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記林奕含,她是發生在我們每個女性身上的悲劇

林奕含,台灣作家,2017年4月27日在家裡上吊自殺,去世時僅26歲。林奕含長期受抑鬱症和精神病困擾,在生命的最後一年,她寫下了《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用細膩的文字講了一個「少女愛上誘姦犯」的故事,並且表示,她寫的都是「真人真事」。

花痴女王|文

離台灣作家林奕含自殺已經過去大半個月了,我還是沒有辦法忘記這件事。

這兩天,我把她的書《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反覆看了幾遍,每一遍都覺得好沉重。

△在書里,林奕含寫了一個13歲的小女孩房思琪,在長達五年的時間裡,被一個50歲的中文補習老師李國華性侵最後導致發瘋的故事。

朋友問,你為什麼要去看呢,明知道裡面寫的東西是殘忍的,還要去研究,這不是自虐嗎?

是啊,這樣的痛苦,能不去看當然是最好的,這樣,我們就能像林奕含在書里寫的那樣:

「假裝世界上沒有人以強姦小女孩為樂,假裝世界上沒有精神上的癌,假裝世界上只有馬卡龍、手沖咖啡和進口文具。」

可問題是,我們真的就能這樣騙過自己嗎?

我們不去看不去聽,就可以當林奕含所經歷的痛苦沒有發生過,又或者以後不會再發生嗎?

這樣麻木的我們,又和施暴者有什麼分別呢?

所以,作為一個女性,我只能選擇記住,記住林奕含的一切。

然後,像個傳遞者一樣,把我在她文字里感受到的痛苦、悲傷、絕望,都忠實地記錄下來。

記錄,不是為了還原真相(除了林奕含本人,沒有人會知道她自殺的全部真相),而是為了面對現實:

我希望知道,到底造成林奕含/房思琪悲劇的,是什麼?

首先,它絕對不是由施暴者一個人完成的。

在書里,推了李國華的禽獸行為一把的,是房思琪屈辱性的「愛」

無論李國華怎麼侵犯她,羞辱她,房思琪都默默地接受了,她沒想過要去反抗,反而在日記里,不停地告訴自己,這是愛。

「你愛的人對你做什麼都可以,不是嗎?我要愛老師,否則我太痛苦了。」

△在採訪里,林奕含一再強調,這是一個關於「女孩愛上誘姦犯」的故事,這裡面是有愛的。

為什麼?

為什麼房思琪要這樣做?

這是斯德哥摩候症候群?

不,這只是她給自己活下去找到的唯一一個理由。

因為除了愛,房思琪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啊。

房思琪只有13歲。

她的教育,基本上都來自學校和家庭。

可是,在這兩個地方,性都是禁忌

她的父母,只要求她好好讀書,做個溫順、乖巧的女兒,以後找個好歸宿,卻從來沒有告訴過她,如果被侵犯了,要怎麼辦?

剛剛在飯桌上,思琪用麵包塗奶油的口氣對媽媽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媽媽詫異地看著她,回答:「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謂教育不就是這樣嗎?」思琪一時間明白了,在這個故事中父母將永遠缺席,他們曠課了,卻自以為是還沒開學。

別說性不能提了,就連談戀愛,媽媽都會說,那是不要臉的。

思琪在家一面整理行李,一面用一種天真的口吻對媽媽說:「聽說學校有個同學跟老師在一起。」「誰?」「不認識。」「這麼小年紀就這麼騷。」思琪不說話了。她一瞬間決定從此一輩子不說話了。

△其實故事裡說的父母關係,和真實生活是有對照的,林奕含也說,父母就是說她看太多文藝的電影,才會變成「這個樣子」,跟書里父母嫌棄女兒的話一模一樣。

於是,在沒有渠道可以宣洩的情況下,自尊心極強的房思琪,唯一找到的解決途徑,就是自我消化,然後把一切,當作愛。

愛很偉大,沒有錯。

可問題是,李國華給她的,又怎麼可能是愛呢?

那是侵犯、是侮辱、是暴力,無論怎麼騙自己,這種醜陋的情感不可能成為支撐生命的東西啊。

所以,到最後李國華拋棄房思琪的時候,她就瘋掉了。

房思琪的毀滅,表面上是因為性侵,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她的價值觀,太脆弱了。

她的世界裡,只有古典小說里的「溫良恭儉讓」,只有對男性和愛不切實際的幻想,沒有反抗。

而在書里,其他女性的命運,幾乎就和房思琪一模一樣。

她們是美麗的,精緻的,聰明的,但面對男性侵犯,同樣是軟弱的,無力的。

曉奇,是另外一位被李國華侵犯的少女。

她被李國華拋棄以後,覺得自己壞掉了。她開始玩交友網站,不停地約炮:

「她不知道她花了大半輩子才接受了一個惡魔而惡魔竟能拋下她。她才知道最骯髒的不是骯髒,是連骯髒都嫌棄她。」

為了報復,她把她和李國華的事情發上社交網站,結果,得到不是同情、聲援,而是一片辱罵:

「第三者去死」「還不是被插的爽歪歪」

就連父母,也覺得錯的是她。

「你做了這樣子的事怎樣嫁得出去?」

於是,曉奇絕望了,她放棄了,她渾渾噩噩地留在家裡,每天唯一的希望,就是找一個願意接受她的男人……

△林奕含說,她的寫作是很墮落的,寫得東西太殘忍了,太黑暗了,有一種屈辱感。

還有伊紋,一個放大版的思琪,在書里,其實是思琪長大以後的一個投影。

這是作者林奕含做出的一個拷問:

假如思琪沒有被性侵,她長大以後會幸福嗎?

她自己給出的答案是,不。

伊紋是文學博士,但是她嫁給了一個富二代以後,就不再工作和讀書了。

她成為了一個全職主婦,在家裡被婆婆歧視:

「肚子是拿來生孩子的,不是拿來裝書的。」

老公有暴力傾向,喝醉酒就會暴打她。而伊紋,一個聰明又有學識的伊紋,卻沒有反抗,默默地容忍這一切。

直到最後,她被打到流產了,她才選擇離婚……

也許這樣的悲劇,是有一點戲劇性吧,但是再想想思琪的家庭教育,又好像覺得一切都合乎情理:

這些精緻的女孩,從小就只知道要乖巧、順從,做個好女兒、好老婆,好媽媽,她們有為自己的人生想過別的可能嗎?

△林奕含在自己婚禮上說的誓詞就是,她的父母只教會她是誰的女兒,誰的學生,但結婚以後,她想要平等,不想做誰的老婆。林奕含是有想過擺脫這種悲劇,只可惜,她最終還是沒能走過。(圖片來源:嚴肅八卦)

而書里最讓我噁心和憤怒的,就是把這些女性逼向絕路的,也通通都是女性。

思琪的媽媽,一句「這麼小的年紀就這麼騷」就把思琪想傾訴的嘴堵上了。

曉奇第一次被侵犯,是補習班的班主任,一個女老師把她親自送到李國華的別墅里的。

把伊紋介紹給富二代的,是一個說打死都不會把女兒嫁過去的張太太,她明知對方有暴力傾向,但卻非常積極地幫人家張羅相親。

這一個個殘忍的女人,就像男權社會的捍衛者一樣,亟不可待地,把渴望愛的少女們紛紛往火坑裡推。

她們可不希望有什麼獨立自主的女性,她們只希望,自己感受到的痛苦,能在其他女人身上都來一遍。只有這樣,她們痛苦才會變得輕鬆一些。

這樣的價值觀很扭曲、很恐怖吧。

但最可怕的是,這些事情不是文學修辭,而是真真實實地在發生。

在林奕含的臉書里,她曾經轉過一條輔大性侵案:

當時,輔大社科院的院長夏林清為了不讓事件影響學校名聲,選擇了低調處理,不讓受害者報案。

這件事被揭發出來以後,夏林清被輿論攻擊,在各種壓力之下,首先出來道歉的,卻是受害者。她說自己不該把事情鬧大讓夏老師難堪,畢竟夏老師不是性侵者……

而這個不讓受害者報案的夏林清,就是女的。

還有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北電女生自爆被班主任父親性侵的事件,班主任不也是女的嗎?

雖然現在還沒有證據說班主任是幫凶,但這件事曝光以後,人們的態度,也夠噁心了。

他們就跟林奕含書里寫得一模一樣,不僅不安慰受害者,還跑出來踩一腳。

同班同學寫了一篇聲明,曝光受害者的樣子,還balabala地說了班主任是多麼的德藝雙馨。

舉了一些無關的證據混淆重點,還扒了受害者過去一些所謂的「黑歷史」,卻沒有人提供任何一點跟性侵有關的信息。

真想跟這些站隊的同學說,班主任「德藝雙馨」又怎樣?這和她父親是否性侵,以她對這件事是不是知情,是兩回事好嗎?

到了最後,大家都只記得性侵的受害者鬧了這麼一件事,卻沒有關心過嫌疑人是誰了。

△在TED上,就有人說大家都是喜歡說XXX被性侵了,卻不會說是XX性侵了XXX,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了不關注施暴者的一個理由。

這就是這個社會,也是林奕含書寫背後的現實。

這一切看上去都很荒謬,可實際上很多事情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我們的價值觀,依然有很大一部分,是被以前的男性社會固化了:

女性無論是什麼性格,從小就要被教育順從。

女性的身體權利,好像永遠都是最不重要的,她從屬於男性,從屬於家長,從屬於權威。

於是,在這種單一又傳統的價值觀規訓下,一個又一個思琪誕生了,她們漂亮、聰明,可是卻像一個個搪瓷娃娃一樣,敏感脆弱,她們從來不知道要怎麼去反抗。

她們不知道,當被男性侵犯的時候該怎麼辦?

她們不知道,當婚姻裡面得不到幸福的時候該怎麼辦?

她們更加不知道,原來忍耐順從,不是勝利,而是權力的幫凶。

當然,我們是沒有辦法斥責這些女性不夠勇敢,不夠強大的。

畢竟,錯的不是她們,而是施暴的惡人,和那種「女性就該柔弱、順從」的價值觀。

要對抗這兩者,都是非常難的,但我相信,希望還是有的。

這一種希望,就是我開始說的,女性知識傳遞的希望。

就像林奕含,雖然走了,但她還是用最後的生命,留下了文字,留下了希望:

「忍耐不是美德。

把忍耐當成美德,是這個偽善的世界維持它扭曲秩序的方式。

生氣才是美德。」

花痴女王|文

喜歡文章的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花吃了那女孩」(ID:huachinvwang)


推薦閱讀:

故事丨月光下的女孩
「撿鑰匙式」猥褻?瞄準亞裔女留學生?變態為什麼這麼多
性侵犯發生在熟人之間與陌生人之間的比例哪個比較高?具體比例如何?原因是什麼?
女人如何分清「性騷擾」和「原來我的魅力這麼大呀」?

TAG:林奕含 | 性侵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