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為什麼要富養,對她的成長來說有什麼正面和負面的影響?


因為作為窮養大的姑娘永遠都沒有那種自信的氣場。是,有人說只要品德好窮養也能好,但是,窮養導致女孩走上歧途的可能性比富養大多了,我如果有女兒,會富養,因為我要降低可能性。有人說我窮養女兒,我女兒還是很乖很優秀,呵呵,你不知道現在有的女孩演技多麼好么,有的女大學生在家時在父母面前乖乖的又聽話一副獨立優秀好女孩的樣子,假期在朋友圈秀父母,秀親情,回到學校又開始各種接外面的陪睡生意,你所看到的,只是你女兒希望你看到的,你了解的,永遠趕不上同齡人的了解。

童年時的一個玩伴,關係一直挺好一直有聯繫。她家境不好,父母是那種偏遠農村老師,她是那種特別乖特別懂事努力的女生,但是她的父母非常不成熟,就好像沒有養孩子的那種責任感和打算,父親是那種一天到晚沉迷於寫詩誦詩的那種文藝青年(這裡沒有批評文藝青年的意思,只是個案),沒有家庭責任感,喜歡跟各種女人搞曖昧,在她母親懷她的時候這個浪子仍然出軌,而且出軌幾次,又懶又沒上進心,母親氣得早產所以她身體不好,由於父親的不負責任,母親變得脾氣暴躁經常拿她出氣動不動就罵她,所以她膽子從小就很小,經常看到她父母當眾打架她就在旁邊嚇得直哭,她每天在家都提心弔膽生怕母親嗓門大吼,因為只要大吼就代表要打架了,或者又要當出氣包了,她童年就在這種擔驚受怕的日子中度過了,所以性格上唯唯諾諾老是受人欺負。(我是她鄰居,又經常跟她玩,所以知道不少)

後來考到了一所還不錯的大學,但她父母一個月只給她三百,偏偏其他三個室友都是那種標榜自己「我紋身我打架我抽煙我瀟洒」的家境很好的女孩,她每天都要忍受寢室的煙味和室友一直不戴耳機深更半夜還外放電視劇,就想換寢,偏偏她們那個學院又規定學生不準換寢(沒錯她們那個大學很嚴,輔導員不管事很水),於是她就想出去住,但是房租對她來說太貴了,而且在大學期間,她父母只要一吵架就打電話給她讓她來調節,比如她爸不接她媽媽電話,她媽媽就打電話來吼她,讓她趕快打電話給她爸爸讓她爸接她媽的電話之類的。

她為了掙錢每天出去做兼職到很晚,早上又得早起上早自習(沒錯,她們那個大學有早自習),她室友經常玩電腦打電話吵到很晚影響她睡覺,即使她提醒了也無濟於事,因為她室友經常晚睡,所以就經常曠早自習睡懶覺,她室友有錢,不在乎能不能得獎學金之類的所以膽子大。但她不能,因為一旦曠了早自習就沒有資格參加助學金和獎學金的評選,她常常跟我哭訴,她覺得很累,有時候室友說一起買個什麼東西(她室友都是那種用得比較豪買東西也一定要買豪的那種人),她也出不起錢…又不好意思找父母要,反正總而言之在寢室她也不好過,經常受嘲笑欺負,大學的女孩子都是比較愛打扮的,買衣服化妝品,但是她太窮連逛街都不敢去,因為她每次跟其他女生出去都是拎包的只能看著別人開心地挑衣服自己就在一旁站著,售貨員一瞟她就知道買不起也不理她,說實話作為一個青春女孩買不起同齡人能買的東西真的很難受,長期情緒不好受欺負很壓抑,本身身體又差,家裡又窮又買不起什麼營養品給她,再加上天天做兼職很美晚上又睡不好覺早上又要早起,她母親還經常打電話來問她有沒有找兼職做,如果她沒做兼職她母親就要罵她敗家罵她賠錢貨,由於聽母親的要求她經常做兼職,她終於累垮了。

其實她長得還算漂亮,只是穿的土,就是長期這個樣子就變得很瘦弱,每一天就像是煎熬,長期勞累的兼職讓她學習成績下降被取消了獎學金,但是不做兼職又要被她媽媽罵,她媽媽硬是要求她必須既得獎學金又要多到外面賺錢(沒錯,雖然她媽媽是老師,但也是窮怕了的)後來有一次做兼職時被一個幾十歲的男的看上了,提出想包養她,她最開始不同意,可是後來她終於動搖了,他給她租了她租不起的單間房,讓她搬離那個煙味瀰漫的寢室,雖然這裡她是墮落了,對,但是過得比以前好了,(我一直覺得女孩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她選擇被包養我也可以理解,畢竟遇到這樣的天生的家庭,我覺得很多事必須要自己經歷了才能體會那種苦,很多道德婊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針沒扎到你身上你當然感覺不到)

她終於不用再天天忍受寢室的煙味和嘲笑。

她現在過得挺好的,畢業後有了自己的工作,說到這裡還要感謝那個包養她的男人,沒有他的錢,她不可能有機會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因為她把那個男的給她的錢用來報考各種證書學習各種技能,還學了一直想學卻沒有錢學的鋼琴和舞蹈 ,後來工作了 ,大家都覺得她又懂事又有教養,還會鋼琴舞蹈才藝,卻沒人知道她受了多大的苦 。

說到這裡肯定有人跳出來說,女孩的品行跟貧富沒有關係,如果是個好女孩也不會選擇被包養,我覺得,是的,世界上是有那種很窮但不願被包養的女孩,但是並不能要求人人都像她們一樣,人並不是聖母。但是完全不受物質誘惑的女孩是少數,她實在受不了這種生活就可以選擇途徑改變,就像是一種交易而已。很多道德婊喜歡搞道德綁架,但我覺得不去評論別人的生活是最大的尊重,畢竟你沒體會過那種偏遠農村裡窮得讓你無法想像的生活,你沒有過過那種窮得揭不開鍋被周圍人嘲笑的生活,畢竟你沒攤上這種父母這種室友。


精神富養長大,當然物質也是吃飽穿暖的。

高中的男朋友問我:「為什麼你對我這麼好?」

我想了一下,說:「可能因為我的愛太多了吧,不介意分給你一些。」

當時他眼睛就紅了,給了我一個擁抱。

(彼時他正處在父母離婚的煎熬日子中)我們說過很多很多話,但現在回憶起來他還是對這句話印象最深,他當時零花錢比我多,父母給的自由更多,要求更低,但他最羨慕我。

富養的好處:

會過得很有安全感吧。

我就是樂天派,偶爾受挫了,和父母聊聊天就可以獲得許多能量。家裡去年遭遇了經濟危機,但幸福感卻沒有變,用父母的話就是錢可以再賺,只要大家健康平安就好。

也比較有愛他人的能力。

缺點:精神上容易依賴他人。最近搬出學校宿舍在外獨居了一個月的感觸,朋友來做客我就超開心。

對金錢沒什麼概念,花錢沒數。

沒心沒肺。


我倒是覺得不管男的女的,富養不富養是次要,富不富才是重要

身邊不管男的女的,心裡知道自己家裡有錢的都很有底氣,就連摳門都大大方方,一副我有錢我就算計了就不拿出來你愛怎麼怎麼的架勢

倒是沒錢又富養的小心翼翼的維持表面的體面


真事兒 隔壁學校一妹子懷孕了 聲稱和男票是真愛 要結婚 結果是男孩給她買了輛X6妹子就把胎墮了

視頻的時候我把這事講給爹媽聽 他們說 要寶馬我們給你買 但是女孩子一定要愛惜自己

我們學校各種讓人眼紅的二代很多 但因為父母從小帶給我的並不少 即使過不上網紅的生活 我也不稀罕物質 名車名牌騙不走我 這讓在20出頭的年紀 心無旁騖的學習和生活


從小到大,我媽就特別捨得花錢給我買衣服鞋子,什麼洋氣買什麼,什麼好看買什麼,不僅衣服,吃穿用度樣樣都比同齡人好。每次換手機他們都讓我現在什麼最有檔次什麼最貴買什麼(但是我覺得手機只是工具,能用就行,沒必要趕最新最貴的)諸如此類還有很多貌似「暴發戶」氣質的行為,我總是覺得他們是因為怕我物質上不如別人而自卑,也一直不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們家雖不窮,但也算不上有錢,我也不是獨生女。

前幾天我媽和我邊看電視邊閑聊,又掰著手指算我小時候一件衣服多少錢,現在長大了一件衣服多少錢,主題就是「哎呀女兒就是來討債的」

我爸一聽,說「又來了,你不給她買貴的用好的,等以後隨便哪個男的用一兩百塊就把她哄走了!」

此時我才恍然大悟,為什麼要「富養女兒」,不僅是物質上的富養,還有精神上的富養——讓女孩不羨慕別人的富有,保持自己的自尊(甚至要有一定的驕傲),才能擁有一定的眼界和與人相處的底氣,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她在走上社會之後不會為了金錢做出勉強自己委屈自己的事。

所以感謝父母,讓我活到現在二十有餘,不僅未受飢苦,還在一個幸福的環境下長大,養成了我樂觀豁達、不因為金錢羨慕別人的性格,也不會因為財富多少去挑選共度人生的另一半——這才是「富養女兒」的最終成果,也是父母最希望看到的吧。


除非你可以成功地培養出她賺大錢的能力,或者你以後能夠給她留下一筆豐厚遺產,

否則只是在培養一隻依賴於有錢的男人的寄生蟲罷了。

最明顯的影響就是眼光養高了,一般人看不上,只看得上有錢人。但是如果她自己沒有賺錢能力的話,最終還不是依賴於那個有錢人罷了。不知你是否認為這是正面影響。

如果你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她的高眼光吊金龜婿,那我還真看不出這跟精心培養一頭豬以期可以賣個好價錢有什麼區別。


當我看到我妹男票給她沖了十塊錢話費,她就高興感動的死去活來的時候.......

媽蛋我想以後要有女孩一定要富養!!!


富養女兒就是不拿女兒當「人」看

所謂格局和氣質,不是富養出來的,而是教養出來的。

1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古今通行的道理,「窮養兒,富養女」絕壁是其中之一。

而且是大寫加粗加下劃線的。

千年以前古人躬行不怠,千年以後今人仍然點頭稱是,身體力行。

儘管這千年裡頭天翻地覆慨而慷,女權興起了,女人也不裹腳了,也要出門工作了,男人在家也要看女人臉色了,但是,唯有這條道理顛撲不破。

《蝸居》裏海藻她媽得知女兒做了「小三」,痛心疾首得出結論,女兒還是要富養,免得被小恩小惠所迷惑,感激到把自己的一生都搭進去。

我在餐桌上,每每有人提起這個話,都免不了要有一番舌戰。因為我是唱反調的,而其他人都是清一色的正方,所以每次我總是一個人孤軍奮戰。

贊同這個觀點的都有些什麼理由呢?

古人的說法是,「從來富貴多淑女,自古紈絝少偉男」。偉男是要干大事、成大業的,而窈窕淑女呢,不過是君子好逑。說白了就是,窮養兒子,讓他吃苦受罪,將來才能有一番作為。而富養女兒,把她調教成淑女,只不過是為了讓她將來能夠嫁個不錯的男人。

現在人們的觀點其實相差無幾,無非是女兒遲早要嫁人。從小富養,將來才會眼光更高,更能抵禦誘惑,不會輕易被那些不般配的男人給低價「收買」。比如《蝸居》裏海藻她媽就是持這種觀點。

當然還有其它。就是富養的女兒氣質會更出眾,舉止會更優雅。所謂男孩放養猛如虎,女孩家養秀如花。(說到這,醉愛君免不了要小開一下腦洞:要是將來這秀如花的女人,嫁了個猛如虎的男人會如何呢?只怕要上演一場猛虎嗅薔薇的好戲吧。)

2

以上種種,背後的邏輯無非,女人反正是要終生被圈養的:小時被父母圈養,長大嫁人了被老公圈養。所以就應該富養啊,讓她從小習慣養尊處優,坐享其成的生活。

換句話說,男人要幹得好,女人只要嫁得好。兒子是建設銀行,女兒是招商銀行。所以你看,為了招商,咱當然就得富養啦。富養才能招個大富翁,窮養就只能招個窮小子嘛。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吧,富養女兒,其實就是拿女兒當商品:最理想是奢侈品,豪門專享;最起碼,也得是個值錢貨,攀個准豪門或者土豪門,過上滋潤日子;萬萬不能當賠錢貨,嫁個窮光蛋,分文彩禮沒有,還得倒貼嫁妝。

不管是奢侈品還是值錢貨,反正都不是正經「人」,都不過是男人的附屬品。她的人生,是沒有不依附他人的自身價值的。

瞅瞅,是不是如標題所說,富養女兒就是不拿女兒當「人」看?表面上富養是優待女兒,骨子裡卻是變相的性別歧視,認為女人低男人一等。

除了歧視,問題的另一關鍵是,不拿女兒當「人」看,就能夠培養出十分優秀的女兒,或者讓女兒過上好日子了嗎?

貧寒是一壺凜冽的酒,喝了才敢提著虎拳朝世上走。富養的女兒沒經歷過貧寒,豈不是更要以物質為最高追求?甚至拎則古奇普拉達,穿則阿瑪尼范思哲,出則瑪莎拉蒂蘭博基尼,這樣的主,如果有幸嫁入豪門也就罷了,一旦不能,這日子可怎麼往下過呢?

畢竟豪門、土豪門永遠是稀缺資源,如果無法棲上高枝,又適應不了柴米油鹽的寒門生活,高不成低不就,一生幸福豈不就沒門了?所以我常常懷疑,如今剩女越來越多,不知道跟這個富養女兒的風氣是否也有那麼一絲微妙的關係?

現如今如郭美美、干露露、馬諾這類物質女、炫富女如雨後春筍,滿大街都是。在她們當中,富養、窮養的比例各佔多少呢?我沒有調查,當然沒有發言權,但是我相信一句話: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富養的女兒,父母也不能為她的人生開保單,擔保她一生富貴榮華。她可能無緣豪門,也可能家庭遭遇變故豪門變寒門,這種時候,從小經歷的磨難就是她闖關的利器了。

3

物質女們我沒有調查,但傑出女性當中,卻不乏窮養出來的——

居里夫人幼年喪母,父親是普通教師,收入有限,家庭拮据。這樣的生活環境不僅培養了她獨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從小磨鍊出堅韌的性格。19歲開始做家教,並靠自學邁進巴黎大學。

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被稱作「從雜貨鋪走出的鐵娘子」,她在自傳《通往權力之路》之中介紹自己的童年:「樓下開店樓上安家的生活一言難盡。這種獨具特色的生活特點之一就是你永遠都在上班。」她還說,「我們家強調勤奮工作,我們在家裡從不懶散。」 這種家庭環境同樣培養了她吃苦耐勞的人生態度,使她從小就彷彿不知道疲倦是什麼,鐵娘子性格由此鑄就。

英國文壇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出生於鄉村牧師家庭,因母親早逝,八歲的夏洛蒂(《簡愛》作者)和十歲的艾米莉(《呼嘯山莊》作者)被送進一所生活條件極其惡劣的慈善寄宿學校,因為她們的另兩個姐姐在學校染上肺病而死,父親才不讓她們再去這所學校,而是回到家鄉荒涼的約克郡山區度過了童年。

透過這些傑出女性,你會發現一點,所謂格局和氣質,不是富養出來的,而是教養出來的。窮養也不是問題,問題是你有沒有給孩子應有的教養。

居里夫人的父親曾在大學攻讀過物理學,對科學知識有著如饑似渴的探索精神,這也深深地熏陶了小瑪麗。撒切爾夫人同樣是在愛好廣泛,熱衷於政治選舉的父親影響下,博覽了政治、歷史、人物傳記等方面的書籍,從小對政治就有相當多的了解。勃朗特姐妹的父親雖是位窮牧師,但學識淵博,他親自教女兒們讀書,指導她們看書讀報。

當然,世事無絕對。你也可以舉出很多從小富養而成就不凡的女人,比如著名的宋氏三姐妹。可恕我直言,她們的成功,首先是建立在自己丈夫的傑出之上。如果你有把握讓自己的女兒嫁給這樣出類拔萃的男人,那你當然可以從小富養。雖然她們不因自身而偉大,但至少她們能讓自己的男人更偉大。

話說到這,我又不能不為范爺點個贊,她就說:「我不嫁豪門,我自己就是豪門。」多爺們的一句話啊!范爺,果然有爺范!

4

對於這句古訓何以重新「時髦」,我倒是有一個猜想,這或許是獨生子女時代的一個特有現象。多兒多女的家庭,手心手背都是肉,一碗水要端平,父母通常不大可能有窮養富養的區別。而獨生子女無論窮養富養,都只此一個。我估摸著,這也是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三十多年來,中國社會歷經了最初「小皇帝」時代一味溺愛的反思,最後演變出的一個貌似科學的「辯證法」。

可惜,這僅僅是貌似科學而已。事實是,無論富養女、窮養兒,都不乏失敗的案例——

先說富養女兒的。醉愛君有個朋友,從小女兒無論上學或逛街,走哪都是車接車送,實在接送不了,一律打車,總之從未讓她坐過公車,擠過地鐵。他們的道理很簡單,女孩家家的,就得富養,擠公交算咋回事?沾染了一身的柴火丫頭氣,可咋整?

有一年全家三口組團自駕游,途徑上海小車臨時罷工。修理過程中,一家人順便逛逛十里洋場。這老爸也不知是搭錯了哪根筋,這天遊玩結束突發奇想說,咱今天別打車了,一起坐坐公交吧,我看今天的車上人也不多。

向路人打聽了乘車線路,到了候車亭,已上高中的女兒自告奮勇跑去看站牌。順著本站往終點站方向一瞄,沒找到目的地,於是就沖父母說,這個方向不對,我們再去對面看看反方向有沒有這個站吧。

她爹差點沒一口老血噴出來。敢情,頭回聽說,公車站牌只能查前不能查後,要查逆行站,還得去對面。她媽開罵:你是眼瞎呢,還是心瞎呢?非得去對面才能查?

女兒總算回過神來,就地解決了這一「相對論」難題,但卻不以為然地說,反正我以後又不會去坐公交車,幹嘛要懂這些?

再來說說窮養兒子的。上回去一個窮哥們家裡作客,男孩剛剛高考結束,想到兒子馬上要上大學獨立生活了,當爹的一反常態地要讓他操練一把,於是破天荒在飯後讓兒子洗一次碗。

是的你沒看錯,是破、天、荒!他們家雖然窮,兒子沒吃過什麼好的更沒穿過什麼像樣的,但有一樣,卻從未乾過家務。因為一家人苦巴巴地過日子,最大的盼頭就是兒子將來考上個重點大學,找份好工作,一家人就算熬出頭了。所以,為了達到這一宏偉目標,他們從來沒有讓兒子洗過一次碗,拖過一次地,就連內衣內褲,都由父母承包了。

結果那天,我現場見證了史上最「驚險」的一次洗碗。他兒子直接把洗潔精把碗里一倒,拿起抹布就刷,他爸在一旁說,你要兌水洗,小伙於是大開龍頭一通放水,他爸忙說夠了夠了。接下來他兒子就跟玩打擊樂似的一通乒乒乓乓,當老子的說,你能不能輕點啊,碗摔破了事小,手劃傷了事大。

最後洗菜刀了,只見小夥子左手拎刀,右手拿抹布,勇猛無比地握著刀刃來回出溜。我和他爸直看得虎軀一震心裡一緊,這是要自殘的節奏嗎?兩個人齊聲叫停,忙著告訴他,洗刀你得避開刀刃,只洗兩面就好了,沖著刀刃洗,多危險吶,一不小心就是血光之災啊!再說了,刀刃那麼薄,哪裡用得著專門去洗它?小伙也是嘴一撇:老爸我自有分寸!

這兩家無論窮養富養,之所以失敗,關鍵在於,他們採用的方式是「包養」。兒女的一切都不用自己動手了,父母全部包辦,小時候固然讓兒女省事了,可長大了呢?連最基本的生活自理都得從頭學起。

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只要明白了兒女最終都要成為獨立的個體,都要獨自面對社會,面對生活,即使父母,也無法替代TA們去走完未來的人生路,就不應該包辦兒女的一切,而應從小教給TA們自強自立的人生態度和奮鬥精神。

而從教育理念來說,則無論男女,都當一視同「人」,重在教養。

----------------

讓閱讀比吸毒更上癮!!

原創公眾號:【無讀不丈夫】(wudubzf)

——以男士角度、紳士風度、入世態度,寫有趣味、有品味、有回味的好文章!

無讀不丈夫,有緣皆朋友!


精神和物質的雙重富有其實是很難達到的

P:

真正富養大的姑娘 不像大家一貫以為的會很物質 她們更不會輕易被金錢吸引 而注重偏愛精神富有的人 所以她們要更好的了解什麼是精神上的富有 舉個例子 從小車接車送就更想自己走 現在看到再多好車也不會想著蹭車搭訕

C:

無法理解貧窮的日子 你真把她們拉到平均水平下的生活里 很少有能一直堅持的 而且往往會堅持自己的一些俗成的習慣風格態度 還有論調說富養大的姑娘沒心機 不諳世間險惡 按我接觸下來的情況是部分真實啦 和家人怎麼教育也有關係 可是大部分大多都能看透世事 只是選擇裝傻


說說我剛剛遇到的事吧。即將赴英讀時尚零售的碩士生,看到學校有某知名奢侈品牌的實習招聘便參加了面試。這兩個月在店鋪內實習。

今天碰到了一個富二代客戶,年齡與我相當,眼睛特別不老實地亂瞟,看得我很不舒服,一直在躲他的眼神。對他感覺很不好,覺得就是那種把應該用來讀書的時間全花在四處和狐朋狗友喝酒泡吧上了的人。要求我倒水,把水遞給他,我從始至終只盯著杯子,遞完轉頭就走,是個正常人都看得出來很明顯的想保持距離的意味。後來非又把我叫回去,說覺得很投眼緣問我要聯繫方式,被我婉拒了。我說,我已經有男朋友了。富二代一臉輕蔑「有我有錢嗎?」 我:「他很優秀,我很喜歡他。」 他就自討沒趣地走了。

後來他決定買一個商品,大概一萬剛出頭吧,掏出來一張鉑金的信用卡副卡,問我說「見過這種卡嗎?」我微微笑了笑,什麼都沒說。心裡默默的笑成了狗。有個鉑金卡就覺得自己像小王子一樣了呢!老子自己錢包里就有兩張,誰稀罕你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滾你的土大款


個人認為富養出來的女孩,擁有的是開闊的眼界,高貴的氣質和獨特的品味。

「一個人越缺什麼,就越急於炫耀什麼」,這或許就是最大的差別。富養的女孩在從小就出席過高雅的場合,遊歷過各國的風光,見識過大牌和名品,品嘗過珍饈美味後,並不會因為自己出一次國就瘋狂的拍照在朋友圈炫耀,並不會因為自己換了iPhone6就著急的發動態,並不會因為有了奢侈品後就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這樣的不同在長大以後就會造就出差別,穿著打扮的得體和品味,公眾場合的儀態與舉止,談吐的自信和智慧……

更不會因為男人送你一個包就淪陷,開好車接你就心動,帶你去一次高檔餐廳吃飯就崇拜愛慕……更少的產生拜金,跟風,攀比的心態,能夠認清並拒絕來自各方面的誘惑。

有些人會認為因為家庭條件好就任性驕橫一身公主病的女孩也能稱作富養,我並不贊同。富養之中必定包含精神上的富養,如果女孩從小在受教育方面出現欠缺,那麼她必定不會具備以上的品質,也稱不上富養。

希望父母都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孩子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富養(當然這也建立在父母的素質要高的情況下),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是有益無害的。順便說,男孩要窮養的話我並不贊同,理由和女孩差不多。


記得曾經看到過一篇blog。摘抄如下:

楊瀾說,她三四歲寄居上海外婆家時,年輕的舅舅常在領了工資的周末帶她去最高級的紅房子餐廳吃西餐,去淮海路照相,去看最新潮的立體電影。長輩責怪他為個小孩子亂花錢,他說,女孩子就要見世面,不然將來一塊蛋糕就把她哄走了。

如果家境好,不妨讓女兒多見識繁華世界,眼界的開闊讓女孩更聰明,要和培養虛榮心區別開來。如果沒條件,那麼讓她多看書,一本好書能讓女兒發現外面的世界多精彩。

女孩富養,其主要真義是從小要培養她的氣質,開闊她的視野,增加她的閱世能力,增強她的見識。「富養」的女孩,因見多識廣、獨立、有主見、有智慧,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什麼是真正值得追求的東西。等她到花一樣的年齡時,就不易被各種浮世的繁華和虛榮所誘惑。女孩最應該培養的品質首先是善解人意,她有一個好的性格,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對給予她幫助的人都心懷感激,是一名優雅的淑女。

一位父親曾這樣教育他的女兒:「一個男人要變得高貴,那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他要有成功的事業,要有尊貴的地位,要有足夠的錢財,要有良好的學識和修養……一個女孩要變得高貴則十分簡單——她並不是一定要有公主的身份,豪門的背景,華麗的服飾,貴族的教育……她只需做一件事,那就是像花蕾一樣把自己嚴嚴地包裹起來。


母親總是在自身經濟條件範圍內給我最好的東西,常常給我買一些幾千甚至上萬的大衣、風衣和包包。

我以前從未理解她這樣做的原因,我只是覺得我比身邊人活得更好一點罷了。

直到現在,我才知道,其實她想告訴我:

我如此珍視你,請你也珍視你自己。

其他男生給你再貴的東西你都不要把心交給他,除非以真心換真心。

這麼多漂亮的行頭不是你依附男人的籌碼,而是你獨擋一面的工具。

我把你當公主一樣養大,無論別人如何認為,你就是我的公主。

人永遠只為自己而活,請不要做對你的人生髮展毫無意義的事,對了,今天英語單詞背沒背?


富養養的是心態眼界!

富養不是簡單的物質堆積,而是成為精神貴族!見到了更大的世界有了更多的選擇,才不會被柴米油鹽醬醋茶所打倒,才有更發展的眼光去面臨更多的選擇,而眼界提高過程中本身就培養了一種戰勝生活的能力!


一隻窮養大的姑娘來答,我覺得一定要富養。

答主現在大二,存款7000+,都是兼職一年來賺的,但是無論賺了多少錢,都覺得不夠不夠,還不夠。捨不得花,48一隻的口紅都要猶豫很久。

而且跟父母要錢的時候歇斯底里,每個月的生活費如果不到賬會像催命一樣的使勁向父母催,因為不知道下一次從父母那裡要到錢是什麼時候,任何錢以及值錢的東西都不可能放在父母那裡,因為再也拿不回來。

無論是衣服褲子還是鞋子襪子,都是用便宜的,男朋友給買了雙150+的運動鞋,穿上的時候驚呆了,原來運動鞋穿起來這麼舒服這麼合腳,我以前都不知道什麼叫合腳,不知道打底褲有不起球的,襪子有不漏沙的。

聽到別人親戚見面給好幾百,男朋友給買東西充話費,羨慕死,還好自己做兼職賺了些錢,眼界上去了點,不然真的是會因為一點小錢就被男人哄的跟什麼似的。

雖然現在也還是會被哄的開心,但男朋友是信任的所以哄得心甘情願,但想想如果不是遇見了這麼樸實的他,大概會很容易被騙吧。

總之窮養女孩子:1.沒眼光 2.容易羨慕嫉妒恨 3.貪便宜 4.會被騙 5.過的不幸福

且不說後期有沒有慢慢樹立正確的三觀,女孩子活在這個世界上,真的不容易。


看完了樓上對女孩富養窮養的討論,我也來說一下個人的成長經歷吧。

===========================萌萌地分割線*^_^*============================

首先我家是小康家庭,父母經商,一起做點小生意,所以從小到大我的零花錢總是不斷,但也沒有很多。小學就讀於家鄉的鄉鎮小學,初高中均就讀於城市的一流學校。

關於成長,我一直很清晰地記得幾件事情:

小學一年級時,我還很小,父母一直把我打扮得像個男孩子。短短的頭髮,灰灰的衣服。那時身邊有小夥伴們的衣服都穿的很漂亮,紅紅粉粉還有圖案。我發脾氣不想穿媽媽給我的衣服,她和爸爸當時一起跟我說:「你去學校是去上學的,咱們要比就比成績,不比吃穿。」

小學三年級時,很多女生請男生幫忙,或男生問女生要作業本抄,都會加一句「我求求你了!」。漸漸的這句話一度成為校園流行語。有天晚上我讓爸媽幫我個事兒,順口加了一句「我求求你了!」媽媽當時表情忽然變得很嚴肅,跟我說:「欣欣你記住,爸爸媽媽這輩子不管多難,都從沒開口求過人。」

小學五年級時,學校漸漸出現了很多xx男孩喜歡xx女孩的緋聞。當時我也把短髮開始慢慢留長,但性格在同學間已經被公認為是男孩子。可能那時容貌也在往女生方向轉變(小時候濃眉大眼+一頭短髮,所以看著很像男孩),也有同學開始相傳隔壁班某男生喜歡我。由於那個男生從上海回家鄉不久,也剛拿了中小學演講比賽第一名,所以在同學間人氣很高。他開始上學放學跟著我,給我送奶茶、送禮物,一時引起全校風波。我當時問爸爸,如果有個同學經常有男孩子給她買奶茶送禮物怎麼辦?他沉默了一會說:「這種事情,就看這女孩子應不應。」

小學六年級時,爸爸開始想把我送到省城的某貴族學校就讀。那個學校是全封閉式教育,學校管理嚴格,教學質量也不錯,但需要學生考試通過後才有就讀機會。我當時去參考100人篩50,幸運地通過了。爸媽當時把一學期9千八的學費都交了,但媽媽想到以後每星期都看不到我,我回家一次坐車都得3個多小時,那時我也才12歲,實在不忍心。後來就讓我參加市裡排名前3初中的招生考試,也很僥倖地通過了。

由於初中的勤奮學習,中考順利考入市第一中學(全省排名前3)

初中學習時期,雖然住校,但班主任管理很嚴格,沒有養成天天吃零食、看愛情小說的習慣,也沒有和幾個女生扎堆聊天,悄悄討論誰喜歡誰。只記得當時班裡有個女生成績不如我,但穿的衣服都很時尚,顏色也好看,心裡有點小小地羨慕。可即便這樣,我穿著學校的校服,也總覺得自己穿得很有氣質。

上了大學,身邊依然有女生家庭條件很好、成績優異、衣服亮麗新穎、手機用最新版的iphone、三天兩頭網購買買買。但那時的我,對她們優厚的物質生活,只是淡淡地看一眼,沒養成追iphone的喜好,也沒有買買買花花花的習慣。

其實對於女孩子的教育,我認為我的父母做得很好。

他們在我成長階段的迷糊期,幾句話給我明確的方向,並讓我逐步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他們沒有給我過多的物質生活,但爸爸會在小時候給我買兒童自行車、給我買旱冰鞋,媽媽在初高中會給我買森馬以純的衣服,他們也會趁暑假帶我去北京旅遊,去上海看世博會。

他們對於我的教育從未吝嗇過,哪怕一學期9千八的貴族學校,也想著給我去讀。

有些成長的誘惑、和同齡人之間的對比,這些是每個女孩在成長中都會面臨的問題。但我認為父母在一些關鍵時刻給予自己明確的態度,孩子會做出自己正確的選擇。何況,小孩子間會攀比,大人間又何嘗不是?一個人從小對物質就有自己明確的態度,長大了再多的誘惑又如何?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