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羅斯.特里爾寫的《毛澤東傳》?


好萊塢化的傳記,著重於毛個人特點的敘述,缺乏大的歷史眼光。一個美國式的個人奮鬥故事,好處就在於把毛寫成一個有缺點但不失偉大的人,非神非魔。


初讀覺得一般,再讀覺得所有毛澤東傳記中最好的。卑鄙者能看得到陰謀與權術,高尚者能看到理想與奮鬥。


我認為這個美國人寫的毛澤東傳,非常像我們平日說的「文學作品」,而不是傳記作品。他把毛澤東寫的非常的浪漫,給人帶來的感覺就像是在讀夢枕貘的《陰陽師》。

我認為他完全在曲解晚年毛澤東,如同多數現代的知識階層一樣,它是通過加入浪漫主義色彩的方法把毛澤東明褒暗貶的打入另類,而對於毛的真正的功績他從來都沒有提到。

打破輿論壟斷、摧毀宗族勢力、擊垮家族經濟割據、國法取代族權、打掉黨內資本集團,誰拉山頭就整誰。這是毛一輩子的努力,是他最重要的功績。但這樣的奮鬥成果全都被後人摧毀了,且此後基本沒有人敢提及他真正的成績。說什麼軍工發展和原子彈,這兩者與前者比起來,簡直是一文不值。


剛看完,在網上一搜,發現對這本書的評價居然非常少,甚為不解。

對於1949-1976的那一段歷史,我們這代人的認知一直是模糊不清的,特里爾的這本《毛澤東傳》給人從另一個角度了解了那段歷史,也給人從另一個角度了解了一個晚年的統治者。特別是在描述毛身上的那種傳統儒家文化思想和馬克思主義思想之間的衝突讓人耳目一新。

有趣的是,書里說到對中國幾個歷史人物的評價時,對王莽的評價是封建社會中的社會主義報春鳥,讓人不由會心一笑。

好書,值得推薦。


一月看完。美國式的比喻很多,對中國傳統文化,毛的詩詞之類,敘述評價很謹慎。注意到「震驚」「吃驚」這一類意思多次出現,還有「咕噥」「嘟囔」這類的動詞(有「英語式」的感覺),對國內毛的傳記來說,這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客觀記錄、評價是不必說的應當持有的態度。一定程度上更能放得開,畢竟是Ross是外國人,有大量轉述對外國領導人於毛印象的內容(是更客觀的一部分原因),但是年代進程按部就班推進很明顯不刻意連貫,很多我們之前覺得應當好好寫寫的毛的大事,沒寫。很多處對諸位偉人形象的嬗遞,普通讀者也無從考證,沒有對作者一定程度的信任,就沒必要讀下去了。


千萬不要買這本,何宇光和劉加英翻譯的奇差,跑馬似的翻譯,毫無文學價值。


亞馬遜剛買了,看完再來評價一下。

京東傳記類排名第六,竟然還在 朴槿惠、普京後面,無語了。

視角很好,平視,有耐心,語氣親切,個人的感覺就是你一路跟著毛澤東一路看他的行為思想,旁邊還有個畫外音講解背景和毛澤東當時所處環境。

為什麼中國人寫的歷史,語氣都那麼激動,不是急著大讚就是急著大罵。

我買的是10年第一版,14年印刷。內容已經是審查的極限了吧。「國外毛澤東研究譯叢」編委會裡面群星雲集,許紀霖、朱雪琴、高華、張鳴。


最近在讀,還沒讀完,勉強來答。總體來說是一本不錯的傳記作品,語言流暢,很好讀。也提供了很多有趣的材料和觀點,比如毛從小同他的父親做對,但其實他很多方面和他父親一樣的,比如毛澤東的三次婚姻,毛澤東張國燾的故事。延安子弟學校的老師讓張的兒子演一個叫張慕燾的反派,氣的台下的張奪門而去。

但是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我為這本書本來是給洋人看的,所以很多書中的類比推理往往舉聖經或者別的洋人熟悉的例子,中國人讀起來就會覺得隔著一層。而且,很多作者認為不太有名的名字或者別的什麼信息他都隱去了,可能是覺得太多人名會讓讀者害怕,到其實是個缺點。另外就是時間線不夠清楚,很多事件的時間交代的不夠精確。

從內容上來看,就我所讀到的部分,感覺有兩個問題需要說明。第一,就是在內戰爆發前美國的調停沒有說清楚,其實目前的研究已經很充分了。第二就是關於朝鮮戰爭也說的過於簡單,美國人的視角完全沒體現出來,我懷疑是中文版刪掉了太多東西。所以,有能力的推薦讀看原版。


世界是不斷變化的,任何東西都不完全是它上去的樣子。當下這一時刻是真實的,但是,存在於未來的,也是真實的。如果人們要尊重當前,又要抓住未來,運用非直接的方法是至關重要的。《毛澤東傳》


我看完了,真的覺得作者就是在黑毛,極盡嘲諷之能事


特里爾的《毛澤東傳》應該是所有毛澤東傳記里最優秀的一部了(很多人都這麼認為)。但是畢竟是翻譯作品,最坑的是2010年的新版給翻譯毀了,而且新聞出版總審查刪掉了什麼也不得而知。但,這部作品仍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傳記。

首先,作者是從國外的視角觀察中國、觀察毛澤東的,他是哈佛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他的老師包括基辛格和費正清。所以,他以第三方的學者視角來看待還是比較真實客觀的。

然而,他確實把很多事情都故意略掉了,(或許是給審查掉了,或許本來就沒寫)。我是抱著要打破鄧的三七評判期望去讀的,結果落空了,建國前少了一些描寫他和蔣介石的較量的事件,建國後他如何區別對待他的中央委員會也沒有寫出系統,只寫了毛澤東的個人,沒有寫出整個歷史環境和毛的思想的不穩定的關係。尤其是晚年,感覺寫的不太透徹。

非常建議一讀,如果讀的話最好能找到2006年出版的,據說是最精彩的一部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古代很少出現宗教勢力大於王權的現象?
外國有「國學」這回事嗎?
豁不出去的妙玉
現在還有真正的武術嗎?
有哪些電影和英劇的片段能展示英式幽默?

TAG:書籍推薦 | 閱讀 | 文化 | 文學 | 閱讀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