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過最難讀的書是哪本?

人人都遇到過難啃的骨頭,你的那本是什麼?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

抱著休閑的態度開始看,哭著看完的。這是一本我看完之後,再也沒有勇氣看第二遍的書。

聽說這本書最初銷量極低,出版了很多年才賣出去600冊,而弗洛伊德本人對這本書起碼進行了8次修訂。看完之後,覺得這個銷量其實並不委屈。


更新一下我為什麼覺得《夢的解析》難讀。 @Stubborn.G

我看這本書已經是三四年前的事情了,非常囫圇看完的。當時的感受就是「這本書有點無聊,看不下去,理論還挺多,對不起我實在認同不了這種觀點。

因為我不感興趣,沒有繼續讀下去的慾望,無法認同他的觀點,所以這本書對我來說真的很難讀。換句討打的話說,我覺得心理學課本都要更有趣(嗯,年輕時候還是很浮躁,不知天高地厚的)。

我本來是想當休閑讀物的,結果卻發現是部學術著作(只能說當初休閑讀物的想法確實是腦子進水),娛樂變成了完任務,整個閱讀過程極為痛苦,痛苦到我想哭

我說這本書難讀沒有任何貶低弗洛伊德的意思,舉銷量低的例子是因為我很震驚,震驚於這部知名度很高的著作在當時居然沒有熱銷。不過結合當時他在維也納被很多人反對批評,以及書中提及的觀點,銷量低也就並不難懂了。

這本書是弗洛伊德理論觀點的表達,本身還是很有價值的(但是不建議當作聖經來讀,手動滑稽)。在我還沒有系統學習過心理學的時候,弗洛伊德對我來說等同於心理學的全部,真正的如雷貫耳。畢竟不是心理學科班出身的話,很少會有人知道馮特,皮亞傑,斯金納,桑代克等等是何許人也,但大部分人都會知道弗洛伊德,知道催眠、釋夢、戀母情結,或者知道性本能、力比多、本我等等。弗洛伊德是很成功的,他本人的理論雖然存在爭議,但確實給心理分析以及心理學本身帶來了很大影響。

評論里很多人表示這本書「不難讀」,「挺好看的」,「很有意思」,我覺得這些評論都沒有什麼毛病。因為不論是一本書一個人還是一道菜,都不可能得到百分百好評,也不會有百分百的差評。我的心理學同學們有些喜歡這本書,有些不喜歡這本書,我覺得都很正常。這種討論交流式的評價我覺得挺好的,所以很多我都點了贊。

有學心理學或者對心理學有了解的知友給我留下評論,對此我十分感謝,筆芯。還有知友推薦了弗洛伊德的其它書給我,我都記下來啦,會慢慢看噠 @櫻桃大卉子

不過對有些故意來秀優越的,我只能說:「我最近加班火氣很大。」

最後推薦一些我個人覺得寫得比較有趣的心理學書籍吧,菲利普·津巴多和理查德·格里格的《心理學與生活》(是的,課本),謝弗的《發展心理學》(嗯,課本,但推薦給家裡有小朋友的知友),戴維·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emmm,課本,但是我媽媽看完覺得很不錯),羅傑·霍克的《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以及莫頓·亨特的《心理學的故事》。對了,勒龐的《烏合之眾》確實好看。


第一部卡住我的書是《紅樓夢》,也不知道為啥,就是看不下去,努力過好幾次,最多一次堅持到二十多回。

第二本是《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看過三次,最多一次看到將近一半,然後棄了。看不進去

樓上有答主提到的《規訓與懲罰》我也看過,只看了大概十分之一。

不過以上這幾本加起來也沒有英語四級辭彙和真題帶給我的傷害大


提名一個文學的吧:《喧嘩與騷動》

本來文學類的書籍,特別是小說都不算特別難讀,可這本書我愣是沒有讀下去,想裝逼而不得。

作者福克納,

生於1897年9月25日,

他14歲那年,

最喜歡的是另一本超級難讀的書:

《白鯨》

……


abandon 。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

聽名字還以為是某言情暢銷小說對不對。

然而……

請感受下截圖:

洋洋洒洒80w字,陳寅恪大師嘔心瀝血的巨著。嗯,史料之詳盡,感情之豐富,文白夾雜的話風。

為了畢業論文讀下來,我覺得自己已經可以修仙了。

很多人都認為,一個史學大家晚年最後一本著作竟是花了十幾年的經歷去研究一個青樓女子,有必要麼?

然而看下來之後才懂,動蕩時代下對於邊緣群體的關注何嘗不是亂世中文人處境的自憐?

再加一個《追憶似水年華》。

第一卷的第一章永遠卡住了我。

對不起普魯斯特,你冗長的綿密的回憶無法打動我。


會計學原理和資本論

大概是童年陰影吧 打開之後再也沒看下去過

會計學原理希望這輩子沒啥機會在碰

資本論那本書卻是上政治課必須要讀的,還要寫paper,然額我真的沒讀懂,那一篇paper把我的那門政治直接從A/A-拉到了B+

我老師拿到我的那篇paper第一遍的時候以為我是閉著眼睛寫的

給了個慘不忍睹的分數後讓我重新寫

重新寫之前我還和老師討教了下,後來在老師瞭然的眼神下生無可戀的走出來了

重寫了兩遍 然鵝。。。

我不想說了


除此之外還有在路上 和 百年孤獨

看完了是看完了,但是完全不記得個啥

只記得在路上那個頹廢的感覺

還有百年孤獨里完全記不住的人名,小A,B,C,D然後我就數亂了。

看到下面還有說夢的解析的

我當時第一次看是看得英文版,沒有懂,然後招來中文版看,還是沒有懂

人生第一次體會到那種每個字你都懂什麼意思但是連在一起你就不知道他說了個啥的情況

不過因為後來這種感覺太多了,常常有,比這個深刻多了

所以也就釋懷了


把百年孤獨裡面的人名兒換成王二狗、張二丫,陳三毛,李四腿兒,也許我能讀完


錢老師的《管錐編》,每讀幾頁如同攀登華山,對學識和意志都是極大考驗,查資料的時間是閱讀時間的100倍,想到某青年領袖級作家說高三就讀完了《管錐編》,汗顏之至。


數學系有門專業課叫《實變函數》,教材書與課程同名。

什麼是「實變函數」?

就是你讀了「十遍」也看不懂的那種函數!?

後來才明白,「十遍」只是個虛數;

其實,你只要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做筆記;

課後好好寫作業,題目不會做的話多看看書;

一遍看不懂就多翻幾遍;

相信大部分童鞋用不了「十遍」

就...會...放...棄...這...門...課...的...

這真的不是一個笑話?!


盧克萊修的《物性論》

這是一個懵懂大學生的坑爹故事。大一剛入哲學系,我們老師說

你把《物性論》讀一遍,就知道唯物主義是個怎麼回事了。

欣喜若狂的我心裡想:嘻嘻,兩三百頁的小冊子,又是最「樸素」的唯物主義,簡簡單單。於是放暑假之前,就去圖書館把這書借了,扔在箱子里扛回家。

看百度百科的介紹,很清楚沒毛病

一路上從沒打開那本書。

回到家之後,坐擁漫漫長假的我,坐在書桌前打開了這本古羅馬的哲學著作,準備給他分析一番。誰知道,這貨

他是個長詩!!!!!!!!!!!!

我靠真的不按常理出牌啊,百度說

第1卷批駁了宗教和神創論,論述原子與虛空。

在這樣的文風之下,我真的不知道你在批駁什麼啊老哥。 你們感受下:

這個長詩四百多頁....我狂啃了兩個月,神志都要不清了。

直到研究生畢業,我還不知道他到底要表明啥。。。

從此,我暑假再也不帶書回家了。


那些以 abandon 開頭的書。


我連數學分析和解析幾何都能讀懂,結果竟然敗在了《指環王》上。

高中時候因為封面好看,買了一套《魔戒》,看的最早的譯本當時國內還沒掀起托爾金熱,所以覺得讀起來沒啥意思也沒太在意。

大學時候《指環王》三部曲先後上映,才發現自己好像讀了一套了不起的作品。於是又重舊書堆里翻了出來,不過那無冕之王又坐莊的翻譯,讀起來實在是讓人難過,於是沒看完一部就讀不進了。

再過了幾年,已經看完了《冰與火之歌》《地海傳奇》《安珀志》等一堆西方奇幻作品了。我想可能是之前譯本不好的事,這次換一套試試?結果讀了一半又看不下去了……

不可否認,《指環王》是偉大的文學作品,他對於後來的奇幻作品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然而,我就是看不進去。


熱力學與統計物理

大氣動力學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對我來說,讀這本書猶如噩夢一般。

當初就是為了裝逼才看的這本書。硬是啃了下來。

現在,已經完全不記得書里講的是什麼。男女主角的名字也完全不記得了。

唯二還有點印象的。一個是裡面提到了蘇聯對捷克的武裝干涉,一個是提到了一隻來了月經的母狗。除此之外,對這本書一點印象都沒有了。

有時候我自己都恍惚,我真的讀完了這本書?


黑格爾的所有書。

每個字都認識,但連在一起就完全讀不懂了。


全套藍色生死戀


《瓦爾登湖》

不覺得有多難看,但就是神奇的看不下去,高中到大四都沒有讀完。挺遺憾的


《百年孤獨》

打開書。。。。。。。。。。馬什麼梅?

合上書。。。。。。。。。。張什麼花?

再打開書。。。。。。。。。什麼冬梅?

再合上書。。。。。。。。。這都是誰?


余華的《活著》。

可能很多看過這本書的人都會說,這書寫的很好啊,句子也通俗易懂,很容易讓人引起共情。

可我說的難讀,不是讀這本書有難度,而是對於我來說,很難面對這個故事。

其實,這麼有名的一本書,還被張藝謀導演搬上了大熒幕,我怎麼可能不了解當中的故事。

但就是因為知道了,了解了。我這願意逃避的性子才讓我遲遲沒有翻來這本書。

以前年紀小的時候,喜歡傷痕文學,就連看電影也要找那種讓自己淚腺豐盈的,彷彿只有讓我哭出來的作品才是我所雪需要的。

可人越大,反而越看不得這世界上的悲觀合理,可能是長大了,見識過的真實的殘酷太多,所以就不忍再讓自己的心連看電影的時候都抽搐在一塊。真的恨不得所有的故事都是happy ending。內心也越發的柔軟。

《活著》這本書,在我書架上躺了三年。我不知道他會躺多少年才能被我翻來。或許,等我有一天不再恐懼悲哀的時候吧?


《數學分析》,一本讓你快速禿頂、後腦勺變大的書!現在想起來都心有餘悸!


我想想

對我來說就應該是各種英文原著

買的時候抱著好玩的心態,哇這個單詞我認識,這本書應該挺簡單的!故事也很簡單哦!我之前就在百科看過!我之前看過中文版的,買一本英文鍛煉一下吧!

然後就開心的買回家了

滿面紅光的翻開了第一頁

現在上面的灰應該有三尺高了


前提說明:

這是一個主觀性很強的答案!

答主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仍然是高中狗一隻,語言有些範式化請見諒。

看到這個題目,我第一反應就是祭出高中語文學習生涯中的最大磕絆,那就是———《紅樓夢》

初中基本已經閱讀過四大名著里的另外三本

,但因為《紅樓夢》的名字聽起來不夠霸氣而放棄了讀完四大名著的願望。

上了高中,高一的時候第一次看這本書,看到第五回(就是到「飲仙醪曲演紅樓夢」)那裡,覺得真是一個令人震撼無比的開頭。

作者給未來所有主角配角都構建了一個宏大的敘事框架,並且能看出其中也飽含了作者敏感細膩的真情實感,不禁讓我連連稱奇,並且打算繼續讀下這本奇書。

然後...然後...我覺得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樣,讀到第十回左右就開始覺得情節各種拖沓。

四大名著里另外三本的主角或主角等人都有一個貫穿全書的目標,而看書的過程就是解讀各種通向這個目標的線索與流程,其中也包含最重要的矛盾衝突。

例如我們看「水滸」就是看各種英雄好漢相繼落草,破大遼高潮迭起,征方臘結尾悲涼;《西遊記》前期的妖魔之路和後期的取經之路是難以複製的經典;《三國演義》的戰場征伐和國運起落自然也不必提。

可《紅樓夢》它沒有這個設定的目標。

閱讀的成就感體會不到啊!

這種在不知道方向的前提下直接大範圍地鋪陳,實在是對我幼小而渴望讀書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woc,前面咋寫的來著?」

「這玩意為啥是個情節啊,有必要提嗎?」

「怎麼人物關係這麼亂啊?」

「......」

然而(此處又要然而)《紅樓夢》表示:

我不管,老子是高考必考篇目。

北京高考考察名著的方式千奇百怪,一般不會拘泥於情節本身的考察,更多的是偏向理解和思考。

比如2017的年西城區高三一模,前面的材料閱讀題就全部是引申於《紅樓夢》的研究:

或者

這種動輒二三十分的名著考察讓我冷汗連連

反正意思就是這紅樓夢我必須得讀下去唄

那就讀唄。

以下省略大量讀書+批註(批註是老師要期末前抽查的)的過程

期間曾經嘗試逼著自己每天至少看三十分鐘,但基本上後十分鐘就已經開始沉迷各種作業。

在期末前一個月左右的時候,我僅僅把閱讀進度推進到了第二十回…

這下完蛋了,期末怕是沒法向老師交差。

別的「名著」都是要儘力吸引讀者,這《紅樓夢》則完全像是作者為自己而寫:大觀園就像一個「模擬城市」,曹雪芹往裡添加了各種他想要的角色和細節,但這不意味著我也會喜歡觀賞這些角色的互動(紅學家們或許正是這類愛好者);而別的書則是創造了一個個關卡,需要我翻動書頁,去將關卡一一打開。或許我不太理解二者的孰優孰劣,只好憑感官行事了。

為了交差,我打算直接求助互聯網,爭取看一些簡化的情節,並且抄一些東西下來寫在頁眉頁腳。對於一個臨近期末的學生,為這項工作而不得不抽出時間來彌補日常積累的損失,實在是相當慚愧的。

反正語文老師也不會細看

於是就有了....

正好一些同學也和我面臨一樣的問題(基本都是男生,可能是大家都不喜歡接受大量如《紅樓夢》般處理不完的信息?)想要上網搜一搜。

於是我們發揮了理科生的務chāo實xí精神,甚至還研究了用什麼關鍵字才能搜到最多的紅樓夢情節/賞析,最後確定了百度文庫中的「紅樓補遺」才是最好的選擇。

一番熬夜刷批註,順利熬過了語文老師的檢查。

可是,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廟,期末考試也緊跟時代步伐,宣布將會考察《紅樓夢》的知識。

於是,我把網上的內容列印下來訂成薄冊,把那種東西當作情節「緊湊版」的《紅樓夢》來背,順便還會列印一些關於人物性格和情節研究的內容。一些同學見狀來借,大家便開心地相互傳閱起來。

最後,相當一部分同學都變成了幾乎沒有看過紅樓夢,但對於紅樓夢情節詩詞人物的了解卻絲毫不遜於原裝讀者的「散裝」玩家。

甚至由於「散裝」讀者記憶的體系化,在和原裝讀者碎片化的記憶(早就說了真的會忘掉前面的內容!)比較時還會佔有做題上的優勢。

考試的時候,內心如圖:

具體問我後來怎麼了?

讀過紅樓們的情節之後,大家都已經認清了劇情發展的脈絡。

書居然也能讀下去了

現在班裡同學基本都讀過了紅樓夢。

想想高考都不慌了


最難讀的書讀到一半都放棄了,所以讀完的都不算難讀。。。。。。。。


百年孤獨吧,不是說內容特別難讀,就是人名挺難記的。

以前存的圖,來源忘記,分享給各位。

論內容我要提名物理化學!

揮淚備考....╥﹏╥


百年孤獨,目前沒有之一。


《神曲》

1原著不是英語寫的,我又不懂義大利語和拉丁語,所以當初只能看中文版。

2可能由於是長詩的原因,但丁在寫的時候使用了數量龐大的典故、俗諺語。中文翻譯這邊又過於耿直。導致看不懂的部分只能自己慢慢去找書查。


今年最難啃的是《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人民地名國家名民族名,不把你繞暈不算完……啃完了也讀不太懂


第二次更新,這大概就是我喜歡知乎的原因吧。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與見解,同時有著真誠而友善的交流。

《黃金時代》我看了四個月,到現在都不知所云…多少次都想把它扔了,但是抱著對王小波先生的尊敬我還是一點點啃完了。在我貧瘠的知識田野中,我明白這是一本好書,但是我覺得太晦澀了,跟平常讀的小說的套路不一樣,不明白王小波先生想要表達什麼…就這樣我看完了。現在在看《沉默的大多數》。

更新一下,王小波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而且我喜歡他直擊人心的文字,對現在社會有著很大的借鑒作用。畢竟我現在也還是高中生,閱歷不足,謝謝各位的提醒,我也打算再看幾次《黃金時代》。


對我這種哲學渣渣來說,肯定是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是剛上大一的寶寶啊。當時的西方哲學史(必修課)沒有考試,老師規定了就以《形而上學》這本書寫讀後感,算作課程成績,所以只能硬著頭皮哭著讀下來。

印象中,這本書並不厚,我反覆讀了兩三遍吧,真的是沒讀懂,根本寫不了讀後感,最後無奈只能把這本書的內容用我能理解的語言文字重新編寫了一遍。

當我洋洋洒洒地寫了大概兩萬多字的時候,我的電腦竟然壞掉了。匆匆忙忙地拿去送修,保修點的小哥哥說這最起碼要一個星期才能修好,然而過幾天就是deadline了,根本等不了。

無奈之下,只能重新開始寫,哭著寫完這兩萬多字的讀書筆記。然而即使前後寫了兩次,我依然是沒有看懂= =

從此,我就認定自己真的不是學哲學的那塊料了。想想之後讀的康德三大批判,對我來說真的是天書了~~~

PS:那門西方哲學史,我最後竟然得到了96分~驚呆了!!!這是不是冥冥之中的補償~


《百年孤獨》吧,剛開始的故事沒有代入感,硬著頭皮也讀不進去,讀了一小半放棄了。當時有點懷疑人生,這不是世界名著嘛,我境界不夠嗎?想了好久原因,恩,這個鍋應該讓這奇葩的各種人名來背。

好主意。


劉慈欣《三體》

當我在噹噹買了三部實體書時,我是如上表情

當我看完第一部,看第二部《黑暗森林》時

我的表情開始變了

越來越看不懂了

當我看到第三部《死神永生》時

?( ?? ? ? ?)?雖然我是個理科生,可我學渣。不懂物理。

強迫症看不懂,心裡憋得慌,就很想吼兩聲

然後《死神永生》,我還沒看完…

emmm,大一買的,畢業了還沒看完…

不過看了第三部的劇情解析,某聖母的行為撕逼很嚴重,我開始瑟瑟發抖

————分割線————

當然,我讀的困難的書很多,不止這個

比如還有關於哲學類的書,感覺自己都要睡過去了。

以前看一本懸疑小說,《別和她說話》,大量關於心理描寫的內容。都快睡著了。(因為晚上躺著看小說)

這個還好,就是初看覺得枯燥,所以覺得難,因為看不進去嘛。但是只要靜下心了,再去看那些關於心理描寫的,特別專業的描寫, ?( ?? ? ? ?)?

感覺真恐怖

就感覺自己的心理被人分析了一次…

【這書用心理暗示殺人,所以關於心理學專業方面的多,┭┮﹏┭┮開始真看不下去,很困難。】

還有早年看《鬼谷子》文言版,我連字都認不全。感覺從來沒見過。查古漢語詞典,┭┮﹏┭┮

然後我果斷的放棄了

選擇了…………

當然是白話版啊

有種被屈原的《楚辭》《離騷》那些支配的恐懼。

因為,同樣許多字不認識,不會讀。

還有!!!

佛經!!!

鄙人年少輕狂時喜歡安意如,白落梅她們的文字,並且深深佩服她們的文字。

【我當年怕是失了智】

因為看了她們的文字,總覺得自己可以羽化成仙了,無欲無求的。 然後就萌生了一種我乾脆去出家得了的想法

【幸好我當時只是腦抽風】

前段時間,聽了《三苦生》裡面的劇情,

風未動,幡未動。是我心動

發現這句話我很喜歡啊,就百度了下,發現出自《壇經》

然後我覺得,我可以去看看,感覺這寫的好美啊!

然後我找了不少佛經,但是翻開一看

emmmm我覺得我還可以搶救一下

出什麼家!紅塵多好,還有肉吃!果斷放棄!

佛經,真多啊!嚇得我…

截取部分佛經

我這隻找了國內的,還沒先什麼天竺的啊,印度的啊估計得瘋


《尤利西斯》

這本書……像是無法觸及的混沌


《萬曆十五年》

可能是看過《明朝那些事兒》之後就很難接受用如此嚴肅的口吻來講述明朝歷史了。看到有很多人在推薦它,所以應該還是很不錯的書。

鄙人才疏學淺,get不到其中妙處所在。

這是我的鍋。


《百年孤獨》,買了一年多了,還沒有勇氣把包裝紙撕開……


難道還有比《芬尼根的守靈夜》更難讀的書嗎?!想當年翻開這本書,我還以為是一堆印刷錯誤......


《易經》

果斷是易經,中華百經之首,包羅萬象,宇宙宇宙萬事萬物規律皆在其中,它是儒道兩家的源頭。

首先為易經正名,它不是算命的書,它是一本極其深奧,揭示宇宙,人類規律的書。現在一些人學了一點皮毛就借著它的名搞算命。

七千年前伏羲老祖畫卦,定下了八卦,後世發展整理出了連山,歸藏,周易,據說前兩部失傳了,我看的是周易,也就是易經。

看周易之前我看完了《大唐西域記》《史記》《山海經》《列子》等古籍,就想著看看易經吧。

看了開頭就懵逼了,看不懂啊。

能夠理解每個白話文的意思,但是連起來就搞不懂了。

後來又弄了一本解析的書去看,依然是看的很吃力,罷了,老夫不看了。

現在我在看台灣師範大學曾仕強教授的易經講壇,真的是受益匪淺。

可以這樣說,現在的各種心靈雞湯,各種佛經在易經面前,真的是太渺小了。

聽見曾教授所講,感覺伏羲老祖當年畫卦是不是得到了神的指導,當然了,這個神是指地外高度文明。


高數 高數 高數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別問我為什麼


黃帝內經,謝謝


《純粹理性批判》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小邏輯》

《精神現象學》

《瓦爾登湖》

《格式塔心理學》

《追憶逝水年華》

……

未完待續


我是學英文文學的,基本上莎士比亞,米爾頓,TS Elliot和大部分現代和古典希臘詩歌都見慣了,沒什麼問題,但是有本書真的讓我感覺亞歷山大....

「追憶似水年華」... 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難怪有人說..這書只有在你住院了沒事幹的時候才有可能讀完....作者浮華的文風加上意識流橫跨好幾頁的長句子,讓讀者不知不覺中辦這敘述者的節奏慢慢進入夢鄉....

嗯..儘管這個時候敘述者還是清醒的睡不著orz....

好吧我這裡舉個例子注釋作者的句子到底能有多長....

下面是一句話:

Their honour precarious, their liberty provisional, lasting only until the discovery of their crime (雖然我是在吐槽但我必須說這個從句寫的真好,作者的細緻描寫和人物心裡的微妙用主語形容詞的平行結構很完美的詮釋;這裡語法結構的不完整影射了人物內心的不安); their position unstable, like that of the poet who one day was feasted at every table, applauded in every theatre in London, and on the next was driven from every lodging, unable to find a pillow upon which to lay his head, turning the mill like Samson and saying like him: 「The two sexes shall die, each in a place apart!」(這麼長的一個明喻...第一遍讀很容易跟著敘述者的意識流跑到別處...); excluded even, save on the days of general disaster when the majority rally round the victim as the Jews rallied round Dreyfus(聖經典故), from the sympathy — at times from the society — of their fellows, in whom they inspire only disgust at seeing themselves as they are, portrayed in a mirror which, ceasing to flatter them, accentuates every blemish that they have refused to observe in themselves, and makes them understand that what they have been calling their love (a thing to which, playing upon the word, they have by association annexed all that poetry, painting, music, chivalry, asceticism have contrived to add to love) springs not from an ideal of beauty which they have chosen but from an incurable malady; like the Jews again (save some who will associate only with others of their race and have always on their lips ritual words and consecrated pleasantries), shunning one another, seeking out those who are most directly their opposite, who do not desire their company, pardoning their rebuffs, moved to ecstasy by their condescension; but also brought into the company of their own kind by the ostracism that strikes them, the opprobrium under which they have fallen, having finally been invested, by a persecution similar to that of Israel, with the physical and moral characteristics of a race, sometimes beautiful, often hideous, finding (in spite of all the mockery with which he who, more closely blended with, better assimilated to the opposing race, is relatively, in appearance, the least inverted, heaps upon him who has remained more so) a relief in frequenting the society of their kind, and even some corroboration of their own life, so much so that, while steadfastly denying that they are a race (the name of which is the vilest of insults), those who succeed in concealing the fact that they belong to it they readily unmask, with a view less to injuring them, though they have no scruple about that, than to excusing themselves; and, going in search (as a doctor seeks cases of appendicitis) of cases of inversion in history, taking pleasure in recalling that Socrates was one of themselves, as the Israelites claim that Jesus was one of them, without reflecting that there were no abnormals when homosexuality was the norm, no anti-Christians before Christ, that the disgrace alone makes the crime because it has allowed to survive only those who remained obdurate to every warning, to every example, to every punishment, by virtue of an innate disposition so peculiar that it is more repugnant to other men (even though it may be accompanied by exalted moral qualities) than certain other vices which exclude those qualities, such as theft, cruelty, breach of faith, vices better understood and so more readily excused by the generality of men; forming a freemasonry far more extensive, more powerful and less suspected than that of the Lodges, for it rests upon an identity of tastes, needs, habits, dangers, apprenticeship, knowledge, traffic, glossary, and one in which the members themselves, who intend not to know one another, recognise one another immediately by natural or conventional, involuntary or deliberate signs which indicate one of his congeners to the beggar in the street, in the great nobleman whose carriage door he is shutting, to the father in the suitor for his daughter』s hand, to him who has sought healing, absolution, defence, in the doctor, the priest, the barrister to whom he has had recourse; (這裡作者把他描寫的人群跟很多有特點的群體聯繫起來,比如說猶太人,共濟會,醫生,神父等等,一次說明描寫群體的特點)all of them obliged to protect their own secret but having their part in a secret shared with the others, which the rest of humanity does not suspect and which means that to them the most wildly improbable tales of adventure seem true, for in this romantic, anachronistic life the ambassador is a bosom friend of the felon, the prince, with a certain independence of action with which his aristocratic breeding has furnished him, and which the trembling little cit would lack, on leaving the duchess』s party goes off to confer in private with the hooligan; a reprobate part of the human whole, but an important part, suspected where it does not exist, flaunting itself, insolent and unpunished, where its existence is never guessed; numbering its adherents everywhere, among the people, in the army, in the church, in the prison, on the throne; living, in short, at least to a great extent, in a playful and perilous intimacy with the men of the other race, provoking them, playing with them by speaking of its vice as of something alien to it; a game that is rendered easy by the blindness or duplicity of the others, a game that may be kept up for years until the day of the scandal, on which these lion-tamers are devoured; until then, obliged to make a secret of their lives, to turn away their eyes from the things on which they would naturally fasten them, to fasten them upon those from which they would naturally turn away, to change the gender of many of the words in their vocabulary, a social constraint, slight in comparison with the inward constraint which their vice, or what is improperly so called, imposes upon them with regard not so much now to others as to themselves, and in such a way that to themselves it does not appear a vice.(作者繼續做哲學和社會評判...)

我先不說書中那麼多隱喻,明喻,引用和引申,光是這麼長的寫作腦回來看著看著前面講啥都忘了....

所以這本書雖然我非常喜歡但一直沒法讀下去...雖然全辦裡目前就我讀完第一章... orz lol


讀技術書無數,然而印象最深的還是某本書籍,舉個栗子:

and even run nightly releases of the code to test out new features as they』re written.

翻譯成:「甚至在夜間運行新發布的代碼以測試添加的新功能」 。

全書神翻譯,實在難讀懂。


百年孤獨吧……

聽說把名字換成謝廣坤,劉能,大腳,長貴,永強,小蒙有奇效……


《考研數學複習全書》

真的,不是抖機靈,我考研複習的時候看這本書,當初數學基礎不好,每一章例題平均50多道,會做的不到十道。。還必須硬著頭皮往下做,那種感覺很痛苦,看得我想死的心都有了。。每天晚上收拾書包回宿舍,想起當天做題的經歷也是心有餘悸。。

當然了,也感謝這本書,在我翻山越嶺,歷經磨難之後,也使得我最後數學考得還算滿意,幫助我考上了理想的學校


《駱駝祥子》

每次都看到全書四分之三。

從初一到高三,上大學就沒再看了。

整整六年都沒讀完啊!


讀一個很差的譯本就像吃shi... ——魯迅


粗粗一看提名哲學類書籍的比例非常大。也許哲學的確不那麼容易讀懂,不過我感覺被提名的哲學書籍難懂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功於翻譯,所以哲學類書籍如果有可能還是盡量多看原文的好。自己的經驗,學生物的,當使用中文教材的時候很多技術怎麼也看不明白課本上寫的什麼意思,甚至都開始懷疑自己的理解能力了,後來出國看英文原版,才發現人家根本不是那個意思好么!


《瓦爾登湖》,每次都是看到一半就放棄,然後過段時間從頭看起,一度成為我的失眠讀物。


第一個,講真,看《蘇菲的世界》的時候,我是分了幾次看完的,每次都睡過去好幾次。不是因為書無聊,我覺得書還蠻有趣的,只是我也不知道為啥就是看著看著就睡了 。而且,我每次都特別想翻到這本書的最後看結局。

第二個,赫爾曼黑塞的《荒原狼》。書是真的好,描述也非常有震撼力。但是,真的很難讀啊啊。我記得高三的時候特意每天中午邊吃飯邊看這本書 (因為別的時間都沒有空哇)。這本書對主角的內心描寫十分深刻,這也使我每讀一句就要仔細想一下這句話的意思。總之我磨蹭了大半月才看完。

第三個,《烏合之眾》。這本書已經被好多人推過了。書中對大眾心理的解讀十分深刻。但是這本書讀起來真的是異常的慢 ,所以這本書我到現在還沒看完 。

啊哈哈哈就這樣啦。

哦不不加一個極有意思的事。我讀《荒原狼》純屬偶然。認識黑塞是在《挪威的森林》那本書中,就是渡邊徹有一次讀了一本黑塞的《在輪下》。然後我就很想看《在輪下》,然而我去書店轉了一圈根本沒找到,只找到了《荒原狼》。不過還好沒錯過一本好書,嘻嘻。


一朋友來我家,參觀了我的藏書。看到一本磚頭一般的《存在與時間》時,朋友說道:「燒了吧。你這輩子都不會看完的。」

為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現代西方學術文庫叢書瘋狂打call!雖然我從來沒看完過其中一本。


《源氏物語》

從初二買了這本書

每逢假期都會逼著自己去讀

高二了只讀了四分之一

我...是真的...讀不下去....


《尤利西斯》

被稱為「天書」,在中國只有《易經》有此殊榮,晦澀難懂。據說喬伊斯當年寫它時,就以努力讓大家看不懂為己任,1994年的中譯本里僅注釋就有5991條。

還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如果你愛他,請給他看《尤利西斯》,因為那是名著;如果你恨他,請給他看《尤利西斯》,因為那是天書。」


我認為最難讀的應該是《紅樓夢》。

對,作為準確的表述,我加上了「認為」兩個字,因為我實際上並沒有讀過它,我害怕讀它。

照理說我是一個就著鴨脖敢和《純粹理性批判》剛正面的真漢子,為什麼會害怕《紅樓夢》呢?對,按照知乎的尿性,此處該講故事了:

初二時候班裡轉來了一個男同學,小夥子剛拜了碼頭,一轉眼就瞄上了班裡的女學霸,班主任帶來介紹時裝出來的清純形象還沒保持住半天,就暴露了自己騷浪賤的本性,不出一禮拜,全班不論男女老少,鄉親們都知道了他要追女學霸。女學霸表示老娘是要考最好的高中的怎能分心給兒女情長?再說咱們也沒什麼共同語言等等……

「沒共同語言」這種話基本相當於好學生之中的「你是個好人」的意思。可惜小騷同學不但沒有知難而退反而愈挫愈勇,沒共同語言?好,那我就找共同語言,我們這群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紛紛出謀劃策,有人說學霸同學喜歡看《紅樓夢》,都看了好幾遍了。小騷同學一拍大腿,找到切入點了!當天放學就買了《紅樓夢》要回家看。

第二天,小騷同學遺憾的表示,如果要在看書和放棄感情之間做一個抉擇的話,他還是選擇放棄這段還沒開始的感情……

這就是我為什麼對《紅樓夢》敬而遠之


百年孤獨吧………記不住人物名字……………


《傲慢與偏見》、《人間失格》、《堂吉訶德》、《穆斯林的葬禮》,排名不分先後,沒有最難讀只有更難讀。

那麼多人diss《百年孤獨》那我就不重複了,反正我已經放棄了。


周易,足以用一生去讀懂它。


大學物理,高等數學,C語言程序基礎,物理化學,化工原理,過程式控制制。

你們猜我掛了幾門?


《圍城》從高三開始讀,到現在大二,還沒讀完。不能說它很深奧,只是對我而言,讀不進去。


百年孤獨我看的津津有味,傅科擺看起來還好,尤里西斯我覺得也沒傳說中那麼難讀。

然而《西西弗神話》真是把我難住了……把第一篇看了五遍愣是沒看懂它在講什麼,合上書啥也不記得


《純粹理性批判》

這本書讓當時的我第一次意識到

不是看得懂中文就看得懂中文書的.......


不好說,記得有年拿起本《game theory》,翻到第二頁,默默放下,換了本實變函數


薩特的《存在與虛無》,沒有之一。

當年慕名而去,買回來興緻勃勃地翻開書,準備來一場高大上的精神交流。

然而,開篇就是:「存在物不可能還原為顯露的一個有限系列,因為任何顯露都是對一個處在經常變動之中的主體的關係。儘管一個對象只是通過一個單一的漸次顯現揭示自身,然而只要一個主體存在,這一事實邊意味著可能出現對這個漸次顯現的多種看法。」

嗯,怎麼看完一遍再看一遍還是沒明白他在說什麼??

買了好幾年,至今只看了前幾頁。「束之高閣」說得就是它了……


《原子物理》


高等量子力學


都讓讓,我這有本《易經》。


沒人提《純粹理性批判》嗎?


《演算法導論》程序員有個笑話:說我死的時候一定要把演算法導論燒給我,我看了一輩子也沒看懂,在下面接著努努力



《百年孤獨》

每次看幾頁,隔幾天看一次,然後通常過幾天之後我就忘了前面講的什麼,然後從頭開始,從高一看到現在高三,只看了三十幾頁。順便說一下,到現在我仍然沒記住主人公叫什麼名字。

大概是我深陷在世俗的泥潭裡,這樣的書讓我難以理解。


《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高等數學》電子專業工科生永遠的噩夢。我相信各個學科都有這種類似的書。

那些列舉文學作品的弱爆了,有啥難懂和難讀的,字不認識?無非只是各人領悟理解不同,而且沒有誰一定是對的。真要說不好理解的,國學的是類似《莊子》《道德經》一類的,網上那些白話翻譯基本都是扯淡。


百年孤獨

最高記錄三十二頁,借用某答主說法,把裡面人名換成張三李四可能更好讀一些。。

瓦爾登湖

並不難懂但是我就是看不下去_(:з)∠)_


《純粹理性批判》康德

《運籌學基礎》 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 王周宏

這兩本書不符合認知規律。。。


大概是《集異璧》吧,硬生生啃了下來,雖然只有些許美術方面的知識唯一能看懂的也只有埃舍爾的一些畫而已,但還是堅持讀完了,不敢說有什麼大收穫,但讀完感覺整個人通透了許多


我只想說......

《大裂》

一本很好的書,但我看不下去

這本書太喪了,喪到我幾乎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我現在只讀了一半,然後這本書我已經一個月沒碰了,我不知道作者有什麼經歷以至於他寫出這本書,但當我搜到胡遷於今年自殺身亡後,我才了解了一點他的心情

喪,痛,這一個個全是負能量而且不加一點幽默和掩飾的書壓得我喘不過氣

但如同書的封面所言,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


霍亂時期的愛情


六級書,考研數學,計算機二


瀉藥

你要問我什麼書讀不下去?

《認知心理學》沒的說

還有比這本書更讓人絕望的嗎

硬生生磨了三章 最後決定轉修社會心理學去了orz

太噁心了啊喂

一直在講腦科學

第一章 腦科學

第二章 腦科學

第三章 腦科學

我雖然做好了學人腦的準備但這也太嚇人了吧!

要是這東西我看得懂我學啥心理啊

以前心理學給我的印象就是

讓我們研究他人腦子裡奇奇怪怪的想法吧!

然而現在

好好學習 遠離認知心理學


偏個樓。。

當然是各種數學教科書啊。知識全在課本上,考試的時候拿本數學書還是不會做


推薦閱讀:

王小波哪些文章值得年輕人一讀?
怎樣養成閱讀的習慣,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籍;
做讀書筆記?

如何快速高效地讀完一本書?
如何看待沒有看過《如何閱讀一本書》卻說它是瞎扯的人?
看一本書當時看完沒看懂,看了書評後懂了,這樣算不算是對書的不尊重?

TAG:閱讀 | 學術 | 經歷 | 讀書方法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