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梓晨和艾克里里說同樣的話為什麼會引起粉絲不同的反應?

首先我知道兩個人就不該是同一個比較層次上的,但我還是想問:比如說兩個人都會說「這個很貴,我知道你們這些人買不起的啦」 ,但是我很喜歡艾克里里,覺得他講這些就很好玩,劉梓晨講這些我就不忍直視。

很多時候同一句話由不同身份的人不同語氣講出就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覺,請大神們告訴我這是為什麼?


一個心裡不是這麼想的只是惡搞;

一個心裡確實這麼想的而且裝逼。

大家看得出來。


謝邀。

這種情況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去解釋。

1.暈輪效應(英文The Halo Effect),又稱「光環效應」。簡單的說就像「愛屋及烏」,你更喜歡誰就會更傾向於聽誰的話。

2.先入為主。看事情都是帶著主觀意識和背景去的,在聽人說話前,如果已經知道了說話人的背景,必然對其動機產生質疑,形成自我的第一認知。這就好比,窮人都更願意聽窮人的意見,而鄙視懷疑富人,兩個不同階層的人會對彼此的行為產生動機懷疑。同理可解釋題主的問題。

3.代入感。如題主所言,以不同的語氣去演繹產生的效果會有很大的不同,演繹的好會更容易形成代入感,產生觀眾認同。同樣的話,不同人不同語氣去展現,自然代入感也會產生差異。


哈哈,就比如,

同樣的話有人說出來是真話,有人說出來是笑話。


大概區別就是這樣的

「看我這個250塊錢的xx(真的是250塊錢的xx)這可不是一般人用得起的!」然後配上一張貌似高貴的實則辣眼自拍

「看我這個250塊錢的xx(原價25元)這可不是一般人用得起的!」然後配上一張無法形容怎麼看都覺得是存心的辣眼自拍

還有就是

「個人簡介:中日混血」

群眾:草泥馬,這特么你自己意淫出來的吧?

「你們這群屌絲,這是羨慕我吧!」

「老子天生麗質難自棄,看我高聳的鼻樑,說我天生自帶高加索血統大概你們是不信的,然而我就是!」

群眾:這人,也太特么自戀了

「你們這群不懂欣賞朕美貌的刁民!」


推薦閱讀:

以辯論的觀點來看,如何證明我爸是我爸?
如何看待知乎上越來越多的愛國主義?
成長最快的方式,認真對待你討厭的人

TAG:心理 | 網路紅人 | 說話技巧 | 說話藝術 | 劉梓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