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那些髮型店的工作人員不管大小都喜歡給自己起一個英文名?

每次去剪頭髮的時候,一進去總是諸如這樣的:Irving洗頭啦,頭洗好了allen過來剪頭髮啦。

為什麼他們都喜歡給自己起一個英文名字呢?


首先其實也有不少髮廊的員工是叫中文名或叫號數的,那麼為什麼大部分髮型屋是叫英文名字呢?

因為10多年前基本只有有海外背景(包括海外迴流的華人,港澳台人士等)的髮型屋是有系統培訓的!而這些海外背景的髮型屋,進去第一件事就是幫新人起一個英文名,別小看起名這件事,它意味這新生和代入感。

遵boss之名;以後你不再是村裡土渣的二蛋,而是髮型界里耀眼的allen!

由於習得系統培訓這逆天技能,二蛋的進化比同時期的三蛋四蛋快,五萬年後二蛋的後代大概占髮型界的50%五十萬年後二蛋的後代已經佔領了90%的髮型界了,而起英文名就像DNA一樣烙印在髮型屋身上。


這是真實的故事啊。

我走進理髮店門。

「你好……」門口坐著的一名清秀的青年馬上站了起來。

「不用先洗,剃頭。」青年聽後把勸我先洗頭的話吞了回去,伸手讓我入座。

我摘下眼鏡,眼前一片模糊,青年出現在我身後和身前的鏡子里。

我猜他不是tony就是tango就是tesco就是Michael就是samuel就是jackson……老師。

「你好,我是大東老師……」

嗯?!我心裡一驚。

大東繼續說道:「你可以叫我tango。」

我平靜下來,回答道:「你好,我叫李老詩。」

「啊,你是做老師的?」tango問。

「不,我姓李,名老詩。」

「有這麼起名字的嗎?」

「衰老的老,詩歌的詩,取自梅艷芳的一首歌的詞,『來吟一首老詩,喝一杯老酒,明月啊……』。」我順便唱了起來。

「梅艷芳是誰?」探溝把我包進罩子里。

「戴個三毫米的頭,推短就行。」我沒回答梅艷芳是誰。

「這麼簡單啊?」探溝語氣中透著壯志難酬的悲涼。

「習慣了。」

談夠很快就推完,還很用心地把邊角修了一下,一副還沒玩夠的樣子,問道:「你以前當過兵?」

沒有啊。

「沒有啊。」

「那你只是喜歡留短髮?」

我忽然發現店裡沒有一個髮型師,哪怕是學徒工的頭髮不是精心炮製過的。太隨便的髮型大概讓他們很抓狂。

有些事是解釋不清的,我只好壓低聲音說:「牢里條件不好,習慣了。」

tango再也沒說話。

沖了一下頭,吹乾,交錢,離開時我跟tango老師說謝謝再見。

tango眼神飄忽,朝我點了一下頭,馬上看向別處。

來吟一首老詩,喝一杯老酒,明月啊,莫笑我痴,莫笑我狂。

梅艷芳那首歌叫床前明月光。


不然叫中文名的話就變成:鐵柱,幫小姐洗一下頭。


推薦閱讀:

英語國家的人的名字都是怎麼取的?可以自創嗎?為什麼重複名字怎麼多?當原創名字的時候,又是怎麼確定讀音的呢?
英文名Joey是個女孩子的名字嗎?
關於英文名中的昵稱問題?
索妮婭名字的含義是什麼?
一些英文名的意義是怎麼來的?如何給自己取一個合適的英文名?

TAG:理髮店 | 英文名 | 髮型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