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獸》:一個老混蛋的四種形態

90後老了。

這是人家告訴我的。

只要你有朋友圈這個東西,這幾天多半都能看到一系列標題以「第一批90後」開頭的文章。

在他們的文章里,我發現90後似乎和60後已經沒什麼區別了。

禿了、油膩了、胃垮了、卵巢衰退了、陽痿了……

禿了不要緊,陽痿了就麻煩了。

嚇得我趕緊拿起了手中的搪瓷缸子(哼,保溫杯算什麼),泡上幾粒枸杞,坐在辦公椅上還不忘做了幾下凱格爾運動。

這還是身體層面的。

毛主席講(這話是不是聽著倍兒60後):「人活著總需要一點兒精神!」

按這些爆文寫作者的思路,90後的精神世界也是一片荒蕪。

出家的出家,離婚的離婚,有的大文豪乾脆大筆一揮:

已經涼了。

嚇得我趕緊再拿起搪瓷缸子。

知道我為什麼不用保溫杯嗎?保溫杯不發熱,我怕涼。

我一向是樂於吸收各方各面的觀點的。

對於「第一批90後」系列觀點,我聽進去了,還對自己仔細地進行了分析。

禿了?還好,頭髮茂密,燙一燙還能冒充路易十四。

油膩吧,看怎麼說。如果長得不好看就是油膩,那我肯定是比不上十八歲的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但我天天早晚洗臉,而且是用控油洗面奶的。要是說我油膩,我只怕得投訴洗面奶廠商。

胃垮沒垮我不清楚,這幾年酒喝得不少,倒是經常胃痛,但吃豬頭肉尚可日啖三斤,一頓兩個羊腿也不會引起生命癥狀出現異常。

你別問我關於陽痿的事情。

這種事兒我不喜歡做口頭文章。

似乎我是在反駁。

用個體來反駁群體,顯然勢單力薄。

也許隔壁小我一歲的小王已經涼了,我只是身體比較健康的特例。

但已經涼了的小王,不也是個例嗎?

我們太喜歡用某些詞來概括某些群體了。

事實上,群體的共性是極難找的。

上中學時遇到過一個歷史老師,喜歡說:

「你們年輕人就是不愛讀書。」

很遺憾,年輕人里確實有不愛讀書的,但愛讀書的人也不在少數。

當我們試圖給某個群體貼標籤的時候,難免就會犯錯誤。

這時候不妨聰明一點。

給「第一批90後」的後面加上「有人」這兩個字,就再沒人挑的出毛病。

我便再信誓旦旦地宣稱自己沒有陽痿沒有禿,你只需要說一句「我說的是有人又不是你」就好了。

天下太平。

十萬加有了,90後的憤怒也沒了。

比如,我今天要說:

「第一批60後有人已經成了老混蛋」

父輩不會打我,我說的是「有人」。

這說的是前幾天上映的電影:

《老獸》

「老獸」在方言里是「老混蛋」的意思,這部電影講的也是一個老混蛋的故事。

老混蛋叫老楊,曾經是鄂爾多斯的暴富階層。

後來城市的經濟垮了,他也破產了。

在電影里,我看到了四個老楊。

老楊有兩個特質,有兩種狀態

老楊的特質就是「混蛋」。

妻子癱在床上,他不照顧,卻在外麵包養了一個洗浴中心的小姐。

朋友托他照看駱駝,他卻把駱駝賣了,給情人買衣服買肉。

這還不算過分。

妻子亟待手術,兒女們湊了三萬塊錢救命錢,卻被老楊拿走了。

別說是兒女,觀眾們看著也來氣。

但同時,老楊還有一種特質,那就是「有原則」。

他有自己的原則。

他賣了朋友的駱駝,卻在朋友找駱駝的時候給朋友還了奶牛。

他挪走了妻子的救命錢,就死乞白賴地去找三女兒要錢。

他是混蛋,但也知道有些事兒絕不能做。

他有兩種狀態。

分別是「陽痿」和「甲亢」。

影片里有一段很「快」的床戲,說明老楊生理上確實是廉頗老矣。這生理上的問題,正反映出了他整個人生活狀態上的「陽痿」。

從暴富到破產,老楊見證了鄂爾多斯從繁華到蕭條的變遷。

他就像高聳卻空蕩的大樓一樣,迷茫無助,毫無存在感。

在兒女面前,他不再是那個可以隨時施以援手的富豪父親,而變成了十足的老獸。

在城市裡,他再沒有自己的生意,只能騎著電動摩托迎風而行。

也只有在自己包養的小姐面前,他依然能體會到尊嚴的存在。但諷刺的是,在精神不萎的時候,他的身體卻萎了。

他的另一種狀態是「甲亢」。

在兒女面前,他雖然已經失去了尊嚴,卻努力地想要維持家長的身份。

他會說這樣的話:

「就憑我是你們的爹。」

在兒女們氣得把他綁起來後,他選擇了報警,是因為他要讓兒女們看到他的存在。

一個老混蛋最大的訴求,莫過於讓和他作對的人感到不舒服。

自始至終,老楊在「陽痿」和「甲亢」兩種狀態之間切換,他的兩種特質,又恰恰讓他不管是處於哪種狀態,都顯得是那樣擰巴和無奈。

《老獸》不是部出色的電影。

雖然攝影偶有出彩之處,影片的整體質感卻算不上優秀。很多鏡頭的處理都會給人刻意之感,在劇本上,更是有太多瑕疵。

同樣是家庭題材的電影,對比《相愛相親》,就能知道導演的功力實在是差得太遠。

但《老獸》又是部值得一看的電影。

不只是因為金馬新科影帝塗們老師精湛到無可挑剔的表演,更是因為這部電影拍出了個體的無奈。

老獸不是一個群體,而是個體。

老楊這樣的人肯定不只他一個,但我們不能說這是一群人。

有點繞是不是?

這就回到了我一開始說的話題。

我們太喜歡去概括群體的特點了。

比如看到《老獸》里的鄂爾多斯,我們就會去想:

在鄂爾多斯,一定有一群老獸。

或者進而產生聯想:

中國的第一批60後,是不是都是老楊這個樣子?

或者說:

是不是有很多60後已經變成了老楊這個樣子?

這樣的思維模式很多人都有。

事實上,老楊這樣的人,不專屬於鄂爾多斯,也不專屬於60後。

拉斯維加斯也會有一個類似的老傑克,40后里也可能有老老楊。

《老獸》這部電影,其實拍的很小。

它講的就是一個家庭的悲劇,講的就是一個中老年失敗者的無奈。

我最喜歡本片兩場戲。

一處是老楊被東北房產銷售毆打,一處是老楊站在派出所門口從遠處注視自己的兒女。

這兩場戲很真。

真到讓我這個和老楊幾乎完全沒有共性的個體能理解他的內心。

這樣的理解,是超越年代超越人群的。

個體,要比群體有意思的多。


推薦閱讀:

即將開播的國產劇這麼多,胡歌的這部我最期待!
這個從不拍爛片的導演,時隔3年再出探案神劇
活著很難,但還是要活著
對精神病人的每次電擊,都可能在毀掉一個梵高

TAG:电影推荐 | 电影 | 中国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