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的政治正確下,哪一部分的私德是允許被攻擊的,為什麼?

在 如何看待道德綁架行為? - 社會 及其類似的問題下,大部分人達成了共識認為私德是不應該被judge的,認為任何的道德都不應該用於約束他人的行為,任何從道德出發的指責和攻擊都是不恰當的。

而在 如何評價王思聰在微博炮轟范冰冰和張馨予? - 娛樂圈 這個問題下,又有大量的高票答案從王思聰的語言不當,抨擊相關人士私生活中介入他人家庭入手,指責他人品差,「low」,沒有道德。

如此看來,並非所有的道德問題在知乎上都是神聖而不可攻擊的,那麼具體的標準是什麼?哪一部分的私德是允許被攻擊的,而哪一部分是不能的?


這個問題就漂亮了。你說私德不能攻擊是吧。我說你沒有私德,這算攻擊私德嗎?當然不算!


謝邀!

蓄意給對方造成錯覺來圖利的私生活領域的行為應該被攻擊。

雙方都事先知情而且不傷害無辜第三方的私生活領域的行為不應該被攻擊。

譬如說,一個富二代公開宣布不婚,大家都知道他不會輕易結婚。他與女孩子們上床、分手,是不應該被攻擊的。如果一個人的親閨女被這個富二代甩了,他覺得憤怒,我反而會嘲笑這個做父親的不識趣。(這個富二代是真人,知乎網友確實沒有攻擊這個富二代的男女關係,他的名字我就不說了)

再譬如說,一個男人正在脫一個女生的衣服,該女生百分之八十的拒絕、百分之二十的同意。如果該男士硬上,可能構成強姦。該男士慾火焚身,突然很嚴肅的表態說會娶這個女生。女生同意了這次做愛,並與該男士成為戀人。後來該男士在女方未變心、無過錯的前提下提出分手。那他的私生活就應該被攻擊。(注意,不是攻擊他做愛了,而是攻擊他欺騙)


在知乎(互聯網)的政治正確下,哪一部分的私德是允許被攻擊的,為什麼?

在知乎(互聯網)允許被攻擊的同時往往也會被直接舉報、刪除、封禁。

1.互聯網公司

某些公司你不能損:某H、某U。

某些公司你不能誇:某熊、某鵝、某巴。

某些公司你不能質疑不能討論他們的經營,不能質疑他們的審核管理人員和公共編輯:某乎。

2.政府

政府無論對錯無論是否合法都要罵政府,不能替政府辯解,否則你就是五毛,你就是雜碎。

3.弱者

弱者無罪,公正萬歲!For Monster China !任何偏袒強者的行為都無恥至極!

4.性取向男子主義女權主義生命平等宗教民族等等話題下(+/-你們懂的)都會遭到代表著知乎政治正確的用戶的人身攻擊。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

我們說王思聰沒私德。

是陳述事實還是人身攻擊?


因為道德評價本來就是被允許的,而道德綁架只會在社會地位相差不大的情況下發生。

題主認為,在道德綁架類問題中,大部分人認為私德是不應該被評判的。但我要說,「評判」和「道德綁架」還是有差別的,只有在社會地位相差不大的情況下,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評判,才會對被評價人造成道德綁架的效果。評價人數的累積則會加強這一效果,如被要求讓座時一車的人都會看著你,甚至附和。許多和你社會地位相同的人對你的「道德評價」會自然而然地「綁架」你。

但是如果社會地位相差太大,普通的「道德評價」就完全沒有用了。你可以指責某度流氓,但你只是他眼中的市場份額-1;你可以指責某些運營商陽奉陰違,但你還不得不用它們的產品;你可以指責王思聰,並在知乎或者微博上得到了大量的贊,但是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社會地位相差大到數量幾乎無法彌補。大概只有數量高到一定地步(如全國人都指責他)或者媒體報道這種級別的「道德評價」才會對他造成「道德綁架」吧。

還有一點是「共情」,在道德綁架的問題中的案例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應該是感同身受,得出的結論也是合情合理。而王思聰給大家的印象就是個超級富二代,大家怎麼也不會和他有共鳴吧。


道德問題從一開始就是可以被評價的,社會輿論是規範人的行為的一個重要力量。

現代社會不可以被評論的私德並非是私德,而是在社會規範變遷過程中改變的道德觀念。這些行為被社會剔除出道德的範疇,自然就不可以評論了、


女權主義!


只要不物化女性其他基本隨意。

不過對於管理員來說你友善不友善就是看心情了。


任何私德都是可以被攻擊的,差別只是在被攻擊的「私德」到底是什麼樣的。

論點一:不存在「私德」

道德從其誕生之時,就註定了是一種以「要求他人進行或不進行某種行為」的社會產物。在法律誕生之前,道德就早已存在。換言之,任何「道德」本質上都是群體的產物。

一些人認為「私德」指的是「不影響他人情況下的行為所涉及到的道德」。但可惜的是,除非一個人完全與世隔絕隱居起來,同時不用任何社交工具,否則他的任何行為不可能對社會不產生任何影響,最多是影響好壞的問題。

比如說,一個人在家裡偷偷吸毒,這看起來是一件「私事」;但實際上,他買毒品的行為會助長毒販的氣焰,他吸毒後也會成為社會的不安定因素之一,這些都是和大群體息息相關的。

論點二:道德就是為了綁架他人而生的

上面我提到過,「道德」誕生於群體。這就意味著「道德」本身就是群體對個體行為的要求。既然是「要求」,那麼自然要通過暴力和非暴力手段維護之。

一些人在當初南京小悅悅事件里大肆批判所謂「道德綁架」,認為「見死不救是本分」。然而事實上如果他們的孩子眼睜睜地從樓上掉下去,而周圍的人只是在一邊看著的話,恐怕他們的反應並不相同。同理,當初暴打開車女司機的時候他們認為是罪有應得,但當於歡的母親欠錢不還被侮辱的時候則認為是黑社會欺人太甚。這無非就是以自身利益作為考量的道德判斷方式而已。換言之,如果一個人說「不要道德綁架」,意味著他其實想說「他的行為雖然違反道德,但對我有益,所以不能用道德要求他從而讓我吃虧。」

論點三:公眾人物理應負擔起更多的道德責任

前面兩點論述了道德本身的特性,但追究到一個道德到底是怎麼被人接受的,就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了。

道德可能產生於暴力。比如過去的「忠君」,在辛亥革命溥儀下台後就無影無蹤了。如果外星人有一天進攻地球,可能「忠外」就又是一種新的道德了。另外,法律也是一種強制的道德準則。

但現階段道德更可能產生於宣傳。例如性少數群體平權的思想是怎麼出現的?主要還是一些有才能的性少數群體公開坦白自己的身份(比如蘋果公司的現任總裁),才使得人們能夠正視這一群體。同理,明星、網紅的粉絲數量眾多,所以他們在網路上有著相當大的號召力。他們宣揚什麼,人們就更可能接受什麼(特別對於其粉絲而言)。正因如此,我們才有必要監督這些人的言行,讓他們儘可能宣揚有利於社會進步的道德,同時遏制他們宣揚有害於社會進步的道德。這不是什麼「道德綁架」,這只是一種應盡的責任。

以上。


攻擊私德一向都是常用手段,從百姓對罵到總統競選,無所不用,並沒有人說不可以。什麼是私德什麼是公德?其實兩者並沒有明確界限,你能說私德就一定和公共利益無關嗎?所以問題本身不成立。


我說狗粉是什麼樣一群人,知乎說我不友善╮(╯_╰)╭


我說狗粉用道德綁架別人,然後知乎說我不友善。


任何都可以啊。

一部分人認為,你不該輕易去訴諸道德判斷,因為你的材料總是局限的,所以你的判斷很有可能被誤導了。

還有部分人持著道德相對主義的看法,愛狗和吃狗兩種行為在不同的人看來會得出兩種觀點,因此與其不持任何一種看法,而是觀察損益。

當然另一部分人認為我與其判斷你是不是真low,還不如通過一些顯而易見的標籤和符號來判斷,省事方便,智商隔離。畢竟你真low假low怪我卵事。

但是但是,無論如何,私德當然可以被攻擊,難道你變態我就不可以指責你嗎?你冷漠虛偽低俗拜金諂媚就可以宣稱這是私德而被原諒嗎?

可以被原諒的話,就是對想這樣做卻畢竟未曾這樣做的人的羞辱。

但是但是,指責之上的行為是不可取的。


知名度低的都叫私德,知名度高的上個廁所也叫公德。

所以說,不知名的人的私德是可以被隨意評論以致謾罵攻擊的。


輔導員最喜歡侵犯他人的私德


人總是說一套做一套。


誰來允許?誰是裁判?大眾標準還是至高的道德標準??

我不知道。

如果是按心理來分析,任何對私德的議論和攻擊都是符合人性的都是合理的。當然爭論也是合理的。爭吵其實就是良性運動。

如果是道德標準,那麼首先,大家的標準根本不同。爭論還是在所難免。我們所認為可以攻擊的私德也不同。(當然人人心理都有標準的)爭論還是好的。

總之,我也不知道大眾心底認為什麼,不過不要害怕爭論本身。


具體的標準就是沒有標準,乾的不是太過,還能拉到人來幫罵,再加上幾個拉偏架的,於是就政治正確啦!

至於道德,你覺得這個能管住誰?


各種水軍,偏聽偏信是知識分子不可觸碰的高壓線,關我屁事大法好,關我屁事正三觀!


推薦閱讀:

自殺是否是道德的,人們有沒有自殺的權利?
將自助沙拉塞得滿滿的是一件不正確的事情嗎?
怎樣在法律範圍內對付小三?
160隻燕隼和一個無罪過的活人被綁在兩條鐵軌上,列車失控,你怎麼選?
kindle以換代修後沒要我的舊kindle怎麼辦?

TAG:知乎 | 道德 | 政治正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