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日本人面前的這次裝孫子這麼難?

你為什麼對我好?我為什麼會讓步?

說來說去,對等的價值交換,這才有可能讓對方動心。

今天聊聊甲午戰爭末期,李鴻章和伊藤博文之間的對話。

01

要說日本有個特點,誰強他服誰,誰打敗他,他就認誰。

戴季陶說,中國強日本則為妾。那麼當中國弱時呢——強妾為盜。

(原話:中國弱日本則為賊)

在日本的馬關,有個紅石山,山下有個春帆樓,1895年3、4月份,日本人就選擇在這裡跟清朝進行談判。

中方的主談是72歲高齡的李鴻章爺爺,日本方面呢, 則是首相大臣,54歲的伊藤博文,這兩位大仙相差18歲。

談了4、5輪,中方的意思是:只同意割讓遼東的四個州縣,有安東、寬甸、鳳凰廳,還有岫岩,還希望能夠只賠償一億兩白銀,就把事兒給了了。

日本人可不答應:台灣、澎湖,還有整個遼東半島,我們都要定了,那兩億兩白銀的損失費也是一分不能少。此時的中國已經窮的都快當褲子了,上哪給你籌這麼多銀子?

眼下李老爺子有脾氣也不能使,只能言辭懇切地解釋:二萬萬兩銀子,數量太大了,我們實在承受不了,少賠點兒吧?

伊藤博文很堅決:早就說過了,不能再減少了,沒有餘地呀,還請老先生諒解。

李鴻章就笑了:我們算過細賬的,你們的開銷,哪有兩萬萬兩這麼多?條件太苛刻啦,中國實在沒有足夠的財源呀。

伊藤博文也笑:貴國人多呀,超過四億,比我國人口多出十倍,如果想要開發財源,那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兒?

這就好像一個強盜,你打不過他,他找你們家要2萬塊錢。你說,我們家沒錢。

強盜說:你們家有10幾20幾口人,還湊不出這點錢來?

你想啊,這不是一樣的邏輯嗎?按說,我家幾口人,跟給你多少錢,有個毛線關係呀?

可是,戰場上你打不過人家,又有什麼辦法呢?

李老大人只好說:我國雖然人多,但是沒有人傑呀。我倒願意向我國政府建議,聘請閣下當我國宰相,如何呢?

這倒也不完全是套近乎。3年後,伊藤溜達到中國來,戊戌變法派還真的想請他當中國宰相。

一聽這話,伊藤首相笑著搖了搖頭:我已經把自己的一身都獻給我國的天皇啦。

02

交流即交換,你拿不出價值和人家交換,再怎麼訴苦,又有個毛用?

李鴻章很是執著,他說:眼下實在太困難了,希望閣下能同情和體諒。金額這麼巨大,外國資本家會乘著我們的困難,牟取暴利的。那時,我國一定會更困難呀。

伊藤又搖了搖頭說:關於這事,以我的地位,是不能進行任何談論的。

李老很失望,看來對於伊藤這麼個堅如磐石的傢伙,一味服軟是沒有用的,於是他正色道:貴國是戰勝者,我國是戰敗者。戰勝者的要求,無論是什麼條件,戰敗的一方是必須服從的,這沒得說。但是,你們開出如此苛刻的條件指令,這分明超出了我國的忍受呀。

可老政客伊藤博文也瞪起了眼:那我是不是可以說,您拒絕了我提出的要求呢?

李鴻章連忙解釋:不是的,不是的,絕非此意。我只是求和心切,坦率地說說我國的難處。

伊藤博文說:既然這樣,那麼,賠款一事,絲毫也不能減輕。

李鴻章老先生一把年紀,再怎麼語氣謙卑地訴苦,再怎麼軟硬兼施,也沒能前進半步。

當然,伊藤博文倒也沒有趾高氣揚,就事論事,該回絕都回絕。(之前李鴻章挨了日本人一槍,日方也是有點理虧,在這裡就不細說了)

在那個時代,李鴻章已經可以說是中國外交第一人了。可是,如果你拿不出可以交換的籌碼,也就是假如你處在弱勢的地位,你再怎麼矮化自己,也無濟於事。

03

如果你不在趨勢中,任你談判高手也沒辦法。

李鴻章一看談錢沒有進展,馬上不耽誤時間,轉下一項。

他接著說:那就先放下賠款,談談土地問題吧。你看普法戰爭,德國雖然贏了,卻沒有提出很多國土的要求。而你們呢?卻想要奉天以南的全部土地,還有台灣也想索取,這不是太過份了嗎?

伊藤博文淡淡地說:不對。兩國外交的案例有很多,請您不要只看普法戰爭這樣的例子。

李鴻章說:那當初英法兩國兵臨北京城下,人家也沒有要求割讓土地呀?

伊藤一笑:那是他們有別的想法,不能用來比較的。

李鴻章不甘心:譬如說營口,這可是通商口岸,是我國政府的一大財源。貴國一面要我們承擔這麼沉重的賠款,又要奪取我們的收入源泉,這不是過於殘酷了嗎?

伊藤嘆了口氣說:這也是不得已的結果呀。

李鴻章笑著說了句很經典的話:就好像養孩子一樣,你要讓他長大,又不喂他奶水,這不是要讓孩子餓死嗎?

伊藤也笑著說:中國豈可與孩提並論。

這段話,雖然,態度上雙方談笑對答,也都是正襟而坐。但是,李鴻章咬著牙說自己的是孩子,這也是無奈之極了。

讓我們今天想起來都特別的酸楚。

04

孤臣無力可回天!

李鴻章並不死心,最後說:總之,現在講的三大塊兒:其一,二萬萬兩賠款,請你務必再減五千萬,其二,營口請你們退兵,其三,台灣島,你們現在也沒有佔領,為什麼還要強要呢?

伊藤馬上說:閣下似乎在說,沒有佔領的土地,就不能求割讓了?那麼,貴國為什麼將東西伯利亞割讓給俄國呢?

李鴻章解釋說:把東西伯利亞割讓給俄國,這並非戰爭的結果呀。

伊藤說:那好,割取台灣,這也是在和談上的合理要求呀。

一番溫和的口水仗,中國一方什麼進展都沒有。

等到這次談判結束的時候,雙方握手告別。李鴻章老先生還不死心,又對伊藤博文笑著說:把賠款減少些吧,實在太困難了?

伊藤笑著搖了搖頭:不能再減了。

轉過天來,伊藤博文就一再催促地李鴻章:請你們必須在4天內,給我們答覆。

要說,李鴻章可真不容易,老先生一方面和日本人爭執,爭得一分算一分,要一點算一點。

另一方面,他不能完全做主呀,還要給朝廷發電報請示。插一句,這些電報,幾乎全都被日本人截獲了。摸清了你的底牌,人家的態度就更加強硬了。

日本人還給出了最後通牒:只有「允與不允」兩個選項,如果不答應,即日,日本軍隊就將兵臨北京城下。

最後一次談判,李鴻章徹底無可奈何了,他邊笑著邊對著伊藤博文說:沒想到閣下竟然是這麼嚴酷執拗的人呀。

伊藤博文也笑著回答說:這是商量國家大事,不得已呀。

隨後《馬關條約》簽署,割台灣、澎湖,賠償白銀兩億兩,日本的要求一點都沒有打折扣。

只有遼東半島,後來發生了「三國干涉還遼」,日本才沒有得逞。

(我有一集《中日黃金十年》說了一些這方面的故事,有興趣的朋友可關注微信公眾號「維客對對胡」,回復「十年」索要音頻內容)

唉,其實你會發現有這樣一種話:明明沒個卵用,卻常常被不少人嘚嘚嘚說個不停,那就是:訴苦!

說白了,就是希望搏取同情,或者希望用此獲得心靈的共鳴。

但是你是你,他是他,各有各的利益點,而你如果想通過訴苦,來獲取對方的付出的話,那最好還是省省吧。

你怎麼知道,對方雖然這麼斯文地看著你,他的內心裡是不是在想:你有多慘,與我何干呀?我為什麼要幫助你呢?

這在心理學上叫作:不值得定律。

什麼你的困難,你的問題,都不足以打動對方。你與他對等的,可交換的價值,這才有可能讓對方動心。

註:本文是「維客對對胡」音頻節目的講述文稿。

推薦閱讀:

為美化侵略而吹出來的日本「切腹」

TAG:心理 | 谈判 | 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