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勞動力價格優勢已經消失了嗎?消失的速度過快了嗎?

外資撤離、中國製造業下行。更多的是因為全球性經濟危機,還是中國的勞動力優勢消失了?

如果是,這一優勢消失的速度過快了嗎?是人民幣升值過快,還是工資不合理上漲導致的?


第一次在知乎上被邀,卸腰~

本人坐標上海外資工廠,快消品行業,不懂經濟學解釋問題,就我在我司看到的情況來分享一下製造業勞動力的現狀。

中國市場的萎縮,大環境差等原因固然是導致中國勞動力沒有吸引力,但難道不是中國勞動力性價比不高導致的嗎?

說說製造業的人才問題。

從前都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有一雙手你就能創造財富,這個時候,中國勞動力的勤奮肯干獲得了世界的認可。

時代發展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工廠在往技術密集型發展,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對一線員工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如果你懂點技術那就很吃香啦。

大量外資從中國撤資,轉移到印度、馬來西亞、泰國等地建立工廠(我司集團里的泰國工廠還是標杆呢! )我覺得除了勞動力便宜之外,勞動力素質相對高也是原因之一,至少他們英語好啊,很多設備上的程序是英語的,這個時候就不用工程師再去做一個漢化版的給到他們了。

如果外資還是在中國沒有撤資,肯定會逐步到上海以外的其他地區去投資,人力成本低,地價便宜。如果是當地的經濟支撐工廠,當地政府一定會有一定的優惠政策來留住這筆外資。

——————再進一步看——————

近年來受到代購事業的衝擊,市場需求不足,對於工廠來說就是減產或停產,工廠不開工,也就沒有經濟和收入來源,廠房和設備是固定支出,如果想要有利潤必定就是壓縮工人工資,但那時,工人工資低,工廠招不到有素質的員工。然後惡性循環。

想像一下,前十年——快消品最好的時代,什麼都賣的好,利潤高了,會cover掉勞動力成本的危機,什麼都不是事兒!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

畢竟我國從80後開始接受的教育是要好好讀書,這樣才能當上「領導」「幹部」「白領」,賺錢才能多,你不好好讀書只能做「工人」。所以讀書好的人,都爭著去寫字樓,而初中小學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則是工人很大的一個組成部分,完全不能滿足公司對於員工的素質要求。現在哪裡會有一個大學畢業的懂英語的學生願意去做一線員工的?如果一線員工都是大學畢業生,那這個工廠的素質和效率會很高的。

要是說中國製造業中的勞動力沒有吸引力,可還有很多工廠工人短缺,為什麼呢?

1. 據我所知,工人們的工資組成來自基本工資和加班工資,基本工資很低,所以只有通過加班獲得加班工資才能維持自己的收入。如果沒有加班,這個月比較慘淡。雖然一線員工賺的比我多,但是他們1.5~2個月的工作量,等於我1個月的工作量,所以他們願意加班。

2. 為了進一步節約成本,節流,我們工廠在實施精益化生產TPM,裡面有5s等等項目要去完成,一線員工占很大的比例,所以大部分工作是需要他們去完成的。

為了提高產品的質量,在逐年推行TQM全面質量管理,目的是未來一線員工具備質量管理、質量控制、糾正預防等等的質量意識。

這兩個項目都說明,目前對於一線員工的素質要求很高。

3. 目前對一線員工的管理是通過績效考核,挺嚴格的,基本上犯錯誤了就會被扣分。如果有客戶投訴(比如批號漏打沒檢查出來等),通過追溯發現是誰的問題,也會被扣績效。

結合1、2、3點來看,為什麼不想在製造業做一線員工,因為」事多錢少,位輕責重「。


沒有消失 貴國人力仍然很賤

不信看支護小資讚美貴國xxx便宜就知道了

只是扶養比不斷惡化

貴國現役賤勞力的負擔會越來越重


近年來,我國勞動力成本不斷增加,有專家分析,這是由於中國的GDP一直保持在7%-8%之間,工資相應增長是正常的。換句話說,勞動力優勢離我們遠去已經成為一種不可扭轉的趨勢。面對這種現象,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但正是在這種不同看法的背後,我們可以看清勞動力優勢的本質。

  眾所周知,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一向被視作我國特殊的「比較優勢」。而且低成本一直是我國許多地方招商引資的法寶,不少企業為了最大限度地謀求利潤,以犧牲員工的合法權益為代價,拚命壓低成本,其中壓低工人工資是最簡單、也是最奏效的方法。可以說,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是支撐「中國製造」低價的基礎。也正是在這一意義上,低廉的勞動力優勢取得了政府和社會各界承認的正當性。但是這種正當性,我認為是以被遮蔽的底層權利和尊嚴為代價的。

正因為如此,勞動力優勢離我們遠去是一種進步,更是對個體權利和尊嚴的維護,尤其是對底層公民來說。事實上,從深層次上說,所謂的勞動力優勢並非一種真正的優勢。有研究表明,我國雖然有超低的勞動力價格,但如果考慮生產率因素,美國的勞動力成本僅僅相當於中國的1.3倍,日本相當於中國的1.2倍。而與韓國比較,我國的勞動力成本甚至比韓國還高20%。這意味著我國用相當於美、日將近1/25的微薄工資換來的僅僅是非常微弱的勞動成本優勢。因此,被津津樂道的勞動力優勢終究是一個肥皂泡,是對公民權利和尊嚴的傷害。

  人力資本理論告訴我們,勞動力價格是政治、經濟、社會、自然等多種因素相互影響的結果。而我國廉價的勞動力價格並非市場單一發揮作用的結果,相反這是一種人為的制度造成的。長期以來,我國的勞動力被當作一種純粹的自然資源在使用,與發達國家相比,不但沒有集體談判工資的權利,更沒有各種福利保障,以致有人得出了如下結論:在我國,呼籲保護環境是合法的,而呼籲保護勞動者權利事實上是不合法的。

  所謂的我國勞動力優勢,漠視和偏離了整個社會的發展和公民的價值追求、人性的需要。歷史證明,只有保證和促進所有公民的權利得到公正平等的發展,才能真正持久地保證和促進每一個人的基本權利,從而最終較為穩妥和諧的保持社會穩定和發展。


第一次被邀請回答,謝邀

個人認為,就目前而言,中國仍是最大的廉價勞動力市場。

1.中國近10年內(2006至2015年)gdp增長了近4倍,而基本勞動力基本工資增長不過2倍,富士康10年前流水線工人工資就1500左右,現在基本工資也不過3000左右吧(加班另算),勞動力價格還跟不上gdp,從這方面來說勞動力還是相對低廉。

2.全球範圍內,低價勞動力主要是中國,印度,以及非洲等地區。但是印度和非洲地區由於文化差異,以及長久以前是西方殖民地,受西方自由等觀念影響,公民普遍覺得自由比工作重要。我曾經看過一些報道,其實雖然非洲等地經濟水平低於中國,但是他們都不願加班,即使加班薪水很高他們也不願意為高額的加班費而犧牲自由的周末時光。因此跨國企業很難在非洲找到廉價的勞動力。所以說別人總是說中國人民很勤勞就是這樣,這是文化差異。

3.但中國廉價勞動力數目正在急劇減少,一方面是中國30年的計劃生育政策,使得80.90後勞動力數量大大減少,再加上生活水平提高,很多獨生子女不願從事這些低價的勞動力。造成供不信求,導致勞動力價格上升

4.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許多企業開始採用機器來逐漸代替廉價,重複的勞動力,例如富士康推機器人,我表哥零部件車間小廠都開始採購一些儀器來代替人力,從這一方面來說,科技進步也稀釋了勞動力數量,所以成本不會上升太快,這就導致了,中國勞動力一方面供應減少,但是由於科技進步淘汰了部分低價勞動力從而也減少了底價勞動力的需求,最終價格不會大幅提高,所以說,個人認為我國勞動力價格目前仍相對低廉,同時由於世界範圍內,其他國家低價勞動力又由於文化差異,勞動力不容易獲取,綜合來說,還是中國是最大的勞動力市場。

但我相信,隨著我國經濟的繼續發展,科技淘汰的低價重複的勞動力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國民普遍知識和自由民主意識的提高,低價勞動力將越來越少。


  1. 勞動力價格沒有消失,中國勞動者的基本工資依舊很低;
  2. 關鍵是中國嚴重的通貨膨脹,導致高房價,醫療,房租,吃飯;

所以勞動力優勢在中國強大的稅收面前,已經無力反抗;只等向東南亞轉移。

所以萬稅萬稅萬萬稅。


勞動力價格優勢消失過快的問題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中國經濟的發展壓力,中國社會強加給個人的需求,以及個人的思想價值意識提高三方面的壓力造成。從全球經濟的大環境綜合考慮這個問題,會發現迫於經濟壓力的影響,中國經濟逐步走向先進世界轉型的思路,這在一定程度上讓人形成勞動力價格優勢消失過快的一個誤區!也就是說,目前中國的勞動市場處於較為合理的狀態!價格優勢逐步減小是中國發展的必須結果,但是這種消失的速度並沒有表現出過剩的狀態!


外資撤離、中國製造業下行。更多的是因為全球性經濟危機,還是中國的勞動力優勢消失了?

-----

二者都有,經濟問題不能用單一原因來解釋。而且這兩件事也是互相有關係的。

如果是,這一優勢消失的速度過快了嗎?是人民幣升值過快,還是工資不合理上漲導致的?

------

如果你是寫論文,然後提出這兩個問題,需要先定義什麼叫「過快」,什麼叫「不合理」上漲。你的問法定義略狹隘。


身處製造業,現坐標杭州,之前三年在溫州,所以僅從本司我的觀察來看,流水線的普工人員流失率是相當高,基本還未成為熟練員工時,就離開了,為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倒逼公司努力上自動化設備,減少對技術工種的依賴。尤其是低附加值的產品逐步減少,保留一部分也只是在生產淡季時,「養」工人而已,企業利潤是不高的。

勞動力的成本價格越來越低於購置設備的投入。勞動力的價格優勢在自動化設備面前是越來越不值,但離完全喪失掉,還待自動化設備成本的進一步下降。

某種程度上來說,看勞動力的價格優勢是否還在,只用觀察市場上做自動化生產設備的企業繁榮情況即可。


謝邀!

外商外遷包括過去三十年的外資大規模建廠主要因素除了勞動力成本以外,低廉的原材料價格,運輸成本以及優厚的國家吸引外商政策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此外,我國領土面積廣闊,平原佔比也不低,結合較密集的人口分布(東部)有利於形成全產業鏈以及適合展開大規模生產作業;

並且我國大部分地區全年氣候適宜,乾濕分布較均,大部分地區適合生存,也對生產起到好的作用。

以上這些都是東南亞地區無法比擬的優勢,也作為中國可以繼續成為世界工廠(至少若干年內)的原因之一

目前轉去東南亞的產業大部分集中於小手工業以及服裝製造業等低附加值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

可以說至少目前來看,中國還是擁有地區優勢的

知乎首被邀,受寵若驚,這並不是我擅長的話題,胡亂答來,望勿見笑


經濟低迷周期一般是十年,十年之後,現在閑置的資產可以收購。未來是科技的世界,勞動力將逐步淘汰。當然有一種可能,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勞動力的回歸


感謝邀請。貨幣超發,必然貶值,之所以感受不明顯,是因為都壓在房產等固定資產上,還有大量現金放在貪官的房子里。老百姓的錢不斷貶值如果工資不漲,生活水平就會明顯下降。

勞動人口慢慢在減少,購買勞動力的成本自然會增加。

結構性改變,服務的權重越來越高,資本的話語權慢慢降低,勞動力或智力才是決定產出的重要因素。


瀉藥

產業結構調整與中國人力資本紅利的釋放

——————————————————————

  為了提高潛在增速,供給側的調整應該以勞動力、資本的優化配置為目標。為了優化勞動力配置,尤其是激活目前閑置的人力資本、釋放其生產能力,我們可以採取的措施:除了解決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過高搜尋成本之外,以下政策也將是有幫助的:

其一,改善勞動力市場「制度性分割」狀況。勞動力市場存在兩種制度性分割的情況:就業制度分割、社會保障制度分割。具體來說,就業制度分割的情況包括:戶籍制度、具有保護性的地方就業政策,從農村或西部地區向城市或東部地區轉換工作面臨較大的進入成本和離去成本。社會保障制度的分割包括:不同部門、行業、地區之間的社保制度存在分割。

  這兩種分割,一方面通過提高大學生未來工作轉化的成本,從而提高大學生就業的保留工資,即大學生心目中可以接受的最低工資;另一方面,也提高企業招聘大學生的成本,例如企業可能需要解決戶口等問題。由此造成了該勞動力市場難以實現供求平衡的狀況。

其二,從產業結構層面來看,還需要鼓勵和發展服務業。尤其是發展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福利、信息技術、教育、研發、創意產業、環境保護、地質勘查等行業,將有利於改善大學生的就業。而目前的情況恰恰是服務業的發展較為滯後。而服務業發展滯後在何種程度上造成了勞動力市場的錯誤匹配、阻礙了人力資本紅利的釋放。

 如果能夠順利推行上述措施,則勞動力市場的錯誤匹配將得到明顯改善,人力資本將得到有效地激活和釋放,其帶來的「人力資本紅利」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人口紅利」下降帶來的影響,並有望使得潛在增速維持在較高水平。

  更具體地,服務業當中哪些細分行業是短板?我們可以對服務業的13個主要行業進行分析。作為一個參照的基準,我們選取美國的服務業就業分布作為比較對象。對比兩國服務業就業人數在13個子行業的分布比例(2011年數據),可以發現在以下行業,中國的就業人數比例明顯低於美國:衛生、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金融業,教育業。在上述5個行業,中國的比例分別低於美國13.4個百分點、5.9個百分點、5.5個百分點、2.7個百分點和1.2個百分點。

  服務業的發展滯後是許多問題的癥結所在,因此,推動服務業的發展,許多相關的問題、矛盾將有望得到緩解甚至解決。這至少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第一,服務業本身的擴大,將創造新一輪的投資熱點,在外部環境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這將對短期宏觀經濟穩定起到重要作用。第二,服務業的發展將有利於改善就業,尤其是醫療、金融、教育、技術服務等行業的發展,將有利於改善大學生的就業現狀。第三,服務業通常是技術密集型或勞動密集型行業,其收入分配向人力資本或勞動力傾斜,從而可能有助於改善收入分配。第四,服務業的發展,將使目前受到抑制的消費需求得以釋放,國民福利水平將獲得提升。第五,服務業,即不可貿易品部門的發展,將有助於中國緩解外部失衡,並且將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心轉移到內部市場,從而增強中國經濟的自我穩定性。


推薦閱讀:

中國柴油需求十年來首次下滑為什麼那麼引人矚目?會有怎樣的後果?其背後的經濟邏輯是怎樣的?
如何看待人民日報首次提出「中國經濟新方位」?
80後90後不願意種田,中國的糧食生產怎麼辦?
學完經濟學,會不會變得腹黑?
孫冶方是在國內有較高地位的經濟學家,請問他在國際經濟學界有沒有聲望?對於經濟學理論做出了什麼貢獻/創見?

TAG:中國經濟 | 宏觀經濟 | 宏觀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