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輿地】晉省的表裡山河與關津陘口

本文將從晉省在歷史時期的戰略地位角度切入,對全晉山川、關隘與要道進行一番系統化梳理,並為寒某的一系列與晉省有關的回答,提供一個較為系統的「合理解釋」(不敢用理論支持這個詞,所以就用這個謙卑一點的詞代替吧2333),把一些放在具體答案中略顯臃腫的論述過程(主要是本文前兩部分)集結在這裡,以引文鏈接的形式替代在答案里,提升日後相關答案的閱讀體驗。

由於秦代以來,現代山西省域的界限便大致可以由若干統縣政區拼成,或乾脆在高級政區層級與現代疆域相彷彿,所以本文便直接採用「晉省」稱謂來指代山西高原這一地理單元。

一、正北居中的戰略高地與左翼京師的兩臂之一

在中國古代歷史的前半期:周秦漢唐,關中與洛陽是中原一統政權的根基,如果把河西走廊一線、幽燕一線比作關洛核心的左右翼,那麼居於關洛正北且有表裡山河翼護的并州晉地便是關洛核心的正中路攻守陣地,而且,秦漢唐時期的塞外核心,也在晉省正北偏西的河套地區。晉地(某種程度上包括陝北)是秦漢唐時期連接關洛核心與塞外核心的最短距離:漢朝的三路出擊與唐朝的北都重鎮便是關洛核心正中路出擊形勢的最明顯表現,而漢初平城之圍、馬邑之謀乃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北魏都平城則是塞外自晉進攻中原形勢的突出表現。

在中國古代歷史的後半期:宋元明清,隨著關洛核心地位的喪失,從北宋年間定都汴梁所造成的軍政核心東移開始,晉地便不再是京師正中北,而與幽燕一線分享京師兩臂的地位。自金、元、明、清定都北京起,幽燕成為中原核心,晉地便以其表裡山河的天然地利開始與遼東組合成為翼蔽京師的兩翼。一旦京師兩翼失陷,就會面臨滅頂之災,明亡晉於順、失遼於清,便是最典型的一例。

結合山西高原整體凌駕於冀魯、關洛、淮泗等中原腹地之上的海拔落差,以及山西內部珠狀盆地的階梯式海拔抬升,晉省成為古代歷史時期,華夏內戰中控扼北方乃至全國局勢的戰略高地,以及北方戰爭中塞內外雙方攻守拉鋸的一大軍事重地。

二、表裡山河、珠狀盆地與人字形域內交通幹道

表裡山河的晉省,山脈與河谷互為表裡分布,右手一指是太行,左手一指是呂梁,兩道山系南北縱貫式夾持著晉省,而在晉省南部,太岳山與沁水流域的出現,則將南晉區分成了晉西南與晉東南兩線,將北晉與中晉的兩山夾盆地的一線幹道形勢,變成了一串呈人字形珠狀盆地與幹道走向

串聯晉省域內各大盆地的「人字形」分布格局構成了晉省域內幹道的「人字形」樣貌:「人字頭」經桑乾河與滹沱河北達幽燕(平型關以東的內三關所在之飛狐陘、蒲陰陘、軍都陘),「人字撇」經陶唐夏晉之地與黃河津渡(龍門河津、鐵牛蒲津、風陵渡、大陽渡)折向關中,「人字捺」經上黨之地與南太行(白陘、太行陘、軹關陘)通往河內與洛陽,其餘未能形成盆地的河谷則構成這一體系的支線。

人字形域內幹道與關中長安中原洛陽幽燕北京歷史時期的三大華夏重心相連接。晉省域內支線則在晉陝峽谷的黃河津渡(磧口)與陝北高原相連接,在太行八陘中的中兩陘(井陘、滏口陘)與冀魯平原相連接,在外長城所處陰山東段的隘口(西口、東口)與漠南草原相連接。

三、晉省「關、津、陘、鎮」構成的一整座九門金鎖陣

山西省的現代省域乃至古代相應行政區的邊界,天然以黃河為西及西南邊、以太行山以東及東南邊、以陰山東段為北邊。所以,進出晉省,無不需通過黃河上的津渡、陰山的隘口與太行山的陘口。所以,可以將黃河津渡、陰山隘口與太行陘口視作晉省的外圍門戶

黃河津渡,往往處於黃河流勢平緩、利於擺渡之處,是歷史時期自漠南、陝北、關中出入晉省的必由之路。自北到南,著名津渡分別有:河曲縣縣城所在西口渡,府谷縣縣城所在府谷渡、臨縣境內的古鎮景點磧口渡、壺口瀑布上游龍王辿與下游圪針灘(小船窩)組合而成的桑津渡、位於韓城、河津、汾河口與龍門山之間的龍門渡、位於永濟蒲州鸛雀樓附近的蒲津渡、位於晉陝豫三省交界的風陵渡、位於平陸與三門峽之間的借道伐虢之處大陽渡(茅津渡)。

太行八陘,是八條排布在太行山脈中的天然通道,是歷史時期冀魯豫三省出入晉省的幹道,幾乎每一條陘道都有數次著名行軍。八陘自北而南分別是鏈接桑乾河流域的宣大與幽燕北京的軍都陘、連接蔚縣靈丘與幽燕易縣的蒲陰陘、連接滹沱河上游與幽燕定州的飛狐陘、連接晉中晉陽與冀中正定的井陘、連接上黨與殷-邯鄲-鄴城等冀南豫北要地的滏口陘、連接晉城與河內山陽的白陘、連接長平晉城與河內乃至洛陽的太行陘、連接晉西南與河洛地區的軹關陘。

太行八陘的著名行軍戰例舉例:

軍都陘【居庸關】:杜洛周入幽燕、金滅遼、元攻金中都、李自成滅明

蒲陰陘【紫荊關】:元攻金中都的側翼突破

飛狐陘【靈丘道、倒馬關】:劉琨出代歸段、五代宋初晉汴遼三方爭戰、

井陘:趙武靈王蔓葭之戰滅中山、秦始皇第四次出巡自晉入趙、韓信背水一戰

滏口陘:高歡出晉、北齊軍政要道

白陘:齊莊公伐晉、曹操伐高幹作《苦寒行》

太行陘:秦趙長平之戰秦軍南路後勤線

軹關陘:晉文公爭霸、白起奪野王

陰山隘口,陰山山系是蒙古高原中部與一系列南部地理單元的分界線,晉省與蒙疆的分界線便沿著陰山展開。晉蒙邊的陰山隘口多與明長城中段大同鎮轄區的外長城重合,著名的隘口首推右玉縣的「西口」:殺虎(胡)口,更多隘口被大同鎮轄下的「堡」鎮守,內五堡(鎮邊、鎮川、宏賜、鎮魯、鎮河)、外五堡(鎮羌、破虜、滅虜、威虜、寧虜)、塞外五堡(得勝、拒牆、拒門、助馬、保安)。

在津渡、陘口、隘口(外長城關口)之內,整個晉省可以說是被關城與重鎮互為表裡的排布形式,配合上表裡山河,組成一座巨大的以「晉陽-太原」為中心並以如今各大地級市為次中心的九門金鎖陣

接下來,寒某分別梳理一下晉北、晉中、晉南三片區的域內交通形勢:

晉北部以內外長城包圍的雁北大同盆地與滹沱河上游的忻定盆地兩大塊戰略支點為核心,左右被呂梁山脈與太行山脈的北段所夾持,中間橫亘一條恆山(勾注山、雁門山)。南部則分別經黃河秦晉峽谷、汾河河谷、石嶺關與晉中部相連接(三線分別以外三關為起點)。

外長城諸口翼蔽大同盆地北方,大同(平城)、朔州(馬邑)兩城自古以來便是桑乾河上游盆地的重心,而桑乾河谷則是在內長城以外連接外三關與內三關以及宣大之間的通道。內長城上排布的外三關,偏關翼護黃河津渡與呂梁山區,寧武關翼護汾河上游穀道,雁門關翼護忻定盆地;平型關則右控忻定盆地與外三關、左持靈丘道、飛狐陘與內三關。四座關隘構成忻定盆地為核心的忻州地區的北界。

桑乾幹道:朔州-應縣-大同-陽高-張家口(東口)-宣化-軍都陘-北京

靈丘支道:應縣-渾源-靈丘-飛狐陘-冀中定州(中山)

靈丘道-平型關-代縣-忻州-太原

忻定幹道:朔州-雁門關-代縣-忻口-忻州-石嶺關-太原

汾河上游穀道:朔州-寧武關-靜樂-婁煩-太原

晉中部由呂梁山區、太原盆地、陽泉地區組成,晉陽、汾州與祁太平諸城坐鎮其中,離石、陽泉輔翼兩側,構成了天然的晉省軍政中心形勢。

太原盆地北以陽曲、石嶺關以及汾河出山口與晉北相隔,晉陽因其晉省自古以來的塞外攻守基地地位,而偏鎮北線路口。太原盆地東邊由太行山區中的陽泉城、娘子關、固關配合井陘把守,正對這一東路的重鎮為榆次。太原盆地西線進出口則經由清徐、交城、文水、汾陽等汾河西岸諸城一線進入呂梁山區,配合離石、磧口。太原盆地南線則經由祁太平等汾河東岸諸城,經介休入汾河靈霍山峽進入晉西南。

北道:大同盆地/靈丘道-代縣-忻口-忻州-石嶺關-陽曲-晉陽-太原盆地

東道:冀中正定-井陘-娘子關/固關-陽泉-榆次-太原盆地

西道:陝北高原-磧口渡-呂梁離石-汾陽-太原盆地

南道:關洛-晉西南-洪洞-霍州-靈石-介休-太原盆地

晉南部由太岳山與沁水流域區分為晉西南與晉東南兩部分,整個也變形成南北走向的三條走廊(兩粗一細)。

晉西南以黃河津渡、呂梁山南段、中條山、沁水左岸山地、太岳山圍成,分別以汾水與解池為中心形成臨汾(平陽)、運城(河東)兩大中心城市,兩者中間由北朝末年周齊對峙所依賴的山地為天然分界線,並且以此為基礎形成了兩條連接關中與太原的幹道,再加上通往洛陽的太行八陘之軹關陘,以及溝通關洛之間的弘農崤函故地,此區域一共四條幹道:

汾河幹道:關中-韓城-龍門-汾水下游-侯馬-臨汾-洪洞-靈霍山峽-太原盆地

河東幹道:關中-臨晉-蒲津-永濟-運城-侯馬-臨汾-洪洞-靈霍山峽-太原盆地

軹關陘道:洛陽-河陰-軹關陘-侯馬-臨汾-洪洞-靈霍山峽-太原盆地

崤函北道:關中-潼關-風陵渡-芮城-平陸-大陽渡-陝縣-函谷-洛陽

晉東南被南太行與沁水山地層層包裹,進出都必經重重山嶺,猶如登天,故稱上黨。該處南北幹道由沁水谷地與長平所處丹朱嶺南北兩盆地直至太行陘的道路組成,往北再翻越太行山支脈到達榆次。晉東南分別在長治與晉城兩大區域中心向東經兩個陘道抵達豫北。

南北幹道:太原盆地-榆次-太行山-長治-丹朱嶺/長平-晉城-天井關-太行陘-孟津-洛陽

南北支線:太岳山-安澤-沁水-陽城-晉城

滏口陘道:長治-滏口陘-殷鄴邯鄲

漳河支線:長治-壺關-濁漳河谷-林州-殷

白陘道:晉城-白陘(孟門關)-衛懷-河內-孟津-洛陽


總之,晉地全省,山與河互為表裡,關與城互為依託,無論是山河形勢還是城關津渡,處處皆是歷史時期遺留下來的軍事攻守痕迹,因此,無論是了解山西歷史,還是參觀山西古迹,能夠把握好本文所述表裡山河與關津要道的關係,應當是大有裨益的。


如果您想更為系統地以此思路為基礎,把握山西古迹的分布,併合理規劃您的來晉旅遊訪古線路,不妨參加寒鯤在2017年5月26日,以本文所述「山川表裡思路"為切入點,講述的一場人文旅遊向的知乎Live: 山西古迹深度游系統化攻略,歡迎感興趣的知友參與。

如果您想提升自己的「參圖讀史」能力,以歷史地理思維與歷史地圖工具提升讀史效率,不妨在2017年9月27日參加寒鯤的知乎Live:如何結合地圖提升讀史轉化率。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各大地理單元的歷史地理形勢,歡飲關注本專欄(寒硯筆記),以獲得本專欄的【讀史輿地】系列文章。已發布的文章還有:【讀史輿地】關中的平原腹心與四邊險要 預計2017年第四季度將要推出「河套」、「中州」、「河北」等主題文章

推薦閱讀:

去平遙遊玩有什麼需注意的?
1月中旬,從大同開始,8、9天的山西遊,我該怎麼規划行程?有什麼遊玩的建議?
為什麼山西自古被稱為表裡山河?山西歷史上環境很好嗎?

TAG:山西 | 中国地理 | 中国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