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高價值專利』很大程度上是在拼概率

上周二參加了一個活動,就『高價值專利』的話題進行了討論。大家的話題集中在如何對『高價值專利』進行運用和運營上,我的話題是『專利分析與Ai思維』(深受上上周DeepMind 發表在 Nature 上的論文毒害至深)。

當談到『高價值專利』的產生機制時,我的基本觀點就是:高價值專利的產生基本上就是一個概率事件,既然是概率事件就有很多偶發因素,並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係,惟一能夠做的就是提高事情發生的概率,僅此而已

在這個會上我提到一個案例,那是L君在2013年申請的一個專利,我跟L君是多年好友,自然無話不說。L君當時興沖沖地跟我提到對未來無線充電技術非常看好,而手機電池電量不足又是制約手機應用一個關鍵的因素(當時連雷布斯也這麼講)。出於為未來美好前程提前做好布局的考慮,L君構思了一個技術方案,來實現兩部手機之間點對點的電量共享,並且廢寢忘食忙乎了一陣,申請了一件內容翔實,配圖豐富的發明專利。

這件專利提交了申請,通過了實審後被授予了專利權。L君拿到專利證書紅本本的時候,他的笑容是燦爛的,心中是有愛的,對黨和國家是充滿感情的

可是,L君沒有想到的是,在4年之後,技術不那麼先進的共享充電寶竟然成為了市場的熱點,而無線充電技術離實際應用還遙不可及,而粗看他的專利可以說奇蹟般地cover到了現有的無線充電寶技術,而再細看上面還多了兩個字叫做『無線』,以及一句多餘的限定。L君再次見到我的時候,只淡淡地說出了兩個字:蛋疼。

你沒有猜錯!L君在開始構思的時候,想到了電量共享,想到了LBS(額,有多久沒有看到這個詞了),想到了移動社交,想到了社交排名,但惟獨沒有想到在一個櫃檯上放置一個大盒子,掃碼後把充電寶拿出來,然後再塞回去。就這樣?對,就是這樣。

L君遇到的情形放在從業的角度看,其實都不算特例,甚至可以舉出很多很多,成為一種普遍性的現象。換句話說,我們勤勤懇懇做前期調研分析,與發明人交流確定技術方案,甲方雙方互懟直到把申請遞交出去,接著輪番跟審查員對質直到拿到專利授權,到最後卻發現,那些提前做好規劃布局並預期在未來用到的專利技術,往往不能兌現。反倒是那些一開始也沒認真籌劃並被寄予很大希望的專利,到了關鍵節點卻反而能被用到實處。

對於這樣的現象,該如何正確地看待呢?

你所認定的高價值不一定是真的『高價值』

在進一步展開討論之前,有必要對『高價值專利』這五個字進行更詳盡的定義。

事實上,我很同意把技術、商業、法律三者完美結合的專利看作是『高價值專利』,但更願意把這個詞的定義再拓寬一點點,那就是『一切能拿出來搞事或搞錢,且能提升個人或企業價值的專利』都可叫做『高價值專利』。我知道這麼講的時候很多人要開始噴了。「如果按照您所講的,那些拿出來訛詐別人的專利也算是高價值專利啰?」 

對呀,我就是這麼想的,如果「訛詐」成功那麼仍然可歸入『高價值專利』的範圍(因為它已經經過了法律的測試門檻並且使得某些個體或企業從中獲取到了利益),如果「訛詐」不成功(我並沒有說這裡包括某些二維碼的專利),那麼拿出『打鐵還得自身硬』這個亘古不變的真理來做事後總結就再適合不過了。

這個論斷其實是想說明一點,那就是一般人心中認為的『技術厲害』的專利其實並不構成『高價值專利』的必要條件,甚至連充分條件都達不到,而只能說是一個要素。我知道這一點對於技術有迷戀情結的人也許不大能接受,但說到底,人天生難免都有自我愛憐的傾向,雖然認請現實不一定能讓這種心態瞬間發生改變,但至少能幫助你看清事物的真正價值所在

真正決定專利價值的是市場

按照行業人的理解,通常把專利從技術上分為基礎專利和應用型專利,且通常認為基礎專利的價值要高於應用型專利。現在由於多了一個『能不能搞事』的維度,兩者一排列組合就變成了下面這個表:

從這個表看,在第一象限中,能搞事又基礎的專利典型的如高通的通訊基礎專利,這個象限所佔的專利少之又少;在第二象限中,不搞事又基礎的專利數目會更多一點,比如各個基礎學科的基礎專利;在第四象限中,能搞事的應用型專利典型如今年大火的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專利;而第三象限中,既不搞事又屬於應用型的專利,就是目前行業里大部分申請後就一直躺在專利局文件櫃里的專利了。

好了,本來我們希望能給這四個象限的專利價值作一個排序,到最後想了半天卻發現基本無從排起。打個比方,tesla的某些專利現在被當作開源使用,但如果它被用作訴訟的武器,其所獲得的權利金,是不是會遠高於開源後產業效應擴大所帶來的收益,亦或相反;再比如,某些領域裡的應用型專利,其價值就真的不如基礎專利?如果真的這樣,你又怎麼解釋應用型專利被廣泛用在專利訴訟中的現狀。

雖然如此,但換一個角度看,只要能充分地滿足市場的需要,無論哪個領域,也無論是基礎型專利還是應用型專利,都將馬上威力全開,變得奇貨可居。也就是說,決定這些專利有沒有價值的最重要因素,也許並不在專利本身,而是其所處的市場環境。比如,如果沒有投資熱潮,那麼共享充電寶的專利是不是只是一個擺設而已;要不是共享單車成了市場的香餑餑,那麼人家是不是都懶得去給專利續費了。換句話說,這些專利之所有顯得有價值,也許只不過是它在一個適當的時間,撞在了一個市場中資本的風口上罷了

由於資本可以說是相當逐利的,而市場的環境和競爭態勢又是千變萬化的,這就導致預測專利的價值變得十分困難了。就不再提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這些看起來新奇但在上面已經用爛了的案例了,也許十幾年前連你也知道互聯網是一個風口,但假設當時你就盤算著布些專利到時奇貨可居,那麼到今天你仍然有可能是顆粒無收的,因為你很難想像為什麼是輸入法專利變得這麼燙手而搜索卻鮮有人提起,為什麼偏偏是二維碼專利而不是搖一搖專利被拿出來搞事。

此外,真實的知識產權競爭態勢、輿論、基至個人的喜好都會是『高價值專利』的助推器。比如你本來希望拿根棒子出來打人結果卻發現家裡只囤了一根胡蘿蔔,結果胡蘿蔔就搖成一變成了『高價值專利』,連胡蘿蔔自己也搞得莫名其妙。再比如也許本來兩個冤家對手大家只是你無效我一件專利,我再無效你一件專利玩過家家,但某一天本小姐心情太不好,牙一咬標的額非得搞到幾千萬,結果大哥也不高興於是反咬你一口,大家一邊互懟一邊把『高價值專利』抬高了幾個數量級。

然而,無論推動專利價值提升的因素來源於理性的決策,還只是衝動的意氣用事,你都能看得到背後那一隻若隱若現的手,它的名字叫做:市場

最後:認真地談論概率事件

如果我們承認『高價值專利』的產生充滿了不確定性,那麼產生『高價值專利』的機制就變成了一個拼概率的遊戲。

既然如此,如何做好這場賭博的遊戲呢?

(1)追逐大頭:平均斯坦與極端斯坦

按照《黑天鵝》一書的理論,在我IP圈的朋友中隨機抽取100個人,可能平均每人年收入是20萬人民幣(專利人真有錢)。但如果這100個人里很幸運抽中了王總(那麼多個王總我沒說誰呢),那麼平均財富值差不多就要上億了。王總加入前的數據屬於平均斯坦,加入後的數據變成了極端斯坦。這樣的情形放在做專利布局的角度去看,就是要勇敢地跟大頭們站在一起。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一是大頭的進入往往能夠迅速組織出配套的資源與資本,使專利技術對應的科技潛力最快地發揮出來;二是,大頭的試錯成本實在太高了,屌絲們賭錯了也許可以一笑了之,大頭們賭錯了,花出去的可都是白花花的銀子那。

(2)優勢領域持續賭

很大程度上,專利是技術的副產品,其主要目的在於保護技術。所不同的是,專利申請並不需要產品上實現而只需要理論上論證即可,這就使得專利申報具有了投機性。理論上,每個個體或公司都可以天馬行空提前申請占坑專利以圖在資本風口來臨時賭上一把。

雖然事實上,身邊也不乏有這樣的人存在,但從實際概率上統計,這樣成功的個案仍然極低的(如果不是幾乎沒有的話)。其原因在我看來包括了三方面。一是這樣的個體通常不參與直接研發或研發投入成本太低,這就導致他們對技術問題的認識仍然落在(甚至低於)「平均斯坦」的範圍內;二是當公司未投入主要精力在該領域上時,即使專利真的落在了風口上,其也沒有足夠的信心和動機去主動發起一次訴訟(可以統計一下,大部分公司所謂的牛逼專利基本上都是最有優勢而且基本上就那幾件,無論是果果、星星、為華還是興中),而專利的價值在這種情形下也很難顯性化(不得不說,也許不被關注的事物的確更重要,但我們對它們無從談起);三是,研發本身有其規律,持續地研究有利於精準地發現和把握這樣的規律,而見風使舵很多時候只是做著無益的布朗運動

從這個角度上看,概率更大的方式反而是老老實實在自身的優勢領域裡布局,而不是追求廣撒網的粗放型申報方式。

(3)帶著問題往前賭

本文的最後一條心法,基於優勢領域帶著問題往前賭。

如果說只顧看著自己的優勢領域還讓人有顧步自封的嫌疑的話,那麼帶著問題往前賭就是基於自己的優勢去進一步尋找新的突破口了,關於這一點我就不再為這家公司打call了:

從真空吸塵器、無頁風扇到吹風機,雖然優勢還是超高速數碼變頻電機和氣流倍增技術,但每次都能從生活中的小問題尋找到新的創新點,並且一再領先。

「炮哥能不能舉一個不基於自己優勢領域,在不同的領域只要進去就做得巨牛逼的公司來聽聽?」

醒醒,孩子!

總結:

高價值專利的產生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個低概率事件。

一切能拿出來搞事或搞錢,且能提升個人或企業價值的專利,都屬於『高價值專利』。

決定專利有沒有價值的最重要因素,也許並不在專利本身,而是其所處的市場環境。

大部分的專利之所有顯得有價值,只不過是它撞在了一個資本的風口上罷了。

如何有效提升『高價值專利』的輸出概率:(1)追逐大頭:勇敢地跟大頭們站在一起;(2)優勢領域持續賭;以及(3)終極方法:帶著問題往前賭。

作者:林炮勤,紅堅果IP管理系統創始人,原騰訊、美的、富士康IP高級顧問,專註研究BAT及蘋果谷歌等巨頭的IP超過十年。

作者個人自媒體微信公眾號:智圈(iwdoing)每周1篇原創文章關注創業IP、專利與創新。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聲稱發明永動機的何文濤及其所謂永動機?
專利檢索的思路是什麼?
專利在研發中的作用到底大不大,普通的研發人員是如何看待專利的?
專利代理的春天什麼時候到來?
MIUI 8 借鑒了氫 OS 的聯繫人頭像處理方式,是因為一加忘了申請專利嗎?

TAG:专利 | 知识产权 | 专利审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