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名著、名歌和名曲都是充滿負能量的,我們,特別是孩子和青少年,是否應該遠離這些「負能量」?

大部分的名著、名歌和名曲都是充滿負能量的(離別、相思、失戀、懷才不遇等等),容易讓人多愁善感,消極厭世,我們,特別是孩子和青少年,是否應該遠離這些「負能量」?

特別是學校和家長還經常要求要多讀或多了解這些名著、名歌和名曲,這會對小孩和青少年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嗎?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為了培養孩子們積極樂觀向上的品格,我們是否應該讓孩子們遠離這些消極的東西?

如 紅樓夢中凄美的愛情和詞曲讓人倍感凄涼,婉約派詞人的眾多作品等等,還有許多古今的流行歌、曲都充滿了哀怨、傷離別、懷才不遇等等負面的情感。看後讓人心情壓抑。沒有那種豪放派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謝邀。

離別相思失戀都算負能量了?

不看就可以永遠正能量了?


那可得辛苦了,不看名著,總有其他亂七八糟的途徑給【我們】灌輸【真·負能量】的

那不能看的東西可就太多了,電視別看了,報紙別看了,甚至別走出家門了。

永遠活在自己【正能量】的世界,多陽光,多正義啊


以上:)


不是作品裡面有悲劇,就叫負能量的。不信你看蜘蛛俠,我覺得正能量蠻多的


說句不好聽的。你還是活在新聞聯播里吧。那裡全是正能量。


別鬧,孩子你多大了。

大多數名著負能量?那是你沒讀過真的負能量的東西。

寫網文的有個叫老實人12的,好好的爽文讓他寫成了變態殺(吃,觀賞)人狂的流水賬;

《告白》,和東野圭吾的部分小說,宣揚人性本惡,這才叫負能量;

古谷實的漫畫《庸才》,看完以後能鬱鬱寡歡一整周,一點讓人開心或者欣慰的情節都欠奉,這才是妥妥的負能量。

再要不,看看《關於莉莉周的一切》,《我的復仇》《老男孩》?《三角草的春天》?《美麗黑暗》?

大多數名著就算角色再苦逼再悲情,至少也會留一絲活路,有個快樂的結束,或快樂的過往。。。反而是不容易成為名著,又有其魅力的作品(比如上面舉的這些),從頭到尾,一直在致郁,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所以名著沒什麼問題,再致郁,名著也做到了「重重死路,一線生機」,它們沒什麼問題。

有問題的是認為它們有問題的你。


你混淆了這些作品中片段部分和整體,只是拽出片段說它消極,沒有將其放在整個作品的背景里,這些消極大部分是對現實的對抗,像紅樓夢,那些自憐自哀的詩,是表現了黛玉自身人格的獨立,沒有被現實所束縛、所改變,如果你只把眼睛放在哪一首詩上,它必然是消極的,但如果你把它放在紅樓夢的整部中,你感受的必然是一種反抗精神、一種獨立人格的表現,這不能對孩子帶來好的影響么?

名著中悲劇極多,我想,這可能與悲劇更能表現精神有關,樂觀的精神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加顯現,反抗精神只有在對立面強大時才更有意義,而這些精神不在悲劇中,不用死亡又怎麼能深深地打動人心。

所以當孩子看到這些悲劇作品(就是你所謂的消極作品)、看到那些悲劇式主人公的時候,不僅僅只看到他們的自憐自哀、懷才不遇,更能通過他們經歷看到不屈意志、堅強的人格。老人與海中老人只帶回了魚骨架,所以人就不應該拼搏了么?黛玉最終是死了,所以就不應該反抗了么?羊脂球被利用,所以人就不應該保有善良了么?正相反,孩子們會通過這些書里學到勇敢、獨立、善良,孩子只是經驗少,但智商絕對夠用,他們看得出什麼是反襯、什麼是悲鳴。

所以你這種極其片面的觀點,讓我覺得你根本沒有在用心讀書,對於你所說的名著,我看,你還是不要看了,你還是多看看新聞聯播吧,那裡的正能量多,那的樂觀精神多。


《紅樓夢》里有一幅很妙的對聯,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家長們都想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遠離苦痛悲難。

但是大部分人的生命里,痛苦是不可避免,甚至佔據了很大席位的。

與其在脫離你們的翼護後對社會無所適從,對痛苦束手無策,倒不如讓孩子在名著,名詩詞里體驗苦痛的感覺。讓他們在以後的困境裡面可能會想起曾經讀過的詩,看過的書,想想那些書裡面的主人公是怎麼脫離苦難,應對困境的。

至於你說帶有這些離別、相思、失戀、懷才不遇等等的作品都是負能量,都是精神垃圾,那麼我勸題主再把你認為的這些精神垃圾好好的讀一讀,解析解析,或許你會有不同的感覺。


額。。。建議樓主看看《頭腦特工隊》,離別、相思、失戀、懷才不遇這些不是壞事吧。。。。。這些是當人生遇到這些事的時候,這些名著,這些歌曲是慰藉:原來世界是不是只有我一個人這樣,還有人表達了相同的感受。孩子如果悲觀,也不是看一兩部電影,聽一兩首歌就悲觀了。


謝謝邀請,你說的沒錯,確實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我們,就像詩歌讀多了,我們自己也會附詩一首大多是凄涼的,因為凄涼的詩歌更能讓別人覺得你富有才華,但學校 也教我們要樂觀面對生活,我覺得在學習古人的文學的同時,也給自己留下了一個潛意識,那就是作者寫的都是古人的生活和現在不一樣,如果出了社會,在社會的大文化背景下,你依舊要去面對,並且要學會樂觀面對,不然就會被淘汰 ,所以只要不太沉迷裡面的消極部分就行了,事物都有兩面性嗎?


謝邀

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感覺又要寫議論文了】

「名著、名歌和名曲都是充滿負能量的」這觀點是沒錯,但是孩子終究會長大,終究會走上社會,如果社會不想你給孩子講的那般美好,他或她就可能就會毀三觀,自我墮落,嚴重的話會報復社會,走上一條不歸路。因此,名著要一點一點的接觸,並經常陪伴孩子多和社會接觸。【小王子】的作者安托萬·德·聖·埃克蘇佩里不是一生喜歡冒險和自由,是利用飛機將郵件傳遞到高山和沙漠的先鋒。二次大戰期間,法國被納粹佔領,他去了美國。1944年他在一次飛行任務中失蹤。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看法,不了解背景故事的孩子覺得這有趣;了解背景故事的孩子覺得這很凄慘,但再看一遍這本書的話會覺得作者很樂觀;不了解背景故事的大人覺得無聊;了解背景故事的大人覺得這作者很偉大,是學習的目標。

「容易讓人多愁善感,消極厭世。」也是沒錯的,在這個爾虞我詐的世界,無奇不有,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因此,你改變不了世界,只能改變你自己,你或許不可以改變一花一草,但你可以改變你看世界的角度、心態,世界這麼大,人這麼渺小,怎麼可以像穴居蝸牛、井底之蛙一樣,因為自己的懦弱,而放棄一切。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為了培養孩子們積極樂觀向上的品格,我們是否應該讓孩子們遠離這些消極的東西?」我們不是以消極的目光教孩子怎麼去看那些名著,而是放手,該出手是就出手,用積極向上的觀點來評估名著。談何遠離呢,遠離就是教孩子逃避,面對問題總想鑽牛角尖。

「紅樓夢中凄美的愛情和詞曲讓人倍感凄涼,婉約派詞人的眾多作品等等,還有許多古今的流行歌、曲都充滿了哀怨、傷離別、懷才不遇等等負面的情感。看後讓人心情壓抑。沒有那種豪放派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紅樓夢渲染了社會百態;婉約派就看你怎麼看,別吧自己的觀點強加給下一代;流行曲不代表就是經典,流行曲留不住幾年,經典歌曲能流傳百世,雖然現在科技發達,但流行歌曲終究會隕落;負面情感就看你怎麼看,有一個樂觀的心態最為重要。

總而言之,每個人都是一個單獨個體,別把自己的看法強加於他人身上,因為...人生在世不稱意,一輩子就那樣,別太消極,想開點。所謂負能量也是相對的,你沒見過真正的負能量,怎麼就可以把這些當做所謂的負能量,沒有所謂的精神垃圾,就是宅在家太久了,偶生不滿罷了,多去參加社會活動,積累正能量,活出真性情。

如果沒猜錯的話,你應該是獨生子女,經常感到孤獨。【以上純屬自己觀點,若不滿意,請發表你自己的觀點,別噴我】


我想,父母應該做的是在安全的範圍內,告訴孩子這個社會真正的樣子,既不是你們以為的世界,也不是你們假造的世界。不要掩耳盜鈴,騙孩子說這世界是如你說那般美好。

不要小看人的承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為快樂的事很容易就遺忘,更多時候被觸動到,都會有悲傷的記憶。大多數人都這樣


首先,感謝邀答。

因為大家心裡都有一座小小的歌劇院,天天上映年初大戲。

任何苦痛的,只要不是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就可以輕易的給出同情心、同理心,「啊啊、好可憐啊」,然後給予一切的哀憐,只要關上書、蓋住耳朵、轉身走人,這一切便再與自己毫無瓜葛。

我們透過覺察他人苦痛,認知自己的幸福與和平,並在他人的苦痛中學習經驗、企圖抓到任何可以稱得上明言佳句,或是稱之為「救命稻草」的東西,以及想要找到與自己共同悲慘的同伴。

「原來有人比我更慘啊。」

「原來還可以這麼想、這麼做。」

「原來我有同伴啊,我不是一個人。」

只要自己不是最慘的、只要自己不是孤立無援的,就能產生勇氣,就有前進的動力。


主要是太深刻戳心窩


離別、相思、失戀、懷才不遇也算負能量??

孩子你估計沒見過負能量。


看清了人性最醜惡的部分,才能理解別人,包容別人,才能更加釋懷。

現在市面不缺乏正能量的勵志書籍,但是真的有用嗎?

最後有句話一起共勉:

真正的樂觀是,知道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那麼真正地正能量,是知道生活中的負能量後,卻依然熱愛生活。


在知識這塊,我覺得都應該涉獵,讓他們自主判斷,只是判斷的過程需要家長去引導。


個人觀點,不需要刻意迴避這些你所謂的負能量,影響一個人態度的根本是經歷,環境,他人對你的態度,多交朋友,多去闖蕩,多些體會能讓人更了解什麼是苦難和堅強


謝邀

我第一次被邀請回答這種問題我是很惶恐的

我個人感覺 負能量只是別人感受你都一種狀態罷了

只會讓別人不舒服

自己什麼樣自己肯定是清楚的

自己才是自己

以上


知苦思甜


推薦閱讀:

怎麼去看待一個負能量朋友?
有哪些獵奇、變態、反映人類陰暗面的漫畫?
有哪些散播令人絕望的負能量的小說?
用什麼方法可以毀掉一個人?
是什麼讓你放棄了一眼萬年的一個人?

TAG:文學 | 兒童教育 | 多愁善感 | 正能量 | 負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