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和承認聖體的部分基督新教中)的聖體(也叫聖髑,聖徒的屍體或部分)是怎麼回事?

據我所知,義大利和俄羅斯對聖體(聖髑,參見WIKI:聖髑)極為推崇,求子,求平安,求財都要去獻祭、撫摸。但一直沒有找到比較完整的文獻和記錄。不知道除了中東歐以外的國家是否有聖體,東亞呢?


由聖體衍生出的聖包皮的故事

關於宗教--聖包皮的尷尬

什麼是聖包皮(英文:Holy Prepuce)?很簡單,就是耶穌基督割禮時切除的包皮。

  呵呵呵,可就這麼個讓女生們側目的物件,確是基督教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歷史物件,其名氣從前足以和聖杯、裹屍布、真十字架什麼的相媲美。上次聊天的時候說起這個物件,於是回來查了查,有不少有趣的歷史事件,側影了宗教的脆弱性。

  首先,猶太人出生八天後都割包皮,作為猶太人,耶穌自然也不例外。

  十三世紀初,有八家教會聲稱他們收藏著聖包皮。面對這樣的問題,狡猾的教宗Innocent三世拒絕裁決哪個是真貨。他說:「只有上帝才能知道這麼棘手問題的真相。」

  這樣的表態下,更多的教會加入了聖包皮粉絲的行列,於是同時期內就至少有12個地方聲稱擁有耶穌的「聖包皮」。(對於「聖包皮粉絲」,姐表示鴨梨很大~~~)

  和眾多「真」十字架類似,所有的聖包皮合起來,足以打造一隻不小的錢包。(姐膜拜ing)

  其二,據東方教會的基督教義,耶穌的肉身是在復活之後四十日升天,按照這個理論,耶穌升天時倘若不包括包皮,耶穌就不完整。

  於是中世紀時這個議題曾經招致神學屆的重大爭論。桑舍神父(1550~1610)就曾考慮基督復活時有無包皮。

  而對敏感問題很熟悉的西班牙耶穌會會士則得出結論,基督在割禮狀態下升入天堂。結果,不容懷疑完整性的精神體不得不保留了「原先屬於他身體的某部分物質因不斷的營養而生長」,也就是說基督的包皮還在不斷的生長。(曾經學習生物工程的姐,每次想到離開人體還在不停生長的包皮,就會無限寒……)

  於是聖包皮的趣事越來越多…

  聖人Catherine of Siena宣稱夢見基督娶她,並用那塊兒皮做成戒指給她戴上。(姐覺得簡直像是恐怖片的情節。)……

  1665年克里斯蒂安.惠更斯提出土星環理論時,天主教神學家裡奧.阿拉丟斯宣稱那是耶穌基督復活進入天堂的聖包皮……(姐膜拜一萬次……)

十三世紀初,有八家教會聲稱他們收藏著聖包皮。面對這樣的問題,狡猾的教宗Innocent三世拒絕裁決哪個是真貨。他說:「只有上帝才能知道這個棘手問題的真相。」 在這樣的表態下,更多的教會加入了聖包皮粉絲的行列,於是同時期內就至少有12個地方聲稱擁有耶穌的「聖包皮」,而在查特瑞斯的「聖包皮」據說最有神力,不孕的婦女只要看它一眼就會變成多產。和眾多「真」十字架類似,所有的聖包皮合起來,足以打造一隻不小的錢包。義大利卡爾卡的一家教堂至1983年為止,每年巡遊時都會捧出它們擁有的聖包皮;後來,他們的聖物被小偷連盛載的寶匣一起偷去,至今下落不明。話說佛教的舍利子好歹還是骨灰結晶。

The Holy Prepuce 這個鏈接里還說了個真實的故事,13世紀某修女不吃肉,因為她表示自己每次吃聖體餅時一直都嘗出了聖包皮的味道,怎麼樣很Cult吧?

Her visions were transcribed by a Franciscan monk and he records: 「Crying and with compassion, she began to think about the foreskin of Christ, where it may be located [after the Resurrection].

And behold, soon she felt with the greatest sweetness on her tongue a little piece of skin alike the skin in an egg, which she swallowed.

上文這位奧地利的修女Agnes Blannbekin,也有叫她聖阿格尼斯的,沒有正式接受過封聖,但因其虔誠而得尊號。經常有這種意象,並且其描述都被聖方濟會修士記下。據她說其味道是甘甜的,有雞蛋皮的味道。另一位瑞典修女,聖布里吉特(Saint Bridget of Sweden,她正式接受過封聖)也稱她嘗到過聖包皮的味道,確實像蜜般甜。

聖體

聖體(英語:sacramental bread)為基督教傳統教派所使用的一種餅,通常為無酵餅並象徵著耶穌 。使用時要施行聖餐禮。天主教認為發酵代表罪惡,東正教則使用發酵麵餅來做聖體,新教則通常不拘泥於餅的種類和形式

聖體_百度百科

聖體聖事:耶穌最後的晚餐時,拿起餅來,祝謝了,擘開。遞給門徒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而捨棄的。你們應為紀念我而行此禮。」晚餐以後,耶穌同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為你們流出的血而立的新約。」(路廿二19-20)。教會舉行此成聖體禮稱為舉行(作)感恩祭。彌撒中的聖體聖事是紀念基督的死亡及復活,是敬禮的巔峰和泉源,是最崇高的聖事-因基督自己兼作奉獻和犧牲(食糧),也是其它聖事及使徒工作的連繫中心(法典897)。彌撒中祝聖聖體、聖血後,司祭和教友領受此聖餅(聖血)稱為領聖體(聖血);敬禮此聖餅(聖血)稱為朝拜耶穌聖體。


按照東正教會的說法,乾屍是聖徒的遺骨,這種乾屍具有神力、創造奇蹟的能力,具有庇護、保佑的作用和作為崇拜之物。在東正教里,」遵守教規者「或聖徒的屍體,以所謂的乾屍匣或約櫃,在教堂里長期保存和展覽。

拜占庭東正教會不僅把乾屍視為不朽的身體,而且認為乾屍能流出聖油和發出香氣。與拜占庭的東正教會不同,俄羅斯東正教會認為乾屍只是一種不朽的身體。——節選自《俄國宗教史》樂峰主編,第419頁。

下面是百度到的一些的資料

水晶棺是天主教、東正教傳統聖物箱之一,用於展示聖髑。即水晶玻璃造的棺材,其成分主要是純二氧化硅。水晶棺是非常昂貴的,而且工序繁複,一般用於保存政要等重要人物的遺體。為長期保存軀體,水晶棺材內多數注入惰性氣體,如氦氣

,在暗淡的燈光下水晶玻璃會楚楚生輝;另外部分社會主義領袖的遺體也加上了防腐處理並移入水晶棺中。

水晶棺來源於基督教的聖屍崇拜傳統。聖徒的屍體是「聖靈的殿」、是永生神的殿。

神通過聖徒的身體行神跡。到耶穌復活以後,聖徒也從墳墓里出來。所以基督徒相信聖徒不會死亡,僅僅是睡著了。信徒們還相信聖屍,如以利沙的骸骨使死人復活。耶和華能使骸骨復活。

《啟示錄》指出經歷過磨練的聖徒在神寶座前,晝夜在殿中事奉耶和華。西元四世紀耶路撒冷主教、神學家聖濟利祿在講授《以西結書》指出,聖靈居住在聖徒的屍體中。

在四世紀末以後,基督徒禮拜的對象除了神和耶穌基督之外,還逐漸出現了對聖母、聖徒、聖徒遺骸遺物、聖圖像等的崇拜。聖徒的乾屍、聖物、聖像,成了教堂和修道院爭奪的寶貝。這些聖物都被鑲滿寶石的水晶容器供奉起來,供朝聖者瞻仰。特別是不朽的聖屍被認為是真正聖徒的見證,是神跡的象徵。東正教供奉的聖屍中有大量是不朽的。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決議規定:「任何主教,如在祝聖殿堂時不用聖物,當即撤職,因他違背了教會傳統。」 中世紀,聖物崇拜成為強制性的,所有的教堂都要求供奉一件聖物或聖屍。馬丁·路德提出聖物崇拜是基督教禁止的偶像崇拜。宗教改革時期,新教各派都把廢除聖像和聖物崇拜作為改革的內容之一,被稱為毀壞聖像運動。16世紀馬丁·路德開始新教改革以後,羅馬教廷在奧地利的特倫托召開了特倫托會議,採取了反宗教改革的立場

並作出了「關於對聖徒的祈求與崇敬,並論及聖骨、聖物和聖像」的決議,確認聖屍是聖靈的殿,應得到信徒敬拜。

按俄羅斯風俗,照俄國東正教教規,聖徒死後都要做成乾屍。聖徒的「乾屍」不腐是基督教觀念中信仰靈魂不死和聖徒崇拜的基礎。屍體不腐. 也是古羅斯封聖的主要標準之一。保存聖人的遺體使之不朽,是東正教的一個傳統。

[13]

聖徒謝爾蓋·拉多涅日斯基和俄羅斯主教謝拉菲姆·薩羅夫是東正教供奉的著名聖屍。1919年蘇維埃政權到處開展檢驗聖骸(聖徒的乾屍)的運動。 1919年2月司法人民委員部就此通過專門決定。檢驗工作由專門委員會在神職人員在場的情況下進行,如果發現聖骸沒有完整保存,就會被當作無神論的宣傳材料。到1920年秋一共進行了63次公開的檢驗。信徒和教士反抗招來的是逮捕、審判和流放。在1920年代布爾什維克領導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破壞俄羅斯東正教會在群眾中的影響。

列寧還在《致利亞多夫》的信中揶揄薩羅夫聖屍。

[14]

但列寧死後,曾在喬治亞第比利斯東正教神學院學習的斯大林執意保存列寧遺體。受東正教「聖體血」儀式的影響,即是想用領袖的遺體去替代基督的「體血」,並試圖將領袖當作永生的神來敬拜。1924年1月25日,即在列寧逝世的第四天,《莫斯科工人》周報刊登了3封來信,總標題為《列寧遺體應當保存!》。其中一封是這麼寫的:「將我們的伊里奇這般偉大而摯愛的領袖埋入土中,我們決不答應。我們建議將防腐後的遺體放入密封玻璃罩,好讓領袖的遺體保存數百年,讓他永遠和我們在一起。」這3封信都包含了一個請求,即要將列寧遺體存放在水晶棺內。

據說蘇聯人曾經打開過一些,用科學的手段證明了乾屍崇拜不過是封建迷信。

十月社會主義XX後。1918~1920年,蘇俄政府根據廣大人民的要求,在神職人員代表參與下,在蘇俄14個省份里公開打開了63個聖徒的乾屍匣,發現多數乾屍匣裝有一堆半腐爛的屍體,而在另一些乾屍匣里放著一些人造的屍骨和一些不相干的東西。從而徹底揭露了乾屍不朽的騙局。儘管如此,今天某些教會人士仍然違背事實,繼承古老的所謂傳統,頑強地宣揚羅斯托夫的聖徒德米特里、都主教彼得、謝爾蓋·拉多涅日斯基等「聖徒乾屍的不不朽性」。——《俄國宗教史》420頁。

上面這些好像是天主教的,東正教的沒找到.....湊合看了

這個好像是2001年1月7日的時候,普京去瞻仰聖謝爾蓋·拉多涅日斯基。


提醒本題貼圖與「聖髑」——即人的遺體有關不適者請繞行!

崇敬(Reverence)離世高升,安息在神國之中上主的諸位聖人,聖教會同時亦敬禮(Veneration)諸聖們遺留於世的身體遺物

舊約時代,因為眾義人依舊恭候著救主的降臨,期望從原罪與死亡中解脫。其時,人類的肉體或屍身依然未得潔凈,故尚無禮戴義人們遺體的傳統。到了新約時代,藉由救主的道成肉身,不僅人類存在的意義本身為基督內的生命所擢拔,人類的軀體也作為聖神駐留的宮殿而被置以崇高的禮遇,並且,這上主之聖言,救主即降生親自取人類的血肉為身。於此,基督徒們受召使他們的靈魂偕同肉軀受聖浸奧秘的潔凈,通過恭領基督的至潔聖體聖血而被聖化,最終得以轉變為聖神臨在的真正至聖所

難道你們不知道,你們的身體是聖神的宮殿,這聖神是你們由上主而得的,住在你們內,而你們已不是屬於自己的了嗎﹖」 ——《致科林託人書一》6:19

因而,那些畢生善度正直生活的基督徒,抑或那些領受殉道榮光的成聖者,就理應受到格外的稱譽尊崇

聖教會自始至終奉守著神聖的傳承,對聖髑待以極致的恭敬,並體現在以下方面a)最早可追溯至公元第二世紀及後世的各方見證表明,基督徒們常會虔敬地收集並保存聖人們遺骸;(b)隆重地開掘與遷移聖人的髑髏;(c)在聖人的墓地或聖髑置處之上建立聖堂和祭台;(d)欽立瞻禮以紀念聖髑的發掘和遷移;(e)裝潢和朝覲聖人的墓地;(f)遵循教會一貫的傳承, 將神聖殉道者的聖髑嵌置在新祝聖的祭台內,或者將聖髑縫製在為成聖體血所用的聖代案里。

上帝的子民自然而然尊崇聖人們聖髑及聖物的行為確切地根植於這樣的一個事實 —— 即上帝自願為讚賞和光耀聖人們而屈尊俯就,並通過貫穿整個教會史實中出現的不計其數的表象與奇蹟為其佐證。

甚至遠在舊約時代,即便(舊約)聖人們在離世後並未被冠予殊榮,他們的遺骸仍會呈現出某些神跡。由此,在《眾王傳四》13:21中就記載道,一位被拋屍在聖先知厄里叟(Elisha)墳冢里的死者,在觸碰到先知的遺骨之後,隨即死而復生,站立起來。在《眾王傳四》2:11-14中也提及,聖先知厄里亞(Elijah)的肉身被活活晉陞直至天國後,先知厄里叟為渡河而過,遂以先知厄里亞遺留下的外衣擊打約但河水令其分離成徑。重審新約聖經的記敘,我們可見由《宗徒行實》19:12上所示,有人取聖帕弗羅宗徒身上的手巾和腰帶(「圍裙」),放在病人身上,疾病便離開他們,惡魔也出去了。教會的聖教父與聖師向他們的聽眾和讀者為聖髑所彰顯的神跡作證,他們亦懇請同時代的人們為他們言及的事實作證。

例如,米蘭的聖安博羅修(St. Ambrose)在他就聖之華(St.Gervasius)與聖保達(St.Protasius)之聖髑開掘的講道詞中論道

你們已經聽聞且親眼所見,很多人自魔鬼的權下開釋,而更多的人僅僅用雙手觸碰到聖人們的衣物,他們就立刻由病罹中被治癒了。主耶穌的到來使遠古的奇事煥發新彩,由此,無上豐沛的恩寵向塵世傾涌!你看,甚至連聖人們的投影仿似也使眾人獲致痊可 。多少衣衫被人們交手遞傳!多少衣物被置放在聖髑之上單單觸碰一下就轉化為痊癒之源,信友們相互籲請!所有人都力圖哪怕只是去碰觸一下,而這輕輕一碰就能使人從疾患中康復。

又如,聖熱羅尼莫(St. Jerome)在他的書信中提及

我們之所以敬禮殉道者的聖髑,即是在於我們欽崇殉道者們為之捨命的那一位。我們榮贊祂忠信的僕從,且聖人們的輝耀就映射出上主的面容,而祂親自說過:「誰接納你們,誰就是接納我」——《聖福音依瑪特泰所傳者》10:40

再如,耶路撒冷的聖濟利祿(St. Cyril of Jerusalem)在他的第十八篇《教理講授集》中寫道

儘管魂靈已然遠離,但聖神的奇能仍舊寓居於聖人的軀體中,因為經久以來這正直的人靈都駐守其內,驅使著它傳揚公理與正義。

在一部源自十世紀被歸名於大馬士革的聖約安(St. John of Damascene)筆下的聖人傳記《貴重的珍珠:聖巴拉姆和聖若撒法的生平》中寫到過

我們隨身攜帶著這些潔凈和神聖的骸骨,君宰!因為我們以此宣表對——這些奇異者所依屬的——主人的熱愛這樣我們就能促使自己銘記他們在屬神生活中的克苦征戰和他們的諄諄教誨,好讓我們自己也在心中燃起同樣虔敬的熱誠;如此我們也就能經驗到來自天國的神視,並領略源於聖者屬天居所中的幸福喜樂,從而,正如他們被稱讚為蒙福的,我們也能不斷地激勵他人去效仿聖人(他們)的善表,竭力跟從他們的步伐因為我們亦發現,由此而來,對死亡的默想正是有益的,它令我們在信仰生活中的操練如虎添翼;最後,我們之所以這樣做,更是因為我們當以觸碰聖髑來分享神化的力量。

類似的諸多證詞同樣可以在神學家聖額我略(St.Gregory the Theologian),敘利亞的聖厄弗瑞(St.Ephraim the Syrian),君士坦丁堡的聖金口約安(St.John Chrysostom),和蒙福的奧斯定(Blessed Augustine)及更多聖教父們的著作中找到。

根據史實表明,自二世紀伊始,基督徒們就會向聖人的遺髑獻予敬禮。因此,安提約基亞的一個親睹過「心懷上帝者」聖依格納提(St.Ignatius)為主致命之經歷的主教,在描述了這殉道事件後,如此陳說

在他的軀體所剩之物中(聖人在斗獸場里被野獸撕成碎片),只有那些最堅固的部分被帶離送到安提約基亞,並被珍視為賜予聖教會的、恩寵蒞臨殉道聖人之內的無價之寶

那時起,以舊羅馬為首及後繼更多城市的居民們便珍惜地將聖髑扛在肩上,恭迎其至自己的都邑,且開始以遊行的方式在不同的城市之間承遞這份至寶。正如聖金口約安其後見證道:現今這座城市(指安提約基亞)崇敬受冕的得勝者,榮贊真理的拼搏者。同樣地,在斯米納(Smyrba)的主教聖玻里加(St.Polycarp)殉道之後,當時的羅馬總督下令燒毀了他的遺體,基督徒們「把他的殘骸收集起來,視作比寶石更珍貴、比黃金更純正的瑰寶,並將其供奉起來,用於慶祝那紀念在殉道中重生之聖人的瞻禮,也希冀它教導未來的基督徒們並堅振他們的信德。」

基督徒們敬禮聖髑(希臘文「ta leipsana」;拉丁文「reliquiae」,都意指 剩下的遺物),不僅是因為傾慕聖人們聖潔的信仰生活或者他們為真理殉道的事迹,更亦是因為有證據和確鑿的跡象表明,憑著向聖人祈求他們於上帝面前的代禱,而出現了治癒的奇蹟。對聖髑的敬禮並不被聖人遺體是否腐壞等因素影響,聖教會的多次會議(例如1667的莫斯科會議)就嚴令禁止人們將逝者遺體不腐朽的表徵唯獨地視作他們成聖神化的鐵證。然而,基督徒義人遺體之不朽確然可被認為是他們成神得救的神聖標識之一。

但有人同樣也認為,逝者遺體的長存並不是一種源自上主恩寵助佑的確證這樣的事例可體現在一些遠東印度哲賢的身上,他們的軀幹即在死後長久不腐(不管這是在於他們苦修歷練自然所致,抑或是出自魔鬼的仿冒)教會內一些卓異的聖人(比如薩洛夫的聖塞拉芬St.Seraphim of Sarov,阿拉斯加的聖革爾曼St.Herman of Alaska)則呈現出相反的例子,他們的聖髑就出現朽壞並只存留下了骸骨,五城教區的聖奈克塔里(St.Nectarios of Pentapolis 1920)的聖髑之不朽也僅是持續了幾年時間,之後便很快腐爛塌壞只剩下了散發著馨香的遺骨。

需要注意的是,在斯拉夫文中聖髑一詞 「moshchi」 不光指的是聖人們的遺體:在教會斯拉夫文中這個詞也意表普遍含義上逝者的遺體。因此,在葬禮儀軌用書《需用經》(Trebnik) 中我們可以發現此類段句:「...我們帶著逝者的遺體,然後走出聖堂」。古斯拉夫文 「moshchi」(源自詞根 「mog」)與墳冢一詞 「mogila」 明顯有相近的關係。

正統基督徒們敬禮聖髑並不是因為他們信賴出自聖人他們自己的「奇能」或來源於聖髑本身的「魔力」,卻是因為基督徒們篤信這些呈供於他們面前的聖髑的主人——榮耀的聖人們會為在世的人們向上主祈求靈魂的安康與超性的福祉。

以下示列一些受聖教會所敬禮的聖人的聖髑】


有個專有名詞叫「聖髑」。

狹義的聖髑,指列品聖人或真福的遺體或者遺骨。廣義的聖髑不僅包括上述遺體或遺骨,還包括聖人生前用過的物品,或者與遺體接觸過的物品。

——via維基百科

今年封聖的兩位先教宗,聖髑就有一小瓶血漿啊什麼的。


1、題主所說的不是「聖體」,「聖體」指在彌撒(感恩祭)中由麵餅(東正教、天主教不一樣)轉化而成的耶穌的身體,基督新教是沒有的,只有天主教和東正教有。

2、題主所說的是「聖髑」,天主教和東正教都有封聖的聖人,「聖髑」簡單理解就是他們的遺物;「聖髑」也分等級,比如說聖人的遺骸是「一級聖髑」,聖人使用過的物品就是「二級聖髑」。

3、因為聖人全世界各地都有,所以「聖髑」也不局限在中東歐。

如果錯誤或者遺漏,歡迎指正,不勝感謝。


謝邀。

不清楚東正教是怎麼看的,新教並不在乎聖徒的屍體,也沒有「聖徒」這個概念。聖徒這個概念是天主教在用的,據我所知是紀念那些在事奉上有很大貢獻的天主教徒。

=======下面是先前的回復,以為問的是聖餐=======

貌似「聖體」是天主教的說法(不清楚東正教的情況),是一種特殊的餅,相征耶穌的聖體,在領受聖餐的時候用的。

領受聖餐是主耶穌給我們的誡命,為的是要紀念他為我們受難,為我們流血,洗凈我們的罪。


推薦閱讀:

有沒有從一個基督教教派改宗到另一個的?
天主教 和 新教 的主要區別是什麼呢?
基督教的聖徒符合聖經么?
科普特等東方教會如何看待天主教教皇?
為什麼中國天主教傳播不如新教?

TAG:基督教 | 東正教 | 天主教 | 基督新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