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哪些歐洲大陸城市可能搶走「金融中心」?

英國脫歐幾乎已成定局,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也會隨之「脫歐」嗎?

歐洲大陸的金融中心,能否從倫敦手裡,搶走世界第二、歐洲第一的金融中心地位?誰又是「種子選手」呢?

讓我們來點一點兵。

作者魯曉芙,編輯林卉卉。始發於英國《華聞周刊》,http://www.ihuawen.com

世界第二、歐洲第一金融中心,倫敦到底有多牛?

歐洲的經濟結構分工可以說成:德國提供技術,法國提供奢侈品,英國提供資金。任何一方妄想取代另一方,都是徒勞的。至少短期之內是徒勞的。

英國作為世界第二、歐洲第一金融中心,遠遠地拋離了歐洲大陸的同行們,碾壓德國法蘭克福、法國巴黎、瑞士蘇黎士。

圖說:倫敦金融城

我們不背金融教科書,只把倫敦和法蘭克福、巴黎做一個直觀的對比:

從銀行數量來看,倫敦有超過500家本土銀行和外國銀行機構,法蘭克福有336家,巴黎200多家。

從股票交易所來看,倫敦交易所是歐洲市值最高的交易所,也是最國際化的;法蘭克福交易所是歐洲第三;而巴黎,只是歐洲排第二的泛歐交易所的一部分,巴黎和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馬德里、里斯本等共同組成了泛歐交易所。

從保險行業來看,英國是歐洲保險行業的絕對中心,擁有歷史悠久的保險交易所勞合社(Lloyd"s)。中國的保險公司齊聚倫敦,其中平安保險、中國人壽、泰康人壽等,已經在倫敦買下多個地標性大樓。

圖說:倫敦證交所和德意志交易所已經達成合併交易

從名字也可以看出端倪,倫敦金融「城」,法蘭克福金融「區」,巴黎沒有以金融命名的地區。

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倫敦具有對面歐洲大陸所沒有的優勢:

一個是法律體系。英國採用英美法系慣例法,依據以往判決慣例,有助於司法體系適應千變萬化的社會現實,也有助於保護金融業務的發展。德國和法國採用大陸法,或者說成文法,依據固定的法典執行,對於金融業務的支持,有先天不足。

另一個是語言和時區優勢。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開會時,採用的語言是英語。英語的巨大優勢顯露無疑。

倫敦的時區,剛好在亞洲和美國之間,倫敦交易員上午可以和亞洲(下午時間)做交易,而美國交易員上午上班的時候,剛剛倫敦工作時間下午。歐洲跟倫敦一個時區的大城市,只有葡萄牙里斯本。

倫敦成為最大離岸美元、歐元交易中心,不是沒有道理的。你在金融行業所碰到的難題、所想到的創新,幾乎都可以在倫敦金融城,找到答案,找到交易對手。

舉一個細分行業的例子,葡萄酒金融,包含了葡萄酒投資基金、葡萄酒物流倉儲、拍賣行、期酒等,倫敦具有最好的市場。國內的某些葡萄酒和藝術品投資基金,很多同倫敦機構合作。

中國目前面臨銀行貸款不良率攀升的問題,我曾經問過倫敦同行如何解決,一天就收到了近十家買賣銀行不良貸款公司的推薦。在中國,專業買賣銀行不良貸款的公司只有四家,脫胎於四大銀行的四家資產管理公司。

但是,因為英國脫歐,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要受到衝擊了。

為什麼倫敦金融業務,要轉移到歐洲?

跟倫敦的金融機構打交道,經常看到名片上印著:EMEA TEAM。這是什麼意思呢?EMEA為「Europe,the Middle East and Africa」的字母縮寫,為歐洲、中東、非洲三地區,名片上就可以看出倫敦金融業務的國際性。

倫敦基本上主導了歐洲的大型融資活動。歐洲大陸的大企業融資,不論是銀團貸款,還是發行債券,沒有倫敦的機構參與,是不可想像的。

歐洲大陸的大型上市企業開資本投資溝通會(Capital Day),往往一半多的參會人員,從倫敦飛來。套用中國的古話,倫敦同歐洲大陸的金融聯繫,那是「一衣帶水」,雖然隔著英吉利海峽,卻毫無阻隔啊。

歐洲76%的對沖基金總部設在英國,歐盟國家74%的OTC衍生品交易在英國,歐盟78%的資本市場行為是在英國進行的。英國金融服務業的年產值達到1800億英鎊,約佔英國經濟產值12%。其中對歐業務貢獻殊多。

英國脫歐以後,多家國際金融機構表態,要削減倫敦的工作崗位和部門,轉移到歐洲大陸。

這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英國經濟前景不明。英鎊兩天之內已經大幅度貶值12%,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調低了英國的國家評級,從AAA降到了AA,脫歐之前英格蘭央行行長卡尼警告的經濟衰退,將鐵定成為現實。

其次,英國喪失「歐盟護照」地位。「歐盟護照」,指的是金融企業在歐盟各國自由經營,為歐盟境內任何地方的客戶,提供無縫隙、跨國境服務。退歐以後,倫敦的金融機構能夠在多大程度上辦理歐洲大陸的業務,還是個未知數。

再次,英國和歐洲大陸之間的金融活動稅費優惠,也要重新計算。金融業是特殊的服務業,提供的服務是融資,得到的收入是利息和費用。本來各國對於金融活動的利息和費用,也要收稅。在歐盟的框架下,歐盟各國對於英國的金融活動,進行稅費減免或者優惠。脫歐以後,這些優惠政策要重新計算了。

最後,金融行業是人員流動性最大的行業。看看國內證券行業有多少「空中飛人」,可見一斑。原來倫敦和歐洲大陸的人員可以自由輪換。脫歐了以後,倫敦和歐洲業務人員需要固化。

以上四個變化,都導致倫敦的國際金融機構需要重新調整區域策略,縮減倫敦地區規模,增加歐洲大陸的投入。

美國第一大銀行摩根大通集團(JP Morgan)在英國僱用了1.6萬人,在6月24日就表示可能把部分工作崗位遷移出英國。美國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有意將2000個職位從倫敦遷至愛爾蘭都柏林或德國法蘭克福。

對於英國脫歐後的金融發展,也有樂觀的人。認為英國脫歐後,同時也會與歐盟達成新的自由貿易協定,而「金融護照」將維持,因此倫敦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會受到影響。

「樂觀派」搬出了瑞士和挪威的例子,尤其是瑞士,雖然不是歐盟成員國,但是同歐盟內部國家逐一達成自由貿易協議,簽署了30多個自貿協議,也穩固了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個人認為,英國無法做瑞士,既離開歐盟,又保持金融中心毫髮無損。

因為英國是大國,瑞士是小國,其規模經濟不同。瑞士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類型是離岸金融中心,主要是私人銀行中心和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在富人理財領域,瑞士是全球的領導者。這類業務客觀上「在岸」(本土)的銀行中心、股票交易中心、黃金中心、保險業和航運金融中心,其市場類型和深度、廣度,都是瑞士無法比的。

而金融中心最重要的是人員和資本自由移動,英國脫歐以後,這方面有欠缺。

瑞士和挪威沒有加入歐盟,但是同歐盟國家達成的協議中,對於人員自由移動、移民問題和難民問題,基本保持了支持的立場。挪威和瑞典雖然不像德國和瑞典那麼積極,每年都在和歐盟配合,按數量規定接收難民。而英國退歐的一大目的,就是反對移民和難民問題,在日後同歐盟的談判中,這個問題迴避不了。

總之,英國是個大傢伙,能力越大責任也越大,無法只享受好處,而不承擔義務。英國,無法像瑞士和挪威那樣,做一個安安靜靜的「美男子」。

英國公投結果,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決定,而金融行業,要承受最深的傷痛。

歐洲大陸哪些城市會得益?

倫敦金融中心部分業務轉移,歐洲大陸受益最大的城市可能有以下幾個:

第一是法蘭克福,歐洲中央銀行所在地,歐洲第一經濟大國的金融中心,同倫敦、巴黎同為歐洲金融中心前三。

法蘭克福的歐盟內部金融中心地位,顯得「政治正確,根正苗紅」。但是,長期以來,法蘭克福同倫敦的金融中心發展,存在較大差距。

法蘭克福

另外,跟倫敦和巴黎的絕對優勢經濟中心地位不同,德國奉行的是多中心的城市布局,法蘭克福在德國國內都無法做到「一騎絕塵」。德國最富有城市是漢堡,港口中心也是漢堡,最有活力城市是慕尼黑。就算倫敦金融業務轉移,法蘭克福也無法「完全」替代倫敦。

僅作保守估計,未來5年內,倫敦金融業1.5-2%的就業機會將轉至法蘭克福,這意味著至少是1萬人。

第二是巴黎,同倫敦、法蘭克福同為歐洲金融中心前三。

從倫敦到巴黎,高速火車穿過英吉利海峽,只需要2小時15分鐘。據說有40萬法國人在倫敦工作生活,人口相當於法國第六大城市。兩座城市交流毫無障礙,因此巴黎,也成為倫敦金融機構遷移的熱門目的地。

巴黎

但是巴黎的問題在於,巴黎從來不是單純的金融中心,巴黎是法國的,也是歐洲的工業中心、商業中心、航空中心、文化中心,也兼著金融中心。

巴黎的金融實力,比人們印象中的要實力強勁;但是比起倫敦來,總是底氣不足。除了在19世紀期間,倫敦和巴黎雙雄對峙,那是巴黎金融中心最榮耀的時代。

第三是愛爾蘭都柏林。愛爾蘭這個彈丸小國,面積相當於中國的寧夏,卻是「悶聲發大財」的代表。

這不,英國脫歐的一聲落錘,把愛爾蘭的城市送上歐洲金融中心的「選美舞台」。

都柏林

愛爾蘭本來是歐洲的簿記業務中心,簡單來說,義大利航空公司買一個空中客車,要跟法國和德國的空客公司簽約,然後向美國花旗銀行申請貸款,貸款下來了,銀行簽約方是美國花旗銀行的愛爾蘭分支機構。

而這個愛爾蘭花旗銀行分支機構,不一定在都柏林的現代化的CBD,有可能就在愛爾蘭的一個偏僻角落裡面,一個普普通通的辦公樓裡面。因為愛爾蘭機構作用就是記賬、走賬、減稅。

各種金融活動,例如銀行貸款、發行債券,通過合同約定,在愛爾蘭的金融機構簽約,可以節省很多金融活動的稅費。愛爾蘭也是全球飛機租賃金融業務中心,中國工商銀行在此設立了航空租賃業務中心。額外提一句,愛爾蘭是世界上銀行取款機(ATM)的生產設計中心。

一些歐元區國家的銀行,開始將對歐業務從倫敦搬遷到歐盟國家境內。愛爾蘭成為一個選擇。原因主要是,愛爾蘭在歐盟國家裡離英國最近,同講英語,文化相對一致,溝通方便,遷移成本小。延續歐洲簿記業務中心優勢,國際機構也有必要在愛爾蘭設立或擴大簿記中心,管理對歐業務。但是如果要全面承接倫敦流失的對歐業務,愛爾蘭沒有這個能力,也不敢這麼提。

愛爾蘭首都都柏林,幾個月之前就開始去美國、瑞士的金融大鱷那裡大力宣傳,突出自己作為使用英語的金融中心的優勢。瑞士信貸「高瞻遠矚」,半年前將對沖基金部門轉移至了愛爾蘭都柏林。為了壓縮成本,其實瑞士信貸走的更遠,將幾千崗位移向了波蘭的弗羅茨瓦夫(Breslau)。瑞士信貸做的夠狠的,波蘭那個城市,離倫敦1400公里遠,開車要連續15個小時。

第四,瑞士的蘇黎世和日內瓦。

它們是世界離岸金融中心、私人銀行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英國脫歐,英國和歐盟國家經濟前景不明,金融波動,瑞士也成為避險資金流向的一個目的地之一。瑞士更多的是倫敦金融中心地位的互補。

蘇黎世

第五,盧森堡。國家面積僅僅比深圳特區略大,卻是世界第二大的基金、信託中心(第一是美國),也是歐洲銀行中心、債券交易中心。通過發展金融,這個50萬人口的國家,成為人均GDP最高的國家。

盧森堡

從業務類型上來看,盧森堡可以從倫敦更多地分一杯羹,主要有兩方面,也和中國相關:其一為銀行中心。歐債危機為中國銀行界開拓歐洲銀行市場提供了最好的時機,而中國銀行界發現了盧森堡這塊銀行寶地後,紛紛設立歐洲總部,目前中國的工、農、中、建、交、招六家最大的銀行都已經開設機構,並以此向全歐洲開設分行擴張。

中國的銀行界此前對於倫敦希望頗大,但是在資本認定、分行子行資格、歐盟護照方面,盧森堡給予了更大的便利。未來盧森堡在爭取中國的銀行資本方面,繼續佔有先機。

其二為人民幣業務中心。倫敦、法蘭克福、巴黎和盧森堡,都對於人民幣國際化非常積極,積極爭奪歐洲人民幣業務中心的地位。目前各有優勢,難分伯仲。英國脫歐以後,為歐洲大陸的三個城市,提供了市場空間。

第六是荷蘭阿姆斯特丹。這個答案可能會受到質疑,沒聽過荷蘭是金融中心啊?

的確,荷蘭的金融方式不是銀行式的,而是公司金融平台,歐洲以外的海外投資通過荷蘭做為平台和門戶,來進入歐洲大陸,來管理遍布歐洲大陸的投資項目。

阿姆斯特丹

荷蘭是歐洲的投資門戶,商業管理和控股投資的中心。例如華為、中石油、中石化等中國頂級企業,都在荷蘭成立控股型公司,利用荷蘭的公司金融平台優勢,管理遍布歐洲、乃至世界各地的公司和項目。英國曾經是投資歐洲最好的門戶,最便利的跳板,但是未來可能不是了。

綜上所述,英國脫歐以後,倫敦金融業務轉移,法蘭克福、巴黎、愛爾蘭會受益最多,盧森堡和荷蘭在個別領域,受益也很大。

對於中國金融行業的歐洲布局來說,法蘭克福、巴黎、盧森堡受益人民幣業務中心的成長,盧森堡受益中國銀行業布局歐洲的進程,荷蘭受益中國資本在歐洲的投資併購活動。

但是,有一點我們需要理解,金融中心不是一夜之間建成的,也不會一夜之間消失。

倫敦金融中心業務部分轉移到歐洲大陸,並不意味著倫敦金融中心地位不保,世界第二、歐洲第一的地位,相信會更穩固。

倫敦在金融方面的優勢,支持了歐洲大陸的融資活動,德國和法國也在受益,德國和法國支持、認定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就算主觀意願想撇開,實際上也撇不開。

倫敦是世界金融中心,對歐業務是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脫歐以後,倫敦對歐業務,需要部分調整,為其他國家帶來機會。是部分轉移,不是歐洲業務整體轉移。

金融對於英國和歐洲大陸都至關重要,在公投脫歐以後的雙邊談判中,金融行業很有可能會繼續保持特殊地位,同貨物貿易相區別。

只是,英國脫歐,啟動談判,沒有幾年時間折騰,也達不到理想效果。這幾年時間,誰又能知道,歐洲大陸的金融中心,會不會利用機會,奮起直追呢?

讓我們以德意志銀行行長的話作為結尾:

「金融中心不會消亡,但會被削弱。」


推薦閱讀:

書單|最好的科普作家應該像狄更斯那樣打動我們
動手能力變態的英國紳士,看看他們在自家後院都做了什麼?
去英國留學(leeds)應該怎麼準備衣物?
在英國學習時尚專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英国 | 欧洲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