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老年人進行問卷測試或科學實驗時,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看到話題里有「心理學」,簡單說一下被試為老年人的心理學研究可能需要注意的地方。

實驗設計:(1)實驗:大多數實驗範式或者問卷的被試都是年輕人(大學本科生),用到老年人研究里需要重新調整各種參數,比如刺激呈現的時間、反應最長時長、刺激大小等。可以參考相關的以老年人為被試的paper,但別人用的不一定合適,一定要做預實驗。(2)問卷:也需要pilot study,相對常見的大學生被試,老年人文化水平較低,而且因為各種原因不少人閱讀文字的頻率不高,一些書面化的語言不容易理解,比如可能不明白「愜意」的意思(親身經歷)。另外,不少從國外修訂的問卷有程度各異的翻譯腔,老年人一般不具備根據翻譯腔回譯英文再翻譯成流暢中文的能力,所以需要確保問卷條目「說人話」。另外2,問卷字體最好大一些,個人經驗至少小四。(3)休息:實驗負荷需要考慮到一般老年被試的承受能力,如果時間較長、認知負荷大,需要設計足夠的休息時間(ERP實驗做一半突然好多阿爾法波很讓人苦惱對不對……)另外像ERP這種開始了一時半會兒不能結束的,一定要提前提醒被試上廁所……

被試:(1)如果是有一定難度的計算機任務,建議招募至少初中文化的被試,教育程度低的老年人在理解實驗任務和操作計算機上相對困難很多,高中及以上比較保險。另一方面,如果是不同年齡組比較,老人全部高中以上更容易和青年組匹配教育水平。(2)被試為一般(認知)健康老年人的研究,通常在研究開始前完成總體認知(global cognition)測試,以排除認知損傷和痴呆的被試,常用測試包括MMSE、MoCA等。(3)禮貌很重要。(4)如果目的是研究年齡差異,比如最常見的青年組vs老年組,建議招募65-75年齡段的老人,小於65的容易太年輕老化不明顯,75以上的可能年齡太高(old old和young old的異質性),此條僅針對認知領域,而且是條比較弱的建議,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實驗實施:(1)主試可能需要比較耐心和仔細,老年人可能對計算機操作或者填問卷的流程不熟悉,指導語要清晰詳細,practice trial要仔細觀察被試的反應。(2)說話語速稍微慢一點,聲音大一些,吐字清楚。(3)通常願意來參加研究的老人都比較nice依從性較高,有人可能會出現不管懂不懂明不明白只要問「請問您明白了嗎」都點頭的情況,因此一定要(通過被試反應)確認被試的確明白了任務流程再開始實驗,要不然浪費被試或者有無效數據很可惜。(3)ERP和fMRI實驗,老年人一般會很關注實驗安全和副作用,解釋的時候要耐心。

其他:(1)老年被試通常非常守時喜歡早到,比如實驗約的八點半開始好些人八點不到就到了,這種情況主試最好稍微早到點,另一方面可以和被試說一下不要到太早。(2)實驗開始前和被試簡單聊幾句會有助於和主試建立良好的關係,幫助被試放鬆,但有時的確會遇上非常能說且有傾訴欲的被試一聊能聊半小時,一旦出現這種跡象主試要及時打斷,幫助被試把注意力轉回實驗。(3)感覺對於大部分老年人,對神經心理學測驗和認知成績的反饋的興趣大於被試費,所以成績反饋可能可以作為實驗廣告里的亮點之一。

以上經驗大部分來自於認知相關領域研究,地點北京,供參考。


如果是問卷形式,注意測試的信度、效度、可信度和區分度。


我高一的時候 去發問卷 碰到了一個在鍛煉的爺爺 我們問卷的題目是關於報紙產業的

問卷一共有三十個題 爺爺填了一個半小時

因為填一個問題跟我回顧一下文革! 還有小時候的往事…

於是講著講著講著講著…就講完了他的所有故事,對毛主席的憧憬,對文革的痛恨。。

所以呢,我的結論是:不要讓老人家打開話匣子!!!


時間和場合。

老人起床都比較早,所以早上5點能陪老人逛公園,聊天開展業務做測試,事半功倍。

老年人都不怎麼去大商場。公園、菜市場、小廣場、學校周邊。這些是他們的聚集中心。

有的放矢,方能事半功倍。


字要大


禮品!禮品!禮品!


將老年人設計進實驗最大的障礙來源於三點:

1.知識理解水平:現今六十多歲的老人教育水平普遍不高,造成很多老年人不識字.

2.交流障礙:會不會講普通話的問題.是否有聽力障礙的問題.

3.時間:老人的身體狀況能否支持他完整的完成整個實驗設計.


哈哈


推薦閱讀:

如何優雅且美麗的老去?
怎麼化妝成老人?
外國老人中風了誰來照顧?

TAG:心理學 | 實驗 | 老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