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動畫里的人講話的聲音腔調和現實講話不一樣?

感覺動畫里的人講話的腔調和現實中講話的有股微妙的不同,但又不知道怎麼用文字形容這股差異。這種感覺在看國產動畫時更為明顯。


作為一個專業配音者來回答這個問題。

動畫中角色的形象往往比真實的人要個性鮮明,如何表現這種個性鮮明的特點?

當然是配音要加把勁。

作畫創造一個死的,動畫把死的變成會動的死的,而我們的責任是把會動的死的變活。

就像你在實際生活中不可能有讀心術一樣,大部分動漫中,也很少出現心理活動。

況且,動漫中不會有像文章那樣的旁白。

那麼,比現實的人要鮮明誇張很多的心理狀態和心情表現都需要由聲音表達出來。

因此動漫人物的語氣起伏比現實人物會大很多。

……當然,我們這些搞配音的,生活中有時侯也是這樣。


謝邀。因為動畫里的角色做作,所以配音做作。本來活法都不一樣,怎麼能要求語氣一樣。


動畫和真人表演的媒體不同,角色在作畫下難以有「演技」,例如真實人物的身體擺動表達出的語言、微表情,演員演技的提現,在動畫中的表現成了一個較為困難的問題(雖然不是做不到,但大家看惡之華不是也一看就看出來這個其實是真人?)而且動畫中人物舉止需要誇張化(這句話並不是絕對的,例如大友克洋)說話的語氣也是同樣如此。動畫人物有時也需要比電影電視劇人物更加個性(不一定),從五顏六色的頭髮眼睛就能看出來動畫在誇張人物方面的優勢——換成真人版只顯得不自然,但動畫就很常見。

同樣的聲優也會在角色的個性塑造方面加把勁——如果一個紅髮金眼的暴力傲嬌蘿莉聲音語氣都和你鄰居家的女兒差不多,就沒有動畫誇張的(甚至是脫離現實的)效果了

當然我是在說其中一種情況,也有走樸素貼近生活風格的漫畫,多為青年漫畫,但是這一類的漫畫最後通常就會變成電視劇或者電影了——原因同上:樸素的作品需要產生生活中細小的共鳴,用真實人物會更容易提現。

另外也不是所有的動畫都由聲優配音,動畫電影常有演員配音的(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動畫電影在聽慣了聲優配音的人耳朵中顯得僵硬)

宮崎駿曾說:「聲優的聲音都是娼妓的聲音。」評論里有一位職業為聲優的答主先道個歉,但是這句話從宮崎駿的電影審美來說是正確的:他追求的是用動畫媒介表達出的真實,又有動畫誇張所能做到的畫面效果,人物和故事又要顯得真實有共鳴,因此他鄙視的是聲優誇張的表演,但專業聲優也許不適用他的作品,但絕不能完全否認專業聲優。

更何況宮崎駿的電影作畫足夠優秀,人物的動作和神態都做的很不錯,彌補了一部分不足。多少番劇人物表情動作僵硬,10秒說話鏡頭,除了嘴巴,畫面就沒有在動的東西了。這十秒鐘說話的演技,就只能靠專業聲優的表演了。而動畫電影資金充足,能做到畫面動作更加靈活。


就算是在平時的生活中,聲音也需要承擔傳達「情緒」的作用,何況配音是一種「表演」,是需要「演技」的,而不是簡單地「說話」,就好像你也很難看到現實中有誰的行為舉止完全貼近電視劇那樣。相比其他的影視媒介,動畫的角色是不會呼吸、不會講話,原本只能依靠台詞本和作畫來揣摩的「紙片人」,如何用聲音去表現,還要讓觀眾都能理解,對於每一個配音員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戰,往往需要用比較誇張的、情緒十分鮮明的聲音來達到「人人都能明白」的目的。

所以像我這種情緒表現力不夠的人,就往往只能去配旁白和解說了……233


動畫人長得還跟現實不一樣呢…


正常日本人的日常對白跟動漫電影差遠了好吧,語速飛快,如果在公共場合他們會故意壓低聲音的,跟動漫完全不同


首先,既然你都知道是動畫配音,又怎麼能強求一樣呢。

其次與其說是國產動畫明顯,不如說我們沒怎麼見過日常的日本人怎麼說話吧。


咱們的電視劇里說話也和平時不一樣吧

口語和標準用語的區別


推薦閱讀:

為什麼對電影中同一個角色,各國配音的聲音相差很多?
如何評價日本聲優入野自由?

TAG:動畫 | 配音 | 二次元 | 動漫 | 配音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