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僧人只吃素不吃葷,不殺生,難道植物沒有生命么?


題主你問的問題早就有人考慮過了,人跟人之間的理解也不一樣。無論是佛教還是素食主義,都是有多種流派的。

佛教從一開始就主張不殺生,但有「三凈肉」的說法,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這個肉的來源,第一我沒親眼看見他是為我殺生,第二我沒親耳聽說他是為我殺生,第三我不覺得他是為我殺生,這種肉就能吃。但是如果這肉是特意為我(或者包括我在內的一群人)宰的,就不能吃。

你看是不是很有道理啊?總之就是說這個肉不是「因為我造成的殺生」,反正這個動物橫豎都得死,跟我一毛關係都沒有,我不用負責任,那就沒心理負擔隨便吃——說起來咱本來就是到處討飯的叫花子,哪那麼挑食呢?想開點得了。

但是有人就覺得這麼著不行,這不是掩耳盜鈴么,全憑主觀判斷還了得,那要是有的學生心大,豈不是天天吃香喝辣,對別的學生影響太不好了。於是就出現了「禁食一切肉類」的規矩,一刀切,只要是肉就不準吃,簡單,容易判斷。然後告訴你說能吃三凈肉那是剛入門的簡化規矩,你到一定層次想升級就得按新規矩來。

另外一個方面也增加了升級,不能吃葷,也就是韭菜大蔥大蒜之類味重的調料(注意,葷不是肉的意思)。這個倒不是因為殺生,主要是他們覺得吃葷壯陽,容易亂性,而且一張嘴全是口臭也不夠優雅(想像一下,如何優雅地討飯)。不能喝酒的理由也類似。

至此為止貌似都算是佛教正宗。當然我也不是說特別懂,要是哪個地方說得不合信徒口味,請別犯嗔戒

但是這個話題並沒有結束。既然有規矩,就一定有擦邊球。被討論最廣泛的是能不能吃,當然也有題主你問的植物有沒有生命的問題,這就又衍生出來各種流派了。

打個岔,其實我個人覺得最早的版本就挺好的,本來它就是一個世界觀而已,又不是法律,人人都有同意或不同意的自由,幹嘛一個勁去防別人打擦邊球,拚命升級規矩,最後搞得都魔怔了,不是捨本逐末么……

無奈,既然是世界觀,就一定要追求自圓其說,至少在它本人的文化知識水平內自圓其說。打個比方,為什麼打雷為什麼下雨,為什麼有冬天夏天,咱們現在懂點物理懂點天文,是一種解釋;古時候的人不懂,它也有它的解釋,什麼五行八卦怪力亂神的。

所以為什麼吃素、吃什麼樣的素,它們也在嘗試自圓其說。

在這方面比較開放的規矩就是不限制蛋奶、不限制植物。用傳統眼光看這些都不算是活物。

有的人覺得吃蛋不行,說蛋能孵小雞,吃蛋也算是扼殺了一個生命。或許它不知道「沒被公雞騎過的母雞下的蛋孵不出小雞」這回事,或者說雖然知道,但可以強詞奪理「我不知道我吃的這個蛋是不是公雞騎過的母雞下的」。

有的人覺得喝奶不行,說喝奶侵犯了牛的利益。印度那邊這種比較多。

有的人不僅是不吃肉,還拒絕任何動物製品,包括蜂蜜

至於植物,也有各種說法。穀物能不能吃,水果能不能吃,蔬菜能不能吃,五花八門

我有次跟一個印度大哥聊過這問題,那哥們的素食是以土豆和葉子菜為主,任何肉蛋奶還有蘑菇都不吃(不吃蘑菇倒不是因為戒,是因為他個人不愛吃而已),他說在印度有一種比較嚴格的素食主義者只吃葉子菜和水果,連土豆、胡蘿蔔這種根莖類的植物都不吃,因為葉子吃了還能重新長,根莖拔出來吃就死了,同樣的道理蘑菇也不能吃,還有穀物也不行因為吃了種子就等於殺生。

我表示indelesding。

林林總總講了這麼多,大概中心思想就是:人自己吃什麼不吃什麼是自由,根本不需要原因。也許它們自己有自己的說法,即使破腚百出也不要主動去駁倒它們——除非它侵犯了你的自由,例如一個勁嗡嗡嗡給你傳教什麼的,這種我堅決支持你駁回去。

至於那種誓要把開杯樂干進火獄的恐怖組織,我不敢駁。


在佛教的慈悲理論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布施與不殺生。這一思想傳入中國後,不殺生演繹為放生。不僅不殺,還要善待有情眾生。不殺生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食素。

而在中國佛教素食文化傳統中,我們不能不提到歷史上著名的「皇帝菩薩」——梁武帝蕭衍,他對中國佛教的素食制度建設有著直接的參與和深遠的影響。

梁武帝在位的半個世紀中,大力提倡佛教,寺塔林立,名僧濟濟。我們經常吟誦的唐代詩人杜牧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其中有許多寺院就是梁武帝主持修建的。據統計,南梁時的佛寺達2846座,僧尼有8.27萬人。

梁武帝即位第三年,即天監三年(504年)的農曆四月初八,親率道俗兩萬餘人,在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重雲殿作《舍道事佛文》,正式宣布了他對佛教的皈依,並發誓「寧在正法之中長淪惡道,不樂依老子教暫得生天」。他要求王公貴族乃至平民百姓也都信仰佛教。天監十八年(519年),梁武帝還於無礙殿正式受菩薩戒,所以歷史上他有「皇帝菩薩」一稱。

佛教思想梁武帝的影響很大,史書上說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梁武帝的生活甚是節儉,日一蔬食,過午不食,草履葛巾,羅綺不染。50歲後絕房事,遠離嬪妃。他把佛教慈悲戒殺理論和儒家「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的仁恕思想結合起來,不僅自己不食肉,還要求國家祭祀也要戒殺,用蔬菜果品代替原來的豬牛羊等。平日里,命太醫不得以蟲、畜入葯,織錦不許加入鳥獸之形。這種慈悲觀不僅是對印度佛教戒律的重大發展,而且也極具濃重的中國特色。

梁武帝晚年對佛教更是尊崇有加,不僅大興佛事,啟建水陸法會、拜懺大法會、盂蘭盆會,相傳他還親自編纂了《慈悲道場懺法》(俗稱《梁皇寶懺》或《梁皇懺》),一直流傳至今。他把許多精力投入到佛經的研究中,著有《大品般若經註解》、《大涅槃經講釋》、《凈名經義記》等一些佛經注釋,並親自講經說法。他曾試圖出任大僧正一職來主理全國佛教事務,後因僧眾的反對而未能實現。在佛教史上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梁武帝曾4次捨身寺院,其臣下4次花巨額金錢將其贖回,這在中國佛教史上絕無僅有。梁武帝還以政治的力量介入僧團的修行生活,專門頒布《斷酒肉文》,集眾僧於佛前發願,立誓「永斷酒肉」。由於他的強力倡導,漢傳佛教僧尼改變了原來食「三凈肉」的習慣,戒酒茹素,清凈口業,素食成為漢傳佛教的一大傳統。

儘管佛教界有不同的聲音,但在梁武帝響鼓重鎚的號令下,禁斷酒肉詔令執行相當成功,南梁境內僧眾不復飲酒食肉。而且稍後的北齊文宣帝即位後,也仿照梁朝之制,詔令齊國境內僧眾「禁斷酒肉」。及至隋唐佛教,僧團不復飲酒食肉。可以說,中國佛教的全麵食素,確是源自梁武帝以世俗的政治力量「制斷酒肉」。事實上,當時的佛教律典中,食素是找不到根據的。在制斷酒肉政策受到質疑之後,梁武帝開始大力推廣載有斷肉戒條的《梵網經》菩薩戒,因為《梵網經》中的四十八輕戒的第二、三條明令禁斷酒肉。經過梁武帝的積極努力,終於成功推行了佛教的全麵食素。自此以後,素食就成為中國佛教的特色。及至今日,食素、獨身、僧裝依然是漢傳佛教僧團需嚴格遵守的叢林規矩。

一般初學佛的人,對眾生的定義不明,而且現在更有人說,植物也有生命,植物也有感情,若說不殺生,應該既不殺動物,也不殺植物。其實,生命是有層次之分的,植物是無情眾生,動物才是有情眾生。植物雖然也是生命,但它沒有情愛覺知,沒有動作,屬於無情眾生。譬如植物摘掉果實、截取枝葉後來年還會再生長,動物卻不行;植物遇到傷害不會主動閃避。動物有自發的活動意識,是「有情眾生」,是五蘊和合而成的生命,有情識、血肉,會進入六道輪迴,不殺生,特指不殺「有情眾生」,即動物。


題主你想太多,是因為南北朝的時候肉不夠吃了。


先笑一下,因為突然想起一個我媽的同學。

因為我媽是素食主義者,所以他們同學聚會的時候,我媽經常顯得格格不入。尤其是他們這個年齡了,又都有錢有閑了,所以聚會很多,於是經常有人勸我媽吃肉,怕她營養跟不上。其中有一位搞笑的大叔是這麼說的

「班長啊,你要稍微吃點肉啊,吃素是放生動物,吃肉是放生植物啊,偶爾也要放生一下植物嘛。」

聽完之後我的表情真的是這樣的。


修行是人的修行,沒有人就無所謂修行了。人的存在必須要基於吃,在人能吃的東西中,吃植物的代價是最小的。

但是吃植物並不意味著拿植物不當生命。比如在巴利三藏-經藏-戒蘊品-沙門果經中有如下描述:

眾賢!有些沙門、婆羅門享受過信施之食後,專營對此種子和草木的傷害,例如根種、莖種、節種、頂尖種、種種等植物。而他(釋迦牟尼)拒絕了如此對種子和草木的傷害,這是他的戒德。

所以根據最標準的戒律,植物可以吃,但是依然不能惡意傷害。


佛教的五葷都是植物。

雖然我們一般認為肉屬葷,但在佛教的定義中,肉屬於腥,不屬於葷。所以佛教雖然不吃葷但可以吃肉。

至於中國佛教不吃肉那是梁武帝的鍋,與佛教本身沒有一毛錢關係。

佛教其實是個無神論的宗教,講究每個人皆可成佛,也許因此每個人對佛法有不同的理解 。我認為佛說眾生平等,是不會刻意的讓植物的生命低於動物的。


曾經問過一位和尚,在這個問題上的自圓其說是這樣的:動物有生和命,植物只有生沒有命。


以前有位禪師,他修行不好,卻在一施主家接受供養多年。後來他死了,死後不久,那位施主院子里的枯木上,忽然長了一種軟菌,味道與肉無別。他們每天都割來吃,割了以後又會長,很長時間一直如此,全家大大小小都欣喜萬分。

  日子久了,周圍的鄰居知道了此事。有個鄰居就生了貪心,一天晚上,他翻牆過來,以刀割取軟菌。忽聽枯木以人聲說:「誰在割我的肉?我並不欠你什麼。」鄰居聽了很吃驚,問道:「你是誰?」答曰:「我是以前的某某禪師,因道行淺薄卻享用了此間主人太多供養,自己無法消受,只有用身肉來償還。你能否幫我還他一些財物,以減輕我的痛苦?」鄰居聽了很驚訝,將此事告訴那個施主,並送來一百碩米。從此之後,院里的軟菌就不再生長了。

  這是很值得現在修行人借鑒的!所以,我們接受財物供養時,一定要看享用它是否合理,不合理的話,哪怕自己再窮、再苦,也不能以詐現威儀的方式,或各種非理手段去欺騙別人。但現在有些出家人,根本不是聖者,也不是大成就者,卻偏偏給自己戴上「聖者」的帽子,到處去矇騙信眾,從中謀取很多財物。這樣的人,縱然即生中過得很寬裕、很快樂,但命終之後,正如華智仁波切所說,孤獨地獄的大苦頭會在前面等著他。

  因此,真正想維護自己的人,一定要觀察:「我是怎麼樣活著的?是否如理如法?」當然,過於害怕而不敢享用基本的生活資具,也沒有必要。但是過於貪婪,靠欺騙別人來過活,打著各種旗號騙信眾,說自己是大成就者的化現,「我有神通神變,知道你的前世」、「你的病我了解,你身上有個附體,只要我一加持、一瞪眼,它就被嚇跑了」……以諸如此類的語言騙人,也是一種邪命養活,實在很不好!

  我們活在人間,生活一定要清凈,要對眾生和自己負責,至少應做到來世不墮入惡趣。可是大城市裡很多人,連地獄都不承認,故要制止他們的惡行,恐怕也無能為力。但不管怎麼樣,大家還是要努力,尤其在斷肉吃素方面,應該多學習一些教言,盡心儘力地觀察其中利弊。


其實生命有它的層次,植物是無情眾生,動物是有情眾生。首先動物和植物都是生物, 都有生命.其次動物和植物有一定的區別:

1. 動物有靈性和血氣 ;植物有靈性, 沒有血氣

2. 動物被殺死的時候, 它非常怨恨和痛苦, 因為它的靈性眷戀肉身不肯走 ;植物則不是如此, 它的靈性會立刻離開

3. 從佛教的角度,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區別: 動物參與六道輪迴 ,植物則不會


為了吃肉,人們可以找許多理由,而不吃肉卻只有一個理由:向眾生許下不再侵犯它的諾言


阿難,又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殺,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殺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殺,必落神道。上品之人,為大力鬼;中品則為飛行夜叉、諸鬼帥等;下品當為地行羅剎。彼諸鬼神,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熾盛世間。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難,我令比丘食五凈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汝婆羅門,地多蒸濕,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來滅度之後,食眾生肉,名為釋子?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剎,報終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斷殺生,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二決定清凈明誨。

摘自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第六四種決定清凈明誨》


不殺生的「生」,指的是有情眾生。有情眾生區別於植物的根本在於每位有情眾生都各有一個第八識如來藏,而植物沒有如來藏,因而不屬於有情眾生。所以植物可吃,殺植物不是殺生。


說植物沒有生命,或者把一棵菜切碎炒熟絲毫無損它的生命,顯然是不合常識的。佛教把生命分為有情和無情,動物就屬於有情,而植物屬於無情。換句話說就是菜也是有生命滴,但是這個生命和動物是不一樣滴,是可以吃滴。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這個說法也反應了這種區分。

當然了這種樸素的區分是基於古人的認識,對於動物植物的劃分也會有同現代觀點衝突的地方,比如珊瑚這類動物就夠頭疼的。

留坑慢慢填。


大概你們覺得和尚都該會光合作用,要不就禪悅為食


如果連植物都不吃,那就得活活餓死了。人類這種異養型生物,只能靠攝入其他生物體存活,也就是說,人類的生存是建立在其他生物死亡的基礎之上的,除非人類變得像會光合作用的綠色植物那樣,晒晒太陽,吸收點兒水二氧化碳氮磷鉀之類的就能合成自身所需的有機物。這是自然規律所決定的。(也許未來科技發達了人類可以人工合成食物了就不用吃其他生命體了。)如果嚴格按照不吃任何生命體的規矩來,那就只有自己餓死了,可誰願意餓死呢,於是就老太太吃柿子——盡找軟的捏,那就吃看上去不那麼活蹦亂跳的植物吧,再編一套理論來論證吃素的合法性。不論如何詭辯,像把動物歸到「有情」啊,植物不是「有情」啊之類,甚至把植物說成沒有生命,也改變不了人類屬於食物鏈這個客觀事實。事實上植物就是生命,吃素只不過讓自己看上去沒那麼「殘忍」而已。順便說一句,吃素是漢傳佛教從南朝梁武帝時期開始的飲食習慣,藏傳佛教就可以吃肉,其他許多佛教國家也可以吃肉。


又說不殺生,又說植物是無情眾生,這也是我討論宗教的原因,太過虛偽。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