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大家都愛過聖誕?

聖誕新年,想到就輕鬆愉快,空氣里都充滿了吃吃吃買買買玩玩玩的味道。

暗戀的藉機表白、戀愛的趁機求婚、或者,就簡簡單單找個借口購物、找一群人一起出去玩,都是極好的。

和春節不一樣。

一想到春節,「甜蜜的負擔」幾個字就浮上了腦海。

長途跋涉地回到家裡,應對三姑六婆「你戀愛了嗎」「你啥時候結婚」「你啥時候要小孩」「你工資怎麼這麼低」的問題。

還有除夕當天免不了的煙、酒、一頓狼藉大魚大肉和越來越雞肋的春晚。

在外面奔波一年,你在春節這幾天,要努力把自己塞回那個費了好大力氣才離開的人生,在短短几天里扮演一個越來越生疏的角色。

身心俱疲。

事實上,聖誕節在國外也是個家族節日,無論多遠,大家也要爭取全家團聚,商場關門、飯店打烊。全家人一起做飯、吃飯,還信教的家庭,一起去教堂。

(年底要大吃一頓,好像是放之四海皆準的人性)那,外國人覺得過聖誕沉重嗎?

沒那麼沉重。

讀書第二年,我被同學德州姑娘丹妮收留,去她德州郊區家裡一起過聖誕。

她是一個典型的美國中產階級優秀小孩,她家也是典型的中產階級家庭,爸媽都有一份工程師工作,住在郊區獨棟屋裡。爸爸、媽媽、丹妮和丹妮哥哥各開一輛車。

丹妮的爸爸媽媽和很多德州普通美國人一樣,不是特別特別保守,但也不算激進開明。

丹妮的哥哥喜歡男孩子,那一年交了一個墨西哥男友。聖誕節時帶著墨西哥男友和他全家一起回來了。

能感到,丹妮爸媽,對這一切不是特別習慣。他們不是那種聽說兒子是男同會很高興的家庭。

但也絕不會把兒子送去楊永信那裡治療。

他們帶著對兒子的尊重接受了這件事,非常熱情地招待了丹妮哥哥的男友和丹妮哥哥男友熱熱鬧鬧的一家人。

我們一起去商場購物,猜想其他人想要什麼樣的禮物;

一起分吃聖誕烤雞,嘲笑丹妮的爸爸媽媽快要成為屋子裡的少數民族,嘲笑彼此的中國口音和墨西哥口音,交換「在美國做外國人是一種什麼體驗」。

那是一個很美好的聖誕。

沒有人問丹妮:

「女生拿個博士學位是不是不好嫁人?」,

「女生年輕時候不生孩子以後越來越難嘍,別花那麼多時間讀書」

沒有人問丹妮哥哥:

「你什麼時候結婚?」,

「你現在一個月工資多少錢?」

沒有人隨時準備好了一批你不知道怎麼回答的問題,來考驗你的情商。

在家人團聚的時刻,對彼此生活方式的理解、尊重,釋放最大的善意,才是愛。

可能,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更愛過聖誕:

我們缺愛啊。

不,我們不缺那種鞭策我們好好學習、考上名校、月薪三萬,在合適的年齡一定要按照大家的期望值結婚生子的愛;

我們不缺以關心之名,在我們身上找存在感和滿足控制欲的愛;

可能只有鬼才知道,從小到大,我們有多麼渴望一種愛:

它不會綁住我們的手腳,只會在我們摔倒大哭的時候,溫柔而堅定地告訴我們,慢慢爬起來,一切都會好的。

它尊重和理解我們是獨立的個體;

它不會要求我們按照別人的意願去生活。

因為,

真正的愛是理解和寬恕,尊重和真誠;

是傾聽和關懷對方的需求,

是對彼此的鼓勵、支持,和積極肯定;

是希望對方更好、更獨立、更自由的力量。

我們大家,都愛聖誕甚於春節。

因為我們希望,闔家團聚這天,家人能放下忙著給我們夾那道根本不愛吃的菜的筷子,有耐心聽聽我們的想法;

我們希望這一天,愛的含義是

我愛你,我願盡我最大努力去尊重、理解、支持你。

首發於公眾號fitnessforu
推薦閱讀:

【 感恩節+ 聖誕特輯 】南瓜湯 + 派禮物
聖誕玻璃薑餅 | 一份麵糰,既能做出好吃的餅乾,又能做成美美的聖誕裝飾
2016聖誕特刊&年終總結——新年快樂,我的老友!(流量預警)
干物妹小埋第4話:兩份的快樂疊加在一起……
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

TAG:生活 | 圣诞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