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油潑面,如果直接把蔥和辣椒在鍋里用油炸一下,再拌面和原做法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會形成油潑面這種做法?

也就是如果用料一樣(辣椒,蔥等),蔥油麵和油潑面差別在哪?


油潑面為什麼辣么香?
「潑」就一個字,我只說一次。

一碗白麵條加幾片菜葉,再加點鹽、醬油、醋,還有炒好的蔥花、辣椒油。好吃嗎?No!
還是一碗白麵條加幾片菜葉,還是加點鹽、醬油、醋,但是,要把沒有炒過的生蔥花、辣椒面放在麵條上,將熱油潑上去,耳邊響起一聲「刺啦」,鼻子聞到一股濃香。好吃嗎?Yes,好吃得根本停不下來!這就是陝西的油潑面。
完全一樣的配料,完全不一樣的味道,為啥?回答只有一個字:潑!
最近看了知乎上的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油潑面的製作方法,從和面到裝碗,面面俱到。這的確是一篇好文章,但對於油潑面核心技術的原理卻不得要領。
為啥要「潑」?這就牽扯到一個概念:揮發性香氣物質。
干辣椒面和生蔥里至少含有幾十種揮發性香氣有機化合物,如酸、醇、乙醛、酮、酯、硫磺化合物、苯酚、氮化合物等等。潑,在陝西方言里是澆或淋的意思。潑油時,熱油瞬間先把干辣椒面和生蔥里的揮發性香氣物質激發溶解出來,併產生新的焦香物質,然後迅速流進麵條中,形成了獨特的油潑面風味。
把易揮發的香氣物質儘可能保留下來,這就是油潑面小技巧的本質。如果是提前潑好的辣椒油,揮發性香氣物質會在不到一小時內幾乎喪失殆盡。還有,如果不是用潑這種瞬間加熱的辦法,如果不是把辣椒和麵條放在一起,揮發性香氣物質都會在時間和空間里損失。
按照這個原理,可以嘗試創作一些你自己的私房菜,比如,油潑什麼魚,油潑豆腐、鴨血之類。
有了「揮發性香氣物質」這個概念,你就可以秒懂好多事兒,比如,「煮咖啡」。咖啡真得可以像煮油潑面一樣煮嗎?當然不能!所以西方人發明了那麼多種奇形怪狀的「煮」咖啡的裝備,有的像化學實驗室的器皿,有的像食品料理機,不一而足,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千方百計保留咖啡豆里多達200種左右的揮發性香氣物質。其中最變態、最極致、最矯情的是什麼知道嗎?
膠囊咖啡!
中國油潑面,西方咖啡,道理是一樣的。


油香揮發是一方面,主要可能還是油溫,自己家做油潑面,一般是油燒到冒煙,關火涼油,再潑!油溫高了,蔥,辣面都會糊,味道不對!所以我們看的油潑面都是青色和紅色分明!


主要是、蔥花等經過油潑後香味特別濃郁,如果事先在油鍋里炒好,吃的時候再拌面的話就沒有這股香味和口感了,所以沒人那麼做


太容易糊,糊了就不香而且發苦


想必大家都知道蔥姜蒜一般都是放菜前下油鍋,起到爆香的作用,應該是類似的原理


兩種面我在家都經常做,主要是面不一樣,油潑面多用手扯寬面,蔥油麵用挂面。從調味來說差別不大,當然油潑面一般放辣子。

油潑面,因為是熱油潑在蔥上,所以蔥從外觀上看一般還保持青色,味道也偏向於生蔥的味道,而油裡面溶入的蔥味不多。

蔥油麵,是把小蔥在小火里慢慢煎,煎到蔥微微發褐色才斷火。所以油裡面的蔥味特別重

對於我來說,心情好,就慢慢煎蔥油。沒時間的話,就熱油滋啦一聲澆上去。


推薦閱讀:

上帝畫山西:這個「方形」堪稱「陸地航母」!
【讀史輿地】晉省的表裡山河與關津陘口
山西要大力發展旅遊有哪些短板需要補充?
去平遙遊玩有什麼需注意的?
1月中旬,從大同開始,8、9天的山西遊,我該怎麼規划行程?有什麼遊玩的建議?

TAG:生活 | 文化差異 | 山西 | 烹飪常識 | 陝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