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緻的利己主義」是否是一種可恥的價值觀?如何看待這一說法?

說說我討厭這類人的原因,首先為什麼有些人反對精緻的利己主義?精緻的?精緻沒有錯,說明自身實力強,素質高。利己的?也沒有什麼錯,有誰不利己呢,正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是我為什麼反感這類人呢?一句話,沒有責任感,換句話,不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去承擔責任,並且他還會和你扯一大堆什麼西方自由解放什麼的,他會驕傲的告訴你為什麼他絕不會為國捐軀,為什麼如果他愛人癱瘓之後不會一直照顧他,為什麼他沒有義務幫助他人,說的理直氣壯頭頭是道,總之,自私就是自私,不要當婊子還要立牌坊!!!


是,根本的原因在於懲罰的力度和嚴格程度不夠


1. 這個世界的終極道理就在耶穌的「愛人如己」這個四個字了。

2. 什麼叫「愛人如己」?就是愛別人像愛自己一樣。

3. 這個不是說讓你愛別人,不愛自己。

4. 愛自己與愛別人,這實質上沒有任何區別。

5. 利己主義沒有錯,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不愛,他可能會去愛別人嗎?

6. 利己主義 不等於 損人利己。

7.損人不可能利己的,損人只可能害了自己。

8. 所以本題的錢理群教授批評利己主義,這個是沒有道理的 。


「精緻」是一個好詞,「利己」是動物的天性。這裡最討人厭的是「主義」這個詞。


精緻不可恥,利己不可恥,精緻的利己也並不可恥。但是當精緻的利己成為一種主義的時候這個社會就要出問題了。


我覺得最可怕的是雙標的利己主義者。利己和精緻都沒有錯,悲哀的是雙重標準要求自己教育別人,自己利己可以,別人利己就是自私。高等教育出現這個問題根源在於,施教者本身就是「不自知的雙重標準的利己主義者」。


呸!一個什麼都有的人要求一群年輕人做到淡泊,這叫不要臉。


我看到這個問題下很多答主,以及題主本身,都覺得所謂「精緻的利己主義」是可以接受,沒有不妥,應該踐行的。

對此,我表示深深的鄙視與不屑。是的,很多人都是這樣認為的,那我就對這些人全部都表示深深的鄙視與不屑。這些人的存在讓我覺得噁心,我根本不想跟這些人有任何交往,不想跟這些人有任何的關係。

為什麼?我來拆解一下「精緻的利己主義」這個詞。這個詞有兩方面意思:第一個是「聰明」,這倒是我贊同並欣賞的;然而第二是「利己主義」,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只考慮自己的利益,不考慮道德,沒有道德。如果這都是可接受的,那就是說「沒有道德」是可接受的。對於認可並踐行「沒有道德」的這些人,我只能說他們跟我已經不是同一物種,我不想也懶得跟這些人說話。


假如我們不分主義,你還是會發現身邊總有一小撮人自私還自以為是,永遠一副我狂我拽我吊炸天的樣子,不對,他們和那些眾人皆醉我獨醒差不多。。。。。。。


利己有什麼錯?只要不損人。


所謂精緻利己主義,其實就是犬儒主義加知識,新瓶裝舊酒。


1、「精緻的利己主義」並沒有錯。人性就是動物性,動物性就是基因特徵,基因最主要的特徵就是自私。在不傷及他人的前提下,人有自私的權利,有利己的自由。

2、要說「精緻的利己主義」是可恥的,這有些過分了,但無論如何,至少不是值得提倡的。

3、比起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不允許別人持有「精緻的利己主義」價值觀的人更可恥。


不管是自覺還是不自覺,人都是吃什麼飯就說什麼話。現實狀況是人人都想自己端的多一點,吃的香一點,如果有一個人不端自己的飯碗,別人是肯定不會替他端的,他餓著就餓著了,有誰在乎?反正其他人想的都是自己有飯吃就行。這個人犧牲自己的利益他自己感覺為了別人,而往往在別人眼裡這個人是個傻缺。犧牲自己的利益就是利他了嗎?不是,別人不僅不會領情,反而會覺得你沒本事拿不到你那份利益,我拿到了你那份利益當然是我有本事了。所以人的飯需要自己端,不能指望別人喂,只要人的這口飯需要自己端,人就必然是以利己為基本點的,不會做到利他,主觀上不會那麼想,客觀上也不允許那麼做。

好,既然是利己為基本出發點,那麼是不是只要凡事對自己有利的事都要去做呢?凡事對自己有利的項目要去成功呢?不是,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個人理解這個道就是要有原則,第一,不是自己的不要拿。不是靠自己誠實勞動,靠正當競爭得來的不要拿,本來不是自己的東西靠移花接木之法瞞著大家弄到的不可取,靠搞倒搞黑競爭對手以獲得的利益不可取。第二就是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而是眼光要遠些,要看到自己的長遠利益,要「獵殺不絕」,第三,手段要有約束,以不傷害他人為底線。

原則以上,但是實際情況呢?實際情況是有大量沒有原則沒有底線的人存在著,有大量該拿的要拿不該拿的也要拿的人存在著, 有大量的瘋狂追求成功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存在著。我只能說,為人要有點修養,不能縱容自己成為那樣的人,要看清楚這裡面的問題。在面對這些人的時候,要「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在面對實際情況的時候,要在遵守原則的情況下靈活一點。具體怎麼靈活,我只能說這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我也不明白。

錢老批評的不是一個兩個學生,他批評的是教育體制,是現行的教育體制培養了這樣一批人。但是這個教育體制是有些深刻的社會背景在裡面的,社會大環境不變,教育體制也是很難變動的,而社會大環境又怎好變動?況且利己是更加普遍的社會現象,利己的行動不光中國有,外國也一樣,不光現在有,歷史也一樣。社會底層的互相傾扎往往更加觸目驚心,社會高層的對巨大財富巨大權力的爭奪也往往更加不問手段並諱莫如深,就針對名牌大學這個具體環境而言,只不過是篩選出來的是「精緻」的。所以就錢老說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個典型,個人認為「精緻」、「利己」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高智商」是這麼多年應試教育選拔的結果,不然上不了名牌大學,「會利用體制達成自己的目的」這是人在體制下生活的結果,甚至有的時候不這樣做就拿不到正當的資源,「懂得奉迎,善於表演」,這就是不夠正直了,因為如果說前兩者是人在當時當地不得已而為之的話,這兩點人可以選擇不去那樣做。而具有大擔當,大悲憫的人格,往往是種理想化的人格。只能說如果國家最好的大學裡培養不出幾個多多少少符合一點這種理想特質的人,就別指望在別處培養出來了。

就我個人而言,生活在人人利己環境里,努力做著利己的事情以謀生,但仍希望自己努力做成一個善良的(不傷害別人,但也不允許別人傷害自己),正直的(不阿諛,不表演,有什麼說什麼),有溫度(對別人的遭遇能感同身受)的人。與君共勉。


自私是人類進步的源動力,但是人不能只是自私啊。


我覺得這句話該放入環境和當時的語境中說。

在老一輩學術泰斗中,「利己「絕不能算是褒義詞。即使在知乎這樣現實的地方,「利己」也最多算中性吧。

一個利己主義者,是不介意損人的,否則怎能算利己?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不得不承認,北大擁有的資源甩其他普通高校幾條街,這樣一個社會起步平台比一般畢業生好的個體想做點什麼,智商、資源等等對他只有助力,沒有制約。不要舉什麼北大也有蠢蛋、三流學校也能秒殺985的個例。

錢老這樣的文學泰斗,在北大這樣醇厚的學術環境,說出」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類似的警醒和提醒,也是老一輩的期望。他提倡的不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而是不要一味利己而忘了自己作為北大學子的責任。

的確幾乎所有家世普通的畢業生初進社會,都是掙扎著求生存。可是然後呢?就有很多路可以選了。

最近剛好讀到王小波先生一篇文《有關」偉大一族「》,與各位分享。


看精緻利已的定義。只要不違法,無可厚非。違反道德公約的話,會讓人噁心,但沒什麼別的問題。比如開車加塞,虛線處頂多是沒公德的併線,實線處則是違章了@vczh 說得好,違法成本太低


這不是什麼可恥價值觀

這TM是現在的主流意識

只不過在一些人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

然後不具備表現資格的人表示,你們丫都是混蛋

不過我可沒說我支持這種主流意識啊

支持這個,跟TM支持納粹沒區別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不就是經濟學中的理性人嗎?這種人的廣泛存在不是對整個社會最有利嗎?


美國生物學家愛德華·威爾遜的《人類存在的意義》中有一個理論說生物群體之間的競爭背後其實是各種基因型的競爭,不同的基因型在生存繁衍的過程中會呈現出不同的優劣勢.但有趣的是,一種個體的優勢基因放到整個群體上,可能卻是一種弱勢基因.

假設在一個原始部落中有一部分人喜歡通過各種方式竊取群體中他人的資源,我們叫它"小偷基因"好了.有"小偷基因"的人理論上會比其他人佔有的資源更多,擁有更多生存繁衍的機會.隨著這種基因型的優勢越來越明顯,群體中有"小偷基因"的個體也越來越多.相對的,自己去採集資源的人也越來越少.最後,整個群體的資源增長下降,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

與之相反的是,在另外一個部落中有一部分人擁有"勇敢基因"—在與其他部落戰鬥的時候總是衝鋒在前,因而死的也越快.但是由於有"勇敢基因"的人對於整個部落的利益是有利的,部落鼓勵大家"勇敢",那些戰死勇士們的後代也得到了更好的生存資源.因此整個部落里的"勇士"越來越多,部落的實力也越來越強.

有趣的是,"小偷基因"這樣的利己基因型在群體內非常有優勢,但是對於群體之間的競爭,卻又是一種劣勢.而"勇敢","無私","正直","善良","真誠"這樣的基因型在群體內部競爭中看起來是不利的,但是對於整個群體的發展卻又是非常有利的.

我想這個理論也可以解釋當今社會的很多現象.


精緻的利己主義,反義詞應該是:粗鄙的利己主義

所謂精緻的利己主義(簡稱精己):

與利他主義相比,他們從來不是「正能量」攜帶者。他們不會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感動中國,而是考慮哪裡更適合讓他發揮最大價值。他們善於錦上添花多於雪中送炭。

他們反對竭澤而漁,因為這不僅短期不利於魚,長期也不利於人類自己,即使自己活不到那天,也要關注下自己後代的利益。

他們價值判斷上討厭恩將仇報的,但也事實判斷上深知這世道杯恩斗仇,故不欠別人太多錢也不借給別人太多錢。比起奉獻到連自己的談判資源都棄了 ,他們首先是懂得保全自己實力,因此才有能力保護他所珍愛的人。

同類被侵犯了,他們會有物傷其類感,群起而助,絕不聖母。然而同類妄開外釁時,他們就危機公關,壯士斷腕,絕不洗地。

————————————

反觀粗鄙的利己主義(簡稱粗己):

任何 意識形態都不能成為他們的緊箍咒。

他們把反對「政治正確」當作成熟世故,口頭禪「成人只看利弊,小孩才看對錯。好漢不吃眼前虧,識時務者為俊傑。」為此不惜被所有人輿論怨恨,他們認為鞠躬謝罪是很不man的行為。

他們從來都只把集體主義去要求別人去毫無怨言地犧牲,至於對自己的各種權利,則無限尊重,包括自己冒犯別人的「權利」(權力)。他們往往對資源有強烈的支配欲和佔有慾,對他人私生活有強烈的控制欲,是誅心豬,是道德綁架的狂熱愛好者。

無原則袒護狐朋狗友對外人的侵犯,大不了罰酒三杯,但是同而不和:一旦自己人中有什麼思想衝突,團結就蕩然無存。雖然他們愛借別人的東西,但從來不愛惜別人的東西,包括公共財產。


建議大家讀一下《紅與黑》,看看十九世紀法國人是怎麼看待「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


答:真是個鬼扯的概念。

能不能把「精緻」二字去掉。

精不精緻是主觀斷。問:誰是不精緻的利己主義呢?利己者皆自覺聰明,而判定他人「精緻的利己主義」,通常意味著他人就是既得利益者,當然容易被定義為有本事,很聰明的。所以,這個判定無意義。這裡要談的是「利己主義」,沒別的,就這麼簡單。

——人是多面性的——

不存在一個純粹的「利己主義者」。就像沒有人生下來就是大壞蛋。難道利己主義者就沒有自我實現的願望么?難道他們沒有父母兒女么?他們也是人,和我們一樣的人,體溫正常,擁有親情、愛情、友情的人。他們也存在「利他」行為,人的價值選擇應該被尊重。所以,不存在純粹的利己主義者,如果有,塑造這樣人的環境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

其次,錢教授舉的例子,在我看來,不就是吃相難看的社會精英,或者說是吃相難看的普通人。這種主觀判斷,不要太正常好么,從古至今不乏其人,現在人變壞的錯覺,也是古已有之。有何稀奇 ?

善念,惡念,利他,利己,皆是一次次選擇,而已!動不動搞啥子主義。


反正我同學有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大學就和我住對門,走的很近那種,但我極其討厭他,真心覺得這種人不適合做朋友,太假了,而且有時候他居然能佔到很大便宜,挺噁心的,很假的朋友,還好現在畢業了,終於斷了聯繫。


首先……你要精緻起來……


就題主這描述,錢教授對精緻利己主義者的定義搞錯了吧…高智商老道善於表演配合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目的…這就是精緻利己主義者?真正的精緻利己,我覺得應該是能在自身當下利益和長遠利益取得一個最佳平衡,就像這黃金比例燒賣一般,黃金比例燒賣不好吃么各位?我至今都沒想通小當家怎麼贏的…


對於非相關專業的學者,其政治、社會相關言論的可信度與其學術水平是相互獨立的變數。

換句話說,一個某專業領域的頂級學者,對社會問題的認識並不必然顯著的高於普通人。

說的難聽點,大師成為美分五毛腦殘噴子的概率並不比你我低多少。

引一段季羨林老師的話:真正的大師是王國維、陳寅恪、吳宓,我算什麼大師?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師們的項背,不過是個雜家,一個雜牌軍而已,不過生的晚些,活的時間長些罷了。是學者,是教授不假,但不要提「惟一的」,文科是惟一的,還有理科呢?現在是惟一的,還有將來呢?我寫的那些東西,除了部分在學術上有一定分量,小品、散文不過是小兒科,哪裡稱得上什麼「家」?外人這麼說,是因為他們不了解,你們是我的學生,應該是了解的。這不是謙虛,是實事求是。

同樣是自己專業領域的頂級學者(錢算不算還要打個問號),季老忙著撇清根本不了解他的學術成就的人塞給他的「國學大師」稱號,錢則拋出這種與自己專業無關、卻能受到社會中為數不少的反智者追捧的言論。兩相比較,高下立判。

多說一句,錢老師廣為人知的兩個弟子,一個叫孔慶東,一個叫余傑。


坑人的才是錯誤的

利己主義者拉著我去書店,看上了幾本書,讓我買,我看完再借她看。

bitch

我表示想買都不會買,買了也不借你看!

真是沒教養,你媽沒教你自己想要的東西自己掏錢買嗎?還是窮的要餓死了,祝你餓死。

再見


推薦閱讀:

200塊錢的愛情真的很廉價嗎?
整容真的有價值嗎?希望整容之後整個人生都不一樣的人站出來現身說法。
為什麼德國可以找到14歲女生談戀愛,中國很難找到呢?
英劇《皮囊》展現的英國青少年生活是否部分存在?
如何評價「有眼不識徠卡」「有眼不識GTR」的段子,以及網民對這類段子的反應?

TAG:價值觀 | 大學 | 芮成鋼 | 如何看待評價X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