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毛澤東選集》在當代的地位和影響力?

請結合中國歷史與現實的發展作答,努力做到客觀公正,希望能看見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客觀答案。(原問題描述含偏見部分已刪改)


樓上一堆建立在情緒基礎上的主觀上的發泄,讓人忍不住呵呵。

話說你們有幾個人看過這本書的?

這裡討論的是「地位」和「影響力」。地位就懶得說了,有樓上一堆的黑腳,也有現在某國以及某國游擊隊的大肆崇拜。

單論「影響力」層面,政治影響力不提,這個個人沒有研究透,但就方法論領域,我認為毛選是一套優秀的方法論文集。

我是做廣告策劃的,隨便翻開現在任何一個稍微上點路的策劃的案子,你都能看到毛選的影子。不信?你去搜一下《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分析》,這是毛選開頭第一篇,可以說是極為優秀的客群分析範本,更不必說後面文章在執行層面極為全面的動作展開。

客群分析全面到位透徹,這需要龐大數量的田野調查,以及極為深刻的洞察力。做過策劃的拿自己那些「身處社會頂層追求與人群的間離」類的廢話一對比,就知道差了幾萬里了。

後面文章比如《井岡山的鬥爭》《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幾乎都是策劃工作的優秀樣本,有對現實的透徹分析,成功經驗的總結,也有對於接下來工作的全面鋪開,我翻的時候,最佩服的一點就是他在工作鋪開方面的全面到位,幾乎是全部兼顧到了,他的思維的開闊性、條理性、細緻性幾乎在裡面全部都能看出來。

就策略層面來講,這確確實實可以稱得上是一本全世界最優秀的策略案例集,因為他面對的可以算是現當代最艱苦的一場鬥爭,包含了軍事和政治鬥爭,而且它成功了。同時這是一套完整的策略案例,綜合起來就是一個龐大團隊整體的發展階段研究,分開看就是各個階段的策劃案例,

假如你結合中共歷史來對其全面地研究一番,可以說收穫不比看《資治通鑒》低。因為它所面對的狀況、採用的手法、達到的效果都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的,對後來者的啟發也更貼合於實際,應用上也更為得心應手。

樓上諸位一聽毛選腦中就「文革」「紅寶書」「忠字舞」「摧殘人權」之類的關鍵詞往外冒的,就收了神通吧。這世界上最容易當的就是道德帝,這世界上也不缺道德帝,一磚頭拍下去,滿地都是道德帝。

但這世界上缺能寫出毛選的人,非常缺。


這問題問的簡直無厘頭。

1、請評價《幾何原本》和《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如今地位的對比。

2、請討論歐幾里德和牛頓在當代的地位和影響力,與該書在當代的地位和影響力的差別。

3、這一類數學書籍的整體地位。

4、歐幾里德和牛頓信件的整體地位。

5、《幾何原本》和《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意義?是否應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還是應該還原人物本身?啟示後人的意義更大,還是還原本人的意義更大?

6、在圖書的形式和對其受眾人群的影響上,能否與程浩的《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做對比?

————————————————

你看看你問的這一類問題是否是荒謬的可笑?

你為什麼會問出這一類問題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你主觀臆斷《毛澤東選集》和《毛主席語錄》是人云亦云,「烏合之眾」錯誤判斷,個人崇拜的結果。你認為他的「正確性」只源於你想當然的「主席權威」,亦或是「尊重老一輩革命家」。而這一主觀主義的認識來源,主要源於你沒有讀過這兩套書,亦或是你草率翻閱所致。

你為什麼會想要挑戰這兩套書籍呢?——因為你想通過挑戰你所認知的「權威」,來獲得你自身地位的存在感。換言之,這幾個問題問的水平,和民科挑戰相對論,挑戰引力波並沒有任何本質不同。

答主可以在這裡打一個保票。不用說無腦黑《毛澤東選集》的,就算是主觀臆斷《毛主席語錄》是教條主義的,也絕對從來沒有閱讀過哪怕一遍《毛主席語錄》

絕對從來沒有閱讀過哪怕一遍《毛主席語錄》。

絕對從來沒有閱讀過哪怕一遍《毛主席語錄》。

絕對從來沒有閱讀過哪怕一遍《毛主席語錄》。

都說重要的事兒要重複三遍。這種話怕不是要重複四遍以上才能聽的懂。

題主居然還拿《毛澤東選集》和一個神特么《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相提並論。

你怎麼不去拿《理想國》和《小時代》去相提並論?

神特么居然還有發表這種言論的:

《毛主席語錄》中從·來·就·沒·有·這·句·話·好·么!!

還有什麼胡說八道《語錄》中有「與人斗其樂無窮」的,有這個有那個的——你當這書名字叫「語錄」,所以神特么寫的都是帝王起居注么??

《語錄》中基本就沒·有·短·句·子!都·是·長·段·落!!!!

《語錄》中基本就沒·有·短·句·子!都·是·長·段·落!!!!

《語錄》中基本就沒·有·短·句·子!都·是·長·段·落!!!!

你要黑隨便黑啊,你別閉著眼睛瞎黑啊。想黑的話,你倒是神特么讀一遍啊。答主都看不下去了。

來來來我給你摘兩段《毛主席語錄》,記住就是這就是被你們欽點成「教條主義」「斷章取義」語錄

——要把問題擺到桌面上來。不僅「班長」要這樣做,委員也要這樣做。不要在背後議論。有了問題就開會,擺到桌面上來討論,規定它幾條,問題就解決了。有問題而不擺到桌面上來,就會長期不得解決,甚至一拖幾年。「班長」和委員還要能互相諒解。書記和委員,中央和各中央局,各中央局和區黨委之間的諒解、支援和友誼,比什麼都重要。

——不懂得和不了解的東西要問下級,不要輕易表示贊成或反對。……我們切不可強不知以為知,要「不恥下問」,要善於傾聽下面幹部的意見。先做學生,然後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幹部請教,然後再下命令。……下面幹部的話,有正確的,也有不正確的,聽了以後要加以分析。對正確的意見,必須聽,並且照它做。……對下面來的錯誤意見也要聽,根本不聽是不對的;不過聽了而不照它做,並且要給以批評。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

——我們的同志一定要懂得,思想改造的工作是長期的、耐心的、細緻的工作,不能企圖上幾次課,開幾次會,就把人家在幾十年生活中間形成的思想意識改變過來。要人家服,只能說服,不能壓服。壓服的結果總是壓而不服。以力服人是不行的。對付敵人可以這樣,對付同志,對付朋友,絕不能用這個方法。

——你們有許多的長處,有很大的功勞,但是你們切記不可以驕傲,你們被大家尊敬,是應當的,但是也容易因此引起驕傲。如果你們驕傲起來,不虛心,不再努力,不尊重人家,不尊重幹部,不尊重群眾,你們就會當不成英雄和模範了。過去已有一些這樣的人,希望你們不要學他們。

——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這是一切共產黨員所必須牢牢記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們所犯的錯誤,研究其發生的原因,都是由於我們離開了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主觀地決定自己的工作方針。

——必須堅持幹部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的制度。我們黨和國家的幹部是普通勞動者,而不是騎在人民頭上的老爺。幹部通過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同勞動人民保持最廣泛的、經常的、密切的聯繫。這是社會主義制度下一件帶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於克服官僚主義,防止修正主義和教條主義。

——有些人讀了一些馬克思主義的書,自以為有學問了,但是並沒有讀進去,並沒有在頭腦里生根,不會應用,階級感情還是舊的。還有一些人很驕傲,讀了幾句書,自以為了不起,尾巴翹到天上去了,可是一遇風浪,他們的立場,比起工人和大多數勞動農民來,就顯得大不相同。前者動搖,後者堅定,前者曖昧,後者明朗。

來來來,你告訴我這語錄哪兒「斷章取義」了?

看也沒看過,讀也沒讀過,上下嘴皮子一碰,不是書上的內容,硬生生主觀欽定成書上的內容。進而批判這書「不行不行」,進而批判這人「不行不行」。你看看你們主觀臆斷的樣子,是不是完美符合你們噴的《毛主席語錄》裡面的這段話?

——世界上只有唯心論和形而上學最省力,因為它可以由人們瞎說一氣,不要根據客觀實際,也不受客觀實際檢查的。唯物論和辯證法則要用氣力,它要根據客觀實際,並受客觀實際檢查,不用氣力就會滑到唯心論和形而上學方面去。

所以你問《語錄》的地位是什麼?

答主直接給你說一句,你看了絕對腦袋會搖成撥浪鼓,下意識就咬嘴唇嘶聲力竭「我反對!」的話好了——《毛主席語錄》的地位,相當於一本管理層面的簡易速查詞典。當你在遇到任何關於管理關係(也就是所謂的政治角度)的問題的時候,你去翻《毛主席語錄》中對應的章節,你就可以得到很方便的方法論指導。

比如說你需要處理領導下屬的問題,你就可以直接翻到「黨委領導」這一節,仔細讀一下,很快就能從中受到啟發。這種啟發絕對不是像很多人臆想的,能「包治百病」的;而是能迅速的給你確定一個正確的方向,並且很好的解決問題。

所以答主也求求各位了,別跟風瞎黑好么。咱都是人類,脖子上頂的那玩意兒叫腦袋,腦袋前面一對兒的那叫眼睛,腦袋裡面裝的那叫腦子。人長眼睛是用來觀察的,人長腦子是用來思考的。

你說中央一點兒話都沒說過,你非得欽點,欽點完了還要批判一番。——這話說出來,等於你也有責任吧?毛選毛選沒讀過,語錄語錄沒讀過,還成天跟風瞎JB黑,滿心歡喜的就想搞個大新聞。

你說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啊。


有中學教師的跟我說,現在資產階級愛看毛選,中產愛看通往奴役之路和1984,窮人愛看投資理財廣告和宗教書籍。


《毛選》的話在當代沒啥影響力和地位。為何?讀的人太少了。我剛讀《毛選》那會,在某211做過一個調查。無論是新聞系還是文學系,無論是醫學系還是材化系,調查的近兩百人中沒有任何一個人讀過《毛選》,讀小時代的人都比這個多。

一本書讀的人都如此之少,何談地位和影響力?不過,這個趨勢不會長久。我可以預言,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去看這本書,去討論這本書,並從中獲取寶貴的力量。

原因很簡單。現行社會經濟體制下,各階層的矛盾會步步激化,個人會被國家和資本機器壓得喘不過氣。個人的無力感和失落感與日俱增,他們總會要想點辦法做點什麼。這時恰好有個面善慈祥的老人,用一口濃重的湖南口音問你:「娃娃,要學絕世武功嗎?」

我想沒多少人會拒絕的,更何況,這本武功秘籍僅售50元!沒有人會說不。到那時,《毛選》的力量就不言而喻了。

"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

推薦閱讀:

帽子先生:有什麼書讓你看完之後逢人就推薦?

帽子先生:從鴉片戰爭到如今,我們中國是怎樣一步步獲得現在的國際地位的?

帽子先生:為什麼毛澤東從未上過軍校,卻有超乎常人的軍事頭腦?

帽子先生:你認為誰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中國人?

帽子先生:《論持久戰》公開發表的那年,日方是否知道這篇文章?他們如何看待?

帽子先生:讀《毛澤東選集》需要哪些基礎知識?

帽子先生:什麼時候讓你體會到大學專業沒白學?


看到有些人啊,不明就裡,完全沒看過人家的作品就隨便亂髮表意見和「讀後感」。還有些人吐槽他老人家「閑時吃稀忙時吃干」屬於「正確的廢話」。

可能也正常。畢竟在我們現在這個環境,污名化他屬於某種意義上的「時髦」了。趕時髦從古到今都有嘛。

今天就貼上他這句「廢話」的原文:

1959年4月,毛澤東發出致六級幹部的公開信,全文如下:

  

  省級、地級、縣級、社級、隊級、小隊級的同志們:

  我想和同志商量幾個問題,都是關於農業的。

  第一個問題,包產問題。南方正在插秧,北方也在春耕。包產一定要落實。根本不要管上級規定的那一套指標。不管這些,只管現實可能。例如,去年畝產只有三百斤,今年能增產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吹上八百斤、一千二百斤,甚至更多,吹牛而己,實際辦不到,有何益處呢?又例如,去年畝產五百斤的,今年增加二百斤、三百斤,也就算成績很大了,再增上去,就一般說,是不可能的。

  第二個問題,密植問題。不可太稀,不可太密,許多年青幹部和某些上級機關缺少經驗,一個勁兒要密植,有些人竟說愈密愈好。不對,老年人懷疑,中年人也有懷疑的。這三種人開一個會,得出一個適當的密度,那就好了。既然要包產,密植問題就得由生產隊、生產小隊商量決定。上面死硬的密植命令,不但無用,而且害人不淺。因此,根本不要下這種死硬的命令,省委可以規定一個密植幅度,不當作命令下達,只供下面參考。此外,上面要精心研究,到底密植程度以何為好,積累經驗,根據因氣氣候不同,因地點不同,因土、肥、水、種等條件不同,因各種作物的情況不同,因田間管理水平高低不同,做出一個比較科學的密植程度的規定,幾年之內達到一個實際可行的標準那就好了。 

  第三個問題,節約糧食問題。要十分抓緊,按人定量。忙時多吃,閑時少吃,閑時半干半稀,雜以蕃薯、青菜、瓜豆、芋頭之類。此事一定要十分抓緊。每年一定把收割、保管、吃用三件事(收、管、吃)抓得很緊很緊,而且要抓得及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一定要有儲備糧,年年儲一點,逐年增多,經過十年八年奮鬥,糧食問題可能解決。在十年內,一切大話、高調切不可講,講就是十分危險的。須知我國是一個有六億五千萬人口的大國,吃飯是一件大事。

  第四個問題,播種面積要多少的問題。少種高產多收的計劃,是一個遠景計劃,是可能的。但在十年內不能全部實行,也不能大部實行。十年內,只能看情況逐步實行。三年以內,大部不可行。三年以內,要力爭多種,目前幾年的方針是:廣種薄收與少種多收的高額豐產田同時進行。

  第五個問題,機械化問題。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要有十年時間,四年以內小解決,七年以內中解決,十年以內大解決。今年;明年、後年,這三年內,主要依靠改良農具,半機械化農具,每省每地每縣都要設一個農具研究所,集中一批科學技術人員和農村有經驗的鐵匠、木匠,收集全省、全地、全縣各種比較進步的農具,加以比較,加以實驗,加以改進,試製新式農具。試製成功,在田裡實驗,確實有效,然後才能成批製造,加以推廣。提高機械化,用機械製造化學肥料這件事,必須包括在內,逐年增加化學肥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第六個問題,講真話問題。包產能包多少,就講能包多少。不講經過努力實在做不到而又勉強講做得的假話。各項增產措施,實行八字憲法,每項都不可講假話。老實人,敢講真話的人,歸根到底,於人民事業有利,於自己也不吃虧。愛講假話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總是吃虧的。應當說,有許多假話是上面壓出來的。上面,一吹,二壓,三許願,使下面很難辦。因此,幹勁一定要有,假話一定不可講。

  以上六件事,請同志們研究,可以提出不同意見,以求得真理為目的。我們辦農業、工業的經驗還很不足。一年一年積累經驗,再過十年,客觀必然性可能逐步被我們認識,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就有自由了。什麼叫自由?自由就是對必然的認識。

  同目前流行的一些高調比較起來,我在這裡唱的是低調,目的在真正調動積極性,達到增產目的。如果事實不是我講的那樣低,而達到了較高的目的,我變為保守主義者,那就謝天謝地,不勝光榮之至。

  毛澤東 一九五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看完這麼一大段話,你們還覺得他說的是沒用的廢話么?你們還覺得是因為他自己的急功近利才導致三年困難,浮誇成風嗎?

他就像個長輩,憂心忡忡地看著基層的人們一步一步滑向錯誤的危險深淵,他諄諄教誨如何度過難關,就差沒親手去幹了。下邊執行的有多少聽進去了?他心急如焚又只能無可奈何。

結果,他最不希望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後來,也不知道是誰約定的,大家都像說好的一樣把責任都推到他一個人身上了。


鑒於一大部分答案只寫立場,不給理由,我在這裡貼一個國外思想家的評論,作者——齊澤克,西方思想界的紅人,他的三駕馬車是黑格爾,馬克思和拉康。他把毛澤東的《矛盾論 實踐論》翻譯成了英文,出版了一本書,並親自作序,下面文字來自於這本書的序。齊澤克高度評價了毛澤東思想,並也指出了局限性。(長文預警)

原文出處:人大複印資料《毛澤東思想》 2009年02期 王芳譯

馬克思主義者遇到的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尋求資本主義倒台的時刻。而在馬克思主義史上事物的發展卻偏離了方向,那麼誰該對此負責:是後期的恩格斯對歷史唯物主義更為實證的進化論式的理解?是第二國際的修正主義和教條主義?是列寧?抑或是馬克思本人在放棄了青年時代的人道主義後(正如一些「人道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在數十年前所宣稱的那樣)的晚期著作?必須拋開這種話題:這裡沒有反對派,資本主義的倒台從資本主義誕生的那天起就是註定了的。我的意思是,如果我們來檢視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我們必須承擔全部責任,而不是心安理得地將其歸罪於某種外部環境。

  那麼當務之急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兩次重大的傳承表示完全贊同:從馬克思到列寧的傳承以及從列寧到毛澤東的傳承。這兩次傳承對原始的理論都有所發展和改變:從最先進的國家到一個相對落後的國家——革命發生在錯誤的國家;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也從工人變成了農民(貧農),等等。正如耶穌基督需要保羅的「背叛」以使基督教廣為傳播一樣,馬克思需要列寧的「背叛」以使自身得以進一步發展。理論從原始情境中剝離被運用到異國他鄉,在那裡原始理論必須重新改造發展——惟其如此,普遍性才得以誕生。

  所以,對馬克思主義的第二次重大改造,也就是毛澤東對其的傳承發展是十分恰當的。如果譴責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改造,認為其「缺乏理論依據」,視其為馬克思標準的倒退(不難證明農民缺乏無產階級的主觀能動性),這樣的結論就太草率了。如果不是過分糾纏於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的這次改造發展如何天翻地覆,而是接受他的重新發展作為對馬克思主義的邏輯延伸或「實際應用」是有充分理論依據的。(當然通常都依賴於對階級鬥爭的隱喻性的發展:「今天」主要的階級鬥爭已不再是各國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間的鬥爭,而是已經轉變成第三世界對第一世界、資產階級國家對無產階級國家的鬥爭。)毛澤東在這方面成就巨大:他的名字就代表了對數以億計的默默無聞的第三世界的勞動者的政治動員,是他們的勞動創造了看不見的歷史發展的「物質」和基礎。

  西方對於默默無聞的亞洲民眾一旦覺醒後的前景的恐懼和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中表示的對女性的恐懼一樣,如果他們只是抗議自己的命運並允許我們幫助他們(通過大規模的人道主義援助)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他們直接獲取權利就絕對不可以。那些總是樂於幫助貧困者和無產者的(前提是這種反抗是彬彬有禮的)富有同情心的自由派人士害怕的不正是這一點嗎?

  喬治·M·德魯吉亞的《布迪厄在高加索的秘密崇拜者》一書講述了來自阿布哈茲的穆薩·沙寧的故事。沙寧是這個動蕩地區的大知識分子,曾經是蘇聯的持不同政見者、民主政治的改革家、穆斯林原教旨主義軍事首領,也是受人尊敬的哲學教授,終其一生都保持著對皮埃爾·布迪厄思想的崇拜。有兩種方法去理解這一點:一是因其帶地域色彩的古怪而對之不屑一顧,以善意的嘲諷對待它:「多麼奇怪的選擇,布迪厄,天知道這個窮鄉僻壤的小子看中了布迪厄什麼?」二是直接斷言理論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看看理論的影響多麼廣泛:從巴黎到車臣和阿布哈茲,每個知識分子都能談論布迪厄的理論。」當然,真正的理解方法是避免這兩種選擇,並把理論的普遍性看成是理論工作和鬥爭的結果。鬥爭並非遊離於理論之外:關鍵不只是沙寧必須努力掙脫當地思想文化的局限和牽絆,掌握布迪厄的思想學說,而是一個阿布哈茲的知識分子對布迪厄理論的應用也影響到了該理論本身的內容實質,將它應用到了不同的時空。列寧,在進行了必要的變更和適當的修正後,不也對馬克思做了同樣的事嗎?毛澤東對列寧和斯大林理論的改造涉及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的關係:列寧和斯大林都非常不信任農民階級,他們認為蘇聯政權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打掉農民的惰性,改變他們對土地的依賴,使其「無產階級化」,從而徹底融入現代化的洪流。這和毛澤東形成了鮮明對比。毛澤東在對斯大林的《蘇聯社會主義的經濟問題》(1958年)一文的讀書筆記中認為,斯大林的觀點幾乎是完全錯誤的,最根本的錯誤是不相信農民,這一轉變的理論和政治後果是巨大的。

  這就是「普遍性的具體化」運動。通過這種激進的「轉變」,原始的理論必須在新的語境下創新發展。只有在這種移植中存活下來,它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當這種理論「以變異形態回歸自我」(在異國他鄉創新發展),其本質已發生了改變——然而這種轉變並不僅是對外部衝擊的反應,它仍然是那個戰勝資本主義的相同理論的固有轉變。

  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獲得勝利的最可靠的跡象就是資本主義這一術語在過去的二三十年中幾乎消失:除了少數馬克思主義者,幾乎沒有人再提資本主義。這一術語已經從政客、工會會員、作家和記者的辭彙中消失了,更不用說社會學家,他們已經將這一辭彙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那麼近年來風起雲湧的反全球化浪潮又怎麼解釋?它難道不清楚地和上述結論矛盾嗎?其實這一點也不矛盾:仔細研究一下就不難發現這一運動也抵禦不了「把一種對資本主義本身的批判(其核心是經濟機制、工作組織形態和利潤的榨取)改造成為對帝國主義的批判」的誘惑。這樣,當我們說到「全球化及其主體」時,敵人已經被外化了(通常以庸俗的反美主義的形式)。從這一角度講,今天的主要任務就是反對「美帝國」,任何聯盟只要它是反美的就都是好的。這裡是「現代性替代」荒謬理論的又一個版本:它沒有批判資本主義本身,及其基本機制,它批判的是帝國主義的「泛濫」,也就是在另一個更「進步」的框架下來調整資本主義體制。

  這就要求我們理解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貢獻——他對矛盾觀點的精彩闡述,我們不應當只把它們看作是沒有價值的哲學工具。他的《矛盾論》的偉大論述的主要論點集中在矛盾的兩個方面:「一個過程中主要的和非主要的矛盾,以及一個矛盾中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這值得仔細研究。毛澤東對「教條主義者」的批判是:「他們不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即寓於矛盾的特殊性之中。」[1]304

  「例如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這兩個矛盾著的力量是主要的矛盾;其他的矛盾力量,例如,殘存的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農民小資產者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無產階級和農民小資產者的矛盾,自由資產階級和壟斷資產階級的矛盾,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和資產階級的法西斯主義的矛盾,資本主義國家相互間的矛盾,帝國主義和殖民地的矛盾,以及其他的矛盾,都為這個主要的矛盾力量所規定,所影響。」

  「當著帝國主義向這種國家舉行侵略戰爭的時候,這種國家的內部各階級,除開一些叛國分子外,能夠暫時地團結起來舉行民族戰爭去反對帝國主義。這時,帝國主義和這種國家之間的矛盾成為主要的矛盾,而這種國家內部各階級的一切矛盾(包括封建制度和人民大眾之間這個主要矛盾在內),便都是暫時地降到次要和服從的地位。」[11320-321

  這就是毛澤東的關鍵論點:主要的(普遍的)矛盾並不會被特定情況下需要特殊處理的矛盾遮蔽——普遍性就存在於特殊性之中。在每一種具體情況下,一種不同的「特殊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準確地說,要獲得解決主要矛盾的鬥爭的勝利,我們必須把某種特殊的矛盾作為最主要的矛盾來解決,所有其他的鬥爭都必須降至從屬地位。在日本佔領下的中國,共產黨想要贏得階級鬥爭,在這種條件下任何對階級鬥爭的直接關注都違背了階級鬥爭,建立抗日統一戰線就是最主要的任務。另一個關鍵要點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比如說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

  「誠然,生產力、實踐、經濟基礎,一般地表現為主要的決定的作用,誰不承認這一點誰就不是唯物論者。然而,生產關係、理論、上層建築這些方面,在一定條件下,又轉過來表現其為主要的決定的作用,這也是必須承認的。當著不變更生產關係,生產力就不能發展的時候,生產關係的變更就起了主要的決定的作用。」[1]325-326

  這場辯論的政治因素是主要的:毛澤東的目標是確認政治鬥爭中,馬克思主義傳統上通常稱之為「主觀因素」的理論、上層建築的關鍵作用。在毛澤東看來,斯大林自始至終就忽略了這一點。他幾乎不談上層建築,他更多地關注「物」,而不是「人」;更多地關注生產關係,而不是上層建築或政治,也不是人的地位。

  阿蘭·巴迪烏,一位真正的毛澤東主義者,將這一理論應用到今天的各個領域,不只是關注反資本主義的鬥爭,甚至嘲諷其在今天的主要表現形式(反全球化運動),並以嚴格的政治術語將今天的解放戰爭界定為反對(自由)民主——即今天最主要的意識形態政治形式的鬥爭。「今天我們的敵人不叫『帝國』或『資本』。它叫『民主』」。今天,阻礙了對資本主義進行質疑的正是反資本主義鬥爭中對民主形式的信仰。列寧反對「經濟主義」以及反對「純」政治的立場在今天依然十分重要,它對於「左派」中出現的對經濟的分裂態度是非常有效的:一方面,一些純粹的政治家們把經濟作為鬥爭和干預的場所拋開;另一方面,一些「經濟學家們」被今天全球經濟的運行所迷惑,排除了一切政治干預的可能,對於這種分裂,我們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應該回歸列寧的觀點:是的,經濟是主要的領域,決定性的戰鬥將會在這裡展開,我們必須打破全球資本主義的迷惑。但是干預應當是政治性的,不是經濟上的。今天,當每個人都在「反資本主義」時,甚至包括好萊塢的「社會批判」間諜電影,其中敵人由無限追求利潤的大公司構成,「反資本主義」這一能指就失去了它顛覆性的意義。我們需要質疑的是這種自明的「反資本主義」的對立面:即對真正的美式民主立場的信仰將會打破這種「反資本主義」的共同協作。這就是今天的全球資本主義普遍性的堅實基礎,它的真正的主人能指:民主。

  毛澤東在他的《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關於矛盾概念更為深入的闡釋也不能被歸納為根本特色。在毛澤東那裡,一個相當常識性的觀點是:必須分清對抗性矛盾與非對抗性矛盾。

  「敵我之間的矛盾是對抗性的矛盾。人民內部的矛盾,在勞動人民之間來說,是非對抗性的;在被剝削階級與剝削階級之間來說,除了對抗性的一面以外,還有非對抗性的一面。——在人民民主專政下面解決敵我之間的和人民內部的這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採用專政和民主這樣兩種不同的方法。」[1]758,765

  我們應該看到它們的區別和它們的弊端,這兩方面可能是重疊的:「在一般情況下,人民內部的矛盾不是對抗性的。但是如果處理得不適當,或者失去警覺,麻痹大意,也可能發生對抗。」[2]764民主言論、工人階級內部不同傾向者的和平共處不是一種簡單的自然給定的東西,它的取得和維持要通過對抗和鬥爭。在這裡,鬥爭是高於團結的:一定範圍內的團結必須通過鬥爭取得。

  這些複雜的情況我們要區分清楚,在抽象的理論層面,毛澤東既有正確也有錯誤。他反對把「辯證的綜合」看成是對立面的妥協,看成是圍繞鬥爭的更高的統一,這一點上他是正確的。然而,他的問題在於,他堅持認為鬥爭、分離是高於所有分析或綜合的。用宇宙本體論的術語說就是「對立面的永恆鬥爭」——因此他陷入了簡單的、完全非辯證的、「惡的無限」的觀念的鬥爭中。毛澤東明顯退回到原始的異教徒的智慧:關注萬物是怎樣產生的、每種生命的特定形式,這樣遲早得出結論:「一個消滅一個,發生、發展、消滅,任何東西都是如此。不是讓人家消滅,就是自己滅亡。」他對每件事都這樣分析,把這樣的原則用於分析社會主義本身——在下面的一段話中可以看到,毛澤東從原子核可以再分為質子和反質子這個事實中完成了一個本體論的跳躍,那就是社會主義不可避免地要分階段實現。「不相信共產主義社會不分階段,沒有質的變化。列寧講過,凡事都可以分。舉原子為例,他說不僅原子可以分,電子也可以分。可是以前認為不可分。原子核分裂,這門科學還很年輕,才二、三十年,幾十年來,科學家把原子核分解,有質子、反質子、中子、反中子、介子、反介子。」他甚至向前邁出了更遠的一步而且超越了人自身,用尼採的方式預言人類的「勝利」。「辯證法的生命就是不斷走向反面。人類最後也要到末日。宗教家說末日,是悲觀主義,嚇唬人。我們說人類滅亡,是產生比人類更進步的東西,現在人類很幼稚。」

  並且,將來有些動物也能進化出我們現在認為只有人才有的意識:「動物將來還要發展。我不相信就只有人才能有兩隻手,馬、牛、羊就不進化了?只有猴子才進化?而且猴子中又只有一類猴子能進化,其它就不能進化?一百萬年,一千萬年以後還是今天的馬、牛、羊?我看還是要變,馬、牛、羊、昆蟲都要變。」

  這種「宇宙觀」對毛澤東來說絕不僅僅是一種不相關的哲學警句,它有確定的道德——政治後果。當毛澤東談到原子彈的威脅時,他並不是小看它的危險度——他充分認識到核戰爭可能導致人類的滅亡,為了表達他的反抗態度,他不得不接受這樣的「宇宙觀」:地球上生命的終結「對宇宙這個整體來說也算不了什麼」,「即使美國的原子彈威力再大,投到中國來,把地球打穿了,把地球炸毀了,對於太陽系說來還算是一件大事情,但對整個宇宙說來,也算不了什麼。」

  這種世界觀也導致了毛澤東對人類在政治和經濟上的努力所付出的代價不特別重視。如果有人相信毛澤東晚期的傳記:他向蘇聯輸出糧食用來購買核武器導致了歷史上最嚴重的饑荒……

  這種「惡的無限」的概念後果就是:毛堅持反對把「否定之否定」作為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在否定恩格斯的明確辯論中(順便提一下,斯大林在他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中提到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四個主要特徵,但不包括「否定之否定」)他說:「恩格斯講了三個範疇,我就不相信那兩個範疇。(對立統一是最基本的規律,質量互變是質和量的對立統一,否定之否定根本沒有。)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同對立統一規律平行的並列,這是三元論,不是一元論。最基本的是一個對立統一。質量互變就是質和量的對立統一。沒有什麼否定之否定,肯定、否定、肯定、否定……事物發展,每一個環節,既是肯定,又是否定。奴隸社會否定原始社會,對於封建社會,它又是肯定,封建社會對奴隸社會是否定,對資本主義社會又是肯定,資本主義社會對封建社會是否定,對社會主義社會又是肯定。」

  沿著這條路,毛澤東反對對立面的「辯證的綜合」,提出他自己的「否定辯證法」觀點——最多是正在進行中的鬥爭的瞬間終止,這種終止並不是因為對立面的結合,而是一方戰勝了另一方。「怎麼綜合?國民黨、共產黨,兩個對立面,在大陸上怎麼綜合的,你們都看到了。就是這麼綜合的:他的軍隊來,我們吃掉,一塊一塊地吃。—— 一個吃掉一個,大魚吃小魚,就是綜合。從來書上沒有這樣寫過,我的書也沒有寫。因為楊獻珍提出合二而一,說綜合是兩種東西不可分割地聯繫在一起。世界有什麼不可分割的聯繫?有聯繫,但總要分割的,沒有不可分割的事物。」

  在1950年末,關於一和二的論述(是合二為一,或者是一分成二):「對於任何一個具體事物說來,對立的統一是有條件的、短暫的、臨時的,因此也是相對的,而矛盾的鬥爭則是絕對的。」粗略地講就是兩物哲學地接近一種對抗性的整體:不是一方反對另一方(好的反對壞的,自由反對壓迫,民主反對專政),就是一方吸收了對立面的東西再形成一個整體。儘管黑格爾的辯證法看上去是對第二種的描述(對立面的綜合)。毛澤東持以前從未聽說過的第三種觀點:打破僵局的方式是既不要用好的東西反對壞的東西,也不要把兩者放到一起尋求一種綜合的平衡,而是選擇最初的壞的一方。當然,選擇最壞是失敗的,但這種失敗摧毀了整個選擇領域因此也就使我們克服了它的限制。

  第一個提出這種劃分的是高爾吉亞。他的《論自然或無物存在》可以總結成三個命題:A、無物存在;B、存在的東西不能被認知;C、我們知道的東西不能告訴別人。借用弗洛伊德的邏輯是這樣的(提供了相互排斥的原因):(1)無物存在;(2)有物存在但不可認知;(3)有物存在也可認知但不能言說。更有趣的是把屬重複地分成種:事物存在或不存在;如果他們存在,他們或可知或不可知;如果是可知的,他們或可言說或不可言說。讓人驚訝的是,我們在哲學史上相反的結果那找到了同樣進步的區別,在21世紀,「辯證唯物主義」被稱為詭辯論。在斯大林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中,他列舉了辯證法的四個特徵:「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基本特徵如下:同形而上學相反,辯證法不是把自然界看作彼此隔離,彼此孤立,彼此不依賴的各個對象或現象的偶然堆積,而是把它看作有聯繫的統一整體,其中各個對象或現象互相有機地聯繫著,互相依賴著,互相制約著。同形而上學相反,辯證法不是把自然界看作靜止不動,停滯不變的狀態,而是看作不斷運動和變化,不斷更新和發展的狀態,其中始終有某種東西在產生,在發展;有某種東西在破壞,在衰頹。同形而上學相反,辯證法不是把發展過程看作簡單的增長過程,看作量變不可引起質變的過程,而是看作從不顯著的,潛在的量的變化到顯露的變化,到根本的變化,到質的變化的發展。在這種發展過程中,質變不是逐漸地發生,而是迅速地,突然地發生的,表現為從一種狀態飛躍式地進到另一種狀態,並且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有規律地發生的,是由許多不明顯的逐漸的量變積累而成的。同形而上學相反,辯證法的出發點是:自然的對象,自然界的現象含有內在的矛盾,因為它們都有其反面和正面,都有其過去和將來,都有其衰頹著的東西和發展著的東西,而這種對立面的鬥爭,舊東西和新東西之間的鬥爭,衰亡著的東西和產生著的東西之間的鬥爭,衰頹著的東西和發展著的東西之間的鬥爭,就是發展過程的內在內容,就是量變轉化為質變的內在內容。」[3]180-182

  首先,自然並不是一團雜亂無章的現象,而是一個相互聯繫的整體。這個整體是不穩定的,是處於運動變化中的。這種變化也不僅僅是量的積累,它包括質的飛躍。這種質的變化不是溫和展開的而是通過對立面的鬥爭達到的——這裡有柏拉圖的影子,把屬分為種,把種再分為下一級的種。先設假定是:這種再分是垂直進行的,也就是說我們用同一種劃分來處理不同的方面。把其放在斯大林體系中:一個穩定的整體並不是一個真正的整體,只是要素的堆積;沒有質的飛躍的發展不是真正的發展,僅僅是靜止;不包括對立面鬥爭的變化不是真正的變化,只是簡單的量的變化——或者不客氣地說:那些鼓吹不通過對立面的鬥爭就能達到質的變化的人實際上是反對變化,提倡同質的延續的;那些鼓吹沒有質的飛躍的變化的人實際上是反對變化主張不動的。——這種邏輯可以在政治上清楚地表現出來:「那些鼓吹不經過階級鬥爭就能用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人實際上是反對社會主義希望繼續維持資本主義制度的。」

  基於這個邏輯斯大林有兩句名言。當他回答「哪種傾向更壞,是左還是右?」這個問題時,他說:「兩者都是錯的」,「左派」不可能是完完全全的「左派」,只是個隱藏著的右翼分子!斯大林在一個黨的會議的報告中寫到,多數人選舉的代表一致贊成蘇聯共產黨的決定,原因是:黨內沒有少數派,那些投反對票的人實際上就把自己排除出去了——所有這些情況,屬是寓於它的一個種中的。這就使斯大林看到了歷史的反動,並且事情更清晰地反動了:托洛茨基並不是先反對列寧和斯大林的革命的,在特定時期,他選擇了不同於斯大林的策略,所以客觀上就是反對革命。

  1928年到1933年間在對斯大林主義者爭取集體主義的不同的思想政治行動所遭遇到的困境中我們看到了同樣的進程。他們努力打破農民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堅持,他們把農民分為三個階層,貧農(沒有土地或只有少量的土地,為別人勞動)是工人的天然同盟軍;獨立的中農,既是剝削者又是被剝削者;富農(僱傭其他的工人,借給他們錢或生產資料)這種階級敵人必須被清算。但在實踐中,這種階級劃分越來越模糊和不起作用了:在普遍貧困的狀態下,清晰的標準就不適用了,並且其他兩個階層常常和富農一起反抗強制性的集體主義活動。另一個階層出現了,這就是「下級富農」。一個農民儘管從他的經濟狀況看很貧困不能被稱為富農,但是,他有著富農的「反革命」傾向。

  難怪意識形態家和經濟學家最終也不能給出一個客觀的「富農」的定義。基於此,蘇聯有個評論:「舊的關於富農的觀點幾乎不存在了,新的觀點還沒出現。」怎麼定義「富農」已經不是一個客觀的社會分析問題,這已經變成一個複雜的存疑論的解釋學問題,是鑒定一個人公開的宣言背後的真實的政治傾向問題。所以《真理報》不得不承認「即使是最激進的人也不能明辨富農」。

  所有這些觀點指向的是「主觀和客觀」的辯證調和:「下級富農」不再指稱一種客觀的社會階層—它表明客觀的社會分析已經不起作用了,主觀的政治態度也加入到了客觀的序列,「下級富農」是「貧農——中農——富農」這個客觀鏈條上主觀化的一環。這不是客觀的對富農的再分類(或再分),只是簡單表明富農的主觀政治態度——這就說明一種矛盾:儘管它是作為「富農」的一個等級出現的,「下級富農」這個階層作為一個種又超出了它的屬「富農」,因為在中農甚至貧農中也有「下級富農」。總而言之,「下級富農」是一種政治分類,就像敵人侵入了整個農民階級的社會機體,這就是農民階級的三個階層中都有「下級富農」的原因。這就把我們帶回到斯大林主義的辯證過程:「下級富農」定義了貫穿於各階層中的多餘成分,並且這種「副產品」是必須被清除的。

  退回到高爾吉亞,我們用同樣的方法來看他的命題。他用了同樣的標準來進行三次劃分:首先,事物存在或不存在;如果他們存在,他們是可知的或不可知的;如果他們可知,我們就能言說或不能言說。儘管如此,這種逐步向下再分實際上是同一緯度劃分的重複。如果我們不能言說某物,就意味著實際上我們自己也不知道;如果我們不能認識,就意味著此物根本不存在。在這種邏輯中有個命題:(高爾吉亞的老師巴門尼德曾指出過)認知到的就是事物本身,而認知又是和語言(交流)聯繫在一起的——「語言的界限就是我的世界的界限」。

  黑格爾(拉康)告訴我們這個論斷應該顛倒過來:我們只能言說那些不存在的東西——或者,(更準確謹慎點)事物之外還有語言的餘地。所以我們不僅可以思考不存在的東西,我們同樣可以不經思考地言說,因此,不是我們知道某物也不能和別人交流——我們能夠和別人交流的是那些我們不知道的東西(更準確地說,我們不知道我們知道的事物)。這就是為什麼說黑格爾拉康主義的觀點既不是柏拉圖的也不是詭辯論者的:反對柏拉圖,就應該承認我們能夠言說我們不懂的東西,我們最終就是要言說這些關於虛構的東西。並且,反對詭辯主義者,就應該承認真理是不能被貶損的,就像拉康所提出的,真理有其虛構的結構。

  什麼是黑格爾的「否定之否定」?首先,舊的秩序已經被它自己的政治理論形式否定了。其次,這種形式本身也應該被否定。那些還在猶豫的,害怕採取「下一步」來克服這種形式的人是想要個「沒有革命的革命」——並且列寧不遺餘力地顯示他對覺察出的這種不同形式的退卻的「解釋學的懷疑」。真正的勝利(真正的否定之否定)是敵人在說你的語言。從這個意義上說,真正的勝利是失敗中的勝利:它出現在你的特定信息被包括敵人在內的人普遍接受的情況下。(在科學和信仰之爭中,科學的真正勝利發生在教會開始用科學的語言捍衛自己的時候)在大不列顛的當下政治形勢中,就像許多精明的評論員觀察到的:撒切爾革命本身處於一種混亂、衝動中,帶有不可預測的偶然性,它僅僅是「第三條道路」。布萊爾政府把它制度化,把它確立為一種新的體制形式,或者把它從一種偶然的應急性的歷史事件提升成一種必要事件。在這個意義上,布萊爾重複了撒切爾主義,把它提升成觀念。就像黑格爾分析的那樣:奧古斯塔斯重複愷撒,把一個人名變成觀念、名稱。撒切爾不是撒切爾主義者,她只是她自己——是布萊爾把撒切爾主義真正變成了一種觀念。只有政治、意識形態的敵人才能為你這樣做,才能把你變成一種觀念——始作俑者必然被清除(愷撒必然被謀殺,撒切爾夫人必然黯然退出),這真是歷史辯證的諷刺。

  最近的十年有個令人驚奇的事件,這就是西歐第三條社會民主道路,也是中國共產主義者主持下的整個歷史上的資本主義大發展:我們可以做得更好。回想起經典馬克思主義者對克服資本主義的說明:資本主義創造了驚人的生產力——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所有堅不可摧的東西都化為烏有了」,資本主義在整個人類歷史上是最大的改革者。另一方面,資本主義的活力來源於它自身內部的障礙或對抗——限制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的是資本主義制度自身。資本主義持續的發展和變革它自身的物質條件、生產力的瘋狂發展,最終只是為了逃脫它內部的逐漸衰弱的對抗。

  馬克思的問題在於,他認為通過對資本主義的洞察總結出一種新的、更高的社會形態(共產主義社會)是可能的。這種形態不僅可以維持,甚至可以發展到更高的水平,並且能有效地全部釋放它自身增長的生產力潛能。這種生產力在資本主義社會因為它內部固有的對抗一次又一次地被經濟危機所破壞。簡單地說,毛澤東沒有注意到的是,資本主義內部的對抗是生產力充分發展的「不可能的條件」,同時又是「可能的條件」:如果消除了這種障礙(資本主義內部的對抗),我們就無法充分發展本身就有障礙的生產力。但是我們失去了看上去由資本主義創造但同時也被資本主義超越的生產力——如果我們取消障礙,超越這種障礙的潛能也就消失了——好像是「障礙變成了肯定的東西」。這樣一種邏輯存在於社會主義想戰勝資本主義的失敗中,資本主義帶著復仇回到了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不是在不受障礙的市場內充分繁榮的,是在有個障礙物約束他無約束的領域下的繁榮(從福利國家的最少的干涉到共產黨的直接政治統治,就像在中國)。

  所以,諷刺的是,在毛澤東看來這是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綜合」:在歷史中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例子,這就是「綜合」了毛主義(共產主義)的資本主義。在過去的幾年中,來自中國的主要新聞是大規模的工人運動的出現,這些運動是抗議工作條件的,而這樣的工作條件又是中國迅速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產地所要付出的代價。

  這是毛澤東理論上反對「否定之否定」最終付出的代價。他沒有把握到「否定之否定」為什麼不是肯定和絕對否定的妥協,而恰恰相反是真正的否定。這是因為毛澤東不能在理論上制定這種相互聯繫的否定形式而使自身陷入了「惡的無限」的無休止的否定中,一分為二,繼續往下分——如果他有足夠的勇氣從他的態度中得出結論,做出的結論就是有問題的……「搞點資本主義也可以。社會很複雜,只搞社會主義,不搞資本主義,不是太單調了嗎?不是沒有對立統一,只有片面性了嗎?讓他們搞,猖狂進攻,上街遊行,拿槍叛變,我都贊成。社會很複雜,沒有一個公社、一個縣、一個中央部不可以一分為二。」毛澤東沒有推進到黑格爾的「對立面的同一」,他也沒有認識到在暴力中革命具有反對和試圖消滅它自身的本質。就像切斯特頓的《名叫星期四的人》中描述的那樣:警察局長派人去找無政府主義的領導人,到最後卻發現這個神秘的領導人就是上帝本身。毛澤東最終扮演了同樣的角色。切斯特頓把上帝和無政府主義反叛者等同是帶著自我反省的社會狂歡的邏輯。無政府主義的爆發並不是對法律和秩序的違背。在我們的社會裡,無政府主義已經戴上了法律和秩序的面具——正義是漫畫化了的,法律和秩序的景象是一出低劣的模仿秀……

  儘管如此,這樣的「可怕的完成」難道不是真正的革命初期的形式嗎?如果我們不想「事物的傳統的秩序永遠不被恢復」為什麼還要革命?毛澤東做的是嚴肅地對待革命:革命不只是暫時的安全通道,不是第二天早上就要破滅的美夢。他的問題準確地說是缺乏「否定之否定」,沒能把革命性的否定轉換為真正的肯定的秩序:革命中的所有的暫時的穩定性都是舊的秩序的恢復,以至保證革命存活的唯一途徑就是無止境地重複否定的「虛假的無限」。

  人們應該向前再邁出一步:如果說文化大革命是「否定」,不僅是因為它為一個新開始掃清障礙,它自身就是否定的,它的否定性就代表著它產生新事物的能力……

  這把我們帶回到了毛澤東的思想和政治的核心缺點。許多評論員對蘇聯共產主義的書籍和文章的明顯的體裁上的簡陋做了諷刺的評價,例如它的同意反覆的性質,或者是同一個詞的重複使用(就像蘇聯革命早期階段的革命動力學,或者蘇聯經濟發展中的經濟上的矛盾)。儘管如此,這種同意反覆指向對這種背叛邏輯的認識,這種邏輯在羅伯斯庇爾和機會主義者的經典批判中呈現出來「你所想要的是沒有革命的革命」,一種革命,在它的進程中革了它起初的設想的命。黑格爾預言了這種必然性,他寫道:「在不改變信仰的情況下,改變混亂的道德體系包括它的憲法和立法跟沒有改革的革命一樣是愚蠢荒唐的。」他因此宣布了作為成功的社會革命條件的「文化大革命」的必然性。這意味著迄今為止的革命嘗試不在於「太過極端」,而是它們不夠激進徹底,因為他們沒有懷疑他們自己的想像和假設。在一篇精彩的評論蘇聯作家普拉東諾夫創作的關於美好的農民烏托邦作品的評論中(這篇文章寫於1927年和1928年,先於被強迫的集體化運動),詹姆士描述了革命進程中的兩個瞬間。它開始於激烈的否定性:世界的縮小,偶像的幻滅,在暴力中清掃舊世界的瞬間是它自己重新建構的前提。第一個瞬間必須是絕對本質的,是絕對的「白板」和「無知」。

  緊接著是第二個階段,新生活的創造——不僅僅是新社會現實的構造,在這種社會現實中我們的烏托邦夢想能夠實現,而且創造了這些夢想本身。這裡提到精神分析是準確的和至關重要的:在一個激進的革命中,人們不僅「認識到他們舊的(解放的)的夢想」;並且他們不得不改造他們夢想的模式。這不就是死而後生的準確公式嗎?在這裡毛澤東發現了「文化大革命」的必要性。馬爾庫塞把它放到了另外的循環的公式中,自由(從思想約束、夢想的主導的模式下的解放)是解放的條件,如果我們為了實現我們的夢想而改變世界,卻不去改變這些夢想本身,我們將遲早會退回到舊的現實中去。

  這只是提到了革命以後會發生什麼,它可以讓我們區分出自由衝動的爆發和真正的革命巨變:前者在平淡的社會改造工作面前就變得無能為力了。相反的,讓我們想起雅各賓派在失敗前進行的廣泛的創造性的改革:無數的關於新的市民信仰的提議、關於如何維持前人的尊嚴,等等。在1920年早期的蘇聯,人們有閱讀關於日常生活報告的興趣和尋找新的日常準則的熱情:新社會的婚姻是什麼樣的?新的司法制度是什麼?生日應該怎樣慶祝?葬禮應該是什麼樣的?

  在這一點上,「文化大革命」悲慘地失敗了。很難讓人忘記這個諷刺性的事實:巴迪烏把「文化大革命」的歷史重要性準確定位於形式上的否定「黨和國家的末日是革命性的政治活動的主要產物」——在這裡他應該堅持反對「文化大革命」的結果:它遠遠不只是一場運動,它是巴迪烏經常提到的「病態的死亡驅動」的極端展示。破壞舊的紀念碑不是對過去的真正的否定,不如說是擺脫失敗的過去的見證物的重要手段。

  這裡我們忍不住要去引用一下布萊希特的話:「搶銀行和開一家新銀行有什麼可比之處嗎?」「文化大革命」中紅衛兵暴力的、毀滅性的暴動和真正的文化革命有什麼可比之處嗎?今天全球資本主義對革命力量的挪用並不是沒有喜劇性的一面。為了將針對巴勒斯坦人的以色列防禦力量的都市戰爭概念化,以色列國防部(IDF)的軍事學院系統地參考了德勒茲和加塔利的理論,特別是其著作《千面高原》,用它作為「操作理論」,所使用的時髦辭彙有「無形競爭實體」、「不規則移動」、「速度對節奏」、「瓦哈比戰爭機器」、「後現代無政府主義者」、「移動的恐怖分子」等。他們所依賴的主要的差異之一是「平滑」和「有條紋」的空間之間的差異,它反映出了「戰爭機器」和「國家機構」的組織觀念。現在當IDF想要指代在某個好像沒有邊界的空間上展開的行動時,經常使用「平整空間」這一術語。巴勒斯坦地區被視為「有條紋的」,因為它們被籬笆、高牆、溝渠、路障等等封閉了起來。

  IDF在2002年4月對納布盧斯市實施的襲擊被其指揮官稱為「反向幾何」行動,他解釋為「通過一系列微觀戰術活動重組城市系統」。在戰鬥中,士兵們在城市中穿梭,穿過數百米的地面隧道,這些隧道是在密集的城市建築中開鑿的。儘管數千名士兵和巴勒斯坦游擊隊同時在城市中穿梭,他們「滲透」到了城市建築之中,以至於從空中幾乎看不見有人。此外,他們沒有使用城市的街巷、道路、院落或是門、樓梯和窗戶,而是橫向穿越牆壁,縱向地穿過天花板和地板。這種形式的移動,軍事上叫做「侵擾」,旨在突破內外的分野,把民居變成大道。IDF的「穿牆而過」戰略所設計的觀念是城市不只是場所同時也是戰爭的媒介:「一種靈活的,幾乎透明的介質,永遠是難以預料的和處於流動轉檯的。」

  從這些描述中我們明白了什麼?當然不是愚蠢地指控德勒茲和加塔利是軍事殖民的理論家,而是說他們所論述的觀念機器,遠不僅是「顛覆性的」,它同時也符合當代資本主義的(軍事的、經濟的和意識形態政治的)運行模式。那麼,我們是要通過革命建立一種秩序,其原理就是頻繁的自我革命嗎?這也許就是今天的問題所在,這就是我們應當重複毛澤東的原因,重新把他的理念傳遞給數以億計的被踐踏的默默無聞的勞苦大眾。他簡單而打動人心的充滿勇氣的信念:「大沒有什麼好怕的。大將被小推翻,小將會變大。」同樣充滿勇氣的信念體現在毛澤東著名的談論新的核武器的世界大戰的立場上。「我們是堅持和平反對戰爭的。但是,如果帝國主義一定要發動戰爭,我們也不要害怕。我們對這個問題的態度,同對待一切『亂子』的態度一樣,第一條,反對;第二條,不怕。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出了一個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出了一個社會主義陣營,一共九億人口。如果帝國主義者一定要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可以斷定,其結果必定又要有多少億人口轉到社會主義方面,帝國主義剩下的地盤就不多了。」[2]794

  這種態度的另一面是如下的基本信息:「我們無所畏懼。」這難道不是對待戰爭唯一正確的態度嗎?

  註:本文部分注釋因無正式出版物對照查證,故未標註。本譯文部分採用了吳大可、周何的翻譯成果,在此,謹對他們兩位的前期工作表示感謝。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澤東著作選讀(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斯大林.斯大林文選(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語錄」這個東西早就已經不出版了,現在再說它沒有意義。

現在還在發行的是《毛文集》和《毛選集》兩套,以及不太被人知道的《毛軍事文選》。

剛才查了一下,其中再版率最高的《毛選集》也沒有我想像中高,大約二十年再版一次的頻率。本世紀沒有再版過。《毛文集》只出版過一版。

(現在很難再有新一輪《毛選集》的大量銷售和腐敗了,因為該有的單位早就有了嘛。最新的銷售熱潮是之前出版的《朱鎔基講話實錄》)

「領導人文選」這一類的書是沒有辦法在現有體制下絕跡的。

一個一把手退休之後幾年之內出版「文選」類書籍,然後二把手在一把手出版之後幾年內可以出版,三把手又在何時可以出版,都是有約定俗成的規矩的。出版社也只不過像車間工人一樣校對一下然後發行罷了。選哪些不選哪些什麼形式什麼格式都是上面直接弄好的嘛= = (不過這類書基本上可以代表國內最高的校對水平了,差錯率的要求很嚴苛)

這些書最少最少能有一個好處:讓我們社每年的銷量數字好看很多。。。

====================

說了半天也沒有回答到題主的問題,下面試著寫兩句。

1. 歷史上的地位和如今地位的對比;

從來沒有人說過它不重要了,但它如今確實不那麼重要了。

從出版初始,它的政治意義大於內容意義。當時過境遷,政治話語也不斷與時俱進,它的政治意義就被減弱了,慢慢的只剩下內容意義。人們不再進行過度的政治解讀,而是把它當做研究毛本人的材料。地位下降是正常發展。

2. 毛本人在當代的地位和影響力,與該書在當代的地位和影響力的差別(人物與文選類書籍是否存在割裂,怎樣的割裂?);

這類書本來也不應當是所有人一起讀,而是專業人士去研究就好了。

這個世界上有影響力的人太多了。大多數時候,人們只讀他們的傳記,而不是他們的文選。

最知名最有代表性的文章可以讀一讀,大部頭的文選普通人沒有必要去讀。

「文選」應該是學術性書籍,這是它們本身的定位。如果真的存在割裂,也是書籍的定位決定的,而和作者本人關係不大。

3. 語錄類、文選類、訪談類書籍的整體地位;

「文選」應該是學術性書籍,這是它們本身的定位。

但是,實際上因為每任都想要留下點什麼都想要證明自己的影響力,所以領導們的文選類書籍不可能回歸到學術性書籍的原始定位。把它們視為可以深入解讀的政治文件還比較合適些。。。

非領導們的訪談類書籍沒有多少可比性,再有名的人你事無巨細的把他寫的每個字說的每句話都收集起來編成本書會有人買嗎?所以一般的訪談類書籍會編的集中,通俗,適合大眾閱讀,可以歸類為通俗讀物。

4. 「老一輩革命家」文選和語錄類書籍的整體地位;

語錄類現在基本不會出版,以前出版過的現在也不再發行了,沒有多大意義。

「文選」們的整體地位大概就是:從需要解讀的政治文件轉變為可供研究的歷史材料吧。

5. 文選類書籍的意義?是否應該去其糟泊取其精華,還是應該還原人物本身?啟示後人的意義更大,還是還原本人的意義更大?

個人以為文選類書籍當然是要還原人物本身。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意義何在?用一個人的話語來教化其他人?還是為了樹立一個「光輝的歷史形象」?

當然能不能做到這是另一回事。畢竟很多文選都是本人自己參與選編審閱,就算沒有TZ問題還有人性的弱點呢。。。

=================

看到有童鞋分享了毛選的下載版,也順便放幾個在線閱覽的鏈接

這些都是出版社擁有版權出版社自己製作的正版資源,供讀者免費觀看,就是使用效果一般。我不太記得第一次觀看是否需要載入插件。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

《毛澤東選集》第二卷

《毛澤東選集》第三卷

《毛澤東選集》第四卷

《毛澤東文集》第一卷

《毛澤東文集》第二卷

《毛澤東文集》第三卷

《毛澤東文集》第四卷

《毛澤東文集》第五卷

毛澤東文集(第六卷)

《毛澤東文集》第七卷

《毛澤東文集》第八卷


update:

問題改成《毛澤東選集》,終於書名沒錯了。。排名第一的@冷哲 還是寫的《毛澤東語錄》,人家明明叫《毛主席語錄》。。

不是我非得要較這個真,而是我覺得現在不管挺毛還是貶毛的很多,但是對毛主席卻都沒什麼了解,道聽途說的居多,連他著作的名字都叫出一萬種來了。好歹是開國領袖,挺他的自然應該看看他的著作,貶他的也該上他的書里找找論據,路人能說對書名也是好的。

所以我還是保存我的回答里的書名修改歷程。

另外, 我回答里的【我想說你們名字都沒搞對,還討論個毛線啊。。】貌似這裡有歧義,我不是吐槽他們雞同鴨講,題目有時會修改,這很正常,而是吐槽他們提到的書理論上不存在啊。

--------------------------------------------------------------------------------------------------------------------------------------------

題主說的是《毛主席文選》(誰給改成
《毛主席選集》 了,還是沒對啊!),排名第一的是說的
《毛澤東語錄》,我想說你們名字都沒搞對,還討論個毛線啊。。

我們通常說的《毛選》是指的《毛澤東選集》,編入的是毛主席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主要著作,收錄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反對自由主義》、《論持久戰》、《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問題》、《新民主主義論》、《反對黨八股》、《論聯合政府》等。出版了一至四卷,是毛主席親自主持編輯的。粉碎四人幫以後,出版發行了第五卷。由於某些原因,第五卷不容易找得到,現在書店賣的都是一至四卷。

《毛澤東文集》是繼《毛澤東選集》之後出版的,96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共8卷,彌補了毛澤東在社會主義時期的著作沒有文集這個空缺。

《毛主席語錄》,又名紅寶書,是毛主席名言警句的選編本,上世紀60年代流行。發行量達50億冊,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聖經》)。


受到批評,把答案改的更全面一點……

選集之類現在看的人不太多。和過去的地位相比是遠遠不及了。不過要了解當年那個時代,還是把《毛澤東文集》讀一讀為好。

其實現在很多捧毛的和貶毛的,對毛都不怎麼了解。毛在很多人那裡就是符號,而毛澤東選集是這個人的血肉。就是這種割裂。老一輩革命家的文集也是類似。文集本身的意義可以有閱讀者去追尋,編者只要原原本本把文章表現了就是,不應該參雜任何個人觀點。

《毛主席語錄》現在沒什麼影響力,也不該有影響力。語錄這種東西,從來都是斷章取義。單獨一句話放出來,一般都帶有絕對化、抽象化、簡單化的問題。

名人名言也罷,語錄也罷,實在是沒有任何價值。無論是誰說的都一樣。


年輕人知之甚少,對很多都不了解,可能我很多東西比較想當然,但是我想說太祖是亂世之雄才。昨天剛接觸毛選,看完了卷一,我格外對湖南考察報告那個印象太深。

第一,太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抽象思維能力異常發達,甚至發達到在太祖眼裡一切問題都是抽象的,簡化的。除此之外的因素考量,太祖一律視而不見。這一方面,可以說是太祖看待問題極為精準,能迅速把握事物本質規律並加以利用的優點。另一方面,也有著容易漠視道德契約人情人命的特點。我這麼說容易被人誤會,但是我表達能力差,我想說的是這不涉及太祖個人道德,僅僅是思維特質,太祖的意識形態太發達了,發達而且成熟,出發點從不是個人角度。如太祖對「糟的很」和「好的很」看法,地主階級在太祖眼中是落後的基層經濟政治代表,必須打倒才能建立新制度,因而就算是罪惡的,所以農會對地主們的各種舉措在太祖眼裡就沒有必要去區分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過分的,因為一切都是有革命意義的。太祖是徹底的革命人。

第二,從言語中的傾向主張可以看出太祖的志向從最初就是改天換地,到最後依舊是。從救亡圖存到一統中國再到建設中國,這都是過程,改天換地才是太祖關心的。什麼是改天換地?太祖作為一個抽象思維過度發達的人,眼裡只有結構和規律,這個國家現在的階級結構階級關係是怎麼樣,如何自下而上的摧毀舊結構,如何以無產階級為核心建立一套新制度,這些完成了才是改天換地。單純的成立個政權,把中國從列強殖民中解救出來,這很酷,但在太祖眼裡什麼都不是。而顯然太祖認為地主經濟是一切舊制度的基石,是打擊摧毀的的首要目標。太祖對湖南農民運動最後處置地主田地的做法並不滿意,我認為這是太祖心中一個長久的心結。

第三,這一個月的考察活動,我認為太祖收益太多。太祖見識了農民起義的力量,見識了沒有舊制度保障的地主階級脆弱性,見識了農會眾議制度對基層的絕對控制,見識了群體行為中民眾心理如何隨之擺動,見識了政治口號在群體無意識行為的傳播下的強大宣傳效果。總結來說,太祖深刻認知了群體心理學規律及其力量,熟練掌握了如何利用發動群體的技能,並堅定不移的認為應該將之運用到鬥地主的道路上。日後的日後,我們都知道太祖這種領先於當時其他人的理論意識是多麼厲害。另外還可以看到太祖對很多事的態度,比如對知識分子不貼近農民生活的鄙夷,對文化改造的認可。我認為這一時期的一切都奠定了太祖未來事業的基調。

一個一心改天換地的人,並且真的能看清能做到的人,真的是了不起。


許多人真的請看一下當時情況,接著看看毛選,配合著當時的時代看這本書

無論這怎麼評價毛澤東同志,請你好好看這本書,你多少會有些收益的

非洲領導人懷揣5本毛選打游擊 五年後奪權當總統

其實,不僅僅是陳天橋和周鴻禕,商場上偏好毛選的人還有很多。像巨人集團的史玉柱、娃哈哈集團的宗慶後、剛剛卸任阿里巴巴的馬雲都是「毛選迷」。而他們很多人,也都從「毛選」中想到商機,並在商場上揚名立萬。

誰在讀毛選:陳天橋熱衷 孔慶東靠其支撐生命-搜狐新聞

熟讀《毛澤東選集》的企業大佬:馬雲、任正非、雷軍、史玉柱……

不僅僅中國國外許多研究毛澤東,喜歡毛澤東的

美國總統對於毛主席的評價,一代偉人的影響力如斯

麻煩請看完,論十大關係,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戰爭和戰略問題》,《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分析》

等等你可以看一下再評論

我相信你多少有些獲益的

喬布斯創立蘋果,在知乎已經成聖了,喬布斯傳多少人去誇讚。

毛澤東同志和他的一幫戰友,創立的是一個新中國。

而他親手的寫下的東西,經驗總結,

你覺得應該怎麼看?

評論一個人可以,但請先真正的了解他一個小時以後

基於他當時的環境,做了什麼,為了什麼,得到什麼,失去什麼

在去評價

岸英、岸青二兒:

很早以前,接到岸英的長信,岸青的信,岸英寄來的照片本,單張相片,並且是幾次的信與照片,我都未復,很對你們不起,知你們懸念。

你們長進了,很歡喜的。岸英文理通順,字也寫得不壞,有進取的志氣,是很好的。惟有一事向你們建議,趁著年紀尚輕,多向自然科學學習,少談些政治。政治是要談的,但目前以潛心多習自然科學為宜,社會科學輔之。將來可倒置過來,以社會科學為主,自然科學為輔。總之注意科學,只有科學是真學問,將來用處無窮。人家恭維你抬舉你,這有一樣好處,就是鼓勵你上進;但有一樣壞處,就是易長自滿之氣,得意忘形,有不知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危險。你們有你們的前程,或好或壞,決定於你們自己及你們的直接環境,我不想來干涉你們,我的意見,只當作建議,由你們自己考慮決定。總之我歡喜你們,望你們更好。

岸英要我寫詩,我一點詩興也沒有,因此寫不出。關於寄書,前年我托西安林伯渠(林伯渠(1886—1960),原名林祖涵,字邃園,號伯渠,湖南省安福(今臨澧)人,早年加入同盟會,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重要領導人之一,與董必武、徐特立、謝覺哉和吳玉章並稱為中共五老。)老同志寄了一大堆給你們少年集團指由中共黨組織送到蘇聯學習的中國少年兒童,他們當中有許多是革命烈士的子女。聽說沒有收到,真是可惜。現再酌檢一點寄上毛澤東隨信附了一張書單:「《精忠岳傳》2、《官場現形》4、《子不語正續》3、《三國志》4、《高中外國史》3、《高中本國史》2、《中國經濟地理》1、《大眾哲學》1、《中國歷史教程》1、《蘭花夢奇傳》1、《峨嵋劍俠傳》4、《小五義》6、《續小五義》6、《聊齋志異》4、《水滸》4、《薛剛反唐》1、《儒林外史》2、《何典》1、《清史演義》2、《洪秀全》2、《俠義江湖》6」。大批的待後。

我的身體今年差些,自己不滿意自己;讀書也少,因為頗忙。你們情形如何?甚以為念。

毛澤東

一九四一年一月三十一日

《菩薩蠻·驚夢》

毛澤東

詞曰: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揚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同意@冷哲 的觀點,並舉個栗子。

從毛說過的話裡面選出一句來,如偉大領袖毛主席曾經教導我們:「忙時吃干,閑時吃稀,不忙不閑時半干半稀。」

這句話本來就已經很傻了,更何況還脫離上下文選出來,作為「語錄」,隨手一搜,可以有這樣的一些解讀:

  • 忙時吃干、閑時吃稀:時間管理有四大"秘訣"

  • 「忙時吃干,閑時吃稀」是什麼意思? 「忙時吃干,閑時吃稀,不忙不閑時半干半稀。」也是符合人體新陳代謝的規律的,即能量消耗大時,補充也要多些,看來毛澤東還是偉大的生理學家。

看到這些解讀,我深受感動。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大的「智慧」來揣度中國人的……

題主把題目,改成「選集」雖然好一點,但是你確定會有人讀?而且一出出四五卷,在多數的情況下,「選集」的出版和銷售只不過是又一輪的腐敗而已,養活幾家有關係的印刷廠和圖書批發。

還原人物和啟示後人其實沒有什麼對立,因為要談啟示,必須要真正了解一個歷史人物,看到他身上優秀的地方,也要透過這些「優秀」看到他的虛偽,要看到他身上的不足,但也要能從這些「不足」里有同理心地看到歷史造成的局限。真正認識歷史人物,不是功過三七開這麼簡單的。因此「還原人物」總是有必要的,歷史學家們就在努力追求真實,只不過歷史學家的目的就在於「真實」,在還原真實的基礎上我們才可能談啟迪,否則,那種斷章取義很大程度上就是欺騙或者過分解讀,每個人都能從一個歷史人物一生說過的諸多話語里選取片段來支持他們自己認同的觀點。

不過說來也奇怪,總有些人讀著「忙時吃干,閑時吃稀」就能流下淚來,並且深受啟發。

出版這些書,並且真實還原歷史人物當然是有必要的,但是這樣就意味著去讀的人必須要少,跟「歷史地位」是兩碼事。以政府的名義出版發行,強迫各大機關企事業單位購買,那麼這套書的地位就是再造成一輪腐敗;在大學裡研究,變成學術意義上的「口述史」研究,那麼你不能說那些親歷文革的人的「口述史」的歷史意義就比毛文稿的歷史意義更低,儘管他們的歷史地位不如毛,但是你讀毛文稿,絕對看不到毛時代人的日常生活和相互溝通;變成「口述史」,就是要讓這些至少成為可以進行自由的學術討論的對象,如果在學術討論不能自由進行的狀態下想要「啟發」人民大眾,那人民大眾只能是又再被洗一次腦;何況,人們大眾就是會反對自由度學術討論的人,我根本信不過他們。

如果沒法自由討論學術問題,自由出版學術書籍,不讓人民看到「忙時吃干,閑時吃稀」受到啟發,我覺得這也是功德無量。

最後附原文出處:「忙時吃干 閑時吃稀」的出處


我遇到黑《毛選》的人一般就跟遊戲都沒下就發彈幕噴主播的黑粉一樣,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也沒看過《毛選》就來黑。(具體可參考評論區)

如果看都不看,發表出來的評論能有多少參考價值和準確性呢?《毛選》里兩句話原封不動的送給這些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一切結論應產生於調查情況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頭。

毛選的意義是什麼?如果曹操從起兵開始就堅持寫文章,我指的不是那些詩賦,而是——

《關於糾正東漢政權內部的錯誤思想》

《反對以出身選才》

《建立抗董統一戰線》

《群雄割據形勢的主要矛盾》

《論跟袁紹的持久戰》

《戰爭和戰略問題》

你敢說這幫屌絲們還不跪舔?

而實際上,毛澤東比曹操要偉大的多。

曹操是什麼起點?宦官家庭出身。什麼成就?統一北方。

毛主席呢?圖書管理員出身,建立新中國。

這樣的成就中華歷史上可能都只有兩個人能夠比肩,劉邦和朱元璋。況且因為《毛選》的年代距離現在不遠,而且是白話文,非常便於理解和感受。

總之在我的觀念里,不是說其他書不夠好,而是對於一個有文化的中國人來說,任何書所帶來的實際作用都趕不上《毛選》

說沒有實際作用的,這裡轉一個歷史事件吧——

拿五本《毛選》打游擊 五年奪取政權當總統

傳奇黑人總統穆塞韋尼於1944年出生在烏干達南方省安科萊區,是巴尼安科萊人。他的姓解作「第七隊員之子」,以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許多烏干達人參與的英國殖民軍隊國王非洲步槍團第七隊。1969年在坦尚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大學獲政治經濟學學士學位。

大學時期,閱讀過大量馬克思、列寧、毛澤東的著作。開始進行激進的泛非政治運動。他創立了大學生非洲革命陣線,領導學生代表團前往葡屬莫三比克境內的莫三比克解放陣線控制區。在當地,穆塞韋尼接受了游擊訓練。1970年,穆塞韋尼加入烏干達總統米爾頓·奧博特的軍事情報機關。當伊迪·阿明將軍在1971年1月發動軍事政變奪權後,穆塞韋尼與包括奧博特總統在內的一些人流亡到坦尚尼亞。

後來他坦尚尼亞一邊教書一邊籌建游擊隊,決心用武力推翻阿明政權。在阿明政權被推翻的前夕,在坦尚尼亞人士的撮合下,流亡在國外的烏干達各政治組織和軍事派別聯合組成民族解放陣線,他也參加了。但是,他人馬不多,只能屈居這個陣線的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一職。1973年,他離開主流反烏干達政府力量,組成國家拯救陣線。

烏干達新政府建立後,他先是擔任國防國務部長,無論在私下還是在公開場合,經常講的兩句話是毛主席說過的「槍杆子裡面出政權」和「軍隊必須政治化」。1980年他遭到佔主導地位的前總統密爾頓·奧伯特勢力的猜忌和排擠,改任地區合作部長這樣一個閑職。滿腔的鬱悶情緒無處發泄,經常給中國駐烏干達援助機構和新華社記者站打電話,索要在北京出版的英文《北京周報》和《中國建設》等刊物。

1980年底,他創建和領導的烏干達愛國運動在大選中失敗。下一步怎麼辦?於是向駐烏干達的中國機構提出能否提供250套英文版的《毛澤東選集》。經過一番努力,中方只找到五本《毛選》給他送去。不久,穆塞韋尼就從烏干達首都坎帕拉「消失」了,他帶著五本《毛選》,率領追隨者進入烏干達西北部的叢林地區打游擊了。

有記者採訪問他當時是如何做出進入叢林的決定。他說,在那次大選失敗本是預料中的事,這不是他決定進入叢林的主因,只能說是誘因。他進入叢林的主因,是他認識到,烏干達雖然早就宣布獨立,但殖民主義的政治影響仍在,當政者大都是殖民主義的傀儡。另外,烏干達像許多非洲國家一樣,部族、宗派利益至上,民族國家意識淡薄。這需要做一番根本性的改造。因此,他早就下定決心,要破除這一切,建立一個真正獨立、統一的烏干達。

進入叢林後,穆塞韋尼學習《毛澤東選集》,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組建自己的軍隊。提出了「十大綱領」,覆蓋建立民主制度、保障人身及合法財產的安全、加強國家團結、捍衛國家自主、建設獨立、一體化和自給自足的經濟、改進社會服務、遏止貪污和濫權、革除不平等、與其他非洲國家合作以及建立混合經濟體制。

經過五年的游擊戰爭,1986年初穆塞韋尼領導的武裝部隊打回坎帕拉,全國抵抗軍推翻了奧凱洛政府,翌日宣布獲得勝利,穆塞韋尼奪得政權,並宣誓擔任烏干達總統,兼任國防部長和武裝部隊總司令,由於執政比較得民心,他於1996年在首次全國大選中獲勝,成為民選總統,2001年蟬聯。2005年實行多黨制後,穆塞韋尼在2006年和2011年的兩次總統選舉中勝選連任。

穆塞韋尼政府對於艾滋病的有效防治,使烏干達成為非洲對抗艾滋病成效最大的國家之一,穆塞韋尼本人也被聯合國艾滋病防治署授予「世界防治艾滋病突出領導成就獎「。

穆塞韋尼總統曾於1989年3月訪華,1996年1月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04年5月底訪問中國。高度評價中國同包括烏干達在內的整個非洲國家的友好合作關係。他說,中國從上個世紀50年代起一直支持非洲的民族解放運動,這些年又大力支持非洲脫貧致富。中國不但幫助烏干達修公路、建電站,而且向包括咖啡、棉花在內的諸多烏干達商品開放市場,實行零關稅。這使烏干達獲益良多。


太多人拿《毛選》裝?_?`,吹牛。貴乎不要太多。

非洲朋友送給毛主席的芒果又被傳給了瀋陽的工人階級――「送芒果」事件轟動一時,芒果被群眾當作聖物供奉。1968年。

《毛選》里告訴你,要革命,革命。有幾個真革命的?除了抱著《毛選》洗地就是裝?_?`

事實是,《毛選》是統治階級參考書,小資產階級靠這本書精神上自慰!!!無產階級都不看《毛選》的,擦屁股都嫌硬。

小資產階級要的是權力

無產階級要的是錢,女人

《毛選》能給嗎?

實事求是的說在無產階級眼裡《毛選》都不如黃書!!! 黃書能自慰,《毛選》能幹啥?讓他們組織起來革命奪權?他們傻啊!不怕死啊!

有幾個無產階級拿著毛選去奪權的?你看世界上有嗎?

都是騙人的。誰信誰是傻????。

 上面要靠黨的領導,下面要靠廣大群眾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這是毛澤東同志在杭州會議上與陳、艾思奇〔1〕等同志的談話。

今後的幾十年對祖國的前途和人類的命運是多寶貴而重要的時期!現在二十歲的青年,再過二、三十年是四、五十歲的人,我們這一代青年人,將親手把我們一窮二白的祖國建設成為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將親手參加埋葬帝國主義的戰鬥,任重而道遠。

有志氣有抱負的中國青年,一定要為完成我們偉大歷史使命而奮鬥終身,為完成我們偉大的歷史使命,我們這一代要下決心一輩子艱苦奮鬥!

政治工作要走群眾路線,單靠首長不行,你能管這麼多嗎?許多事你們看不到的,你只能看到一部分。所以要發動人人負責,人人開口,人人鼓動、人人批評。

每個人都長著眼睛和嘴,就應該讓他們去看,讓他們去說。群眾的事情由群眾來辦理就是民主,這裡有兩條路線,一條是單靠個人來辦,一條是發動群眾來辦。

我們的政治是群眾的政治、民主的政治要靠大家來治,而不是靠少數人來治,一定要發動人人開口。每個人既然長了嘴巴,就要負擔兩個責任,一個是吃飯,一個是說話。在壞事情壞作風面前,就要說話,就要負起鬥爭的責任來。

沒有黨的領導,單靠首長個人來領導,事情一定辦不好,一定要靠黨和同志們來辦事,而不是靠個人來辦,群眾要發動,要形成群眾動手動口的風氣。上面要靠黨的領導,下面要靠廣大群眾,這樣才能把事情辦好。

注釋

〔1〕艾思奇〔一九一○年-一九六六年〕,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教育家和革命家,原名李生萱,哲學家。雲南騰衝人,蒙古族後裔。

「艾思奇」的名字是從英文SH〔其英文轉寫ShengHsuen〕得到靈感,並成為自己的筆名,時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著作有《大眾哲學》、《哲學與生活》、《艾思奇文集》,主編有《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等,毛澤東對他所做的貢獻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稱他是「黨的理論戰線上的忠誠戰士」。

踢開黨委,鬧革命

人們最難耐的其實是寂寞,「文」的一大問題是越到後期,越來越多的人感到實在太寂寞了。

不知為什麼,有一陣子革命委員會要抓交通秩序,在伊犁,由工宣隊員戴著大大的紅袖標,領著行人排隊過馬路,甚至曾經要求過馬路的人們互相拉起手來,宛如老師領引幼兒園的孩子們一般。我一瞬間甚至想到,我們這裡,鬧了這樣轟轟烈烈的革命,怎麼變成「中華人民幼兒園」啦?

思索起來,令人嗟嘆,也令人讚美,宇宙萬物的物極必反的道理,竟是這樣的應驗不爽。

你為了只爭朝夕而搞「革命」,結果是群眾的普遍懶散化與逍遙化。

浮生難得半日閑嗎?不,對於多數百姓來說,「革」的特點是閑來無事可做。「革」非吾事,自有造反壞頭頭。

你大呼革命化,最後是旁觀化,而且旁觀的是好人。

你提倡破私立公,在靈魂里爆發革命,結果大家看出來了,人要用自己的人,要利用血緣關係,要分得清親疏遠近,要按照利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的原則辦事。

你提倡關心政治、學習政治,結果呢,誰在政治上太熱誰必定倒霉,例如「小組」成員王、關、戚,青島的王、四川宜賓的##,積極搞「革」的,都沒有好下場。

你提出的是破「四舊」,結果呢,運動初期破壞了那麼多,其後,豈止四舊,八舊、十六舊、三十二舊,全翻騰出來了:封建迷信、風水墳塋、黃賭毒、包二奶、養小三、假文憑、假髮票、假學歷。

包括舊東西里的好的東西,《三字經》《弟子規》,甚至糟粕比較多的《二十四孝》,都突然行市大漲。

你提出的是無產階級的理想國,結果呢,也是恰恰相反。

革命的勝利靠人民群眾,靠革命的人民化群眾化,革命家無不希望群眾的革命化與革命的群眾化。革命的勝利靠的不是金錢、不是權位、不是武器,而是,只能是靠群眾的普遍擁戴。

但是由強有力的政權長期號召全民革命、人人革命、舉國革命、群眾革命的結果必然是:一、革命改變了群眾,使群眾鬥志昂揚、提高警惕、檢舉揭發,使革命的敵人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二、群眾的政治化使人們變得想入非非,不安心本職工作,不鑽研業務,整天傳政治八卦、政治段子、政治笑話,再難於找到安分守己的良民百姓了。

三、這樣的群眾反過來改變了革命,尤其是改變了革命的先鋒性、超前性、悲壯性、理想性,而將革命變成了口頭禪、大話、套話、時髦話、幌子、外衣,然後隨大流、做表面文章。

人人革命化的結果很難是人人革命,倒可能是革命的從通俗到流俗到庸俗的非革命化。

四、也許最明顯的例子,最最現世報的例子就是「文革」本身,「革」中毛主席的一個著名指示是現在形勢大好,不是小好,形勢大好的標誌是群眾發動起來了。

但是請看看,被發動起來的群眾中,有幾個人真懂了的「革」思想?有幾個人正確地按照毛主席的意圖辦事?

毛主席的指示「要文斗,不要武鬥」,做到了嗎?指示「抓革命,促生產」,做到了嗎?指示「要安定團結」,做到了嗎?「


問題改成《毛澤東選集》,終於書名沒錯了。。排名第一的@冷哲 還是寫的《毛澤東語錄》,人家明明叫《毛主席語錄》。以上抄吳小天的話。感覺網上大部分的討論都是不靠譜,因為他們連基本的事實都沒有搞清楚,@ 李清找居然認為《毛澤東選集》是胡喬木操刀的,已經謬論到極點了。 在當代的影響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確是受到《毛澤東選集》的影響了。98年高中時自己從地攤上買的2塊錢一本。人大概是在中學時代形成自己的人生觀歷史觀的,我把《毛澤東選集》的前四卷全部精讀,(第五卷涉及到具體的人和事沒有詳讀)後來又找當時的一些史料讀了讀,相互印證,從此自己歷史觀有了一個比較紮實的根基。對後來新出的一些歷史材料和網上一些觀點會有一個比較清楚的判斷。對現在所謂的左右之爭,各種論戰也有自己比較肯定的意見。總之《毛澤東選集》奠定了我的三觀,別人想毀我的三觀就難了。


以前我沒看的時候我也以為洗腦書,現在三十多歲了。一看,真的是寫的很精彩,對社會階層的分析,每階段的工作開展,以及宣傳的策略,不愧是鬥爭學的大師。刀筆打天下,不是吹的。前面四卷都精彩,除了他轉摘自我消化而成的毛式唯物論外。個人觀點哈


毛澤東選集。我不知道我這個回答是不是又紅又專,會觸及到知乎所謂的政治正確,真正讀過的人,會發現這本書真的是一個治世經典!

就拿開篇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堪稱共產黨的《隆中對》。看完這個文章,就知道中國革命的領導者除了毛澤東沒有第二個人。

另外,以下內容已被刪除。

然後,讀完毛選,基本可以得出結論,毛澤東思想根本不是什麼集體智慧,而是80%個人智慧和20%集體實踐的結果。


毛主席是一個相當理想主義的人。你讀完《毛選》後會覺得血脈噴張,精神抖擻。但實際上,在現階段以及在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這些東西很難很難實現。所謂理想很美好,這也是在這些年毛選又吸引人的原因,但現實很骨感。

這正是毛的成功之處,也是他的失敗之處。他用理想鼓舞人民取得了勝利,但隨後這些不切實際的理想也帶來了巨大的混亂。

毛選和毛的另一大特點是太高估了人民的覺悟。中國革命戰爭神奇而巨大的勝利來自人民的無私奉獻和犧牲,人民中巨大的正能量。所以毛選說人民萬歲。但其實當中也蘊藏著巨大的負能量,人的自私貪婪。毛忽略了這些人性的弱點,高估了人的覺悟。

由於高估了人民的覺悟和力量,毛是真心喜歡人民的。而現在把人民掛在嘴上的其實大多是掛羊頭賣狗肉,挺直身板喊: 立正,向左轉!


大學一段時間瘋狂的在圖書館找關於毛澤東的各中傳記,各種書。真的是心靈的震撼,毛澤東教你怎麼讀書,毛澤東能教你怎麼思考問題,毛澤東教你怎麼和一個集體相處。毛澤東偉大的人生導師!很多書上面都有以前看過的人寫的很震撼的話。記憶最深的一句是,我如果早10年看到這本書...現在很多黑毛的人對毛是一點不了解,人與亦云。gcd是講理論的,現在向右轉肯定要先證明左轉錯誤。但是即使你真的證明左轉錯了,你也絕對不能證明這個司機不是開天劈地的第一人。我始終堅信,總有一天,真的總有一天,也許我看不到,但是毛澤東這個人霍著他的思想,總有一天會被人類重新捨起。因為世界終將大同,世界終將在無階級,世界最終是不會有資本這種變相剝削人的東西的。當民智全開世界終將再入混沌。


普通人根本沒法理解太祖爺的偉大。


我覺得,有志成為評論家的朋友,都可以讀讀毛選,行為結構、遣詞用句還是很值得學習的。


要比較真實地了解毛澤東的思想,應當看的是《毛澤東文稿》而非《毛澤東選集》。


任何事情不自己親自去試試,不知道背後的運行邏輯;任何書不親自閱讀,只聽網路大V在吆喝,只是留下浮言片語毫無益處。如何評價? 只能躬身去閱讀罷。

然而儘管我自己去研讀這本書,同時結合著當時的歷史進程(儘管從馬後炮的角度來看),依然難以把握其中的高深之處。原因有二:一則這本書是沿時間順序鋪就的,一個人從少年時期成長到青年時期,其經歷、性格、閱歷無疑都會產生巨大的變化,毛亦然如此。這也就造成了這本書很難從全局把握並形成整套的思想體系;二則這本書背後有太多複雜的、隱晦的、暗藏的歷史背景,任何問題的分析都應該建立在客觀事實依據上,這正是我們這些讀者極度欠缺的。沒有客觀,普通人讀書便少不了主觀臆測,最終猶若盲人摸象,各執一詞,無法形成強有力的結論,很難有所裨益。

書本是極好的,但絕大部分人包括我,只能霧裡看花,以為能得全貌,最終不過連一鱗半爪都沒有。


贊同一樓的答案。太祖選集和各種鬥爭經驗幾乎是千百年來最牛逼的成功學。每個階層都能找到自己的所需。不過呢現在有些官僚出版社把這部偉大著作閹割了部分,造輿論,希望讓人世世代代做良民,屁民。

不論你是創業還是當官,做產品,你都能找到源源不斷的智慧結晶。


組織造就的作品,背後是一群寫手。

很受腦纏歡迎,以為字縫裡藏了九陰真經。尤受機場書店成功學大師的重視——毛選一出,一劍蕩平「老子、莊子、鬼谷子、王陽明、曾國藩」。你說對方的「老子腐朽」「鬼谷子詭詐」「曾國藩陰狠」……對手總不敢說毛主席思想不行吧?這下你大概率永遠不敗了。(真是弔詭,成功學教授的理論跨度怎麼那麼大?刷一下就從春秋跳到明代再到清末然後民國,難道這些人之間的中國全是失敗者?)

寫的文體很差。馬恩列斯毛的著作是一蟹不如一蟹。(拜老共產黨員我爺爺所賜,本人看過諸位領袖的文集各一冊)


毛選對於現在小年輕來說有沒有用呢,那是肯定的,蛋似,如果是個社會小白呢,毛選讀起來似乎沒什麼用,什麼時候研究最好呢,當你在職場上鼻青臉腫的時候,那就有幫助了,祝你們早日成為牛人


【資源分享】毛選(1~5卷)_kindle吧


有一個人讀過資治通鑒 二十四史 總結以後告訴你實踐中的用法


家藏1977年4月出版的毛選共五卷,閑時經常翻閱,就問題中的前兩個角度來答一下。

1、歷史地位而言,毛選在改開之前的影響力遠勝於今。根本原因在於毛選無法對當今中國的發展起到現實指導意義,因此當局與社會主流也就將其置於一角。但是,毛選的價值也在很多人的手裡得到了體現,提煉出哲學、方法論、創業經驗等等。(其實對於當今中國面臨的國際國內局勢,如果能在處理過程中活學活用《矛盾論》、《論十大關係》、《中國社會各階級之分析》等文章中體現出的精妙思想,相信能夠起到很大作用)

2、作者與著作很難形成絕對的割裂,又並非完全的統一。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你出生來到這個世界,生理上有基因、世俗上有姓名,這些都烙印著一種先天的關聯與繼承。同時你與你的父母中不論誰觸犯了法律,剩下的人不必擔責,這是相對的獨立性。所以我認為,作者與著作間談割裂沒有意義,你不能因為愛迪生的人品放棄使用燈泡甚至去唾棄燈泡,因此把作者關聯於評判著作價值大小的人有點不夠明智。

3、我看過很多政治人物的著述文集,我認為這是一部不因政權更迭而失去價值的經典!

另,實在看不懂第五個參考角度中幾句話之間的邏輯,希望題主或明白的知友指教下。


評價有啥用 去讀一讀 看一看 李德勝說過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 要去吃一吃 嘗一嘗 相信你不會失望 於大與小 皆有妙用


剛讀完《毛選》的人來強答一發,感覺很多人在潛意識裡對《毛選》有刻板印象,其實《毛選》有些地方還是挺可愛的,比如


關於「閑時吃稀,忙時吃干,不忙不閑時半干半稀」,沒有農村生活經歷或對農村做過實地調查研究的人絕對說不出來的。坐標:膠東半島一個小山村;時間:20世紀八十年代。我們村有一個長輩,行二,我要稱呼老爺,一個兒子三個女兒。一生勤儉,他奉行的就是這種生活方式,不過是有所變通:平時吃飽飯,下雨陰天全家人吃半飽就行了。吃地瓜、芋頭是是絕對不允許剝皮的。小時候我們都當笑話看,卻是實實在在地生活。


毛澤東選集不知道裡面的東西是真是假,但多少反映長達半個世紀中國的真實面貌,對研究中國現象當然有深遠影響,毛澤東是一個現象級的人物,在長期的職業生涯中一直排名第一,值得人們去思考他驚人的能量,對研究中國未來趨勢有所幫助。對研究中國的政治態勢有指導意義。


這個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稿費應該是第一吧

全國首富?


只要中國還在TG的領導下,那麼毛選的在中國的地位就不容動搖的,這是一個政權合法性來源的問題


說個真事

1980年,時任烏干達國防部長的穆塞韋尼受猜忌被排擠。於是找中國大使館要了五套毛選開始上山打游擊。

1986年穆塞韋尼就奪取政權成為總統。


全是關鍵詞。


今日呼喚孫大聖,只緣妖霧又重來。

很多人開始懷念毛,翻看其著作,莫不是源此?

我的評價是現階段影響力和地位會越來越高。


爾等精英,武沒有安邦之勇,文沒定國之才!

一個個自詡於輕狂之士,還不是衣冠禽獸。

沒有治國之才,空談有毛用。


在校大學生……武漢某高校,大四同寢室室友考研,提到毛主席著作好幾次。想借來看看,整個學校,圖書館只有不到50本毛選,還是保存本。(80年代以前的書)

心寒


這不是我能評價的,再過十幾年吧


影響力真不好說,別的不說,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開始前,某省級黨校的授課老師做過調研,參加他的課程的黨員幹部,級別從廳級到科員,莫說理論著作,就連黨章都幾乎沒幾個人完整讀過……


我現在只看了幾篇,就覺得文章寫的透徹,讓人大悟。

毛選里全是乾貨,對事物的認識也到了本質層面。告訴你是什麼,為什麼這樣,知道情況後要怎麼做。

關鍵是文章的邏輯性超強,用詞卻又極其接地氣,初中生都能看懂。

尤其是對於現下喜歡紙上談兵、夸夸其談的人,讀一讀毛選是良藥。


樓上的各位,都是從思想內容及其實用效果上評價《毛澤東選集》的地位。不知各位注意到沒有:與毛同時代的白話文大家們,各有各的語法風格和習慣用語。就在這個時代,我們使用的漢語白話文,基礎辭彙和語法結構基本上一致了——全是毛氏白話文。包括知乎上寫出來的文字。


我看了還不到五分之一就已經跪了

涉及到多個時間空間的轉換的,弄清楚的不到十分之一

涉及到工作方法思維方法的,自問能做到的不知道有沒有百分之一


跑資派當國,毛選有個卵子的地位


記得小時候,沒有衛生紙,上廁所靠它。紙還蠻軟的,挺懷念,內容倒是沒看過!


《毛選》價值如下

一,幫助我們認識當代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選擇,我們要尊重歷史的選擇,從而有助於我們全面深刻地認識當前中國國情,制定更加科學的發展規劃。

二,我們從中認識到不能生搬硬套馬克思主義,而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而給我們指明了革命建設都應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這成為中國共產黨指導工作的思想路線。

三,可以認識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理論源泉和基礎(與毛澤東思想是繼承和發展的關係)。


個人覺得讀毛選前要中性看待馬克思的理論,否則帶著崇拜或偏見去讀毛選會有些偏頗。


emmmm這時候特別想邀請前任來答,在一起的時候老是聽他說,他玩知乎但爸爸不知道他ID


為了你們更為方便的,具體的,確切的理解毛選後幾卷,推薦你們一個視頻,溫鐵軍的八次危機,了解一下建國後的歷史,順便刷新一下三觀,好像也有書。


掛一個人 @天日昭昭

就是有你這種人 中國人思想才這麼混亂


託人買了毛選實體書快半年還沒到,在kindle上看毛澤東傳。

三十多才看這些,真是感嘆荒廢了好時光,學生時代看太多小說和費太多時間玩遊戲上網。


我家馬恩列毛的書全有,是從爺爺手裡穿下來的,他們那一代官員很多都對這些有研究,下一代就不行了,我大伯是曾是黨校校長,他毛選都沒看完,相反三個代表看的很熟。我父親也就看完過一兩本著作,到了我這一輩已經沒人看了。


毛選的地位高於不高在於從那個方面說,如果是階級鬥爭文獻的話,毫無疑問是很高地位的。

但其他方面的話就默默無聞了,影響力也不足,因為真正願意去讀的人太少了,

太少了

太少了

這一點高票答案說的特別好。


領導說我材料寫得好,其實我覺得是因為我愛看毛選


現在連紅寶書都沒人看,跟別說毛選了


大一(裝逼)的時候有幸在圖書館裡翻閱過毛選,鄧論等,可惜道行太淺,完全讀不懂;現在很是懷念呀


讀完回來評論


地位,執政理論基礎,經典著作

影響力,無法估量

讀完正式出版過的1-5卷,歷史,政治,修養,認識與思考問題方面對人都是極大提升。

給你們推薦兩本書:

樑柱《歷史虛無主義評析》

梁祝、龔書鐸《警惕歷史虛無主義思潮》

不知道現在還買不買得到……


毛選曾出版過第五卷,現在在舊書售賣的地方應該能找到。

其中收錄了包括《事情正在起變化》,《堅決粉碎右派分子的猖狂進攻》(文章標題記不大清了)等文章,包括引蛇出洞一類的觀點,這版毛選似乎只印了一版,是白底紅字,家中有舊書,不在身邊,沒法發照片。

讀毛選不多,只有第一卷和這最後一卷,我看到的是一個「不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人轉身過來就是一個「右派佔百分之一、三、五、十」的言論。

不做進一步評價,不過說到底意識形態這種東西,還是可以隨機應變的嘛。


讀過一點。(占坑等讀完)

我有在很認真的強答。

讀的是挺古老的一個版本,第一卷到第四卷,分四本,體驗是完全是憑著一腔熱血,以及對國家的忠貞和對毛主席的偉大敬佩之情讀到現在!!!

心想著前序都讀完了,還能看懂一點,試著繼續讀下去吧

接下來第一章湖南農民運動報告,只能說看到一半我很感動,因為我根本不知道裡面講了什麼每一次都在費盡心思的想要理解書中給的各種備註

話說如果你真的有認真的在讀,還是能學到一點知識的比如以前中國社會階級分類制度(第一章前半部分),見仁見智根據每個人教育水品不同讀完感受不同

還有一個感受就是本書時間感很強,書頁略微泛黃,「的確的」、「那末」 這些現代讀起來或者看起來怪異的辭彙在當時是很普通的。

抱歉因為強答,影響力只能說一下情況了,挺大的一個學校,幾乎圖書館毛選沒有人借過,可能是日語班的緣故大家借東野圭吾芥川龍之介的書每個人桌子上都有一兩本,導致把毛選拿回班同學們看了一眼就沒有然後了。

抖個機靈,我不管別人讀不讀為了讓毛選在圖書館不招灰我也會儘快把剩下的三卷儘快讀完的!!!

End.


地位?黨的指導綱領,馬克思列寧主義後面就是毛澤東思想。你說毛選是什麼地位?


他和他的選集影響了整個世界,並將永遠影響世界,直到人類走向大同或者滅亡。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治國者必讀


個人覺得應該客觀看語錄這個東西,這是一個年代側面的見證!


四十年前如聖經,以後迅速隕落,政治書籍的保鮮期有限,遠不如科普讀物。


沒有地位,沒有意義

第一 語錄這個東西,有過美化,有過加工,它不全部是真的。不真的東西就不存在什麼地位。

第二 它是造神運動的一環,當時的環境產物,上升到了絕對真理的地步,但是僅此是當時而已,現在看什麼也不是。 現在語錄對我沒影響沒意義,我是普通人,它對我沒有意義。

第三 唯一的意義,就是讓人們反思,當時的無知,愚昧。


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勸奉教,乃霸天,不敬神佛忘祖先。

  男無倫,女鮮節,鬼子不是人所生。如不信,仔細看,鬼子眼睛都發藍。

  不下雨,地發乾,全是教堂止住天。神爺怒,仙爺煩,伊等下山把道傳。

  非是謠,非白蓮,口頭咒語學真言。升黃表,焚香煙,請來各等眾神仙。

  神出洞,仙下山,扶助人間把拳玩。兵法易,助學拳,要擯鬼子不費難。

  挑鐵道,把線砍,旋再毀壞大輪船。大法國,心膽寒,英吉、俄羅勢蕭然。

  一概鬼子全殺盡,大清一統慶昇平。

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唯善除惡,唯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彌勒佛下生,明王出世。

換乾坤,換世界

白蓮下凡,萬民翻身。

淤泥源自混沌啟,白蓮一現盛世舉。

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

真空家鄉,無生父母。

聖女降臨,白蓮重生!

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宋天。

摧富益貧。

白蓮潔焰,聖女降臨,光復明宗,一統江湖!

紅陽劫盡,白陽當興。

。。。。。。。。

xx基本上也是這些口號,地位、影響力跟上面這些差不多。

你要說有多科學嘛,反正科學公式是一個也沒有的。


沒人看


推薦閱讀:

這次關毛被群噴能不能從實質上說明關毛和淚痕春雨實際上沒什麼區別?
豆瓣那些年閱讀量超過一百五十本的人是如何做到的?
為什麼文學家都移民了?中國人要有怎樣的家國情懷和歷史道義?
經濟學這一學科的簡明歷史是怎樣的?
為什麼弗朗西斯·培根在他的作品中提倡廉潔,自己卻因受賄丟官?

TAG:歷史 | 社會 | 中國近代史 | 書籍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