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GMAT700分要複習多長時間?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曾經說過:"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一樣,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這句話不止適用於哲學,同樣適用於我們的備考。

要知道:決定一個考生備考時間長短的因素有很多,最起碼的因素有以下幾個:

1/ 你的學習方法:毋庸置疑,這是下面幾點的基石。在錯誤的方向上越努力,越堅持,就離成功越遠。

2/ 你目前的英語水平:
這一點相信我不細說大家也會明白,一個托福60分以下的學生所要花的時間與托福110以上的學生所要花費的時間自然不是同一個量級。

3/ 你的學習能力:這是很多同學都會低估的點,在我們以往與學生的溝通中發現,很多學生都會說我的學習能力很強或是我的學姐只用了2個月就750,在這裡我一定要強調:且不說你並不真正了解你學姐的真實英語水平,或許人家本來托福就能拿115。同時也許在那2個月里,你的學姐每天都在進行著至少10小時以上的高強度高效率備考。你沒看見的,不代表不存在;你可以假裝沒看見,但這個世界不會。

4/ 心理狀態:這是一個雖然看起來不重要但卻在考試時起絕對作用的點。我身邊也的確有一些平常模考能上700,但考試時卻只能拿600的同學。平時一緊張就讀不進去題、全身發抖的同學一定要經常模考鍛煉自己的pace和心理素質。

5/ 每天的備考時間:那些期望著每天2小時,1個月搞定的童鞋,我們並不適合一起玩耍,即便有正確的備考方法,每天都在高效率不斷進步的狀況下,大量的基礎訓練及方法鞏固還是非常必要的。

那如果盡量去抹平個體的差異,比較大眾化的備考時間是怎麼樣的呢?

英語基礎很好(托福100+/雅思7+):正確的學習方法(至關重要)+ 每天4—5小時備考 , 2 - 3個月700+。

英語基礎一般(托福80/雅思5.5):正確的學習方法(至關重要)+ 每天4—5小時備考 , 3—6個月700+。

英語基礎薄弱:或許你需要為700+付出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在這裡,以防大家誤會,必須要提前說明,這是正常大部分考生的備考路徑及時間安排,數據來自於幾年來接觸到的數千名自學、報班學習的GMAT考生數據。也不排除某些學神、英語成績一般但邏輯思維能力很強或是考試遇到雞精的幸運寶寶。當然,近幾個月官方一直在做時間調整,想要靠雞精的親故還是要謹慎一些為好。

剛剛認真看了我寫的文字的童鞋應該可以發現,我給出的時間預估都是在「正確的學習方法」這個前提下的,那麼什麼是正確的學習方法呢?建議大家可以關注公眾號【霞姐GMAT】,裡面的乾貨部分可能是現在最良心的免費GMAT學習方法指南了。

————————————分割線——————————————

如何科學、正確的備考GMAT?(轉載自【霞姐GMAT】)

在最近的【霞姐GMAT微信學習小組】活動中,我已經和超過100名的同學進行了溝通。這其中有剛剛接觸這門考試的小白,也有考過4次卻越考越低的資深備考者。我發現,很多同學不只是學習方法不正確,甚至在一門考試的準備初期並不了解如何正確設立備考計劃。所以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告訴你:在一門考試的準備初期,如何設置備考計劃。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曾經說過:"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一樣,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這句話不止適用於哲學,同樣適用於每個同學的備考計劃。在上一篇文章當中,Marcel已經和大家說過,GMAT並不是一門語言考試,它考的更多的是學生們的思維邏輯和智商。每個同學的英語水平不同、每天的備考時間也不同,甚至是每個人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也不同,所以每位同學的備考計劃本來就應該是不同的。

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強調:

1. 不要隨便去論壇上看別人的備考心經,他是他,你是你,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適合於他的並不見得適合於你。

2. 如果你選擇報班,先去了解自己目前的真實水平再去報。在你不了解自己的情況下,不要跟風選擇,盲目報班不如不報班。

如何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學習計劃?(整理轉載自【霞姐GMAT】):

在Marcel接觸到的學生當中我發現很多同學其實根本沒有任何想法,或是他們心裡根本沒有為自己設置任何計劃。當我問他們的計劃是什麼的時候,我聽到的最多的答案是:我希望拿到720+,至於怎麼做,她們總是沉默。

由於我並不了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的真實情況,所以沒辦法真的給你一份最適合你的可執行的備考計劃,但是我可以給你一個具有價值的備考框架,讓你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備考方法。

第一步:模考(了解自己)

當你決定開始準備一門考試,不論是雅思托福還是GRE或GMAT,你都要先去了解你目前的真實水平。以GMAT為例,作為課程規劃師,當一位選擇我們課程的同學來時,我會建議她先做一套全真模考了解自己目前的真實水平,我會根據她的考試結果對她進行分析,我會讓她誠實的面對我和她自己,自己到底哪裡會哪裡不會。哪道題自己是真的會,還是5個選項自己排除了2個,剩下3個隨便蒙了一下結果選對了。這就說明這道題的知識點你並沒有吃透,你要排除所有蒙的及遇到做過的題的情況後進行分數整理。

如果你現在只有500分的水平,我的規劃目標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幫你拿到600分。而如果你目前有650分的水平,我的規劃目標則是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幫你提升至700分。你要明白,不同的學習基礎會有不同的複習方法,就如對嬰兒而言,如果你還不會走路何談學會奔跑。

所以,一門考試的最開始,其實你要做的不是去買一堆輔導書,你真正要做的是:了解你自己。這也是為什麼作為規劃師我們強調在你準備開始複習之前,模考的重要性。

第二步:自學還是報班,這是個問題。(選方案)

當你真正了解自己的目前水平後,你要做的另外一項選擇是:我是自學還是報班。如果你選擇報班,我們會在以後的文章里專門來講選擇什麼樣的班級;如果你選擇自學,那麼在這裡,Marcel要為大家解決一個困擾很多考生的問題:自學是否適合我?其實要驗證自學是否適合自己很簡單:給自己一周的時間來檢驗已經足夠。

尤其是大三的考生,其實你們的時間沒有自己想像的充裕,作為一個急性子,每當碰到大二大三的考生說自己時間充裕時,我都很替他們捉急,要知道,很多有想法的學生其實大一就已經把GMAT考了出來,如果你正是我所說的這個年級,好好想想吧~

在這一周里,請走以下流程:

如果,你自己能真實的了解自己這一周的收穫和困惑,在一周內至少保證自己有了長足的進步,學會並學透了其中的一些考點,可以保證這個考點或題型同類型的都能做對,那說明你至少可以先選擇自學。

但如果在經過一周的學習後,你發現自己還是一頭霧水,除了知道GMAT是一個怎樣的考試和它的常考題型以外,剩下做題還是糊裡糊塗 ,那就說明也許選擇老師為你點撥是更好更省時間的選擇,當然,選什麼樣的課程,選什麼樣的教學模式更需要你自己去思考。

嗯,所以你發現了,其實自學型選手和非自學型選手們的一個顯著差別,往往就是非自學型選手只會被動做事情,或者是在方向不明的情況下純靠拍腦袋去行動。但自學型選手們,一定要把事情想清楚,找到目標和更容易有所產出的地方,才會開始投入執行。

如果你還是沒懂,我們看圖說話:

自學型選手的思維方式

非自學選手的思維方式

我們總結一下就是:

自學型選手:突破題海表象 —— 找到真正考點 —— 配合考綱進行針對性突破 —— 每周保證高投入高產出 —— 正確率不斷提高 —— 真正明白自己哪裡會哪裡不會 —— 思維訓練 —— 高分通過

非自學型選手:局限於題目本身 —— 各種刷題 —— 刷到無題可做還是不明白考試背後的真正考點 —— 正確率無法保證,忽高忽低 —— 自己也不明白自己哪會哪不會 —— 成績不達標

當你完成了對自己的了解定位,差不多也就知道該選擇什麼樣的方案去備考了,而不管是報班還是自學,最重要的就是-執行!

第三步:循環往複(方案執行)

當你選擇了方案後,剩下的就是執行了。

這裡我要先分享一個觀點:

「一個特別特別靠譜的選手在著手解決問題(GMAT拿到730+)開展任務(如何複習)的時候,會儘力讓70%以上的事情變得對自己是可知可控的,只留下30%的不確定。而一個靠譜程度還沒那麼高的選手,則有可能正好相反——她會把70%的事情付諸於不確定。「

所以,在你設置備考計劃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掌握【3種思維】。

  • 流程化思維

一個學霸和一個普通學生之間會存在的一個核心差別,就是學霸在拿到一個問題後(GMAT目標分數是拿到730+),會先梳理流程,先把整個問題的全流程梳理出來,然後再從流程中去尋找潛在解決方案。而對普通學生來說,則更可能會直接拍腦袋,通過刷題、買各種各樣的輔導書來當做解決方案。對於GMAT這門考試來說,具體的備考流程是什麼樣子我們在【霞姐GMAT】中已經講了很多,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 精細化思維

在梳理好流程後,當我們了解了自己的真實水平後,我們就進入真正的備考階段。這時,如何循環往複就和另外一種思維密切相關:精細化思維。

其實,做課程規劃師久了,你真的會發現,一個牛逼的學生,很多時候真的是通過大量的細節和瑣碎事務,最後堆砌出來了一個高分的產出。也正因為如此,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學霸,你需要具備很強的精細化思維和精細化管理能力。

換成人話講的話,就是:你必須要能夠把自己關注的一個大問題(最終拿到730+的成績)拆解為無數細小的執行細節(我的每周計劃、每日計劃甚至細化到每天背多少單詞,學哪種題型),並且要能夠做到對於所有的這些小細節都擁有掌控力(每天按照自己的規劃認真執行,並保證真正學會這個題型背後的考點,學會以點蓋面,融會貫通)。

  • 槓桿化思維

第三個思維,是槓桿化思維。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舉起地球!」 阿基米德曾經這樣說。

對於GMAT來說,就是:自學型選手其實是有層次感的,你總是需要先做好做足某一件事(譬如對於Marcel來說:邏輯題和數學題是我的強項),然後再以此為一個核心槓桿點,去撬動更多的事情和成果發生,比如:

強化強項(盡量邏輯題和數學題拿到滿點)

彌補弱項(盡量將閱讀題和語法題的正確率不斷提升)

好啦!這就是關於循環往複的那些事和要備考GMAT你必須要知道的三種思維,本篇文章就講到這裡了。下一篇我們來講如何通過考前衝刺尋找及突破盲點達到分數提升~

————————————分割線————————————————

想查看更多GMAT乾貨,想通過自學通過GMAT,可以關注公眾號【霞姐GMAT】

裡面畢竟有這些乾貨內容哦:


我是怎麼考到780的?

我的GMAT考了三次,前兩次都並不是那麼理想。對於我心目中想申請的學校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準備之後,在第三次考了了一個令人比較滿意的分數。讓我有足夠的底氣和勇氣去申請美國TOP10的商學院。

對於考出780的分數,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具備一種GMAT的商科邏輯思維。因為不管是從前面的AW、IR,到後面的數學和VERBAL部分,無處不體現著GMAT對於邏輯思維的一種考察。我覺得與其說把精力花在大量的背單詞上,當然說辭彙量是一個基礎,但是我覺得大家不應該把重點放在像備考托福或雅思的那種模式上。應該更重要的是要養成一種GMAT喜歡的那種具有商科邏輯和思維。

個人覺得在參加了培訓班之後,大概三個月之內去考是最理想的一個選擇。因為GMAT的題不是太多,主要就是OG,PREP。就市面上流傳的GWD的題我並沒有去做,我的備考資料其實就是OG,包括綜合和分冊,以及PREP上面的題。並且還去CD論壇和GMAT的網站上自己搜尋了一些。然後在上完培訓課後的一段時間內,我把它分成了幾個部分。首先是針對VERBAL進行練習,從語法邏輯一直到閱讀,然後才是數學。數學和IR主要是採取看機經的方式。在最後大概一周的時間做了兩次模考,以這樣的方式來參加GMAT的考試。

在備考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要有效率的去刷題,而不是覺得題刷的越多,對GMAT的幫助就越大。我個人覺得這是一個錯誤的想法。在我看來什麼是有效的刷題呢,比方說在做PREP或者OG的時候,拿語法題來說,我會在做完每道題之後來進行一個總結。

比如說這道題最容易是平行考點或者說比較考點來出的題,我會在做完每道題之後來總結一遍,然後再回過頭來看這道題是用GMAT語法考點中的哪一個來判斷是比較合理的。自己得有一個總結,而不是盲目的一道題一道題的刷,刷了看解釋,看了解釋就忘。我個人認為這種刷題方式是很無效的。我給大家的建議就是一定要有效率,要把在課程當中學到的東西,提到的考點和方法帶入到題當中去並且進行總結。

對於備考的學弟學妹們來說,我個人的建議是:希望大家不要把每次考試都當做最後一次考試,第一次能出分當然是最好的,但是我希望大家能有一個準備考第二次第三次。我個人覺得能在三次以內考出自己想要的分數都是相當不錯的,當然也有特別厲害的同學能夠一次就上700+。就像我剛才說的那樣,在備考的時候大家要注意效率的問題,培訓之後很多東西都要自己下來去帶入到題當中去做,去實踐去檢驗的。而不是單純的把希望寄託到我上了一次課,知道了老師講的方法,然後回去什麼都不管。我覺得這樣是不行的,我始終覺得個人的因素要佔到60%,當然剩下40%培訓的因素也很重要,不然怎麼達到100%。


不用報培訓班。如果英語基礎可以的話。

如果雅思能到7,托福能95以上,gmat自己準備就可以了。

建議把OG多刷幾遍。我刷了四遍OG,然後認真看過答案,加上在KaoGmat網站的機考模擬題的訓練,就考到了720分。

考前一禮拜去Chasedream網站上看數學的機經,數學機經是有用的,IR也有用。其他的,基本沒啥用。

先搞定SC,再搞定CR,再做幾次RC。作文的話,套模版,練習打字速度,注意拼寫錯誤。

OG是最關鍵的!OG里對數學的介紹就幾乎涵蓋了你將會遇到的所有數學單詞了。數學部分題目做一遍就OK,最後一禮拜做機經。語文部分,SC和CR能多做就儘可能多做。那兩本review如果有時間也可以做兩遍!相信官方材料,別的輔導材料不太需要,除了曼哈頓出的SC,可以作為整個SC的基礎好好看看。CD上有中文版的,看起來比較快。

考試注意pace。注意放鬆。

準備多久看你每天學習多久,原本英語水平和思維能力如何。兩個月到一年半載不等。

以前聽說一個大牛,OG刷了11遍,考了790。


希望尚童鞋的心得可以對大家有用哈~~

GMAT 考試心得

實話說,我的gmat考的不是頂尖的水平,V35,Q49,總分700+4.5,剛剛達到大部分學校的門檻標準。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一個非牛的心得。

5月參加了第一次的gmat考試,由於那段時間臨近畢業,再加上幾次長途奔波,導致複習的時間沒有很好地被整合起來。導致了第一次考試的失利。

8月份參加了第二次考試。這之前吸取了第一次考試失利的教訓,為了使自己的複習時間不被其他事情打斷干擾,我採取了「閉門修鍊」的方式,在一個既沒有網路也沒有電視的地方呆了20天。可以說就是這20天給了我考出好成績的信心。

先說最容易提高也是最耗費時間的語法題。語法是我最弱的一項。關於它,除了OG,我還應該感謝的就是manhattan語法。在第一次備考的時候,時間緊迫,OG成了我唯一的救命稻草,由於缺乏一個對語法的整體認識,只是通過對單個題目的總結和摸索,我的語法正確率一直都提高不了,最多能做到看到答案馬上恍然大悟錯在哪裡,做個事後諸葛亮。直到後來maggie給我推薦了manhattan語法,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下了一個完整版一個簡約版,在兩個版本都看過一遍之後,突然發現自己對於OG中那些屢做屢錯的語法題目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所以我個人的意見就是,一定要先摸清出題人整體的思路,否則只是一道一道題總結也是用處很小的。

然後是閱讀。我的第二次考試是在大連。在考試之前我兩三天,我集中地看了一下機經,尤其是考前一兩天大連出來的機經,結果證明真的很有用。哪怕不是記得原題或者答案,混個臉熟的時候也會心裡舒服很多。閱讀在於多讀多練多思考,有機經可以借鑒的時候,千萬要看,哪怕只是過一遍。

我的邏輯和作文水平一直比較穩定,邏輯題我認為只要看得懂題,以中國人的高智商,正確率一定可以保證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

關於數學,我和我周圍考過GMAT的同學討論得出的結論就是一定要穩。不要因為題太簡單就答得太快。因為誰也不清楚這裡面的pace到底對分數有什麼影響。

順便說一句,我就是平時答題很急的那種人,verbal部分在練習的時候往往剩餘不少時間,正確率反而不高。在第二次正式考試的時候我有意注意了自己的速度,告訴自己一定不要急,在答完最後一題的時候正好還有一分鐘。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點小小經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怒答此題!今天剛考完,700分整,個人經驗,只需要三天就能上700,如果不是太在意ir和寫作的話。而我實際上只複習了兩天半不到,因為期末論文實在太多,而我又太懶。簡單說,底子不是特別差的話,三天上700隻要看看機經熟悉下題目就夠了!

3-5小時看數學,看最近的寂靜和做幾題練手,熟悉感覺。

一天做邏輯+看寂靜,一天做語法+看語法筆記,

再留半天看看閱讀,做做題,練練手,看最近一個月寂靜。

語法的感覺是練習題比考場上的要簡單很多,因為最好的答案永遠只有一個;而考試時,你容易懵,而且雖然語句簡單,但是答案不好選。

最後,考試前千萬別熬夜,別因為考試興奮得睡不著,不然ir和寫作絕壁做不好,因為狂困,完全無法進入狀態,之後做數學和閱讀也會很慢,或者很大意。個人血淚教訓。


因人而已, GMAT要求考生具備數學,形式邏輯,正式英語語法等知識, GMAT成績做為全球頂尖商學院錄取學生的一個重要依據, 主要是考察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這種考察被置於特定的背景之下, 比如讓考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面對大量數據和陌生信息,測試他們能否快速找出這些信息的邏輯關係並作出正確決策。 可以說GMAT的考試內容是對考生以後希望從事商業管理, 分析, 決策的日常工作預演。

我寫的專欄文章, 供參考

GMAT高分策略--影響考試成績的五大因素

GMAT高分策略--AWA如何拿到5.5或6分

GMAT高分策略——閱讀理解如何拿滿分?


作者簡介:Mike McGarry是來自Magoosh的GMAT專家,本人在哈佛大學攻讀了物理學學士學位、宗教學碩士學位,並在數學、科學以及等級考試等執教超過20餘年。

The most general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to the most general non-specific reader, would be, either 「it depends」 or 「the longer, the better「, both of them frustratingly vague and unenlightening. Let』s talk about some factors which may come into play when considering how long to study for the GMAT.

GMAT study time considerations

1) The first consideration to answer how long you should study for the GMAT is simply: how good are you at the whole standardized-test thing in general? Some people regularly ace standardized tests. Others regularly flub them. This is an estimation—at a gut-level, how comfortable are you, and how successful have you been, with the whole standardized-test thing?

2) How many days you should study depends in part on how many hours a day you can study. Let』s say that 1 hour a day for six months would be very approximately equivalent to six hours a day for one month. The caveat, of course, is most people have real limits concerning how much they can focus. Many also have limitations on how much info they can absorb and assimilate in a single day. Can you put in six hours a day of quality, high-focus study time, day after day, for a month? If so, that』s fantastic. However for most people—not only because of the practical constraints of job and family, but also because of the cognitive constraints on focus and assimilation—the best option would be less-time-per-day over a longer number days studying for the GMAT.

3) Let』s say you have taken a practice test, relatively cold, with little prep, and got some score. We』ll call this a baseline score. What is your target score? How much do you want to improve from this cold-take baseline? Let』s say, with moderate prep, you could improve 50 points over a relatively cold-take. That』s readily do-able. Improving 100 points—that』s more of a challenge. Improving 150 or 200 points or more—that will take exceptionally diligent work. You』ll need to sustain this GMAT study plan over quite some time, and even then, an improvement of this magnitude is not guaranteed.

4) What are your relative strengths? Consider the two big categories—math and verbal. On a 1-10 scale, how would you rank your relative aptitudes in each? This may play into extra time over and above the time you spend studying specifically for the GMAT.

Planning your GMAT studies when you have time

I would say a three month study plan, with 1-2 hours of GMAT study time per weekday and a single 3-4 hour stint on each weekend—that I would call moderate study, probably enough to produce for most people a 50-100 point increase over a relatively cold-take score. Again, this assumes eight hours of sleep a night, a healthy lifestyle, and a normal college-graduate level of learning and remembering.

If you want to improve substantially more than 50-100 points, I would suggest extending your GMAT study time for longer time than three months. In general, the more you can spread your study out over a long period—say, six months—the more time you will have to return a second and even a third time to each topic. This will take advantage of how the brain learns and processes. Repeated exposure helps to encode material into long-term memory.

Planning your GMAT studies when you don』t have time

If, for whatever combination of reasons, you have only a month to prepare for the GMAT, understand that』s not ideal. It will demand both longer stints each day as well as the sustained focus and commitment, in order to get the most out of it. You』re thinking strictly in terms of how many hours to study for the GMAT — not months. For just that one month, be ready to hunker down and work intensely.

If you are planning to take considerably less than a month to prepare for the GMAT—either you are unusually gifted, or you don』t really take the test seriously. How long you study for the GMAT is, to some extent, a statement about how seriously you take the GMAT. If you take the GMAT seriously, then put in the study time to prepare for it. If you don』t take it seriously, then why are you taking it at all? This is your life: it』s not a game, not a stage rehearsal for anything else. Time is precious. Why would you waste significant time and energy and focus and determination on something you don』t take seriously? It』s absolutely necessary to have time doing things that are enjoyable and un-serious in order to refresh and recharge, but why take on something difficult and demanding if you don』t take it seriously? Whoever you are, your time is worth more than that! That』s my 2¢.

Extra studying

This concerns consideration #4 above. If you would rate either of the categories three or below, that』s a red flag. That』s an indication you need extra GMAT study time and thus an extra head start. This is a big curveball in the how-long-do-I-study-for-the-GMAT question!

If you are a math whiz but weak in verbal, and most especially if English is not your first language, then yes, pursue a moderate study schedule, say, a three-month study schedule for folks stronger in math, and in addition to that, READ! Read at least an hour a day—two hours a day would be better. Reading the high-brow material recommended at that blog will accustom your ear to advanced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s typical of GMAT Sentence Correction, and will help you practice the analysis skills you will need on both GMAT Critical Reasoning and GMAT Reading Comprehension. Ideally, you will begin this daily reading habit well before the rest of your GMAT studying—a year or more. Where will you get the time to do all this reading? Well, if you sharply reduce TV, video games, and other forms of electronic entertainment, you actually will be doing your brain a favor.

If you are relatively comfortable in verbal, and you haven』t even looked at math since an unfriendly farewell a few years back, then you need to study math, starting pretty much as soon as you finish reading this post. You don』t get a calculator on the GMAT Quant section, so practice mental math—every day, you should add subtract multiply divide in your head. Get remedial books published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lgebra Review」, 「Geometry Review」, and start reading. Look for every possible application of math in your life. Think areas of rooms, grocery bills, gas mileage, and the like. Do the real world math. Ideally, all this focus on math should begin months before you embark on, say, a three-month study schedule for folks stronger in verbal.

In both cases, this extra focus you give one area or the other should be considered over and above how long you study for the GMAT. These are the extra hours you need to study for the GMAT.

So how long should people study for the GMAT, on average?

Studying for the GMAT takes a lot of time, regardless of your skill level. Average GMAT students can expect to spend 100-170 hours studying, over the course of 2-3 months. The very top scorers on the GMAT often spend more than 170 hours, with study plans lasting up to 6 months. Keep this in mind when considering how many hours to study for the GMAT.

That』s a general overview of how long to study for the GMAT. The study schedules at the links above will give you more details, and more a sense of what』s required. If you have more questions about your needed GMAT study time situation, please let us know in the comment section below.

By the way, sign up for our 1 Week Free Trial to try out Magoosh GMAT Prep!

——Mike

更多內容,請關注Magoosh


謝邀,說句不好聽的話,想考到700分,確實有點難度,2016年中國的考試GMAT平均分是580分,你可以想像一下,基本的考生都是國內外比較頂尖的考生,但是這個分數就是上不去。。。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呢?其實這個要從GMAT本身的考試性質來決定。我們先來說一下GMAT吧,它呢是一個要申請國外頂尖的商學院必須要考的考試,而且很多知名的商學院也只認GMAT的成績。最重要的是它的題型,和托福雅思是有很大區別的。商科思維,是一個考700+必備的技能,很多學霸同學無論怎麼考都考不上去,就是因為缺乏了商科思維。

說起來很容易:啥嘛!就是缺了一個商科思維嘛!

難道你認為這個商科思維很容易就有的嗎?錯了,如果說你天生就具備這樣的能力,「OK,我覺得還可以」;但你是個學霸,但是不具備這樣的一個能力,「不行,我覺得不行」。

其實,我建議,不具備商科思維的同學去報一個GMAT培訓班,因為你不具備這樣的一個思維,是需要有人帶領去探索這一塊兒的。無獨有偶,肯定有人說我要打廣告了,but sorry,這確實是一個事實,你要想從無到有的話,有人去引領你是很重要的。

再回到主題,在你具備了這樣一個思維的條件下,想要衝刺高分的話,就是時間的問題了。「2-3個月,還需要每天至少4個小時的有效複習時間」,注意,是有效複習時間,you know what I mean...

不要被網上那些700+的雞湯灌得暈頭轉向了!!!不要被網上那些700+的雞湯灌得暈頭轉向了!!!不要被網上那些700+的雞湯灌得暈頭轉向了!!!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你以為700+很簡單嗎?對不起,你太天真了。這需要你在具備商科思維的條件上,還要有解題能力!!「解題能力?很簡單啊,不就是閱讀理解改錯嘛!很easy啊!」同學,要是你這樣想的話,我只能對你說,homie,放棄吧~

so,總結一下 700+=商科思維+解題能力+每天至少4小時有效學習時間+2到三月 by the way,一個專業培訓GMAT的機構。

具備以上幾點,700+分分鐘的事!

最後,祝你成功考到理想的學校~


先說結論:GMAT其實是一個很考基礎的考試,基礎好的話熟悉一下考試提醒就可以了。

我個人情況是國內初中成績較好,美國大學理工科背景,上大學時考了TOEFL 112分。

去年一月份決定考GMAT,就在同一周的周三報名了當時周五的考試。在周四做了一套OG,一套註冊送的電腦練習題,最後周五考試一戰730,沒有刷庫。我個人覺得如果國內初高中的英語水平和數學很紮實,GMAT沒有那麼可怕。拿語法來說,大部分就是國內初高中英語考試的語法題,如果掌握了完形填空的和選擇題的思維方式不難做出來。數學方面涉及到一點點統計概率論知識,可以看看知識點。


上七百應該是可以在相對短時間內實現的。你先做套gmat prep的模考,然後看下弱點在哪兒,如果主要問題是語法部分的話那麼我覺得突擊複習十天語法,再花五天把其他地方查漏補缺下,七百沒問題


同在國外上學

裸考750

我覺得完全不需要複習


我本人的經歷,3 個月的時間, 最後成績730。

開始準備, 先把OG各部分考點的要求都熟悉了一下, 然後開始刷OG上的題目熟悉題型。這樣差不多過了半個月。 發現效果太差, 尤其是邏輯部分, 正確率太低,迷茫了。

開始不停上網找資料,查看考G前輩的備考經驗, 也嘗試按照一些網課視頻學習了一段時間, 做了一些模擬題, 但是做限時模擬時才發現方法和實際差別不要太遠哦,這些所謂解題方法要不然純粹扯淡,要不然就是各種分類,結果做題時更是雲里霧裡, 然並卵了。

第一個月就這樣過了, 我總是感覺還在GMAT真理的大門之外徘徊,心裡那個急呀。 偶然知道了一個GMAT大神級人物--本質教育的澤宇老師。 聽了他的試聽課後突然就有了一些豁然開朗的感覺。 原來語文部分太差是因為是自己的邏輯基礎太差, 很多概念性的東西模稜兩可。 閱讀老是做不完是因為材料老是記不住有木有?做題時還是要翻來覆去讀好幾遍, 能做完才怪~~~知道了原因, 毫不猶豫的報讀了他的課程。 一個月的時間 形式邏輯基礎, 澤宇閱讀法, 如何用形式邏輯解決CR問題, 語法如何提高, 加上作文, 數學全部過了一遍。

第三個月, 課程結束, 開始刷模擬題, 因為澤宇老師反覆說過, 一定要知行合一, 適當的限時模擬是GMAT高分的一個關鍵因素。 在刷的過程中不停的嘗試運用課程中學到的知識和方法。 在刷題的第一個星期, 覺得還是有些困難, 即使知道方法, 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去反應, 時間還是比較緊, 但是做題的正確率會有所提高。後面幾個星期, 隨著題目做的越來越多,把課程上學過的知識差不多又複習了一遍, 逐漸有種漸入佳境的感覺。

考試前2天看了一下機經, 因為是在褲中, 考試的時候也中了幾道題,不知道對最後成績幫助有多大, 考完出成績,730成功分手 ,我突然莫名其妙的平靜,並沒有那種欣喜若狂的感覺, 可能是因為我覺得我按照正確的方向努力了, 雖然跟大神比起來差很遠, 這個成績也是我努力的見證吧。


認識一個中科大的師妹,一個月備考托福100+,然後又備考一個月GMAT,720……

都只考了一次


根據全球GMAT考試數據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GMAT平均成績為558分,中國GMAT平均成績為581分,這個數據跟700相比們顯然有著很大的差距。但是看完了我這條回答, GMAT上700+妥妥的!

要考到GMAT 700,需要一個至少Q50+V34的成績,具體來說就是保證Q50/51的前提下,語文單項需要達到RC60%+,CR70%+,SC80%+的一個正確率,方可達到700分。

知道了Q50+V34可以獲得一個GMAT 700的成績,那麼我們接下來分析你的GMAT上不了700的原因!只要你糾正了這些錯誤,上700+妥妥的!

一、英語能力

雖然GMAT考的是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跟商科思維,但是畢竟是一場英文類型的考試,因此,英語能力是最基礎要考量的。GMAT所需辭彙量是8000-10000左右,如果你說你只有3000,那麼你的成績上不了700是肯定的。

其次是一個快速閱讀的能力,考過GMAT的同學都知道,GMAT的每道題都是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的,因此一個快速閱讀的習慣很重要。但這正是我們中國考生薄弱的地方,這也是為什麼一旦面對長篇閱讀,就很難把握好時間跟正確率之間的平衡問題了。

針對辭彙,同學們需要背誦的是GMAT核心辭彙以及數學辭彙,當然,GMAT考試裡面還會涉及到不少生物,科技,醫學方面的專業辭彙,你並不可能完全的背得完。因此這些辭彙能認識就認識,不認識其實也並不妨礙做題的。

針對快速閱讀,這方面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多下功夫,比較推薦的閱讀物是「經濟學人」。

二、商科數學

對於大多數中國考生來說,數學部分基本上都是能夠輕鬆拿到一個50分的,除了這些同學外,還是有少部分學生拿不到50.原因如下:

(1)辭彙問題

GMAT數學辭彙在整個備考中是需要單獨掌握的,數學部分的辭彙需要牢記,這樣才能夠正確的理解清楚題目的意思,很多同學其實並不是不會做題,而是可能理解錯了題目意思。

(2)知識不夠紮實

在GMAT考試中,其實運用到的知識點都是我們初高中所學的,知識點本身不難,不過有的GMAT考生可能由於已經畢業了好幾年,或者是自身數學基礎不夠牢固的關係,所以在這部分會稍微薄弱一些。

針對知識點不夠紮實,我們需要做的事是清GMAT 數學相關的知識點,並做到有針對性的做題,從而來打牢基礎。

GMAT數學十大高頻考點匯總▼

除了以上知識點,Geometry、combination and permutation也是用的非常多的,同學們在備考的時候可以著重複習一下。

三、邏輯分析能力與商科思維

在GMAT考試裡面,邏輯分析可以說是貫穿了我們整個考試的角角落落,這是西方對於一個領導者與決策者要求的基本技能,但卻是我們中國考生最缺乏的。

在我們所接受的教育中沒有與之對應的課程,大部分中國人對「邏輯」並無清晰、有意識的認知,且我們養成的學習習慣甚至與之相駁。

邏輯講究一個事件和下一個事件的推導過程,講究按部就班、合理安排。

因此如何建立並培養好相關能力並運用到考試中去顯得尤為重要!在這一部分,我們更多的是需要掌握解題思路答題技巧以及思考方法!

四、錯誤的認知

可能很多同學在準備GMAT考試前已經具備了一個比較好的雅思托福成績,但是我們應該清楚的知道托福雅思跟GMAT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考試,不能錯誤的把托福雅思的做題方法帶入到GMAT考試里去。

再者,你得對自己的情況有一個清楚的認知,每做一道題,每做一套模考,都要總結分析,查漏補缺,再有針對性的提升,切忌過度自信或過度自卑。

五、錯誤的複習方法

經常會遇到有同學問,我備考需要做多少多少題,其實GMAT考試裡面,題海戰術是最無用的。我們需要做到,每做一道題就能夠從中獲得提升,別光顧著做題,多總結,不僅僅是錯題,做對的題一樣要分析,只有當你弄懂了一個題型,你才算是真正的掌握。

錯題可以記錄下來,當遇到瓶頸或者是沒信心的時候,就把錯題拿來逐一分析。

一個比較推薦的複習順序:先辭彙(已有較好語言基礎的同學可以先略過)-OG(打基礎)-OG錯題-OG精練-網頁模考(雷哥網)-Prep(夯實)-考前1-2天看一下IR及AWA。過程中間配合曼哈頓語法及雞精食用,效果更佳!

七、心態心態心態

這也是一個很老生長談,但很普遍的問題,你連心態都不好,還拿什麼上GMAT 700分。

很多同學在備考的時候過度的去關注換庫問題,一旦換庫整個都慌了甚至會有棄考的行為,這同時也是說明了一個過度依賴雞精的現象。我們需要知道的是雞精只能做一個輔助作用,我們要學會的是如何從雞精中獲悉考試方的一個題型及意識,而換庫也只是換題,只要自身具備了相應的能力,那麼無論怎麼換庫都是不怕。

八、在線備考平台APP

1.雷哥網,GMAT一站式備考智能平台,涵蓋了GMAT備考所需幾乎全部主流題目,科學分類,搭配智能模擬模考,為GMAT考生提供一切備考所需。

2.雷哥GMAT APP

移動端GMAT備考平台,把PC端搬到手機上,新增備考社區功能,讓學習備考不孤單,和數萬GMAT考生一起交流成長。

離線做題功能讓大家隨時隨地,想學就學。把GMAT做題提升變成一件更簡單的事。

需要學習資料的私我哦~


等我考個750+再來答


華南理工大學學姐GMAT首戰700分,7.12-9.21,她的學習備考日常是?

分享嘉賓:崔同學

學校:華南理工大學

年級:大四在讀生

成績:一戰700

專業:金融學

申請香港研究生,經濟金融專業

分享內容:

1、擼完雅思擼GMAT,我為什麼要留學以及該如何規劃時間?

2、複習時間少於兩個月,語法、邏輯、閱讀如何平衡,邏輯題的瓶頸如何突破?

3、考試過程中的有效經驗、技巧和工具,OG如何更好的利用以及模考到底怎麼做,作文要不要寫?

4、關於留學申請,還處於上課中的學生的特點以及需要準備哪些事情?

添加微信:szxdf05 回復 GMAT進群聽講座


GMAT770。

學習讓你提高你的分數區間。

多考幾次,運氣好,就會考到分數區間的上限。

人們往往注重第一點,忽略了第二點。

==========

小廣告

普通背景如何申請世界頂級商學院MBA?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