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毒品、藥物濫用嗎?

貌似我國並不是一個多產迷幻植物的地方,除了酗酒好像也沒聽過其他的藥物濫用。

只知道一個五石散,還是礦物的配方,毒性較大。

請教這方面歷史達人。


據我所知,廣泛的出現民眾吸食毒品的情況確是從清朝開始的,大約從康熙開始,道光年間到達最高峰。

在隋唐以前的文獻中沒有有關鴉片的記載,也沒有其他毒品的記載,除了一個五石散。

隋代的歷史中出現了對鴉片和罌粟花的記載,而唐朝時阿拉伯人更是把種植方法等生產線帶了過來,但是並沒有對唐朝造成什麼影響,在由隋至明的600年間內,鴉片與罌粟花一直作為一種藥品被醫學界研究和使用。隋朝的《五藏論》及唐朝的《新修本草》中都記載了一種名為底野迦的藥物,也就是鴉片。而罌粟花本身也是十分美麗,甚至出現了專門歌頌罌粟花的詩篇。

倒排雙陸子,希插碧牙籌。

既似犧牛乳,又如鈴馬兜。

鼓捶並瀑箭,直是有來由。

《詠罌粟子》 —— 李貞白

到了宋朝更是成了上等的園藝花卉。罌粟花結的粟米也是成了十全大補丸,稱「御米」。

然而由於鴉片具有麻醉性成癮性這一點肯定也沒能逃過中醫師們的法眼,所以後期的醫書大約都記載了鴉片用量不能超過多少云云,再加上鴉片本身難吃無比,奇貴無比,也沒人願意多吃這東西,所以也就沒能大行於世。

然而終於,把這個治病良藥開發成致命毒品的光榮任務終於還是讓歷史上那個我們熟知的皇帝,萬曆皇帝朱翊鈞承擔了下來。清代的筆記小說里曾有記載雲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是因為吸食鴉片,但當時多以此觀點為笑柄,認為他不過是順應當時的禁毒大潮寫了一篇五毛文。

但是,最不可思議的是,他居然說對了。

1958年明定陵發掘完畢,從朱翊鈞的遺骨中檢測出了大量的嗎啡成分。

真叫一個晚節不保。

我知道的最早的鴉片的使用記錄就是這些,有問題歡迎討論。

以上


古人樂於煉丹方術,總能搗騰出點葯來讓有錢人嗑

以下節選自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係》,魯迅研究文學史還是蠻靠譜的吧

這樣下去一直到明帝的時候,文章上起了個重大的變化,因為出了一個何晏。

何晏的名聲很大,位置也很高,他喜歡研究《老子》和《易經》。至於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呢?那真相現在可很難知道,很難調查。因為他是曹氏一派的人,司馬氏很討厭他,所以他們的記載對何晏大不滿。因此產生許多傳說,有人說何晏的臉上是搽粉的,又有人說他本來生得白,不是搽粉的。但究竟何晏搽粉不搽粉呢?我也不知道。

但何晏有兩件事我們是知道的。第一,他喜歡空談,是空談的祖師;第二,他喜歡吃藥,是吃藥的祖師。

此外,他也喜歡談名理。他身子不好,因此不能不服藥。他吃的不是尋常的葯,是一種名叫「五石散」的葯。

「五石散」是一種毒藥,是何晏吃開頭的。漢時,大家還不敢吃,何晏或者將藥方略加改變,便吃開頭了。五石散的基本,大概是五樣葯:石鐘乳,石硫黃,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怕還配點別樣的葯。但現在也不必細細研究它,我想各位都是不想吃它的。

從書上看起來,這種葯是很好的,人吃了能轉弱為強。因此之故,何晏有錢,他吃起來了;大家也跟著吃。那時五石散的流毒就同清末的鴉片的流毒差不多,看吃藥與否以分闊氣與否的。現在由隋巢元方做的《諸病源候論》的裡面可以看到一些。據此書,可知吃這葯是非常麻煩的,窮人不能吃,假使吃了之後,一不小心,就會毒死。先吃下去的時候,倒不怎樣的,後來葯的效驗既顯,名曰「散發」。倘若沒有「散發」,就有弊而無利。因此吃了之後不能休息,非走路不可,因走路才能「散發」,所以走路名曰「行散」。比方我們看六朝人的詩,有云:「至城東行散」,就是此意。後來做詩的人不知其故,以為「行散」即步行之意,所以不服藥也以「行散」二字入詩,這是很笑話的。

走了之後,全身發燒,發燒之後又發冷。普通發冷宜多穿衣,吃熱的東西。但吃藥後的發冷剛剛要相反:衣少,冷食,以冷水澆身。倘穿衣多而食熱物,那就非死不可。因此五食散一名寒食散。只有一樣不必冷吃的,就是酒。

吃了散之後,衣服要脫掉,用冷水澆身;吃冷東西;飲熱酒。這樣看起來,五石散吃的人多,穿厚衣的人就少;比方在廣東提倡,一年以後,穿西裝的人就沒有了。因為皮肉發燒之故,不能穿窄衣。為預防皮膚被衣服擦傷,就非穿寬大的衣服不可。現在有許多人以為晉人輕裘緩帶,寬衣,在當時是人們高逸的表現,其實不知他們是吃藥的緣故。一班名人都吃藥,穿的衣都寬大,於是不吃藥的也跟著名人,把衣服寬大起來了!

還有,吃藥之後,因皮膚易於磨破,穿鞋也不方便,故不穿鞋襪而穿屐。所以我們看晉人的畫象和那時的文章,見他衣服寬大,不鞋而屐,以為他一定是很舒服,很飄逸的了,其實他心裡都是很苦的。

更因皮膚易破,不能穿新的而宜於穿舊的,衣服便不能常洗。因不洗,便多虱。所以在文章上,虱子的地位很高,「捫虱而談」,當時竟傳為美事。比方我今天在這裡演講的時候,捫起虱來,那是不大好的。但在那時不要緊,因為習慣不同之故。這正如清朝是提倡抽大煙的,我們看見兩肩高聳的人,不覺得奇怪。現在不行了,倘若多數學生,他的肩成為一字形,我們就覺得很奇怪了。

此外可見服散的情形及其他種種的書,還有葛洪的《抱朴子》。

到東晉以後,作假的人就很多,在街旁睡倒,說是「散發」以示闊氣。就象清時尊讀書,就有人以墨塗唇,表示他是剛才寫了許多字的樣子。故我想,衣大,穿屐,散發等等,後來效之,不吃也學起來,與理論的提倡實在是無關的。

又因「散發」之時,不能肚餓,所以吃冷物,而且要趕快吃,不論時候,一日數次也不可定。因此影響到晉時「居喪無禮」。——本來魏晉時,對於父母之禮是很繁多的。比方想去訪一個人,那麼,在未訪之前,必先打聽他父母及其祖父母的名字,以便避諱。否則,嘴上一說出這個字音,假如他的父母是死了的,主人便會大哭起來——他記得父母了——給你一個大大的沒趣。晉禮居喪之時,也要瘦,不多吃飯,不準喝酒。但在吃藥之後,為生命計,不能管得許多,只好大嚼,所以就變成「居喪無禮」了。

居喪之際,飲酒食肉,由闊人名流倡之,萬民皆從之,因為這個緣故,社會上遂尊稱這樣的人叫作名士派。

吃散發源於何晏,和他同志的,有王弼和夏侯玄兩個人,與晏同為服藥的祖師。有他三人提倡,有多人跟著走。他們三個人多是會做文章,除了夏侯玄的作品流傳不多外,王何二人現在我們尚能看到他們的文章。他們都是生於正始的,所以又名曰「正始名士」。但這種習慣的末流,是只會吃藥,或竟假裝吃藥,而不會做文章。


著名的魏晉名士和五石散吶~


好像在那看過,宋代的文人們煉丹嗑藥天天嗨……


你知道在《*瓶*》里西門慶是怎麼死的咩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毛澤東選集》在當代的地位和影響力?
這次關毛被群噴能不能從實質上說明關毛和淚痕春雨實際上沒什麼區別?
豆瓣那些年閱讀量超過一百五十本的人是如何做到的?
為什麼文學家都移民了?中國人要有怎樣的家國情懷和歷史道義?
經濟學這一學科的簡明歷史是怎樣的?

TAG:歷史 | 科技 | 科學 | 中國古代文化 | 藥物濫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