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這一件事,你就能成功超越93%的人
上學的時候,設計作業不拖到最後一天絕不完成,趕圖感到後半夜凌晨2-3點是經常的事兒,deadline就在那裡,哭著也要把活兒幹完;
你說你看上了一個設計軟體為期30天的集訓講座,錢也交了,名也報了,最後發現一共也沒上過幾次課,教材資料更是連看都沒看過。
大家都陷入到了自己的焦慮情緒中,一方面覺得自己能夠在死線來臨之前完成任務,另一方面不斷刷新自己的認知底線繼續一拖再拖,直到拖不下去了只好交出自己「最不滿意」的答卷。
一、你一定有過相似的經歷
說是要為自己充電,學某個設計技法,打開電腦準備開始看相關的教學視頻,然後感覺應該先泡個咖啡提提神,於是泡咖啡的時候順手刷了下微博,發現自己最喜歡看的綜藝節目更新了。最後,學習軟體技巧變成了看綜藝節目。
看完綜藝節目已經很晚了,差不多到了睡覺的時候,於是一邊不甘心地暗自下決心明天一定要打破這個魔咒,好好學設計軟體,一邊懊悔不已地上床睡覺。
結果,第二天依舊如此。
離畢業還有4個多月,打算準備一本作品集用以求職,覺得還有時間所以不緊不慢。過了1個月覺得還有時間慢慢來;又過了1個月,發現時間有點來不及了,帶著焦慮東拼西湊,潦草地湊了點自己之前的作品當做求職作品集。
好好的「敲門磚」自己先給弄碎成了石頭塊,投出去只會砸人,你說你為什麼找不到好工作?
還有各種各樣的例子,感覺「拖延症」似乎已經深入骨髓,充斥於很多人的很多個日常的場景中。
中國社科院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中國有80%的大學生和86%的職場人都患有拖延症。50%的人不到最後一刻,絕不開始工作。13%的人沒有人催,不能完成工作。
架子上的設計書籍都落灰了,還是只會看看「10分鐘弄懂PS xx技巧」的碎片化文章;
電腦了塞滿了各種設計課程的視頻,結果看完的卻是《我的前半生》;各種「番茄鍾」、「專註類APP」下了一個又一個,結果永遠被「打入冷宮」,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用過。
於是塞繆爾·約翰遜說:「我們一直在推遲我們知道最終無法說逃避的事情,這樣愚蠢的行為是每個人的任性弱點,卻也真實地存在於每個人身上」。
二、你是怎麼一步步走入「拖延怪圈」的
有種心理情形叫做「沒事還有明天」。
作為設計師呢很多時候都是這樣的狀態:剛剛煞費苦心地結束了一個項目方案,剛剛提交上去leader說OK,還沒等一口氣送完,下一個設計項目可能就跟上來了,周而復始的任務是自己心疼自己的開始。
反正做完這個還有下一個,子子孫孫無窮盡也,設計師總歸也沒有閑著的時候,但是我需要先喘口氣,放鬆放鬆。至於下一個任務,感覺半個月也能搞定,貌似也沒那麼著急。
瀟洒了一段時間,等到真正想要開始做點什麼的時候,又開始覺得:設計么,真正困難的是創意思考的部分,創意這種事兒是急不來的,自己可以花更多時間在「想法」上,至於方案後期呈現,有個一天半天的就夠了。
既然需要創意想法,那得看看項目資料,提前先消化一下。好讓心裡大概有個印象。這似乎不用怎麼太費腦子,應該挺快就做完了,想想還有點小激動。於是自己也不緊不慢地開始做。
其實拖延症就是這樣:不是先找重要的做,而是先找簡單的做。重要的事情總是放在最後。
結果,誰能想到下午臨時突然要開會。一開就是2個小時,臨下班了也沒看完資料。怎麼辦?算了帶回家看吧,反正在哪看不是看。
結果到家之後以為自己有強大的意志力能夠抵抗得住電視和床的誘惑?不存在的。馬上人設崩塌,困得一塌糊塗到頭來發現資料只看了2頁半。
算了,還有明天。你看,拖延症就是這麼出現的。
三、加速「拖延症」的那一記實錘
結果,到最後也沒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看資料的計劃,可是今天就該出方案了,尤其是今天leader還在,可能隨時都會問起來,怎麼辦?
焦慮不已於是只能上網搜相關能用上的案例或方案雛形,改一改或許能用。但其實心裡想的卻是:「這個方案只能是應急,根本體現不出來自己做設計的實力。怎麼看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case了。」
事實上越是這麼想,越是容易產生焦慮、惶恐的情緒。
果然,項目彙報方案時,leader不太滿意並拿出一份實習期的助理設計師做的方案,說人家花了2天時間就做出來了。這簡直就是「扎心」套路啊,人家2天能做出來,自己卻因為各種理由沒有完成好,這種比較讓自己都快懷疑人生了。
情緒的堆積,導致後期修改方案的時候,細節也懶得打磨了,興奮也全部耗光了,在跟時間賽跑的時候,焦點已經不在能不能做完美上面,而是能不能在規定期限內完成任務。
完美主義和現實拖延相遇,最終只會把心情變糟糕,耽誤執行。最終,加速敲了「拖延症」一記實錘。
四、拖延是病,有沒有葯?
既然有拖延的癥狀,自己又深受其害,那麼就得「因病開方、對症下藥」。以下是幾個經過身邊設計師們親測有效且實用的方法,希望對有類似癥狀的人有所幫助。
1. 戰拖,從對抗懶惰開始
前面已經提到,拖延症和偷懶其實是狼狽為奸的,要戰勝拖延,就得先從心裡和行動上克服懶惰。如果懶惰一直存在,那麼人始終會處於一種空想的狀態,做什麼都會覺得「懶得去做」。
沒有行動,不想行動地在原地耗費時間,其實就是拖延的表現。
2. 不需要事事都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者也是拖延症的重災區,這樣的人看似是追求最好的結果,但實際上卻只是讓事情變得更糟而已。他們不僅無法體會到完美帶來的喜悅,反而會深陷糾結的泥潭中無法自拔,甚至還會拖累其他人。
畢竟,人所能承受的壓力短期內是有限的,當壓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出現超限效應(為了達到完美,晚點做完也在所不惜)。所以,當超限效應遭遇完美主義,拖延幾乎是一定的結果。
3. 別再給自己找借口
當你發現,有件事遲早要做,而此刻的你又不想做這件事時,你就可以給自己找到一大堆可能的理由和借口去推遲它。可惜,不管這些理由聽上去多麼的真實可信,其基因都是借口。
借口,往往會讓拖延症變得理所應當,順理成章。而拖延又為借口的誕生創造了條件,讓自己陷入到拖延的惡性循環中,而一旦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中,就會非常可怕。所以,一定不要給自己找借口。
4. 做起來最重要
三流的點子加上一流的執行力,都好過一流的點子三流的執行力。戰勝拖延,最直接的做法就是立即行動,別把所有的想法都想要一步到位地想出完美的解決方案才能去做,別讓計劃成為紙上談兵。
你也根本沒法準備好一切才開始做,誰都不知道計劃好的事情是不是說變就變,所以儘可能快速讓自己動起來,因為只有行動能決定你下一秒的未來。
5. 先定個小目標
只要心裡有目標,就會有前進的方向和行動的動因。習慣性拖延的人,往往就是缺乏一個明確的目標,所以才會稀里糊塗、迷迷糊糊的,有點事情那就胡亂地拼湊一下,應付應付。
克服頑疾,就需要找到一個明確的目標,當然這個目標不能太好高騖遠不切實際,所以最好都是從小目標定起,自己墊墊腳能夠做到即可。
真正的高效率應該是從一而終、緩急時間,保持一種平衡。練習讓自己習慣按照上面的原則和方式做事,你一定也會有階段性的收穫。
歡迎關注SODO官方微信(搜索:sodo_art)
如有設計求職、專業技法、職業提升、求職作品集方面的問題,可私信宇文妍諮詢
推薦閱讀:
※遠離你身邊裝忙的人
※人神共奮讀《圍城》:收入比丈夫高,妻子就能「自己掙錢自己花」了?
※你有哪些機會是靠自己聊出來的?
※你手機有哪些不捨得刪除的APP?
※女生如何於比自己大5-10歲的女上司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