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存錢越容易失業?

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個體組成了集體,集體又發展成為一個國家,因此個體某種行為如果引發集體的共鳴,其產生的影響力也將是巨大的,巨大到可以左右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形勢。這種現象也就是氣象學中著名的「蝴蝶效應」。

在聽到『越存錢越容易失業』這句話時,很多人會產生疑惑,『存錢怎麼會跟失業有關?存款多了,說明我的收入多了;收入多了,說明公司盈利能力增加;公司盈利能力增加,政府失業率就下降了』,標題完全是一個悖論。

那好,我們再往下縷,政府失業率下降了,是不是說明國家經濟運行良好?

但現實是,國家經濟嚴重受累於產能過剩問題,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員工收入就會減少,收入減少,消費能力就會下降,消費能力下降,企業的盈利能力下降得更快,這樣就會形成一個經濟的惡性循環。

如果此時消費者偏好於存錢,勢必造成銀行的存款增多,這樣銀行就不需要支付高額利率去吸收存款,同時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銀行會通過降低貸款利率鼓勵企業進行商業貸款,企業就能低成本地通過銀行融資。相對的,消費者偏好存錢,開支就會減少,這樣企業的盈利能力就會下降,為了保住更多的利潤,企業就需要壓縮成本,即裁員或減產。

由於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員工收入降低,於是消費者開始過起了緊衣縮食的生活,不敢大肆開支。同時由於企業盈利能力的下降,企業不敢擴大生產,也不敢去銀行貸款。此時央行降息降准並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反而給貸款的企業加重了負擔。但是相對的,給資本市場注入了大量的熱錢,於是先是股市大漲,接著樓市大漲,資本泡沫的膨脹給很多投資者帶來了很多致富的機會。然而沒有參與投資的人就無法分享這一波紅利,即使回過神來,參與了進來,但是紅利期已過,賺錢效應很低,最慘的是最後做了接盤俠。

如果鼓勵民眾消費和投資是否能解決這個經濟問題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沒有收入的增長,消費者也不會情願地付出自己的存量財富(賺取存量財富比賺取增量財富更容易發財)。因此,解決這個經濟問題就需要政府的力量,採取相應的經濟措施,推動經濟的復甦,鼓勵支出和投資。比如我們之前聽說的「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確實對工商業的繁榮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國家支出也將引發人民更多的花錢,繼而使企業增加支出,最終可以讓更多人找到工作,比如基礎設施建設、扶持高新產業發展、鼓勵萬眾創業以及目前的供給側改革等等。

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曾提出了一個經典的例子:「如果財政部用鈔票充填那些用過的瓶子,然後再將這些瓶子埋在廢棄煤礦的適當深度,上面蓋上城市垃圾,然後對私營企業採取放任的態度,由他們將錢挖出來。。。將不會出現更多的失業,而且社會的真實收入和資本財富也可能會變得比實際更多。」

政府出錢,效果比較明顯,但是並不持久,只是對一些經濟問題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但是在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卻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和創富機會。這些財富一部分會流入實體,一部分會流入資本市場,因此每一波機會的背後都要面臨高通脹和資本泡沫。如果此時存錢,你的財富就會被通貨膨脹所蠶食,同時也不能分享資本泡沫的財富盛宴。當市場趨於冷靜時,這部分財富又將回歸銀行,或者沉澱在金融工具上。為此,只有不斷地將自己的存量財富進行轉移,運用市場和金融的周期性,把握每一波財富機會,你才有可能實現收入和財富的雙豐收。

因此,通過存錢既不能抵禦通貨膨脹,又會加重經濟的負擔,除了消費之外,我們可以通過投資的方式,抓住每一波央行放水的機會,跟緊國家相關政策,了解財富流向,既可以實現了財富倍增,又能保住自己的飯碗,還能為緩解目前惡性的通貨緊縮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可以參考早前寫的一篇文章財商大叔:再不花錢,你的錢就沒了


推薦閱讀:

如何鼓勵他人花錢?
蜜蜂有錢:14%收益的高性價比上市系平台
如何判斷各類大宗商品的趨勢,有哪些可以追蹤的指標?
最讓我享受的永遠是和聰明人交流的愉悅感

TAG:存钱 | 失业 | 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