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合一:「拿來主義」,是想拿就能拿的嗎?

當人被自己的慾望所控制時,眼光也就只能始終局限在自己當下的思維里,在慾望的驅使下,在這思維局限中變著法兒玩花樣。此時又怎麼會有渾沌自然的心境去發現,又怎麼會有悟性去突破自己的思維,去發明創造呢?要想突破自己的思維,唯有通過不斷地發現和領悟,而不是無限放大自己的慾望。

那麼這些放大的慾望如何去實現呢?愚公會去移山,有「智慧」的人會去搬家,也就是取巧。現實中的愚公畢竟少見,所以取巧的人越來越多,人們也就越來越富有智慧。玩人的智慧,被中國人發揚光大到了極致,各種騙術防騙術厚黑學謀略學層出不窮;完善的技術,在中國人手中能被玩出幾朵花兒來。

我們看所謂的中國「民間發明」,諸如巧殺蟑螂、智捕老鼠,各種奇異自行車、直升機、潛水艇之類就知道了。因為他們的「智慧」善於,而且也僅善於玩花樣兒,玩技巧,玩「術」。用古人的話來講,不過是「奇技淫巧」。

更有甚者,把慾望放大到完全與現實相背離,與自然規律相違背的地步,而只能求助於鬼神。有句俗語叫「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講的就是慾望放大以後,在現實生活中所產生的矛盾現象。慾望,除了可以啟發智巧之外,還會促使人忽視現實,背棄自然規律。

我們常常覺得這個好,那個也好,貪得無厭想要一起得到,卻往往忽視現實情況是否允許,是否可能。我們總覺得現實世界不夠完美,想要超脫到一個更為理想的世界,卻也不想一想,這樣的世界是否存在?

做男人好,做女人也好,那總不能既做男人又做女人吧?往前走好,往後退也好,那總不能既前進又後退吧?克己復禮好,隨性自然也好,那總不能既自縛手腳又自由行動吧?人被慾望所左右,就會從自我出發,以自我為中心,而忽視現實。

一塊木頭,可不可以既讓它保持原樣,又同時對它進行精雕細琢呢?不可能的。每天殫精竭慮荒淫無度,同時又想擁有健康的身體,可能嗎?不可能,於是就去取巧。

什麼各種中藥調理,各種營養滋補,各種偏方神術……如果真有用的話,古代的皇帝也就不會普遍短命了,因為並沒有任何藥物能替代人體去運行。

治不同病症的葯混在一塊,是不是就能變成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呢?不但不能,反而更有可能變成致命的毒藥。

取長補短不是隨便就能取,拿來主義也並非隨便就能拿來,能治好別人病的葯,對你來說可能就是劇毒,因為病症不一樣。別人的成功經驗你就不能複製,因為人不一樣,機遇不一樣,時代不一樣。

你覺得好的東西混在一塊就可能會變質,因為它們之中存在互相不兼容的東西。正如韓非子所說:冰和炭火不能長久放在同一個器皿中,寒冷和暑熱不能同時到來,雜亂相反的學說不能兼收並蓄而治理好國家。

忽視自然規律,被慾望所左右而一廂情願的「拿來主義」,害人誤己,最終反而會竹籃打水一場空,什麼都沒拿到。

道家非常重視精神生活的品質,隨性、自然,拒絕外在形式的約束,拒絕遭受精神上的束縛,這其實追求的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自由」。所以他們尤其厭惡儒家約束世人身心的「禮法」、「仁義」,和為了追逐功名、適應外物而克己自殘的行為(削足適履)。

也因此,孔子處處遭到高人隱士們的譏諷,莊子還專門寫了大量的小故事來諷刺他。原因很簡單,道家和儒家,二者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而現在流行的「三教合一」,也註定只能是鏡花水月,因為三教的體系並不相同,如果各自摘除一部分搓到一塊去,得出來的就只能是一個不成體系的四不像,迷魂湯。

不然,你以為憑孔子、老子、佛祖的智慧,還論得到你們來改良改造他們的學說么?現在的「三教合一」,依我看不過是和稀泥,打著取百家之長的名號,結果和出了一碗不知面目的濃雞湯,專治不智而好裝高人之士。一句「三教合一」,好像瞬間超越了孔子、老子、佛祖。

但事實上,三家都往一塊和,只有三家都不懂的人才會這麼干,就像庸醫才敢開出這樣「取長補短」的藥方一樣。而只有返本歸源,正本清源,才能真正了解這三家的根底。

更為重要的是:道家,從宇宙形成、萬物發展、治國、用兵、教育、經濟、藝術、技術、管理,乃至個人養生、修養心性,都有一套貫通始終的、完整無缺的理論體系,並不需要融合其它各家的理論來完善自身。

如果還沒有領會貫通這個體系的時候就冒冒然實行「三教合一」,就好像本身並不通醫理,卻非要隨意更湯換藥一般,喝下去只會毒發身亡;而如果真正領會貫通了這個體系,也就不會再去夸夸其談「三教合一」了。

如果只是以用為用,把三教當成是工具拿來使用,那麼當然可以同時三教並存,因為工具只是工具,它不可能左右人的思想,指導人的行為。我可以同時使用牙刷、毛巾、刮鬍刀,儘管這三者不能合一,但如果牙刷讓我用牙刷,毛巾讓我用毛巾,我就不能三個同時使用了。換句話來說就是,只有三教都不信奉,只是信奉自我者,才有可能三教合一而為用。而這樣的人,又怎麼可能投入身心去精通這任何一教的學問呢?

(閱讀更多文章,與作者交流探討,歡迎關注作者同名公眾號 ID: daobrother)


推薦閱讀:

TAG:道家 | 儒家 | 佛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