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到底有沒有用?

一直以來,我心中都有一個疑惑沒有得到解決。那就是「經濟學,到底有沒有用」。產生這個疑問的本根原因在於,我認為,經濟活動之中,變數是在太多了。「經濟學,到底有沒有用」的問題在內心深處,更精確的表達是「經濟學,學了能否更容易成功」。

近期,在翻看了好幾本經濟學的書籍之後。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經濟學,給人的第一感覺是龐雜而有些空洞。但是經濟學,從根本上講是研究人類一般生活事物的學問。這是19世紀偉大的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在他的教科書《經濟學原理》中這樣寫到的。用更加通俗的話說,經濟學,就是對經濟現象和經濟活動進行解釋和研究的學科。

它來源於生活。所以並不要覺得它很「虛」。

那麼,經濟學,到底有沒有用?我尋找的答案是「經濟學,是個中性的東西。」

古語有云「條條大路,通羅馬」。我覺得用來這裡很是恰當。因為經濟學本身,就是對以往發生的時事件,試圖尋找到一個導致這個事件發生的路徑。換句話說,就是「羅馬」已經是實實在在的了。那麼,試圖驗證一條可以到達羅馬的「路線」。這就是經濟學的存在價值。

那麼問題來了。經濟學家們,大量的統計和研究,發現了從A這條路,可以到達終點「羅馬」。那是不是說明「只有」A這條路能到達,或者其他的路線都不能達到「羅馬」呢?很顯然,不是的。經濟學,只發現了眾多的路徑中的一條或幾條。

經濟學,彷彿是一個老者在跟你講述過往發生的許多事情的經驗。例如「創業,失敗的可能性超過90%;在河水中游泳的人比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淹死的比例高出50%等等」這些都是通過老者的經歷,而總結出來的經驗。

經濟學,就如同這些老者的經驗。至於這些經驗,到底有沒有用?其實經驗本身和經濟學一樣,它是中性的。但它到底對你有沒有用,了解它們之後會不會更好的生活?其實這個也是中性的。

這些「經驗之談」和經濟學類似,就如同一個漂流在世界中的一個「信息」。

說得太抽象了。形象一點說,還是用「老者說經驗」這個例子。如果,老者說「在河水中游泳的人比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淹死的比例高出50%」這條經驗信息。給到你。你聽進去了。你今後的行動,是不在去河邊游泳了呢(因為淹死幾率大)。還是聽了老者這條信息之後,今後你還是會去河裡游泳,但是會因為「淹死的概率更大」這條信息,從而你會做好更多保護性措施呢。

如果,因為知道了這個經驗,導致了你的行動,變得畏畏縮縮甚至於不敢行動。那麼,老者的「經驗之談」對你來說,就是副面作用。如果,你因為了解了這個「經驗之談」更好的保護自己,那麼這條「經驗之談」對你來說是正面作用。

說了這麼多,只是想說明。經濟學,更多的是告訴你,這件事情發生的原因(之一)。但是並沒有告訴你,如何去解決。那麼,還有沒有必要去學習經濟學呢?我的觀點是,不學也行。就如同,你可以不去學物理,不知道「電」是什麼性質。但是,這並沒有影響你,運用「電」來更好的生活。不過,如果你去學了、去了解了「電」性質。那麼,你就不會去觸碰240V的電流(因為可能會被電傷或電死)。

所以,經濟學,到底有沒有用?

我的答案是:「經濟學,是中性的。對你有沒有正面作用,要看你有沒有更好的行動」。

好了,今天就碼字到這裡。用格雷厄姆的一次演講文字來做為結尾「經濟學,金融學和證券分析,與其他實用學科的一個主要區別在於,前者不能以過去的現象指導目前和未來的行動,然而,在對過去的教訓進行研究和理解之前,我們沒有權利去拋棄它們」

推薦閱讀:

輕鬆一招,識別銀行理財真假
如果想要有尊嚴地老去,25 歲開始準備還來得及嗎?
「匯添富」靠譜嗎?
逾期幾天,會毀了你的徵信?

TAG:经济 | 金融 | 理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