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如何紀念主的受難?

有沒有什麼方式或者節日?或者什麼活動?


由聖傳承延續,由聖福音所記敘,有四次關於我們的主伊伊穌斯·赫利斯托斯(Ιησο?? Χριστ??)的重大神聖奧跡為正統基督徒們所倍加紀念和敬禮,那便是:主的誕生主顯聖容主的聖死主的復活

所有被聖教會法典所欽定的瞻禮都是神聖,超絕,基督徒信仰生活最深沉之時刻的表達,在這些瞻禮之中,我們拔攫那受世俗雜務,紛亂情愫,罪惡和墮懈侵擾的心神,全然進入忘卻雜念的祈禱與對上主的經世之舉的密思之中,並以克修,善行,齋戒等偕同神魂與肉體的所有層面,欽崇我們的造物主,禮敬祂在永恆中亦在現世中為愛人類所做的一切奧秘之事,這對於基督徒是天然的義務,也是盈溢整個年歲時光的凈化工程,我們在瞻禮節慶中頻頻再臨那些神聖的節點,它們是未來眾生光耀之事的預示,這一切已被我們的救主所成全,那攀登上神國的梯道巍巍而立,我們可以說,整個禮儀年的瞻禮,就仿似每塊通向上主國度的梯階。

自公元1世紀起,教會便逐漸開始視每個星期五特別為祈禱與齋戒的一日,而大約從4世紀開始,因為這一天接近復活節並在其之前,便被用以紀念主的受難與聖死。在早期教會,這一天被稱作「十字架之葩斯哈」(Π?σχα του Σταυρο?),因為它正是逾越節將其真正的信息和意義逐漸向我們揭示的伊始,通過美妙靜謐的神聖安息日,爾後,進入令人欣喜的復活之日。

但是,我們首先將經驗的將是深沉的黑暗。

倘若我們能夠意識到在聖周五其日,這黑暗的意感並不僅是表達一種紀念性的符號,那麼我們便能體察到我們常常帶著自以為義和自圓其說的虛偽精神來感受當天禮儀所表達出來的神傷哀慟。兩千年之前,惡人殺害了赫利斯托斯,但是今天的我們——所謂的基督徒們——卻在我們的聖堂中搭建起奢靡的墳冢,這豈能是我們美善的體現?每年的聖周五並不單單指向過去,它還是一個罪衍之日邪悖之日,在此日教會呼告眾人去省視卑劣的自身現狀,反思自這現世俗界的力量所施加於我們身心的影響。確因罪戾與邪惡沒有逝世而去,相反,卻仍然統御著這世界和我們生命的一切規則。而我們這些自稱基督徒的人,難道不是頻頻受——那引領著猶太公會、龐提·彼拉多、羅馬士兵和諸眾猶太人去仇恨,折磨最終殺害赫利斯托斯的——惡念的影響嗎?就此層面而言,我們不也仿若同他們一併委身置於彼拉多權下身於那個耶路撒冷嗎?這正是自聖周五禮儀每句言辭中,向我們發出的一個嚴肅的質疑。這正是一個屬世之日,它向我們加諸真實且非象徵性的責難,向我們的生活下達確鑿且實意性的審判.....它是一個關於此世本質真切的默示,它顯明了這個世界偏愛且依舊沉溺於黑暗勝過光明,邪惡遠逾於美善,死亡而並非生命。這個世界宣判了赫利斯托斯的死刑,也將其自身詛咒並臣服在永恆的死亡之中,因此,當我們接納這屬世的精神,它的罪惡,及對上主的叛逆,我們亦是遭受罹難。這即是受難聖周五首先擁有的可怖的現實內涵——即一個對死亡的譴罰。

但由於這個罪衍之日最終意義的彰顯,它宣明了合利斯托斯的凱旋得勝,由此它亦是一個贖罪之日。伊伊穌斯的聖死向我們揭示 ,祂為了人類本身及靈魂的救恩,以祂自己救贖性的死亡踐滅了我們本性永恆的喪亡。通過一次永久而全面,超絕且完滿的獻祭,祂的聖死贖回了一切。如我們所見,為了摧毀死亡的統治,將人類從罪下赦免,除此以外別無他法,合利斯托斯將這聖死獻予聖父,正因人類的救恩出自上主的聖意,而通過為我們捨命,人類得以一齊涉入這神聖的死亡。

人類曾自願地從上主內疏離遠去,但在人本性之內卻並無真正的生命,順從他們的本性,將面臨的最終只能是永恆的死亡。原罪正是這死亡的第一因,死亡則是由它所致無所不在的永罰。然而在合利斯托斯之內,卻既無罪惡,也無死亡,祂為世人屈尊舍己唯獨源於上主對世人的聖愛,祂自始至終自願地承受了人類本性的狀態,通過接受由我們的本性所致的永罰,祂為世人分擔了這絕望處境下的重荷,為了真實地與我們相聯,祂容忍了這死亡,並確然地分享了人類墮落生命中的災難。祂的聖死即是對祂慈憐和聖愛的終極啟示,正因祂出於對人類的愛憐,慈悲而受難死去,死亡的本質在祂的聖死中被永恆地改變了,罪譴轉化為了寬恕,這本是永罰卻造就了聖愛與寬免的光榮之舉,終結了人類無助的窘境,及他們同造物主的分離。

基於瞻禮所展現的意象與內涵,根據傳統,在受難聖周五當天,聖體血禮將不被獻於任何處所(教區,修道院),神品人員們更換下大齋期中常著的紫色或紅色禮祭衣裝,穿上象徵著哀傷與死亡的黑色祭披,並將聖堂內的所有布飾裝潢同樣替換,直到後一日的聖周六瞻禮。

通過閱讀當天時課中特定的聖詠集與福音經,誦詠哀嘆主之受難的禮讚頌詞,藉以具有豐沛的圖像表達的方式,信友們再臨這些重大的奧秘事件,在神聖正教會的傳統意識看來,這天的瞻禮絕非唯獨地緬懷歷史性的事件,而更是信友真實地涉入吾主赫利斯托斯的聖死與復活。正如布爾加耶夫神父(Bulgakov, Sergei) 所說

此日的每一時辰都是一次嶄新的受難,並伴隨著由救主補贖性受難所成就的全新的事物。在這禮崇課業中,每一詞眼都回蕩著祂的苦難,同時又飽含著獨特且無與倫比的親柔的力量及衝擊感,隨即在人心中油然而生一種對救主所遭受的苦難,無限並深厚的同情。聖教會在信眾眼前呈現了一副描述救主始於日色瑪尼園中血汗雨下,終於骷髏地十字架苦刑上贖罪的受難全景,並將我們在思緒中帶回遠逝的世紀之前的時日,站在骷髏山上合利斯托斯死去的十字架刑具下,讓我們躋身於那些目睹了救主整個受難歷程的圍觀者之間。

正如已提及的,在受難聖周五這天, 基督徒們行極其嚴格的齋禁戒律,因為神聖的宗徒傳承向我們要求,只要身體情況允許,則應在當日內禁絕一切食物與飲品,同時吾主伊伊穌斯亦是說道過: 但日子將要來到;當新郎從他們中被劫去時,那時他們就要禁食了。不過,對於幼年或病弱者及一切無能踐行者,則應酌情寬免齋戒,比如在日落之後,可為他們提供基本的飲食(水與麵包)。

聖周五公眾禮儀起始於星期四的夜晚,正名為 吾主伊伊穌斯·合利斯托斯的至聖與救贖禮儀規程 ,它首先包括十二受難福音晌晨課 ,此時課禮儀由十二端選自四部福音的經文片段組成,涵蓋了聖福音記敘中從最後的晚餐十字架刑最後至伊伊穌斯的安葬等一系列受難的事件。

這些福音經段包括

《聖福音依約安所傳者》13:31–18:1,主的最後講道,主為諸位宗徒祈禱。
《聖福音依約安所傳者》18:1-18:28,主在日色瑪尼園中的磨難,對祂的譏辱和否認。
《聖福音依瑪特泰所傳者》26:57-26:75,對主的嘲諷,門徒裴特諾否認主。
《聖福音依約安所傳者》18:28-19:16,彼拉多質問伊伊穌斯,主被宣判,被羅馬士兵譏笑。
《聖福音依瑪特泰所傳者》27:3-27:32,猶達斯自縊,主被宣判,被羅馬士兵譏笑,古利奈人西滿被令扛上十字架。
《聖福音依瑪爾克所傳者》27:3-27:32,伊伊穌斯斷氣。
《聖福音依瑪特泰所傳者》27:33-27:54,伊伊穌斯斷氣。
《聖福音依路喀所傳者》23:32-23:49,伊伊穌斯斷氣。
《聖福音依約安所傳者》19:25-19:37,伊伊穌斯斷氣。
《聖福音依瑪爾克所傳者》15:43-15:47,阿黎瑪特雅的約熙福葬主。
《聖福音依約安所傳者》 19:38-19:42,阿黎瑪特雅的約熙福葬主。
《聖福音依瑪特泰所傳者》 27:62-27:66,猶太人在墓前安置守衛。

對於整個禮儀年中的所有福音誦讀而言,因為聖周五禮儀中的《聖福音依約安所傳者》13:31–18:1由來自全部四福音的串聯組成,是一次最長的福音經段恭讀。在讀到十二端中第六端之前,正當福音的內容涉及伊伊穌斯被釘上十字架時,司祭會將置於至聖所祭台後的十字架聖像從室內搬到君王門正外方,置於信眾面前,向它敬香燃上蠟燭,並誦念(頌詠)道:

今夕這置放大地於諸洋上者被懸於十字架上;這萬軍天神之主冠戴萬王之冕。
這裝裹諸天於雲彩之中者為紫色辱袍所披覆; 在約旦河水中祂赦除了阿達穆的桎梏卻隻身飽受欺辱。
這聖教的新郎遭鐵釘所困;這童真女之子被長矛所穿透。
我們欽崇你的苦難,噢,赫利斯托斯。
也請向我們顯現你榮耀的復活!

在這禮規進行期中,所有信友會依次走向呈現於面前的十字架像,並親吻十字架上吾主受難之像的腳部,哀表人們心中的悲悼之情,向我們的君宰獻上這微不足道的尊崇。在一些教會的傳統中,會在復活宣告燈台上點燃十二支蠟燭,每誦念畢一端福音經段,便熄滅一支蠟燭。規程禮畢之後,詠經者會駐足於這十字聖架像旁,頌詠一首名為智賢之右盜的小讚詞。之後,祭司並不同往常一般以第一時課,卻誦念一個禮成宣告結束整個規程:

祈願合利斯托斯我們這受人唾棄、鞭笞、毆打,被釘上十字架、受難死去的真上帝,聆納祂至潔之母同心懷上帝者之聖教父們,及所有聖人聖女為世人的代禱,憐憫眾生,因為祂是唯一良善且熱愛世人者。

當到了後一日,即周五的午前時分,信友們聚集於聖堂內,進行 皇時課(Royal Hours)的公共祈禱。根據教會的聖傳承,在受難聖周五所進行的「皇時課」,由亞歷山大里亞宗主教聖濟利祿編著,它包含第一時課(Prime),第三時課(Terce),第六時課(Sext),第九時課(Nones)及典式課(Typica),也同共稱為小時課(Little Hours),每一部分都伴隨一段關於主的十字架之刑的聖詠,配以一端舊約經文、新約福音及宗徒書信的誦讀。它在整個禮儀年中,只在三個瞻禮舉行主之降生瞻禮前夕,主顯瞻禮前夕,受難聖周五。因為這三大瞻禮特別地揭示吾主伊伊穌斯為世人的救恩而屈尊虛己(κ?νωσι? / Kenosis),亦即顯明祂的真正君王之威權。

這個祈禱課業的名稱不光是在於其相較於常時其他日課更加庄肅隆重,更是來自於一個歷史性的事實,即東羅馬的皇帝以及元老議會其時將正式地出席於君堡的聖智大殿,伴隨著皇帝及朝臣還有諸位司教進入聖堂, 輔祭會為皇室成員宣誦「萬歲辭」(Polychronion)。皇帝以他參與禮儀的行為 ,宣明了他對合利斯托斯——這真正的的君王的順服。

到了午後三點,信眾再次齊聚一堂舉行解取下架(Λαμβ?νοντα?-Κ?τω απ? το Σταυρ? )之抵暮課,這個神課特以敬禮由聖福音中所載, 阿黎瑪特雅人約熙福與尼苛德摩將伊伊穌斯從刑架上卸下,安葬於墳墓中的事迹。在禮課的規程中,教會善用切實的方式,隨著相關的福音經的誦讀(約安福音19:38-42),受難十字聖架上吾主聖屍之像(Σ?μα)會被司祭從聖架像上迎下,裹在亞麻殮布中,呈於至聖所的祭台上。

當臨近此時課的末尾,司祭會向一塊裹屍布(?πιτ?φιο? / Epitaphios)敬香獻蠟。「裹屍布」是一塊幾乎同人尺寸大小的厚重布料,上面根據聖福音所載的景象縫製著一副聖像伊伊穌斯的聖屍從刑架上卸下後,雙眼緊閉仰身躺地,準備下葬。為愛子哀慟的誕神女瑪利亞,主的愛徒約安宗徒、 瑪利亞瑪達肋納以及阿黎瑪特雅人約熙福同(或)尼苛德摩環繞於聖屍身旁,天使們侍奉其左右,布料的四個直角處則飾以四位聖史著者。不過在一些更加古老的繪製方式中(現存早自13世紀),圖像內容僅現以伊伊穌斯的聖屍與諸位天使。整幅聖像通常以刺繡的方式繪製在這塊深紫紅色的布料上,布料周邊搭配著金色的穗須,四個邊緣區域以金線縫製出當日一句相應的讚詞

善良公正的約熙福自木架卸下你純潔無瑕的身體,用潔白的殮布並傅上香料,將它包好,放在一個新墓穴內。

? 親自拍攝的俄羅斯聖統聖裴特諾和聖帕弗羅聖堂中的 ?πιτ?φιο?

焚香後,司祭佐以執事並在襄禮員的輔助下以遊行的方式,四人各執裹屍布的一角,將其恭敬地從聖所內,抬到聖像屏外信眾面前的一個桌台上,並置禮用福音書於其首部。在希臘地區的實踐中,人們出於熱誠的虔敬之心,會在桌台上方搭建一個精美的木雕華蓋,為陳示裹屍布的用途,這個桌台及華蓋被滿飾以數量豐富的,白紅紫色花卉。這禮用的「裹屍布」代表著受裹在殮布中主的遺體,而這桌台與華蓋則共同組成了吾主下葬的墳冢。

自午後到傍晚,教友們會不斷地前來聖堂同司祭一齊敬禮這個靈柩台,人們在其周遭點燃蜜蠟,在裹屍布上分散花瓣拋灑玫瑰水,一些人會低垂著頭站在一旁手持著一根蠟燭,口中呢喃著禱文;有些人會向棺槨行三或六次叩拜,憐惜地親吻裹屍布上聖屍的圖像,又或匍匐在桌台的底下,以象徵的行為表達他們對參與吾主聖死奧秘的希冀。正如有句話所說:罪人的每次惡行就是再次將主伊伊穌斯殺害。在這黯然動情的時刻,禮課的一切元素牽引著人們回視主的死亡,也提醒他們所犯下的罪惡,因此亦有人當即在這棺木旁邊向司祭懺悔他/她的罪孽,而司祭則會用祝聖的油膏傅抹也堅振人們的神魂。

? 圖為俄羅斯聖統禮儀由濟利祿宗主教主禮(Кирилл (патриарх Московский))

最終,暮色將至,聚集在聖堂內的人們將進行瞻禮中一天最後一次的公共祈禱,這個時課被稱作墳墓之哀慟(Επιτ?φιο? θρ?νο?)另稱 耶路撒冷晌晨課,顧名思義,這個時課全程將在靈柩台旁邊進行。

在這個時課中最著名、最具特徵性的部分即是,一首名為主之哀歌(?γκ?μιον)的聖詠將被司祭所吟詠,這首聖詠備受整個教會的鐘愛,不光由於它文本本身所能表達出卓絕的意境,以及它獨特的旋律同讚詞本身恰到好處地相互襯應,從整體而看,它更是契合了當日瞻禮的深邃精神。它的作者的身份以及其的完成時間於後世人已難以追究(一說撰自敘利亞的聖厄法蓮),但從其文本語言風格來看,可能早於6世紀(因此大概並不出於君堡的六世紀的聖人著傳者聖羅瑪伮斯St.Romanos),此亦突顯它的古老性。

全篇讚詞由185段三拍韻節的大對經(Антифон),穿插舊約聖經的第119首聖詠集整段經文,以及9處小光榮贊(Δοξαστικ?)和向誕神女的祈禱(Theotókia)共同組成,並分成三個部分(Στ?σι?),每個部分皆有自己的韻調,並各以其開頭為獨名,分別是(一) 「 ? ζω? ?ν τ?φ? 」 ;(二)「 ?ξιον ?στ? 」; (三)「 Α? γενεα? π?σαι 」 。在禮課的實踐中,當唱至每個部分時,司祭或輔祭都會在聖堂中敬香;在希臘地區,當每唱到第三部分,及最終部分時,司祭會向「裹屍布」和信眾們拋灑玫瑰水,象徵地表示福音經中提到的用香料傅抹伊伊穌斯的遺體。

整部主之哀歌將在到達其第三部分的讚詞——誕神女哀嘆喪子的痛楚中直抵高峰

喔,我最甜美的春季,喔,我最親愛的孩子,你的美麗何處而去了(? γλυκ? μου ?αρ, γλυκ?τατ?ν μου Τ?κνον, πο? ?δυ σου τ? κ?λλο?)」

視頻封面受難聖周五--主之哀歌_音樂選集_音樂_bilibili_嗶哩嗶哩bilibili.com視頻

在此時課的末尾,正值吟頌大讚美詞時(δοξολογ?α),隨著喪鐘聲響起,人們抬起這象徵主遺體的「裹屍布」,開始一場庄肅的遊行,以此形式敬禮主的入窟埋葬。在古代拜占庭時期的社會中,這樣的遊行會穿越數條街區,行進很長的一個路線。一個城市中出自不同方位的遊行隊列最終會匯聚在城市的一個中心點。而這在今日是難以實現的一個理想,因此,通常遊行的隊列只是圍繞著聖堂建築外部環繞三圈後回到堂內。在遊行的全程中,詠經團會持續地詠唱喪禮用調的三聖頌(Τρισ?γιον / Trisagion)。那些先前未能參與教會神課的人們此時就會來到街上,持著蠟燭或香爐, 加入遊行的隊伍 。在一些希臘地區,這個遊行甚至會進入到墓場中,在墳冢之間巡廻,這意在提醒著人們,救主對生者逝者所許諾的,那賜予永恒生命的盟約。

遊行完畢之時,「裹屍布」被帶回到聖堂,司祭及其他襄禮人員會站在入口內,將裹屍布高舉於門上,因此隨後所有進入聖堂的人都會由此經過裹屍布的下方,並對福音書行吻禮,這則象徵信友們跟隨赫利斯托斯一同進入祂賜予世人的聖死。在希臘教會的實踐中,裹屍布在這之後會被直接抬到至聖所中,置放在祭台上主的直至升天瞻禮(Τη? Αναλ?ψεω?)。但在斯拉夫教會的實踐中,它會被帶回到靈柩台上,留存直到聖周六午夜的葩斯哈徹夜祈禱,這樣一來,教友們便可以在至聖葩斯哈瞻禮早晨之前的整個聖周六不斷前來敬禮它,而甚至在一些教會中,人們不會遺留裹屍佈於伶俜,自聖周五後起,讀經士便會輪番不間斷地在其旁全天詠唱《聖詠集》的經文,直到它被撤離。

最後:

讓我們銘記此日瞻禮的神聖奧義,默默等候耀陽普世光照的那時刻,因為吾主的聖死絕不是一切希望的終結,但卻是無上的勝利,正如受難聖周五短詠詞所述

當義人約熙福從「賜生命之木」上卸下你至潔的遺體, 包裹在亞麻布中,為其傅抹了香料, 然後放在了新的墓穴中時...

榮耀歸於父,及子,及聖神, 至今至永遠,及於萬世. 阿民.

在墳窟中,天神顯現在抹香液之女的面前說道
為死者傅抹香液是合宜的, 但合利斯托斯卻顯明了在祂之內絕無腐朽敗亡。

? 安息日一過,瑪利亞瑪達肋納、雅各伯的母親瑪利亞和撒羅默買了香料,要去傅抹伊伊穌斯。
一周的第一天,大清早,她們來到墳墓那裡;那時,太陽剛升起,
她們彼此說:「誰給我們從墳墓門口滾開那塊石頭呢?」
但舉目一望,看見那塊很大的石頭已經滾開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194420/answer/99262688


我當日傳給你們的,原是從主領受的,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有古卷:擘開)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哥林多前書 11:23-26 和合本)


用你的悔改,用你的行為,用你的生命。


誠心悔改自己的罪,辦告解聖事(如果你是天主教徒的話),愛人,多幫助別人,做補贖守齋祈禱

另外聖周五去教堂參加禮儀,口親耶穌苦像


推薦閱讀:

如何學習公/正教禮儀?
聖餅是什麼味道?

TAG:基督教 | 東正教 | 天主教 | 基督信仰 | 基督教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