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泡麵34種添加劑,居然還明目張胆標註出來?

看食品配料表時,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

如果添加劑是好的,為什麼規定要在包裝上標註出來?如果添加劑有害,那國家為什麼不全面禁止?

因為有這樣的困惑,身邊很多朋友都是「沒看配料表時吃得很開心,看過配料表就不敢了」。最典型的莫過於泡麵,我手頭有一桶某品牌「湯達人」的泡麵,挨個兒數了一下,食品添加劑加起來有34種之多(麵餅加3包調料)。

數十種添加劑分別負責增進泡麵的香味、口感,或防止變質。沒有添加劑,泡麵絕對難以下咽。

看起來很誘人,想想又真可怕,這到底能不能吃呢?

歡迎收看本期「吃貨請放心」欄目,讓我們來一起搞清楚,配料表上的食品添加劑到底是怎麼回事。

並不是「有害」才需要標註

隨便拿起一瓶飲料,無論是可樂、果汁還是茶飲,我們會發現配料表裡的第一項都是「水」。這是什麼套路呢?誰還不知道飲料裡面有水啊,把水標出來有什麼意義呢? 嗯,這就是玄機所在了。從直覺出發時,我們會認為只有「具備警示意義的信息」才需要標註出來,像水這種顯而易見並且安全無害的成分標註出來沒有意義。要是你也這麼想,那就太天真啦!

食品包裝上標註的信息,每一個字都是有原因的。

舉例:某品牌商品名為「100%果汁」的飲料,給人的第一感覺是「新鮮水果洗洗乾淨,榨成汁,裝瓶里」。實際上呢?配料表裡第一位又是水……

某品牌果汁主要成分是水

依據國家質檢總局頒布的《食品標識管理規定》,食品包裝上應當標註食品的成分或者配料清單。各種配料應當按照生產加工食品時加入量的遞減順序進行標註,簡單來說就是越靠前含量越高。水排在第一位是啥意思?水在這瓶純果汁里是大股東唄。

在食品包裝中,可信度最低的是圖案(圖案僅供參考,產品以實物為準……),其次是五花八門打擦邊球試圖誘導消費者的商品名,而可信度最高的則是配料表:

圖案、商品名都有一定主觀解釋的空間,工商、質監在執法時很難判定,而配料表則是完全客觀的描述,有什麼,含多少,都是客觀而且可檢驗的,廠家膽敢亂標,各地工商一定紛紛開單罰到他破產為止。

除了幫助我們準確分辨商業宣傳和實際內容的差別以外,標註成分與含量還可以幫助我們計算營養素的攝入量。例如牛奶包裝會標註總蛋白質含量,國家規定,純牛奶的蛋白質含量最低要達到2.8g/100ml,有些採用了濃縮工藝的產品可以達到3.0g/100ml以上,含量高出那麼一丟丟,價格也高出一小截,所謂「貴得有道理」。至於性價比,那也是可以算出來的。

某純牛奶營養成分表

小結一下:我國法律明確要求,包裝食品需要按相應國家標準標註清楚成分和加工方式。注意,這裡是「依照相應國標執行」,什麼必須標註,什麼可以標註,什麼不允許標註,都是有明文規定的。和食物有關的「信息」是無窮的,不可能全部在包裝上呈現,國家標準是綜合考慮安全性、經濟性、甚至宗教因素後制定的文件

看配料表的正確姿勢

前面舉例子講道理是告訴大家,並不是有害的物質才需要標註,那麼反過來,標註了的食品添加劑也不一定有害。 舉個大家熟悉的例子,亞硝酸鈉,我們都知道這玩意兒對健康有害,但是呢,這種對人體的危害是要達到一定量之後才會出現的,在限量以內,人體的新陳代謝完全可以應對(極少有添加劑會在人體蓄積)。實際上,亞硝酸鈉在加工肉類(火腿腸、牛肉乾等)里是常用的合法添加劑,在限量以內使用可以提升肉的外觀和口味。

對於吃不到新鮮肉類或者單純是貪嘴的消費者來說,亞硝酸鹽的使用非常必要,便宜,好用,而且合法;對於惜命如金的各位來說,你完全可以根據配料表選擇沒有亞硝酸鹽的產品,至於貴一點那是在所難免的。

牛肉乾普遍添加亞硝酸鹽,可以吃,不建議常吃

此外,標註某些可能引發過敏的物質(如花生、麩質、牛奶),可以幫助相應過敏體質的消費者避免受傷害。這裡起到警示的作用。顯然,國家不可能因為極低比例的過敏體質人群就禁止花生、小麥和牛奶銷售。

這就是標註的意義,之一。

再舉幾個中性的例子,鹽和糖,這當然都是很必要也很安全的成分。然而,對於中國超過1個億的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來說,鹽和糖的含量可都是非常重要的健康指標。食品營養成分表裡標註的鈉含量(代表鹽)、碳水化合物(代表糖),可以幫助他們計算攝入量,以控制飲食保障健康。

這也是標註的意義,之二。

還有一些標註則屬於科學對宗教體系的妥協。例如標註某些宗教禁忌物質,如血液製品(基督教禁忌),動物油脂(禪宗佛教禁忌),豬肉(伊斯蘭教禁忌),可以幫助相應信眾避免攝入。實際上,標「清真」不代表更衛生,標了「素食」的也絕不代表更健康,在這些案例中,標註起到「告知特定群體」的作用。

清真是食品的宗教屬性,和清潔衛生完全無關

最後,標註某些生產、加工方式(如基因工程產物、輻照殺菌),是出於照顧「知情權」的考慮。換句話說,這些加工方式本身是確定安全的,在包裝上標註這些信息並沒有健康方面的參考價值,但由於公眾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對此存在擔憂,為照顧他們這種擔憂,部分國家或地區要求食品上市時標註這些信息。

因為,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國家,不會因為這些「沒有科學結論支持的擔憂」就禁止某種加工方法或某類成分上市銷售。但照顧消費者感受,對反應強烈的信息進行標註,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要過度解讀才好。

PS.煮泡麵時加蛋是做人基本原則。

PPS.感謝@李海波 指正,原文混淆了「世俗社會」與「宗教體系」的意思。已改正


推薦閱讀:

大眾科普:紅血絲
師兄的醫療科普:給「冠心病」患者算筆明白賬
外國有些地區把麵包當主食,他們不會上火嗎?
為什麼天天洗頭還會有大量頭皮屑?而且甚至比沒有天天洗的時候更多?
橡皮章對人體的危害?

TAG:方便面 | 美食 | 健康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