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真的有過道士行伐山破廟,掃滅血食鬼神之事嗎?
這個是歷史上是存在的,至於到底做到了什麼程度又是一回事了。
原始住民大多是有這樣或那樣的信仰的,民間各地民俗不同,至今保留下來的仍然比較混亂,但這已經很好了,屬於是已經清理過的。
古代祭祀耗費大,浪費多,又多用血肉及珍貴之物,可以說奢侈浪費耗費了極多生活資源,嚴重的地方甚至有活人祭祀的情況,加上各種淫祀,典型如類似後世祭祀五通邪神,除了私心不正的人會供奉外,人多了必然還會導致社會風氣的敗壞,所以才有禁絕淫祀的行為。
在這種歷史條件下,道教出現提倡儉,正所謂「「民不妄淫祀他神,使鬼不飲食。」對避免資源浪費有積極意義。
最先產生這樣意識的是道教,統治者們也是後來發現這些問題的重要性,才有了官方的禁絕。
不過古人對廟的意識很重,大多害怕毀廟會受害,除了實在膽大的,所以總是要請道士來處理。無論是否信仰,起碼有個安撫民心的作用。
不過即使到了現代,邪教屢禁不絕,可以說,古人做的統一工作在客觀歷史條件下已經不錯了,現代也沒更好的辦法。
由於,這是跨越很長歷史時期的事,所以問及有沒有,這個是可以答一定有的。
順便說一下,佛教的興起其實也就在這個時候,與道教處理不同,道教因為最早歷史傳統大多道士在俗世生活,並不注重宮廟這類外在形式的東西,所以一般毀了民間淫祀廟後,行教化培養信眾,而所得財物等大多會分發出去,佛教則是把所有的資源佔為自己的,然後四處傳教。
典型的比如凈土宗祖師的慧遠(慧遠實際上完全弄錯了佛教教義),有個弟子叫弟子法安,在新陽縣遇到有祭祀虎的淫祀,做法驅虎後,直接改俗神神廟為佛寺,按佛教自己的說法「士庶宗奉,虎災由此而息。因改神廟,留安立寺,左右田園皆舍為眾業。」因為這種做法是從安世高和尚開始的,所以慧遠還在廟裡立了個安世高的牌位供奉著。
所以在傳教上,佛教口頭上一個說法,但骨子裡功利性是很強的,表現出來的更多是寄生與侵佔的行為,與道教伐廟的主旨是不同的,到了現代,這種天然功利與部分地方政府不良官員的功利相呼應,於是屢屢出現佛教侵佔道教宮觀,把很多歷史遺址都被拿來改建成佛寺,並極力大修商業寺廟,通過忽悠誠心的信眾,用以圈騙信眾的財物情況,其實也並不是現代才這樣,其根源其實早早就有了。
PS:
懶得在評論里瞎扯,說一下凈土宗祖師的慧遠是哪裡把佛教教義弄錯了。早年的佛教中,認為輪迴是沒有主體的,然而這會導致一個問題,既然沒有主體,那麼業力是怎麼轉移的。按《雜部經》的記載是這樣:一個比丘問佛陀:老師!如果沒有我,那受的業報?在輪迴?老師回答道:「我已經教過你了,比丘們啊!要在一切處、一切事,一切物中見緣起。」這個顯然不屬於明確答案,佛教於是自己有就有了相應的解釋。
第一個就是犢子部,直接不承認「無我」這回事,公開承認靈魂的存在,經量部也繼承了犢子部的觀點,並且還用反證法來證明「我」的存在。
慧遠當年傳播的就是犢子部的東西,不但說有我,而且還說人有靈魂,也就是那個不可說的補特伽羅,這是犢子部的特點,范縝寫《神滅論》就是在批這個。
而且慧遠早年犢子部里還是六道輪迴,這是犢子部在其它部中多加了一道,本來應該是五道輪迴的,再後來犢子部加入了七道輪迴,時間顯然要晚於慧遠,佛教後來凈土的《楞嚴經》里也是七道,所是在後來造出來的。
而犢子部思想本來在佛教里就被其他小乘部派及大乘佛教的攻擊,指稱為附佛外道,《大毗婆沙論》卷九、卷十一及《大智度論》卷一等處,對其破斥,在巴利《論事》中的補特伽羅章,也反駁此等說法。
至於爭論什麼死與滅是不是一回事,什麼靈魂不死不等於不滅,這種轉移焦點扯犢子的內容,要扯自己找孔乙己扯去。
第二個就是唯識宗認為的阿賴耶識為主體,但它有沒有實體,也是內部在互撕的,不過認為輪迴的其實就是業力遷轉,這是玄奘取經回來後中國佛教才認識到的。
第三個就是中觀說屬於有一定詭辯性質,因為一切是無常的,所以「我」也是無常的,所以「我」同樣是時時在變化的,所以「我」是不存在的。當年張天師(張道陵)為塑立道門威嚴曾破山伐廟。其目的主要是破壞當地民間土著信仰(巫教)以傳播道教。漢順帝漢安元年(公元142年)正月十五日,太上老君降臨蜀地,傳授張道陵《太平洞極經》、《正一盟威二十四品法籙》、三五都功玉印、雌雄斬邪劍等經書、法器,拜為天師,囑咐天師廣行正一盟威之道,掃除妖魔,救護生民。於是天師於漢安二年七月,登青城山,會八部鬼帥,大戰眾鬼,制伏外道惡魔,誅絕邪偽。單純把這個當成神話看的基本一笑而過,如果把神話所反應的現實解析出來,這無疑是一次針對西南地區原始狀態的原住民的信仰清洗。
道教在六朝時期對民間的血食祭祀非常反對,比如《三天內解經》:
民不妄淫祀他鬼神,使鬼不飲食,師不受錢,不得淫盜,治病療疾,不得飲酒食肉。
道士對於廟神的討伐,翻翻當時的志怪,隨處可見。
(現代的眼光往往視六朝志怪為「小說」,但這並不符合當時的情況,六朝時獨特的學風讓士人熱衷於收集怪異之事,這些並非他們腦洞出來,而是當時流傳在民間,然後被他們收集整理的故事,即使沒有百分百的真實性,也可以視為當時風氣的體現。)比如《搜神記·丹陽道士》:丹陽道士謝非,往石城買冶釜還,日暮不及至家。山中廟舍於溪水上,入中宿。大聲語曰:「吾是天帝使者,停此宿。」猶畏人劫奪其釜,意苦搔搔不安。
二更中,有來至廟門者,呼曰:「何銅。」銅應喏。曰:「廟中有人氣,是誰?」銅云:「有人,言是天帝使者。」少頃便還。須臾又有來者,呼銅,問之如前。銅答如故。復嘆息而去。非驚擾不得眠。遂起,呼銅問之:「先來者誰?」答言:「是水邊穴中白鼉。」「汝是何等物?」答言:「是廟北岩嵌中龜也。」非皆陰識之。天明,便告居人言:「此廟中無神,但是龜鼉之輩,徒費酒食祀之。急具鍤來,共往伐之。」諸人亦頗疑之,於是並會伐掘,皆殺之,遂壞廟,絕祀。自後安靜。
「天帝使者」是早期方士的稱呼,後來多被天師道用來自稱。這位丹陽道士跑到人家廟裡住了一晚上,醒了沒付房費就算了,還去告訴鄉民,你們上當了,這廟裡不是神,是個大龜,趕緊抄傢伙上啊(共往伐之)。愣是帶著一幫人殺了昨夜的房東,推倒了廟,不給祭祀……
而且這裡,謝非並沒有用道法去毀廟(道經里其實是有相關的法術的……),而是帶著一群人cos拆遷隊,「急具鍤來」、「並會伐掘」,也是有意思的很。
不過這種事例在中古比較多,到了後面,道教對於淫祀的態度往往是吸納入神仙體系,比如《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就有大量的民間俗神,我們熟知的許多神靈,在最初往往是淫祀。不過古人對廟的意識很重,大多害怕毀廟會受害,除了實在膽大的,所以總是要請道士來處理。無論是否信仰,起碼有個安撫民心的作用。我看書少,知道的唯一例子就是曹操了。
所以在傳教上,佛教口頭上一個說法,但骨子裡功利性是很強的,表現出來的更多是寄生與侵佔的行為,與道教伐廟的主旨是不同的,太平道與五斗米道,都有政治訴求吧。張角,太平道的教主,給百姓治病就沒有功利性嗎?惟恍惟惚,唯道集虛。都取得意境那麼幽玄,那麼恬淡無為。可實際如何呢?光和末,黃巾起。拜騎都尉,討潁川賊。遷為濟南相,國有十餘縣,長吏多阿附貴戚,贓污狼藉,於是奏免其八;禁斷淫祀,姦宄逃竄,郡界肅然。
注[一]魏書曰:長吏受取貪饕,依倚貴勢,歷前相不見舉;聞太祖至,咸皆舉免,小大震怖,姦宄遁逃,竄入他郡。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初,城陽景王劉章以有功於漢,故其國為立祠,青州諸郡轉相仿效,濟南尤盛,至六百餘祠。賈人或假二千石輿服導從作倡樂,奢侈日甚,民坐貧窮,歷世長吏無敢禁絕者。太祖到,皆毀壞祠屋,止絕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姦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絕。
御制一團和氣圖贊
朕聞晉陶淵明乃儒門之秀,陸修靜亦隱居學道之良,而慧遠法師則釋氏之翹楚者也。法師居廬山,送客不過虎溪。一日,陶、陸二人訪之,與語,道合,不覺送過虎溪,因相與大笑,世傳為三笑圖,此豈非一團和氣所自邪?試揮彩筆,題識其上:「嗟世人之有生,並戴天而履地。既均稟以同賦,何彼殊而此異?唯鑿智以自私,外形骸而相忌。雖近在於一門,乃遠同於四裔。偉哉達人,遐觀高視;談笑有儀,俯仰不愧。合三人以為一,達一心之無二。忘彼此之是非,藹一團之和氣。嗯!和以召和,明良其類。以此同事事必成,以此建功功備。豈無斯人,輔予盛治?披圖以觀,有概予志。聊援筆以寫懷,庶以譽俗而勵世。」成化元年六月初一日
其他不用多說,先天首將王靈官來歷足以說明。
王帥本乃湘陰血食之神,然薩祖好生,直接以雷火毀了其廟,後王帥考校薩祖功過十二年,終於悔悟,願為雷將輔佐薩祖,成為三十六天將之首。
正一盟威,太上法旨,統承三天,殺鬼生人,誅符伐偽,整理鬼氣,,,,,正一派宗旨,裡面就有誅符伐偽,,,
沁園春
作者:虛靖真君
劫運將新,天書降恩,聖師命魔。
正陰陽錯作,鬼神淆混,依憑城市,綿亘山河。
殺氣閉空,陰容奪晝,萬姓罹殃日已多。
青城上,見琉璃高座,忽起巍峨。
群妖忿怒揚戈。
競奔走,攻山若舞梭。
感神光一瞬,龍摧虎陷,威音一動,電掣霆呵。
立治化民,攝邪歸正,生息熙熙享太和。
風雲靜,見天連碧漢,月浸澄波。從氏族時期到封建統治,一切神靈社會和鬼神世界都是現實的映射,有什麼樣的社會就演變出什麼樣的鬼神,所以伐山破廟的實質是對人間這種信仰進行摧毀,殺掉既得宗教利益者(淫祀),重新在民眾中塑造新的宗教觀,當然後期因為沒有道兵(類似僧兵)就不得不轉變風格接納盤踞在各地的鬼神教了,道教巫鬼之混雜就在於後期不斷把當地的鬼神信仰收納進來。
別說過去 現在也有牛逼的道士呀 比如死去的黃家駒會找牛逼的道士幫忙 你強大了自然會吸引別人
伐山破廟是對血食淫祀的禁止,你可以查當時那些淫祀的各種危害。另外以前從網上看過一篇文章說近代某教曾把玉皇等神仙像的頭換掉換上佛像的頭,後來政府出面才停止0.0..........不知道真假
謝邀@姜原,我不是道士,這種問題我不會啊。查資料也不全。我隨便說說。中國社會從古至今還是政權大於教權、神權,以人為本。歷史上大多數還是政府官員主持去破掉淫祠。道士權力有限,去掃除淫祠,是需要政治權利去支持的。《禮記.曲禮》謂:"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無福。"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
對於大多數中國信眾而言,諂媚那些外來神,希望得福報,或者死後到什麼多好的地方,都是不合華夏傳統的。歷來都不缺那些裝神弄鬼的,宣傳邪教啊什麼的。現在的鄉村社會,最近十多年,發展了好多教堂之類的,還有各地廣建佛像寺廟什麼的,還有種種烏煙瘴氣的現象,以宗教斂財,如飲鴆止渴,愚昧百姓,危害社會,不合時宜。題主可能看的小說,有心去做伐山破廟的事情,其實不必古代,在現代社會也可以做到啊,蛤蛤。某些宗教啊什麼的,再發展幾十年,估計也該到自毀的時候,講因果又不吸取歷史教訓。
我貼一段搜索的:西漢平帝時有"班教化、禁淫祀、放鄭聲。";東漢第五倫"禁絕淫祀,人皆安之。";東漢末曹操"禁斷淫祀,姦宄逃竄,郡界肅然。";魏文帝詔"自今其敢設非禮之祭,巫祝之言,皆以執左道論,著於令。",魏明帝詔"郡國山川不在祀典者,勿祠。";晉武帝時詔"不在祀典,除之。";北魏明帝"詔除淫祀,焚諸雜神。";北周武帝"禁諸淫祀,禮典所不載者,盡除之。";南朝宋武帝"禁淫祀,除諸房廟。"。由於"淫祀"之定義向為"官方"所訂之,是以此時被視之為正祀之神,在彼時又被認為是妖淫精鬼。六朝之前,佛教在中土多為士人認為"佛,外國之神,非諸華所應祠奉"之淫祀。
搗毀淫祠不是政府的工作嗎?
推薦閱讀:
※為什麼道教不像是一個純粹的宗教?很少有人自稱道教徒?
※佛教的摩利支天和道教的斗姥有哪些宗教關聯嗎?
※中國古代關於地獄的傳說和來源?
※為何還有這麼多人黑道教?
※為什麼佛教不像道教那樣把意識視作三魂七魄的一合相,而是認為那只是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