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屋的《告訴你外語學習的真實方法及誤區分析》這本書靠譜嗎?

2007年,天涯出現一個名為漏屋的用戶發表了一篇比較有爭議的的一篇文章,前幾天突然出現,還帶來一本書,問:現在這個是兩年前的那個嗎?這本書靠譜嗎?

豆瓣鏈接: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6767868/


題主的問題都不好非黑即白地給出簡單答案啊。

1.「現在這個是兩年前的那個嗎?」

不全是。按作者前言的說法,相比原貼,本書「在修改了原文中錯誤之處的基礎上,進一步理清了思路,並融入了一些近些年外語教學研究的先進成果,補充了很多新的資料,增加了一倍的新內容。」——算是原貼的升級版吧。

2.「這本書靠譜嗎?」

這得看閱讀對象是什麼樣的人了。

如果閱讀對象期望能從書里直接查到符合自己情況的英語學習方法步驟,就像期望從一本理財書里查到買完必升值的股票名稱或房產地段坐標,那這本書對其而言就是不大靠譜的(但這不能怪作者,他在前言就聲明不提供這樣的答案——「簡明和統一的外語學習方法是不存在的!」那作者在書中到底說了什麼?後面會講到);

如果閱讀對有很好的外語學習條件(儘管TA本人也不一定清楚這些條件中哪些是有效的,或者有效的條件怎樣拷貝推廣出去),在每一個學習使用階段都能恰好碰到非常有利於TA的學習方法,那這本書對其而言也是不大靠譜的——已經在快車道上了,就沒必要花時間讀這本字數頗多的書了;

如果閱讀對象原本就有很高的語言天賦(比如鄧麗君),那這本書對其而言也是不大靠譜的——干吃不胖的人飯前是不需要計算卡路里的;

而對於以上三者的對面,即那些隱約覺得學英語這事兒不能一刀切,不能簡單地照搬全抄他人的方法(況且市面上的方法和材料多如牛毛,沒有足夠經歷挨個嘗試),自己也並非天賦異稟,沒有足夠的好運一下碰對(一系列)完美方法的人。這本書的內容大多還是靠譜的。

那這本書靠譜在哪兒?或者說,這本書講的是什麼?

先用一個比喻說明吧:理解了書中的理念,就像有了一個篩子。用這個篩子,面對市面上多如牛毛的英語學習資料和方法,讀者可以淘汰其中的絕大多數,而留下其中的一個或幾個,減少自己的試錯成本。而那些被淘汰的學習資料和方法,有的是根本在誤導(任何條件下都不適用,類似「比爾蓋茨退學然後成為富翁於是退學就是成為富翁的必要條件」之類的方法),有的則是不適合該讀者現在的水平或其它條件。

這本書介紹了一些已經通過科學實驗發現的外語學過程的本質。理解了這些本質。讀者可以明白為什麼用同樣的方法,不同的人得到的學習成果卻大相徑庭,或者使用相反的學習方法,不同的人卻得到了近似的好結果。比如,理解了「可理解輸入/石化現象」的原理,就不會糾結於「為什麼有的人出國學好了外語,有的人出國外語沒有長進/有的人勤快地找他人練口語,有的人只是獨自練口語卻效果都很好」這樣的問題,同時直接槍斃那些絕對低效的方法(比如單一地刷題,背字典)。進而篩選出合乎自己目前情況的學習方法、材料的集合(裡面有一個或幾個元素

幹嘛這麼費勁?要找到學習方法還要讀這麼多中文?直接給我一個管用的方法不就OK了?

作者的答案是沒有這樣的方法。

正如沒有誰用都能瘦的減肥方法。

他認為找對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和找對適合自己的減肥方法相似(學外語為什麼有必要了解學習原理?):「了解人體新陳代謝的特點,卡路里的攝入和消耗的定量計算,每種食物的熱量值,每種運動消耗熱量的數值,各種有氧無氧運動的特點和對身體的影響等。然後根據自己的年齡,體能,各人適合的不同運動方式物質條件和時間安排,才能做出合理的方案。如果省略理解原理這個步驟直接去採用某個方法,基本上可以肯定會出問題。比如認為減肥就是要少吃,於是不加分析地減少食物的攝入。……反彈更是普遍。」

大家常逛知乎,就算不需要減肥,通過偶爾的瀏覽,也都知道有些減肥方法(比如盲目的節食)幾乎無效,也容易理解一個正在與抑鬱症作鬥爭,一不開心就吃東西的老婦和一個二三十歲,因長期伏案工作而超重的男子的減肥方法是不同的。更明了一個減肥方法最好不要「從一而終」,而是每個一段時間就用一個符合原理的新方法取而代之,以免厭倦。這本書就是要帶給讀者這樣的「知道」、「理解」和「明了」。在此基礎上,即當研究人員,又當研究對象,然後做出一項科研成果,就是「我自己學好英/外語」。

如果認同「減肥不能隨意照搬別人的流程,而要先理解背後的原理」,且「學英語也是如此」,那可以讀讀這本書。不過,不認同這點也可以。直接照搬別人的識譜和運動清單也很可能成功。只是會冒著很大的「盲信偏方(如針灸瀉藥——註:不是「謝邀」)、越減越肥,或是運動不當導致關節、膝蓋受傷「之類的風險。

當然,這本書也不是完美的,完全正確的(話說,存在這樣的書么?)。比如開頭「日本人發不出"羅拉帕魯咋"」的例子就有問題。不難發現,日本人能發出「勒」的音。後面強調的「明確你的學習類型(視覺/聽覺/運動)」最近也被證實對學習效果的影響很小。有理有據的質疑也是作者倡導的。但如最高票那樣頻繁截取部分事實地黑就不大好了——

比如第一點舉出「中國人去國外上ESL班仍然學不好英語」的例子來證明作者「堅定不移相信的教學法」不好使——假設這個例子是真的,對其解釋也不能窄化為「教學法」不好使吧?有沒有可能那些在外的國人生活壓力大,沒法完成老師留下的課後練習,或者乾脆課上補覺?或者根本不信那些新教學法,實際上,作者在書中介紹AUA學校時就說過:「西方人的思維習慣是 先做調查研究,一旦認可學校的方法後,就比較信任和尊重老師或學校提供 的專業意見,遵從教學體系,不自作聰明或老認為自己才最知道該怎麼學習 而自行篡改學習方式。而東方學生比較「聰明」,普遍更相信自己的直覺而 不信任系統,往往自行其是,造成學習外語失敗的比例較高。所以來AUA學 習的西方學生,學習效果普遍比東方學生好,儘管可能大家學習的是同一門 東方語言。」——看,東方學生(當然包括中國學生)「用」某方法學習外語失敗的原因(包括但不限於)還可能是因為「自行其是」,根本沒用那方法。怎麼能唯獨證明是那方法不靈?

關於第二點,原書前言通篇沒有「方案」二字。所以談不上和後面的矛盾。而且,套用上面減肥的例子,書中作者說想表達的是「不存在適合每個人、每個階段的統一、簡明的英語學習方法(減肥菜單之類的)」。但存在有指導意義的核心原則(消耗的卡路里大於吸收的,而且要均衡營養之類的),如培養「外語思維」——尊重統一核心原則的前提下,選出不同的適合自己的方法,有矛盾嗎?

最後一章,作者是示範「用原則找方法」的流程,沒說這個找出的方法具有普適性。就像羅伯特·清崎在書里的財商理念示範自己在某時的美國投資理財方法、選擇的流程。但沒說這個方法、選擇在別的時候照搬到別的國家地區也能有效果(這個例子舉得有點偏,想進一步理解的知友可以看一下這個帖子《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有何價值? - 知乎用戶的回答,理解「照搬做法」和掌握原則的不同)。

作者本章開頭(P218)就說了「有一些同學專門挑一下個人的經驗和建議總結出一個"漏屋學習法"放在網上,這種做法其實並不利於大家的學習……這些僅僅是一些個人心得,帶有很強的個人偏好,不一定適合所有的人」。怎麼就變成「他要求」了?這就像羅伯特·清崎示範用他的原則在某時選出了A、B股票,又挑出C不動產。他當然不是讓讀者在另一時段也跟著買A、B股票,和C處的不動產。因為很可能是高位接盤,不虧才怪。這時如果有人非說在另一個情況下,買A、B股票,和C處的不動產而虧錢了,所以羅伯特·清崎是騙子,那這個人就太…了。

「羅塞塔石碑,羅塞塔石碑一開始就要求人模仿和開口,跟他提倡的沉默期完全違背」。作者推薦羅塔石碑的時候,提到過「不要試圖說…最多小聲重複一下就好」。跟他提倡的沉默期毫不矛盾。至於羅塔石碑這個教材要求模仿和開口——嗯。再借用減肥的例子:一個減肥成功的人的方案裡面強調每天慢跑40分鐘,哎一個二百來斤加膝部有傷加扁平足的人一開始就非要依法照搬么!連這種自適應的取捨智慧都沒有么!

「懷疑Jonathan Brody給錢讓他做推廣了」——相信網上(尤其知乎上)分享英語學習經驗的人大都是真誠希望別人能從自己的方法中獲得進步,即便推薦課程,也是真心認為這些課程和材料是真正優秀的材料,而不是因為拿了Marco、Ann Cook、賴世雄、Jeff、Paul Gruber、旋元佑、有道口語大師……的錢做推廣。也相信本書作者也是其中一員——不經提醒,真不知他是某外語培訓機構校長(另外,認為作者「寫出了一系列的臆想,而可操作性和可時限性為零」和認為作者「還是要你交幾萬塊買系統唄」這兩個命題能同時成立么?)。

「能夠避免誤區和符合條件的,把語言教學研究精髓都包含在內的教學課件是極其罕見的,極少數能做到包含大部分或者比較接近就已經不錯了,找到優質產品並不容易怎麼被理解成「找不到」了?

關於用詞根記憶背單詞。作者說的是,背完以後需要馬上增加英文閱讀來鞏固,同時要遵照「可理解性輸入」原則(P265)。(關於這個方法的效果——當然前提是合適的階段,可以參考旋元佑老師的這段話:「如果讀者受過字源分析的訓練,就能夠把不認識的單字「拆」開成為字根、字首的組合來理解。在「猜」與「拆」之間,就算是陌生的字也會有個籠統的概念。看到這麼多個例句,再加上字根字首的拆解,同學們一定能很快地熟悉單字的意思與用法。所以,廣讀與字源分析的組合是克服英文單字的最佳利器。不必查單字、不必背單字,你認識的英文單字還是會自動地、持續不斷地增加,而且在廣讀的過程中一再複習、不會忘記(出處旋元佑教您輕鬆學英文祕訣(辭彙閱讀拓展))」)——後半部分的意思被誰吃了?就像有人主張「多吃菠菜加多曬太陽可以防止鈣質缺失」。反對者說「丫說吃菠菜能完美解決鈣質缺失問題,丫扯淡!」這反對的姿態也難看了點兒。

「看完了這本書,我印象最深的就這段……「——有人讀完《挪威的森林》,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幾段性愛描寫,但這是村上此作的全部么?讀到什麼跟讀者的狀態也有關係吧?當然,本答案寫到這兒,也不能反映本書的精妙之處(當然,這個形容很主觀啦)。但想必能讓人讀後對此書了解更多。


漏屋的理論是否正確我不知道,畢竟不是學語言學的專業人士。但奶爸的的回答謬誤比漏屋還多。

奶爸回答4056字(不計空格標點,只算字),其中情緒發泄,人身攻擊等等無意義的字元1071字,有意義的字元還未排除他引得漏屋的話。一篇文章至少1/4都是廢話,很能說明他的學術素養。現在咱們奇文共賞。

第一,他在第一章說到中國人去國外學不好英文,在第三部分介紹了大量國際的二語習得和外語教學法發展,這裡就構成了一個事實矛盾——美帝英皇都在進行大量的二語教學研究,你覺得他們的辦法和材料世界最佳,那麼請問在美帝念書的中國人可以上免費或者廉價的ESL班,都是最科學國際最先進的教學法,那麼為什麼中國人出國,在國際最先進的外語教學法下,反而學不好外語?

他所提到的優質的教學法,無疑都是國外研究外國出名的,就是牛,這種方法根據我的了解,已經開始推廣普及,引入了各類ESL和EFL教學班裡,但現實情況是中國人去國外上ESL班仍然學不好英語

學術功底高的奶爸同志聲稱某某教學法的效果如何如何,靠的竟然是一個含混模糊的「為什麼中國人出國,在國際最先進的外語教學法下,反而學不好外語?」

我很好奇奶爸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中國人這麼多,也不都是在國外教學法下學的,不知道具有千里眼順風耳的奶爸是怎麼得出這種任何受過學術訓練都說不出來的話,您的統計資料在哪裡?樣本有多大,更何況「中國人」這種全稱命題但凡搞研究的都不敢輕易用。

外語教學法先進與落後,其效果如何那是要專業人士在實驗室中,通過科學的方法論才能驗證的。像奶爸這種土郎中,沒有科學的理論指導,沒有進行專門的,控制變數的實證研究,靠一點不可靠的經驗,拍腦瓜想出一套教學法,自己都不能證明有效性,去批判專業的語言學家教學法,我也不知道神經語言學何時成了一個誰都能談得問題。

第二,他在前言寫到不存在最佳學習外語方案,根本無法找到,人們對外語學習的認知大部分是錯誤的

然後他就在第二部分言之鑿鑿,學外語有且只有唯一方案,就是培養外語思維,不培養外語思維就學不好

然後在第四部分就言之鑿鑿,外語學習只分四大部分,按照我提高的辦法學,一定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迅速好省的學好外語

他把幾乎所有方案都列出來,然後告訴你,如果不照這個學,就是違背了科學,就肯定學不好,之後在前言和結尾又呼應了下,說簡單斷言學外語就是要怎樣怎樣做的人,是無知妄說,不存在某一種技巧某一本書某一套教程是大家可以通用的

這有什麼矛盾的?還是說奶爸狂妄到了以為可以並自身之力搞明白大腦的語言機能?大腦的語言機制到現在還不完全清楚,說什麼某種教學法最有效可不就是騙人的嗎?任何一種具體的教學法都不可能提出有效的實驗數據證明自己最有效,有不少外語好的人自己都搞不明白自己是怎麼學會的。現今雖不能發明出什麼普世的學習法,但是,以現在的技術想知道什麼教學法有問題,問題在哪還是說得清的。以現在人類對大腦的了解只能提出一個消極否定的方案。

第三,通篇充滿了不切實際的囈語,卻從根本上忽略了可實現性,根本不教你任何實在東西

第一章,鍛煉聽力和矯正發音上,告訴你必須聽多國不標準口音,標準口音和你自己口音對比,最好是單個短語和句子對比,然後反覆聽,經過一段時間訓練提高了聽力和辨別能力,提高模仿能力

但是沒告訴你如何實現這種學習條件,需要什麼設備,哪種材料比較好——對於普通學習者來說,很難找到有系統的循序漸進句子,然後找不同國家人錄音的

之後又曖昧的提到了某某培訓機構有45種不同口音對比語音訓練,但沒說到底哪家好——後來我知道這家公司是哪家了,華爾街成人英語,嗯。。。

第二章開始談英語思維,我沒意見,但是他把英語思維簡化成了lexicon的概念,意思是普通字詞要形象記憶,把單詞和形象對應,然後複雜點的字詞要靠基礎字詞連接形成單詞網路,用英語解釋英語,甩開母語

英語思維如果真是這麼簡單就好了,他對lexical教學法根本就是一竅不通,就把這兩個概念搞混開始言之鑿鑿了

奇了,奶爸對語言教育學這麼精通,竟然只能大概的說說「他對lexical教學法根本就是一竅不通」或是「他把英語思維簡化成了lexicon的概念」,然而lexicon教學法究竟是什麼?他又如何把英語思維簡化成了lexicon的概念,統統語焉不詳。更不用說漏屋壓根沒提什麼lexicon云云。

奶爸也說了不願意去探討,探討很累的,那他發什麼文章?從此處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奶爸發文章是來發號施令,並且來秀他並不存在的優越感;奶爸顧影自憐,自命自己是個不會犯錯不用學習的上帝。既然是上帝,說你錯不錯也錯,說我對不對也對,那要什麼解釋?

再者漏屋不過泛泛而談,這確實是他的缺點。但人家把原理告訴你了,這種原理可比那些偏方可靠多了。你不批判它的理論,非要人家指責人家不幫你吃,幫你睡,把你消化昨天剛吃的烤豬臉,這不叫個性,這叫懶。

第三章,他列舉出各種教學法,告訴我們有些是錯誤的,完全無效的,隨後轉眼又說,根據學習所需和基礎不同,任何方法都是可以選擇的。。。關鍵是如何選擇,他又神奇的語焉不詳了

這有什麼語焉不詳的,任何方法都可以選擇,這個「任何」,完全可以認為是不包括錯誤的方法,符合二語習得理論的方法。有什麼問題嗎?

第四章,最關鍵的實踐,最具參考價值的,他神奇般繞過去了一切重點

第一階段入門期,他讓人用羅塞塔石碑,羅塞塔石碑一開始就要求人模仿和開口,跟他提倡的沉默期完全違背

他要求大家用T.P.R練習法,卻沒說清什麼叫T.P.R,沒說學校,沒說材料,沒說老師怎麼教

他要求大家去拍照片,拍實物,然後用錄音和照片實物對照起來,卻忽略了一點:

只有入門了英文不錯的人,認識單詞了,才能去找錄音拍照片對應,如果他已經有這樣水平了,就不再需要拍照片了

《找對》P225

《找對》P226

《詞行天下》手頭沒有PDF,又懶得拍照,只能說個大概

P113明確指出羅塞塔石碑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因為是一款面向市場的產品,所以必然要加上模仿和開口,以服務大多數旅遊出差者短期使用語言的需要。

P007也說過自以為有5000單詞量的人不是真正的有這些單詞量,必須重新進行形象化訓練,這話就像是針對奶爸的質疑說的,凡是通過翻譯理解單詞,都是一種自以為認識的假象。

更何況辭彙不存儲于海馬體,動詞存於Broca區,名詞存儲於Wernicke區。這一點和漏屋的理論相符合。連這都不知道,奶爸哪來的信心發明什麼教學法。

所以奶爸要嗎眼神不好,要麼腦子不好,或者人不好。

以上。

漏屋即使是騙子,那也是個負責任的騙子,好歹人家有引證,說明了理由。奶爸只會隔靴搔癢,斷章取義。奶爸不好好討論問題,卻搞出大量人身攻擊的內容,不是質疑人的身份,就是質疑人的目的。基本上沒什麼可反駁的,反映了一種見識淺薄而帶來的愚蠢與狂妄。再順便提一嘴,三個月背一萬個單詞,對於受過記憶術訓練的人,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算不得吹牛逼。

一個詆毀同行的惡意競爭,竟廢了我這麼多時間,我腦子大概進水了。


幾天前看到你的貼子,於是入手了這本書。

它是建立07年的那個貼子並進一步完善的一本書,目前在國內來說,這樣的書可以說是絕無僅有。把國人學外國語言常見的誤區都一一的做了剖析並解答。

比如

1. 在國外有語言環境,英文學得更好

2. 有人糾正,英文進步更快

3. 拚命學語法,英文就用的正確

4. 多和老外交流,英文就會慢慢流利

5. 不管水平如何,多說,口語就會進步

6. 書面英語過時了,我要學口語才能不被人嘲笑

7. 發音很重要,發音正確的英文才是精確的英文。

。。。

以上的被捧為金科玉律的傳統看法,都是錯的。這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書,絕對值得一觀。有人評價這是一本爛書,只提出了問題,沒有給出解決方案。我只能說這些人都沒有認真讀並思考過作者的心血,但凡讀過思考過的同志,都知道應該如何針對自己的情況安排學習的方式,訓練的內容。

本想完善回答,但這裡有個更好的參考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019706


惡膜的奶爸 吃香太難看,即使不同意作者觀點,也不用說髒話帶髒字吧,最起碼漏屋就沒有。其次,好好讀一遍漏屋寫作的帖子和書,都不會這麼斷章取義,專揀可以用來人身攻擊的部分來否定人家整個人。

我也只能以善意來揣測這人只是一時激動才這樣做的。


按照漏屋老師的方法學習法語

2年半之後,除了初期之外基本靠自學,考取了dalf C2

絕不騙人


靠譜:我11年才看到這篇帖子,是怎麼看到的呢——因為自己有些想法和主流做法不一樣,就上網搜搜看有沒有人和我想到一塊去了。結果就搜到這篇帖子。看了兩頁驚覺與我自己學英語的個人體驗和心得完全吻合,由於帖子太長,我還列印出來拿到床上繼續看,一口氣看完因為太對我的胃口了,我想說的他都說了而且有理有據,我沒考慮到的他也說了,並且通俗易懂。

如果你想學英語,看一看吧沒壞處的。其實我們現在的英語義務教育課標也是在往這個方向靠的,只是一線老師因為種種主客觀限制難以執行到位。


看這本書之後重燃我對英語的希望,已經學了兩年了,500萬個推薦!!!絕對耳目一新,振聾發聵!


從三年前的QQ群里,奶爸先生就一直以絕逼反對的語氣說漏屋,把人說得一無是處。通常都是抓住某個書中觀點,死不放嘴。

到了知乎一樣,難道人漏屋寫的書就那麼差勁嗎?

如果是,為什麼會13次印刷呢?

為什麼在新書中——俞洪敏老師還推薦呢?難道他是傻瓜嗎?還是奶爸傻


強烈反對惡喵的奶爸 的觀點。

一股濃濃的文人相輕的酸味。

這是我的觀點:漏屋法具體是哪兒不靠譜呢,how language are learned 的核心觀點又可以怎樣總結? - 落葉隨風轉的回答


一直關注英語學習的方法問題,當初也覺得漏屋講的挺有道理的,圍觀良性撕逼,關注


我們覺得老師的方法挺好的,在這裡組隊一起踐行老師的方法。如果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一起加入學習。

微信公號.外語沙龍。我們在這裡。

方法對不對,試過就懂了。


靠譜不靠譜 你可以谷歌和百度搜一下漏屋書里提到的人名 如

"著名語法學家Greg Thomson「

作序的是一個貌似是民科?」中華傳統文化研究家「?(搜這個朱岩,貌似一搜全是漏屋有關)(當然豆瓣有幾本書,評分不算低。)

布朗大學 楊睕博士???

what the hell?


我是13年看到漏屋寫的文章,說實話我就是從英文單詞200都不到,到慢慢6000左右。期間就是從最開始的羅塞石碑軟體學起,只練聽力其他不練,學完之後在學《走遍美國》,重點還是聽力不看中文翻譯,看英文劇本台詞,遇到不會查字典。在後來就是學《絕望主婦》,第一次聽感覺難度好大,但是後來慢慢地聽多了就適應了,現在反而覺得絕望主婦的語速慢。自己就是利用上班的業餘時間學起,效果絕對有。一般老外的口語對話還是能聽懂的,不會聽到句子在腦子裡翻譯,而是直接直接聽到聲音就能理解句子。目前還是在瓶頸。


推薦閱讀:

玩gta5不用翻譯對英語要求多大?
GTA5電台大致講了些什麼?
時代周刊 2011 年 2 月 14 日一期上的一篇文章《Why Quora has Silicon Valley all atwitter》,最後一個單詞是不是有點像 twitter?
為什麼這個函數的名字是reduce?
化工男悉尼留學移民雅思考試4個7分虐心經歷和雅思高分經驗分享(從5.5到8.5)?

TAG:英語 | 英語學習 | 天涯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