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投資信仰,決定你的投資成就

黑熊/文

這一回,聊一聊證券投資裡面的家事。近期看了幾本證券投資的圖書。裡面包含了,巴菲特——人稱「巴老」,他親自寫給伯克希爾哈撒韋投資人的信。同時也是,他留給投資界留下的墨寶。大家都知道,巴老本身是重來沒有寫書的。雖然他通過投資所累積的財富堪稱驚人。所以,他的文字尤為珍貴。

巴老自始至終都一直推薦他的老師——格雷厄姆。在巴老的文字中,他也一直強調,自己是格雷厄姆所提出的價值投資法的實踐者。另外,更加勁爆的是,巴老,多次狠狠的批評了現代金融理論。其中包括β值、有效市場假說、資產定價模型、現代投資組合等等。

犀利的文字,看得我是一愣一愣的。

一個實戰家對學術理論的批評,往往一針見血。因為,在實戰家的眼中,學術界的一些模型假設往往是有些「天方夜譚」亦或是「可笑的」。特別是在,經濟學、金融學、證券分析,這一類科學成分與「藝術成分」並重的學科。

「藝術成分」在於,經濟學、金融學並不能根據既往的結果,完全可靠的指導你現在和未來的行為。這就是這類學科的難點所在。

巴老直言,做投資,不需要了解有效市場、β值、現代投資組合、資產定價模型這些東西。最好對它們一無所知。在他看來,證券投資,只需要學習兩門課程:1.股票的價值評估。2.理解股票價格的變動。

關於現代金融學,我對自己要求是,了解學習即可,不必太過深究,畢竟我們多數人不是搞金融工程和學術研究的那塊料。另外,我對巴老的話,兼聽吸收之。

聊聊,我關於股票價值的理解。

對於價值,幾乎是非常模糊的東西。以前的我,一直追求弄明白一個企業的(一隻股票)的確切價值,最後並沒有如願。兜兜轉轉之後,拜讀不少經典書籍之後,對於價值,有了一些基本認識。我認為「價值」基本上是由三個層次組成的。

最底下的一層,有形資產。這也是最最基礎的一層。有形資產包括,固定資產、貨幣現金、應收賬款以及存貨等等。這些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硬性資產」。格雷厄姆的許多研究分析,都是對於這一類「硬資產」的分析。

第二層來自於。企業的商業模式和管理者的水平。這一層的因素,由於沒有可靠、公正、可量化的方式方法,所以,屬於見仁見智的範疇。巴菲特,查理芒格以及提倡成長投資的費雪。在理解管理層分析和企業商業模式的理解上,高人一籌。他們的業績卓然,也就不難理解了。

第三層來自於,企業所處的行業前景和宏觀經濟的發展方向。在這一點上,更多是來自人們的預期,更加直白的說,就是一個字,猜。或者是,賭。

可以看出,我們認為的「企業價值」是由三層因素組成的。最下面的一層,無疑是價值分析的根基。離開了「硬資產」的支撐,投資就更加偏向了藝術層面了。頂級高手,可以通過商業模式理解和管理層分析,更加好的把握企業未來的價值所在。但是,作為普羅大眾的我們,在沒有確定自己能夠把控企業管理和行業大勢之前,必須更加註重「硬資產」的支撐作用。

對於股票價格,我的理解是。一個股票價格的形成,主要來自三個力量的共同作用。1.基本面 2.技術面 3.心理層面

從5-10年的周期來看,一個企業的基本面,當然是決定了價格水平。然而在1年以內的短周期中,市場參與者的情緒,可以給任何企業予以任何定價,無關乎基本面情況。所以,在買入證券的那一刻,就應該了解價格的波動因素。

不同的投資信仰,決定不同的投資成績。你信仰市場的有效性,直接買入跟蹤指數的基金。獲取市場的平均收益。如果你信仰價值,那麼就努力超越市場平均。(當然也有可能失敗)

好了,寫得有些暈乎乎了。先到這裡。

大家春節快樂哦~

推薦閱讀:

個人怎麼做逆回購?
纏論學習筆記(三):中樞的三種情況以及對應的買賣點
淺析商業銀行業務渠道的客戶服務能力
底薪4000,那些靠天吃飯的金融農民

TAG:理财 | 金融 | 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