增速恢復到6.9%,財政收入增速直接就提高到了9.8%,這種數據才是合理的數據,是有現實依託的數據。中國是以要素成本來計算GDP,而印度和美國和歐洲一樣,則是以市場價格計算GDP,這可是將商品及服務增加值和間接稅考慮在內計算出來的GDP,並不是真實的GDP……直白點說,中國是以生產為基礎來計算GDP,印度美國歐洲則是以消費支出來計算GDP。

我們都知道,中國近幾年消費增長強動,但投資比前些年要差了不少,所以GDP數據上明顯回落,但如果中國也學美國印度歐洲,也按照市場價格來計算GDP的話,那增速可能比現在的數據要高出很多很多很多。

換句話說,中國人的經濟消費大幅增長,但實際上並未完全在數據上體現出來。而印度為了在數字上贏中國,更可笑到把GDP的統計基年從之前的2005年調整為2011和2012年度,真可謂煞費苦心啊。相比印度,中國到現在為止統計基年依然還是2000年……

印度為何不敢像中國那樣以生產要素法來統計GDP呢?因為根本原因就是印度的工業太差了,佔GDP的比例太低。印度製造業在GDP中僅佔15%的份額,這和美國差不多,但你印度是個什麼檔次的國家?你能跟美國比?你僅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一個人均年GDP只有1700美元的經濟體,你卻要學美國靠消費和服務業來支撐經濟?你也太把自己當人物了吧……

你印度如何將大量勞動力融入到經濟發展當中?不能融入的話,那又如何將經濟發展的增加值支付到普通老百姓手中?不能支付的話,那大量財富可就都集中到少數印度超級富豪手裡了……不過這點倒是跟今天的印度社會現狀相符。


就不從印度國內改革的問題來闡述了,其他幾位答主已經對最近印度國內的情況介紹得很細了。我這邊就從國家和民族性來談談三哥未來的情況。

一個簡單的例子就能說明,同樣的情況,不同的結果。

當西方媒體炒作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中國ppp已經超過美國世界第一的時候,中國從政府到百姓一致表示:不不不!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我們城市化程度還低,人均gdp也不高,還有大量人口還沒脫貧,人口結構已經開始老齡化了,和老牌發達國家的發展程度沒得比,我們現在改革到了深水區,步步維艱小心前行……

然後繼續不滿足地悶頭髮展。

當西方媒體炒作印度是最大的民主國家,人口紅利多,潛力大,未來註定會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的時候,印度從政府到百姓…都tm信了!並且認為自己已經超越了中國,很快就可以成為世界霸主了!於是已經想當然的用美國的方式對待自己周邊的鄰居,把中國當成最大對手並且認為中方對自己充滿嫉妒(還是有理性的三哥在網上呼籲看清現實別被忽悠,但基本很快就被洶湧的民族主義者淹沒)。

大家都知道大多數三哥有迷之自信,始終認為自己是最棒的(不過在白人面前有時候又極度自卑),嘴炮、貪得無厭、好吃懶做、沒有信譽、邀功甩鍋。而印度人眼裡中國人基本是邪惡狡猾不可信賴的。

我一個海外黨朋友說有次和三哥同學打牌德州撲克,很明顯的三哥一有好牌就興高采烈喜形於色,他繼承了中國悶聲發大財的傳統演技出色,經常在最後開牌的時候反殺三哥。每當這時候三哥就嚷嚷中國人太狡猾不能信任…

所以說回來,現在印度國內的問題,除了本身國內的各種矛盾外,全國由上而下的已經把自己當作地球未來的主宰,所以不屑於腳踏實地從基礎做起,並且在與實力不匹配的地方投入太多的資金。

舉個例子,2016年全球軍火市場大約4480e刀,三哥佔世界第一,花費了1000多e,佔比22%左右。這麼大一筆錢砸下去,除了肥了外國的軍火商和國內的腐敗官員,對印度國內的軍工和軍事實力基本沒多少提升。這筆錢如果化為海外投資和技術收購能代來多少收益呢?

一葉知秋!

按照之前韓國中國崛起的規律,三哥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應該是連續好多年gdp增速在10%以上,而三哥則是在中國gdp幾乎5倍於他,產業結構轉型增速主動放緩的情況下,gdp增速依然和中國差不多。就算這樣,當偶爾一個季度或一年的gdp增速比中國高一點的時候(當年gdp增速超中國還得益於三哥改了gdp演算法),三哥就全國狂歡好似過年一樣,未來盡在掌握的樣子。如果大家有海外黨朋友或者在跨國企業任職的經歷,回想一下身邊的印度的同事同學朋友是個狀態。不用說多,印度人的努力程度就算有現在越南人的水平,我都看好他們的未來。


剛才上quora看了同樣的問題,大家可能比較關心印度人是怎樣想的。

有個印度人的回答非常有代表性,

因為我們印度工人工資高,因此我們不能生產出比中國便宜的商品。

而且我們不可能像中國奴隸一樣每天工作24個小時。

我們是民主國家,所以我們GDP增長低也是正常的。

聽起來蠻有道理的哦!


噗……

阿三想玩改革開放,一不整合內政,二不韜光外交,以為畫幾個開發區就行了,真以為歌里唱的「畫了個圈」?

果然跟那印度造的炮和飛機一個德行,今天炸膛明天墜毀,徒有其表而已。最後還怪中國,說火炮的軸承是中國造,質量不好。虧他還有臉說,第一,所謂的國產火炮居然要進口敵國零件,你tm逗我?第二,進口的還是河南某廠的民用軸承,中間的差價都腐敗掉了吧?所以,為什麼矽谷阿三多,因為他們特別會說特別不會做,PPT講的666,屁事干不好。有本事靠講PPT教99A拱手來翔?

這樣的國家,這樣的軍隊,跟晚清買鐵甲艦有啥區別?


西方各大經濟機構、媒體的寵兒。可惜這個孩子被寵壞了。


1. 貨幣改革影響。印度前總理辛格就推斷說貨幣改革會造成經濟增長率下滑2個百分點。但是印度人民黨政府一直否認這一點。

2.製造業增長率下滑。僅增長1.6個百分點。

原因:商品和服務稅改革。

政府宣布新的稅法會從今年7月1號開始實施。原本是想讓過渡期平滑度過,但是導致了

大部分製造業從業者在4-6月減少產量,削減庫存。

可以看到,這一時期,由於商家打折促銷原因,商品銷售額上升。但是新的生產量大幅下降,大部分庫存被清空。

據印方報告顯示,4-6月印度製造業產能利用率只有71%,是五年來的最低點。由之伴隨而來的是投資滑坡。這個在資金密集型的產業中都有明顯體現。

變數:洞朗事件。來自中國的投資會採取更審慎的態度。其實今年印度吸引外資截止7月底,來源最多的國家是新加坡,模里西斯,荷蘭和日本,達到100多億美元,已經沒有了中國。

可預見的未來:印度製造業在今年7月到12月會全面復甦。印度經濟也會在第四季度走出谷底。

最後,謝邀。

以上。


對了!記得去年廢鈔的時候,有幾個大師很激動的說看衰廢鈔的都不懂,17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印度肯定經濟大漲!

那幾位是不是應該把臉伸過來?


Q1的增速掉到6.1%了,就這樣各大機構預測印度Q2的增速還有6.6%,一如既往的樂觀。

但是其實印度計算gdp的方式都不符合世界銀行的標準,存在很多gdp雙重計算的領域,就這也才5.7%,如果嚴格把關估計更慘不忍睹了。總不能全怪班公湖的解放軍小哥把他們gdp增速從6.6一腳踹掉1個百分點吧


泄約。

我前天剛說印度GDP煮水嚴重,今天出來,果不其然。我覺得就是這個數字都是政府花大力氣拼湊出來用以振奮人心的,表示印度還沒太差。就這樣的表現,印度的財政部長還在預期印度2017-2018年度的GDP增長在7%,當然不是不可能,但是我覺得這個7%不是困難,是相當的困難。想一想6.1%的一季度,5.7%的二季度,做一個簡單的平均的話,那下半年至少要達到8.1%的表現才能實現目標,不是不可能,但是困境與順境都是有慣性的,沒錯,慣性定律是宇宙中最偉大的定律,2015,2016年度印度的稅收較2014年都有下降,這意味這印度政府採取擴張性財政支出提振經濟的手段受到局限。要想改變目前的狀況,最現實的想法是依賴外部的投資,但是前段時間的洞郎事件引起印度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中國的投資者們可能會對投資印度三思而後行,也就是說當前在投資市場最活躍的中國資金可能可以期待但不能做過多指望了。其他方向,歐美日我不多做置評,投資風氣除市場表現外,還有國家政策指向,得看這些國家是否有意向拉魔笛一把。

另外這裡提一提印度主權信用評級,標準普爾印度為BBB-,以印度近日曝光的新聞看,似乎還有降級的可能,8/27日新聞爆出印度追繳李嘉誠所欠400億港幣稅款,利息以及罰金,而當時交易是被印度最高法裁定合法的,反覆無常的政令可能會遭致信用評級的降低,投資前景非常的不妙。

世行對本年度的各主要大國(除中國外)的經濟表現預期均有下調,表示2017-2018年度的世界經濟形勢並不樂觀,受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印度想逆勢上揚的希望也很渺茫。如果3,4季度繼續萎靡不振,魔笛的寶座可能會受到提前的挑戰。

好像與題目沒多大關係 -_-!

----------------------------

另外提一句印度廢鈔令的影響。我之前就表示過對廢鈔所謂能打擊黑金的作用的嘲笑。我當時的理由是如果我有大量大額現鈔的黑金,我會有10000種辦法把他變成新鈔。廢朝唯一受損嚴重的只有p民。印度政府表示已經有99%的舊鈔迴流進RBI,那麼還有1%可能就是p民的損失和流通中丟失的鈔票,這部分財富可能會成為印度政府擴張支出的生力軍。


哦,5.7啊,哈哈哈! 等了幾個月終於在這裡看到了,才5.7啊! 哈! 印度人成天在網上裝逼,智商不行還自以為是,替他們著急! 5.7好! 還叫囂和中國只差十幾年!成天叫囂"everyone knows what India"s future is like", 哈哈哈,超日本都懸吶! 今年全年增速超6%我就把手機吃了! 天朝GDP馬上是它六倍! 以後是它20倍的時候,看它怎麼裝逼!


謝邀……

我看到你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這個表情

我不懂這個東西啊,這個我也不能瞎說啊是吧


最喜歡看眼高手低的吹牛逼然後被打臉的。


謝錯邀,這個具有時效性的問題估計... 等我有能力評價的時候已經被遺忘了吧


製造業太低了。

印度想要崛起必須靠製造業。


哈哈,玩陷了吧,第一季6.1%,我都不知道各大機構怎麼給出的第二季度會向好的觀點,還6.6%,莫非是想抄一波底?在全球經濟回暖大環境下,能玩成這樣也是需要本事的。如果不改演算法,恐怕這增速比辛格後期還難看。

難道這中間有什麼聯繫?┑( ̄Д  ̄)┍ 重複一下以前的言論 印度就是下一個香蕉共和國

跟廢鈔關係巨大 這種刮地皮的行為還一堆人叫好 也不知道怎麼想的


第一次被邀請

好激動

我的答案是:

我不幫別人做作業的。


你看,我們就不存在這個情況,就算漲了0.5%,我們也可以說漲了6.5%,就算這6.5%里99%都是房地產貢獻的,我們也很高興。印度在這方面,還是要學習一個


推薦閱讀:

中國gdp是靠國企拉動還是民企?民企不能涉足哪些領域?哪些行業被國企壟斷了,經濟命脈是被國企掌控的嗎?
山東經濟總量為何能排到全國第三?有何優勢和特點?
如何看待2016年上半年遼寧GDP增速-1%?
如何看待江蘇GDP即將超過廣東成為國內第一大省?
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能夠彌補制度上的缺陷嗎?

TAG:經濟 | 調查類問題 | 印度經濟 | 國內生產總值GDP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