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大師特勞特《人生定位》和積極心理學以及成功學,哪個更靠譜?

自我催眠、精神分析或心理動力學、自我管理(德魯克)、自我營銷(特勞特)、積極心理學(哈佛幸福課)、成功學(戴爾·卡耐基、拿破崙·希爾)等等理論究竟哪個才是自我完善真正有效的?能長期堅持實踐的?


只說一點,積極心理學和成功學幾乎一點關係也沒有,積極心理學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甚至沒有把成就和幸福關聯起來。卡耐基和希爾都不是積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請看Martin Seligman, Sonja Lyubomirsky, Dan Gilbert,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等人的著作。


《人生定位》是營銷學在個人層面的應用。積極心理學是研究如何變得積極的心理學分支。這兩者都是科學,在很多大學都是相關專業設置。

成功學是玄學,還沒有聽說有什麼大學開設成功學課程。

關於積極心理學和成功學的區別,@包龍圖 的回答說得很好了,積極心理學跟成功並沒有直接的聯繫,成功和積極之間並沒有直接的聯繫。《幸福課》上舉過一個例子,一個教授獲得終身教職,對於職業生涯來說是巨大的成功。這個教授的高興水平在獲得這個成功後達到一個非常高的水平,但半年之後再次訪談發現他的積極程度又恢復到原先的水平了。

由於《人生定位》中的成功大都是商業和營銷學上的成功,與成功學有一定重合,所以讀起來很有點雞湯書的感覺。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先讀德魯克再讀《人生定位》,雞湯味就淡多了。放在知識社會的背景下,《人生定位》對知識工作者是非常實際的指導。比如它認為通過個人努力,以及通過在企業工作來獲得成功都是極高風險的途徑。同樣,也是因為這樣的思路,對於希望通過個人努力和在企業打拚晉級的人來說,這並不是一本友好的指導書,應該歸到雞湯一類。


粘貼一下我對另一個問題的答案。

我一定不是最了解積極心理學的人,但我一定是從積極心理學中獲益最深的人之一。

經過幾年時間的反覆思考,我曾計划出有一個細密周詳的自殺行動,而現在,我每天都想嚎一句「老天再給我五百年」。

積極心理學不注重分析你迷霧重重的過去,它也不像成功學那樣讓你暢想無限輝煌的未來,它不是雞湯,把不幸粉飾成幸福。

它不是靈丹妙藥,但它可以讓你有信心和勇氣面對真實的生活。

至於成功學或雞湯,只能說是飲鴆止渴。


起初,積極心理學成立的時候,它的口號就是:為神馬心理學都要圍繞著病態的不平衡的人打轉呢?我要為健康正常的人也創造出一個分支~&<( ̄OO, ̄)/[GO!]

事就這樣成了。

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就是它說的那種,為病人服務的心理學。

所以要判斷哪種對你有用一點,首先要判斷你是不是正常人……( ̄▽ ̄")╭

成功學那類沒有研究過。沒有發言權。不過如果你真相信,至少至少會有安慰劑效應噠,信者則靈么!

如果是對自我完善這概念感興趣,推薦人本主義,人都有自我調節能力啥的。馬斯洛有個概念叫自我實現人,絕對勵志!嗯!o( ̄ヘ ̄o* )[握拳!]


推薦閱讀:

「大學課堂驚現催眠」這個視頻是真的嗎?到底怎麼回事?
催眠是怎麼做到的,人可以被催眠嗎?
什麼是催眠治療,它與催眠秀中所使用的催眠技術有什麼不同嗎?
是否有人不會被催眠?不會被催眠的人,有什麼樣的特質?

TAG:精神分析 | 心理調節 | 催眠 | 人生定位 | 人生定位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