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緊縮會導致什麼問題?


一般認為,通貨緊縮比通貨膨脹更為危險。

如果把經濟簡化為兩部類模型,即消費者和生產者。消費者向生產者提供勞動,併購買生產者的產品;生產者向勞動者購買勞動,並向生產者出售商品。那麼在這個極簡模型中,消費者控制總需求,生產者控制總供給。在引入貨幣和銀行後,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交易通過貨幣結算。假設貨幣價值不變的情況下,即一單位貨幣能夠交換的產品和勞務數量確定不變的情況下,市場行為人持有貨幣不存在投機可能,只需滿足交易動機以維持正常生產生活需要,以及預防動機預防突發需要即可。同時消費者將結餘的貨幣存入銀行,生產者向銀行貸款維持生產運轉。

在通貨緊縮的情況下,所有人都預期未來貨幣會升值的情況下會發生如下反應。

1,生產者不再向銀行借貸,因為緊縮,債務人的實際債務成本上升。

2,生產者因資金規模縮小而破產或減小生產規模,社會總供給減少,這將減小對勞務的需求。

3,因為勞務需求減小,消費者面臨收入下降和失業,可支配收入減小。

4,可支配收入減小使得消費者減小對產品的需求,社會總需求減少。

5,總需求減少進一步降低價格和產出,緊縮壓力上升。回到1。

而且,在緊縮且實際利率足夠低得情況下,所有人都預期未來利率會上升,從而使得持幣的投機動機無窮大,一方面投機動機擠出消費動機降低總需求,另一方面投機需求擠出投資降低總供給。換句話說,消費者和生產者都持幣觀望,既不消費也不投資,整個經濟就陷入了停滯,而且新增發的貨幣一旦進入市場立即被投機動機鎖定,即無法增加貨幣的有效供給,從而是經濟陷入凱恩斯陷阱。

從宏觀角度來說,經濟的晴雨表即取決於總需求與總供給。通貨緊縮由於即降低需求又降低供給,因此通常是經濟蕭條的預兆。事實上,1929年大蕭條即是以通貨緊縮為開始的。


不要再鼓吹通縮恐懼論了!就市面上這些所謂通縮恐懼論的論據來看,無非是:1、貨幣不夠影響交易,2、利率升高抑制投資。但就眼下的情況來看,鄙人認為,通貨緊縮當是一劑苦口良藥。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我們目前面臨的情況是1.0、2.0、甚至3.0版的4萬億大投資之後的投資過剩情況,投資利潤率已下降到即便是在屢次降息的情況下仍不能高過借貸利率的程度,各類產能過剩鱗次櫛比、層出不窮,所以目前進行貨幣緊縮是有助於抑制盲目投資,給過熱的經濟降溫的,在這種情況下,還鼓吹通縮恐懼論,就好比在身體感冒高燒昏迷的情況下,仍不肯物理降溫一樣的荒謬。

其次,看看我國的貨幣投放增速就知道,我們已經維持了近20年的高增速貨幣投放,雖然,在2010年之前,我國的經濟增速也大概保持了8%-10%的水平,不至於出現惡性通脹,但在近年來經濟增速放緩後,這樣的貨幣投放便逐漸顯現出其社會殺手般的威力,通脹稅的隱形徵收,大大加速了社會的階級分化,極有可能將國民經濟拖入貧富分化嚴重的中等收入陷阱,後繼無力。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採取一定程度的通貨緊縮,勒住狂奔的貨幣財富這匹野馬的韁繩,讓它不至於踐踏人民實際物質財富,極端情況下,財富以貨幣的形式大量聚集在少數人手中,即便是回到以物易物仍是對社會公正的一種修復。而在此種情況下仍鼓吹放鬆銀根的人,是在放縱自己的貪慾,而對經濟資源分配的嚴重失衡視而不見。

再次,目前情況下,實行一定程度的貨幣緊縮不會影響基本的交易需求。大家都可以看到,由於近年來貨幣的不斷貶值,原本作為基本輔助貨幣單位的「分」已經基本發揮不了多少貨幣媒介職能了,甚至連一些「角」都已不再被看重,對於一般人來說,算賬計算到「元」基本就可以了。而實行一定程度的通貨緊縮,使貨幣升值,會恢復部分「角」「分」的使用價值,而且這些富人不屑一顧的微值貨幣,更多的持有在社會下層人群手中,從而不會影響社會生活基本的交易需求。這就好比浴缸里的水放的太滿,舀出一些來並不影響人躺入沐浴,因為這些水太滿,即使不舀出,人躺進去也會有部分溢出來(貨幣空轉)。在當前情況下還對通縮恐懼的人,恐怕是連這樣基本的常識也罔顧了。

總而言之,貨幣緊縮是毒還是葯,需要視情況而定,中藥和西藥里都有不少以毒攻毒的神來之筆。而不管身處何種境地,一味拒毒三分的人恐怕是過於教條不知變通了,豈不聞「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乎?願經濟華佗現世,讓久病之經濟妙手回春。


推薦閱讀:

R 和 Python 在金融界的發展前景怎樣?
金融學術領域純粹的資產定價理論(asset pricing)是否已經比較完善很難做出大的突破了?
如果世界上所有的現今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貴重金屬全都消失了會怎樣?
睡論里與纏論里對級別的不同闡釋說明級別的哪些內涵?
如何有效閱讀經濟金融類學術文章?

TAG:經濟 | 經濟學 | 金融 | 通貨緊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