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成為理財高手?


這個回答受到了不少關注和贊,我挺受寵若驚的,實事求是地說,這篇文章不太「干」,有一定雞湯的成分,當初寫的那段時間我回答了幾個比較相對更具體的問題,寫了一些更「干」的答案,但是感覺好像還沒到了解那個層面的需求,所以就選擇了一種比較宏觀和綱領性的回答思路。

我收到不少評論和私信,都希望能進一步了解看什麼書好,我給一些自己看過的,覺得還算有幫助的書,希望能繼續完善這個答案。(知乎和豆瓣上都有不少不錯的書單,可以自己去找找。)

我只介紹我看過的書,而且可能理論書偏多,這不代表我認為普及類的書不好,比如「窮爸爸富爸爸」,「三十歲後拿什麼養活自己」等。而沒有過多地推薦具體品種投資相關的書籍,比如股票投資,是因為我還是希望大家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即理財不等於投資,投資是理財中的一個部分和手段。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自己直接投資的,沒必要非去股市交了學費後才認清這點。

補充1:可以考慮的書籍

1. 《個人理財(第9版)(附規劃表)》([美]傑克?R.卡普爾(Jack R.Kapoor),等)【摘要 書評 試讀】

這是我大學時選修的個人理財課用的教材,是我個人理財的啟蒙,也是讓我認識到個人理財應該是一種像使用計算機,office一樣的個人技能,而不是一種專業高深的知識。

我建議所有希望能徹底掌握自己財富管理的人讀一讀這本書,它無法教會你如何炒股票,但是能夠讓你理解什麼時候應該在自己的資產中配置多少股票類資產,或如何去選擇好的基金。

2. 「窮爸爸富爸爸」系列(鏈接我就不給了,太出名了)

這個系列我看過1本,我個人不是特別喜歡作者的寫作風格,而且翻譯過來很多地方有點奇怪。但不可否認這本書對於對理財缺乏完整概念的人是有著啟發式作用的,略雞湯但是如果你沒看過應該看看,如果你看過了不用非得看完全系列。

以上兩本書,或者再看上幾本啟發理財心智的書,足夠你理解理財是什麼和為什麼要理財了,如果此時你認為你有進一步了解理財過程中涉及到的種種金融產品的需求,那麼就可以開始看下面的書了。如果沒有,完全可以不看了,你只要找到合適的理財顧問,讓他/她幫你打理即可。

3. 2014證券從業資格考試教材 基礎 交易 基金 分析 承銷 全套5本 免費送真題押題大禮包【圖片 價格 品牌 報價】

這是中國每一個證券從業人員必須通過的考試,屬於敲門磚性質的東西,比較簡單,對於有一點點金融和數學基礎的人都能通過。根據你自己參與投資的程度進行選擇,比如你想自己操作股票,那就把分析和交易都看了,如果只是想了解股票和基金是什麼,那看基礎和基金足矣。多數人可以不看承銷那本。

4. 《用於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理財規劃師基礎知識(第5版)》【摘要 書評 試讀】

不好意思,還是教材,你如果前面的書都看了,我相信你是有一定精力和學習能力且願意自己花時間花功夫管理好自己的財富的。那麼,這本更適合國內實際情況的書就很適合你了。

p.s 我提醒各位一下,這本書寫得很晦澀,一看就是老教授那種腔調,但是其他類似的書我沒看過,不敢隨便推薦,如果有寫得更生動易讀的完全可以不看這本。

看完理論可以看一些具體的實例操作類書籍,我自己因為工作的因素不需要看書獲取這部分知識,就不瞎推薦了,各位自行解決吧。

以下是原文

理財和財富多少從來沒有關係,財富多少隻影響理財手段和具體工具的應用,說先掙錢再理財的都是一種定式思維,」有錢人才理財「,這種定式思維還體現在「理財就是投資」和「理財就意味著錢生錢」
。回答里多數是有這種錯誤的定式思維的人,我不想在這展開特別多,說多了也沒幾個人能做到,我就簡單說說個人學習理財的路徑和大致要點。

我身邊很多朋友都會請教我如何理財,我通常會根據他們自己的時間,精力,知識結構等特點給出不同建議,有些人我建議直接找銀行理財經理,有些人我會告訴他一個大致思路,具體產品或者方案選擇諮詢相應人員(比如說銀行的,保險的,基金的),還有些人我會告訴他如何學習並最終基本能夠靠自己進行個人理財規劃。

個人理財規劃是一件很專業的事情,我們感覺不到身邊理財從業人員提供這種專業服務的原因一方面是大眾理財觀念淡薄,重投資和回報,輕保障和規劃,對於不能帶來高回報的,有風險的,或者花錢買保障的服務不願意接受。另一方面,也確實是從業人員的水平相對來說比較低。我推薦知乎上的 @Alex ,我因為工作關係實際見過幾百位銀行理財人員,儘管沒有面對面認識,但他是我見到的最專業的,無論是對於具體產品層面的專業知識,還是對於客戶具體情況的分析和規劃,都有著很高水準。這算是一個極其優秀的標準。

當然個人理財不是非要到專業層面,但既然你問了,那我就假設你是最終想弄明白的,也就是我上面說的」如何學習並最終基本能夠靠自己進行個人理財規劃「。

首先弄明白什麼是理財,定義不貼了,要認清理財絕對不僅僅是把錢買個基金或者餘額寶,記賬(收支規劃)是理財,保險(階段性保障)是理財,理財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財產增值或者不貶值,更重要的是在相對長的時間內,保障你財務狀況的持續健康。

這個學習過程,看書是比較好的方法,但比看書更重要的是實踐。

當你形成記賬的好習慣時,你才開始明白你的財務狀況是什麼樣的,才有資格開始談應該如何處理你的財務。我見過一些人,剛了解一些理財的知識,異常興奮,參與意願強烈,自己月工資5000,聽說定投挺不錯的,4000直接就定投基金去了,然後下個月發現開銷太大入不敷出,不定投或者被迫贖回之前定投的基金。

理財的重要邏輯之一就是了解和管理你的現金流,靜態的,動態的,未來若干年的。當你養成記賬的習慣,對財務有了一些了解後,你就可以開始學習如何分析和管理自己的現金流。這個過程,並不需要什麼特別高深的知識,還是要強調自己動手,花上一點時間,把自己未來若干年的現金流畫出來。

然後是了解你的理財目標,這些目標從短期到長期不等,從買個筆記本到買房出國養孩子,有了目標才能更合理準確地規劃方案。

然後是學習各種常見的金融產品和工具,比如基金,股票,債券,保險,信託等等。目的是能夠根據你自己的規劃和需要選擇合適的品種,學習的方式可以看書,也可以去聽銷售講,但是別買就是了,基本上你理解這些品種的風險收益特徵,相關政策法規,信息披露要求和渠道等就算是學習得不錯了。(再強調一下,理財不完全等於投資,好的理財方案追求的是規劃合理,而不一定是某個品種選擇的絕對最優,比如說你配置20%的股票型基金,按照一定標準選擇出一隻或幾隻即可,可能並不是表現最好的那幾隻,也沒有必要去追求它是表現最好的

接下來,是把具體理財目標和規劃與產品/方案對接的時候了,這步我建議在自己做完方案後,找專業的理財規劃人員諮詢一下,或者直接讓別人給你出個方案,你自己對比對比,對不同的地方分析一下,不要盲目迷信專業人士,當你掌握了基本的原則和一定的專業知識後,對於你自己財務狀況的了解程度才是合理進行理財規劃的重點,這一點,任何專業人士也不如你更了解。(我沒有否定專業人士在專業建議上的權威性,如果你希望完全通過專業人士給出建議,那麼你有必要給予對方足夠的信息,否則對方也難以給出符合你需求的規劃)

最後是執行和規劃的定期回顧及調整,我相信當你做到這一步的時候,你應該已經具備比較好的理財規劃觀念和知識了,根據你財務狀況的變化,具體品種的變化可以對自己的方案進行調整。

這是一個基本的理財規劃流程,所有的知識都可以通過公開渠道獲得,比如看書,或者比如去考一個理財規劃師證書,專業知識其實並不難學習,難的是實踐和從實踐中獲得積累。


不請自來。

@王端端 已經回答很到位了。 但是我想更簡要的敘述一下。順便描述下實際跟客戶談理財過程中的一些明顯誤區。

2014-6-12 繼續更新: 剛公司來了個老太,跟我推薦什麼前海的「比特空間」,說2年 投10萬能變50萬,一看就是騙子……我來引申一下:傳銷為什麼不能做?雖然他常忽悠「不勞而獲」「一本萬利」。事實上,用我的換位思考的邏輯: 傳銷賺的是什麼錢?

份子錢。也就是說,上面人的巨額收益,僅僅(請注意,僅僅兩字)來自於人頭的加入。而不是創造其他價值。

引用網上段子:傳銷真正是——「實質就是:虛構一個不勞而獲的人,去忽悠一群想不勞而獲的人,最終養活一批真正不勞而獲的人」。

----------------------------------------------------------------------------------------------------

2014-6-11號 更新下,之前的更多的是說明需要了解投資工具,因為任何理財目標,都是通過理財工具來實現的。而,高手就是充分正確的運用這些工具。

但是,回到題目本身:

理財高手:理財是有目的的,月入2000元和想把過億資產傳承下一代的理財訴求,明顯不同——

如果題主的理財高手的本身意義是:資產最大化,忽略風險——把2000能變成20萬。成王敗寇,不管用什麼途徑,那麼即便成功達成目標(比方說彩票中獎、或者賭球),也不具備可複製性——你學不什麼。我眼中,也不是理財高手。

而確定了一個可實現的目標,利用好各種工具,適時調整,最終達成目標,方能稱之為「理財高手

----------------------------------------------------------------------------------------------------

第一次回答

1、資產配置、分散投資。

如果你去年買了兩個基金,分別為貨幣型(類餘額寶產品)和股票型。 一年後,股票基金跌了20%,餘額寶漲4%。你會做什麼操作? ——如果賣出全部股票,全部投入到餘額寶,那麼,你還是交給別人來理財吧

同樣:如果你去年買了兩個基金,分別為貨幣型(類餘額寶產品)和股票型。 一年後,股票基金漲了20%,餘額寶漲4%。你會做什麼操作? ——如果賣出全部餘額寶,全部投入到股票基金,那麼,你還是交給別人來理財吧。

當然,短期結果也許你是對的(賬面資產更多),但長期,一定輸。

請看十年國債和股市(已隱去公司logo)

2、請對新事物保持好奇以及敏感——什麼FOF、P2P、P2B、黃金期貨、信託、海外房產、海外保單、私人銀行、眾籌等等等等,也許好,也許壞,但請別一棍子打死,也別全然相信,請去了解。

任何跟你吹「單一產品」能讓你脫貧致富,一本萬利、不勞而獲、永享齊人之福的,全是耍流氓!

3、排名第一的有一點回答非常好: 看書,學習,實踐。 推薦《家庭CFO》-「愛情有限責任公司」的提法、《標準普爾教你長期投資》等經典實戰書。

但,十年的心得,我個人總結的最重要的邏輯是:

請你詳細諮詢,對方賺什麼錢?

比方說,前段時間被315曝光的現貨白銀—— 賺的是客戶的損失(就是騙子咯);

比方說,銀行——買錢(活期定期利息)賣錢(貸款)——賺的是息差;

比方說,保險——賺的是「死差費差利差」;

比方說,股票——賺的是交易手續費;

比方說,P2P——正規的,賺的是管理費;不正規的,你知道他賺的是什麼?(跑路的賺的就是你投資款咯,或者放高利貸失敗)

比方說,海外保單——賺的是傭金收入(往往不是直接和保險公司發生關係,而是和經代)

所以,為什麼我之前簡單調研,就知道泛鑫是騙子—— 完全看種不懂,他們怎麼賺錢啊?那玩法總是虧的!見泛鑫保險代理公司總經理陳怡攜款出逃是怎麼回事?保代公司與保險公司的關係是怎樣的,中間有哪些灰色地帶?

如果想清楚了,對方賺錢,是正當的,我獲得了相應的好處/收益。 那麼可以投資。注意比例就好。

以上。

夢覺


成為理財高手最快的捷徑有三條: 讀好書反覆讀,學習高手,實踐消化

一、讀好書,並且反覆讀

一本好書的內容較為系統並且都是精華的濃縮,比如概念的描述,寥寥數字就可以將一個複雜的理念精鍊完整的傳達給讀者,一本十萬字的書可以想想有多少乾貨。理財有很長的歷史,經過無數偉人天才不斷研究探索,已經總結出非常全面詳細的理財理論和教程,並編寫成多本書籍。如果是一本好書,更是經過歷史的篩選優進劣汰,濃縮了這個領域最精華的內容。我們花時間找理財領域最優秀的書,反覆讀反覆消化,這樣我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對理財有個全面的認識,構建出一個完整理財的體系架構,理財意識,理財能力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有質的提高。

當然近些年理財行業風生水起,不乏一部分人有了些名利,為了求富,出野雞書賺快錢。這些書籍拼湊很多,基本都是抄來抄去,乾貨很少,沒有細讀的必要。更可怕的是書裡面帶著作者認知錯誤的「毒雞湯」,會讓我們被錯誤理念所誤導。

我在這裡為大家推薦幾本好書:

1、窮爸爸富爸爸系列 by羅伯特·清崎

《富爸爸窮爸爸》《富爸爸 財務自由》 《富爸爸 投資指南》 《富爸爸 富孩子,聰明孩子》 《富爸爸 年輕退休》 《富爸爸 大預言》 《富爸爸 商學院》 《富爸爸 辭職創業前的十堂課》 《富爸爸:成功的故事》 《富爸爸 提高你的財商》。

窮爸爸富爸爸這一套的系列書,可以作為一本理財啟蒙書來看,語言通俗易懂,能把理財寫的深入淺出其實是需要閱歷做支撐的。這套書從思維方式的轉變,財商的提升,再到構建自己的財務系統,最後講解了理財的目標財務自由,為我們完整講述了整個理財體系。書中有很多概念,僅僅拿資產負債這一條來說就能讓我們學習許久。叔建議如果有機會的話這套書都讀,推薦先讀富爸爸窮爸爸,其他的建議先讀商學院和財務自由之路,前面這三本書是比較經典的,對理解其他的書籍也有很大幫助。

2、小狗錢錢系列 by博多·舍費爾

《小狗錢錢1》、《小狗錢錢2》《財務自由之路》

小狗錢錢系列與窮爸爸富爸爸系列傳輸的理念基本相同,小狗錢錢1主要是講如何理財,如何讓錢生錢。錢錢2主要是從情感的方面更加深入的解釋理財怎樣讓自己的人生更美好,如何實現財務自由。這套書可以作為富爸爸系列的補充。

3、以巴菲特為代表的價值投資

這裡推薦一本書《價值投資》 by 勞倫斯A.坎寧安,這本書是對價值投資的系統解讀,精鍊格雷厄姆、巴菲特、彼得*林奇等價值投資者的投資理念。書並不厚,但是作者卻告訴了我們價值投資的本質,更為我們提供了應用價值投資的金融戰略來獲利的一系列知識和投資工具,因此可以作為價值投資的導航。

從巴菲特的價值投資中能獲得很多東西,叔覺得以下三點對自己影響最深、

(1)思考每個理財的本質規則

a.理解理財風險

b.正確評估風險發生的概率

c.當風險過高時,別貪,快走

(2)做(相對)容易的事情

學會篩選性價比較高的理財產品(低風險高收益),不要過多的迷戀高難度高風險的產品,理財是這樣創業也是這樣。

(3)理財投資有兩條決策線,首先是對人性的理解,其次是對產品的理解

我們需要深入的對理財產品進行了解,同時投資決策時我們需要不斷思考人性,反思自己。一方面是人性對價格的影響,一方面是自己的人性可能帶來的錯誤判斷。

二、向高手學習

一定要找找一位老司機帶你,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高人指路,別人幾十年的功力就會最快速的傳輸到你的體內。理財高手在理財領域積累了數十年失敗的教訓,他們成功的案例不計其數,通過與他們交流與學習,避開大多數理財的坑,複製幾點他們成功的決策和方法,就會讓我們受益頗多。高手最牛逼的地方在於長時間的積累使得他們能夠抓住理財的本質,將理論和實際融會貫通,實戰踐層面的成就往往比書籍更深更牛。他們見多識廣往往能針對你的情況,一針見血給出相關性的指點和提高,和他們透徹的聊幾個小時,往往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如果能找到理財高手手把手教3個月,那比自己學3年都管用。當然如果有這樣的資源更好,沒有的話現在付費學習也逐漸興起,必要時候可以花錢在「在行」、知乎、微信公號上請教大牛,花錢買知識,永遠是性價比最高,學習進步最快的方式。

三、實踐

當然讀書、向高手學習,其實還停留理論階段。紙上得來終覺淺,要知此事須躬行,實踐才能真正消化理論,也只有實踐才能讓你真正成為理財的高手。拿學習游泳來說,我們僅僅學習游泳知識而不下水實踐,沒有嗆過幾口水,沒有置身過深水區逼迫自己不停的嘗試,那麼肯定學不會。高中時的我們學習數理化,當老師在黑板上講解時我們總覺得消化了懂了,當手拿試卷時,總覺得無從下手,仍然拿不到分數,等答案發下來才恍然大悟。書本和實踐之間有很大的鴻溝,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真正升華。

當然任何事情都是循序漸進的過程,走都走不好當然學不了跑,理財也要由淺入深。前期選擇風險較低的理財產品,小額資金投入試水,當摸清規律後加大額度投入。當理財能力提高的時候,進一步理解風險,把控風險的同時追求較高收益。風險承受及把控力提升之後,就要進一步了解市場,擴大自己的產品池,到處尋找投資機會,不斷提高自己的收益率。

網叔這裡列了一些理財產品,可以按這個順序逐步了解學習。

當理財逐步深入時,我們必然會遇到很多的難題,這個時候帶著問題讀對應的好書,在知識平台上向高手提問、學習,嘗試著解決這個問題。之後又會遇見新的問題,再讀書,再請教高手,這樣循環往複,進步異常神速。

最後總結一下理財高手速成之路:學習理財領域最優秀的書、最優秀的人,不斷鑽研他們的思維模式,成功路徑,理財方法,優秀習慣,再對照高手一點一點實踐,反覆揣摩,最後加上自己的瘋狂努力,就會最短的時間內成為理財高手。

寫在最後

1、投資上有什麼疑惑,可以掃碼在我公號(智多星理財師)留言,我會盡我所能解答。

2、問問題的時候,不要「在嗎」?直接把你的問題完整寫出來就行。

3、如果問問題,自己先調研基礎信息。不要上來直接問:某某產品安全么?(該類問題一律不回復)。問平台的正確方式:把讓你不安的原因和材料先整理髮給叔。

叔的態度:投資靠自己,但能幫的盡量幫

網叔:智多星理財師合伙人, 金融資深人士 。獨立,理性。熱愛錢更在乎良善。閑來聊兩句常識,罵幾個混蛋,喝兩杯小酒。網叔不是文明人,衣冠禽獸請繞道。關注網叔,微信公眾號:智多星理財師(zdxlcs)。


很簡單,三條戒律

第一,能力圈。不熟不買,迴避一切知識上的風險。

第二,安全邊。不低不買,迴避一切價格上的風險。

第三,護城河。不特不買,迴避一切競爭上的風險。

股神巴菲特的理財精髓就是這三條戒律。

可以說,理財高手大多都不是冒進的,而是會選擇保守主義的投資方法。他們相信長期歷史檢驗過的、自己經驗結晶的東西,而對投機、冒進、烏托邦、虛幻之物等持警惕和懷疑的態度。

通常來講,理財高手大多不是進攻型而是防守型的,不是求暴利而是求不虧本,用圈、邊、河來最大限度規避各個層面的風險,然後隨著時間增長來積累財富。這是一種略顯保守的投資策略,但也是一個長期穩定賺錢的投資策略。

在做【智能保險師】APP 的創業小白,善於分析保險/理財產品。想了解保險、理 財知識,關注我的知乎:北斗星 - 知乎


理財第一步,堅持記賬!!!!


方法還是有的,可以按照這個步驟來規劃。

一、記錄資產:

通過做表或者用記錄的方式,來記錄自己的資產。完全掌握自己到底有多少資產?自己能支配的資產是多少?可以作為資本投資的是多少?

然後再分析下資產的分布區域,這樣才能在面臨損失風險時、發現規劃不合理時,及時進行調整到合理位置!

二、了解並調整自己的現金流

如果對現狀不滿,可以從現金流中去掉一些無關緊要的花費,去做投資的原始資本,並持續堅持下去,資產狀況就會好轉。

還要注意自己的現金是否能足夠應付突發事件,處理突發事件時盡量不要動用其他規劃的錢,如果做不到就要調整下現金流,並且要堅決的執行!

三、擁有自己的理財配置方案

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都不一樣,理財配置都是根據每個人的情況,經過綜合考慮的配置。

比如您能承受10%虧損,有100萬資金要去投資;就和能承受20%虧損,只有10萬資金去做投資所配置的方案是不同的。

同時還會根據年齡、收入狀況、家庭狀況等綜合考慮。一旦制定了適合您的方案,在沒有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要貫徹執行。

四、配置方案管理

剛才說到制定適合自己的配置方案,那麼配置完成後,也要看看配置的結果如何,是不是比以前好,也要根據收益情況和市場變化進行調整。

五、做好心理建設

心態是投資理財成功的關鍵。對投資有信心、時刻保持一顆冷靜的頭腦和謹慎的態度並充分預估風險,這些都是成熟投資者所必備的。

做好以上幾點,相信能幫助您避免進入誤區,並且踏上健康的理財之路。


多學習,高手都是靠後天的努力學習和實踐成就而來的,這裡我推薦幾本挺有意思的書和視頻。

1.《投資中最簡單的事》,講解選股票的方法,偏長遠價值型。

2.《解讀基金》:我的投資觀與實踐,基金理財。

3.視頻:力哥學理財,乾貨滿滿,極力推薦。

4.關注理財類公眾微信,比如說」思哲與創富「O(∩_∩)O


首先,要有錢。。。只有幾百塊這種的,存餘額寶吧,真的只是餘額而已。


理財真的很簡單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人生里有太多說不清又道不明、需要智慧又要動用想像力才能理解的東西,而錢並不在其中。

錢,與它相關的所有問題就是:流進、支出、時間、規模——就是這四個元素的排列組合而已。對於成年人來說,排列組合一點兒不難,只是麻煩而已。

今天,我們沒有三十年的時間存款,昂貴的房價、超高的育兒成本、亞健康的身體和杳渺的養老金,讓理財成為了一種生活必備技能。但我們要記住,理財的目的是「讓錢動起來」,實現錢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錢工作。

先確定你的投資消費態度

提前投資優於延後投資,延後消費優於提前消費。所以,這個組合的優先順序就是:

提前投資+延後消費&>提前投資+提前消費&>延後投資+延後消費&>延後投資+提前消費

在投資(流進)和消費(支出)之間的抉擇很容易,再加上時間和規模的組合,同樣不難。如果真有困難,那就是意願度和付出程度的問題。

再確定理財規劃方案

態度問題解決後,下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是:怎麼做?

如果你是通過理財師要規劃方案。理財師們經常會說「需要了解您的資產狀況和理財目標」,他們不僅想了解「你現在有多少錢」;還會考慮到「你未來會有多少錢?你會花多少錢?你會面臨怎樣的風險?你最擔心哪些問題?」等問題。

在這裡規劃君必須提示大家要明白一點——會負責任問那麼多問題的理財師絕對不是在窺探你的隱私,而是因為對你了解的更多、你的不確定的風險就越小。

把理財當做一門課

理財是門課,是一門從小到大沒有人會教你的課。當它的確是一個值得你學習研究,並且受益終身的課程。如果把理財當做一門課,你要弄清楚下面幾個問題:

你或家庭的真實支出和收入怎樣(財務狀況)?

你或家庭現在及未來的攢錢狀況?

你或家庭的資產負債情況?

你或家庭願意/能承受多大的風險?

你或家庭的收益目標和投資組合是什麼?

我們會一一解決這些問題——哦,不對,我們所做的是展示了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真正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只有你自己!

下一階段要做的事情是:投資!

大家身邊都有這樣的故事吧?周圍的朋友買房、投資的時候,自己覺得錢不夠或者沒那個意識,過了幾年忽然發現朋友發財了,於是後悔當初認為即使借錢也應該投資的。而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

但是,如果這個投資需要承擔50%的債務,它算激勵還是束縛?不是所有金錢上的投資都會獲得超額回報,你至少要在其他投資上有所「布局」。比如規劃君的一位大學老師朋友,天天感慨2003年沒有參與學校的團購期房,那房子當年3500元/平方米,比市價還低800元,現在已經漲過了2萬。我跟他說:「你大概忘了,雖然你晚了5年買房,但卻是同樣教齡的同事中最早升副教授的」。

這個故事什麼都不說明,只能解釋一個現象:早開始一定有收穫。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你對一件事越了解,就越能「接近」它的本質,因為很多事情並不像看起來的那樣。錢也是這樣。


實名反對"投資自己」的雞湯。

  曾經看過一個段子,大體上是講西方中產階級的命運就是勤奮工作,供養車子和房子,培養出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過符合身份的生活,最後終於可以在退休後靠住房逆按揭和養老年金周遊列國,在死亡時什麼也不剩,像條狗一樣不斷努力著跌撞著奔跑。

  整個故事最可怕的一點是,這完全是自願的。

  一、我練功發自真心

  這是我們時代的獨特特徵,當年李斯向秦始皇建議說,老百姓這種東西,不能讓他們有絲毫餘糧,始終處於溫飽邊緣,才會聽話。很難說暴秦之暴和這樣的國策是否有關係,但是我們可以輕易的發現,只要當政者改變,那麼小農經濟的自然狀態就會恢復到漢朝的文景之治的軌道上。但我們現在的情況則是,無論誰上台,是否有心,事情都不會有變化。

  但我們今天主要談的不是中產階級,而是底層。同樣是自願的邏輯,在經典美國夢的敘述中,我們只要努力就能獲得成功,而似乎社會也確實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但事實往往殘酷的很。

  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心理學教授邁克爾·克勞斯的《美國人為何還相信美國夢?》一文中,克勞斯指出:在統計數據顯示70%的人從未達到過中層的情況下,他們給3000多名調查者展示了一份圖表,上面將美國社會等分成5個社會收入等級,並隨意從最底層選一人,讓被調查者們預測他流動到其他經濟階層的可能性。他們將調查結果與皮尤研究中心統計的實際流動趨勢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參與者預測從最底層到前三層的可能性比實際高出15%。

  而發布在《實驗社會心理學雜誌》中的論文提示了類似的規律:當被問道「你預測有多少大學生來自底層20%的家庭時,」被調查者大部分都判斷失誤,他們預測的來自底層收入家庭的大學生人數要比《當前人口調查》的實際人數高出5倍。

一些中國的數據揭示了類似的規律。

  這個幻覺也許來自我們相信市場的自由,也更有可能來自身邊「真實」存在的例子。即便不考慮有意的宣傳,媒體的時代也和古代截然不同:前資本主義每個人的社交圈局限於居住地附近,他們看到最成功的人可能只是當地的鄉紳。但現在,越成功的人越擁有話語權,而他們的聲音也就越被放大,垂直的平台譬如知乎會出現「人均月薪10萬」的笑談正是出於這樣的趨勢,甚至我們的自媒體時代比起媒體時代更加強化了這一趨勢。

  極低的流動性壓抑人們努力的動力,而中度偏高的流動性卻刺激人們出人頭地的慾望而又不會導致市場的混亂。前者意味著革命的即將到來,而後者說明一個相對健康的社會。

  但我們的社會弔詭的呈現出呈現出了一個低流動性,但信仰高流動性的情況。這導致「一切都是自願」的。中產階級的自願讓他們變成了社會的基礎,一等模範公民,只在被消費文化攻擊得暈頭轉向的時候才去研究斷舍離,而對於你我這樣的底層,這樣的自願可能會徹底斷送未來的一切。

  二、結構性暴力

  當然,這同樣來自全球資本主義。

  全球資本主義不是一個人,也不是一個組織或者政府。斯洛維尼亞哲學家齊澤克管它叫結構性暴力。

  舉一個栗子,我們前面講到大多數人都認為努力就能成功,就象社會前1%有錢就要有精神生活的信念催生了仁波切市場一樣,渴望成功的信念就會形成市場,催生一大批成功學,其中就有職業規劃。

  職業規划到底是個什麼玩意?你怎麼可以想像未來的職業?職業在當下是劇烈的變化的,每天都會出現新職業,死去老職業,沒有什麼是鐵飯碗。當下的規劃只會給人虛假的安全感---安心被剝削。

  安心被剝削並不是一個事後諸葛亮式的結論,一切被拒絕的東西都是會被打壓的,比如專車,比如……

  它不被拒絕本身就是一種默許,甚至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奇怪的結論:自己是最好的投資。如果我們發現這個言論興起自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和培訓學校興起的雙重背景下就可以理解國家希望你多讀幾年書,晚一些進入市場,而培訓機構則希望賺你的錢。

  所以我們發現,個人不是主體,組織不是主體,甚至國家也不是,而是所有一切在市場的邏輯下形成了統一的結構--形成了結構性暴力。

  嚴謹的經濟學研究指出本科學歷會大幅度提高人的收入,但是這個趨勢在碩士及以上遞減。這在中國尤其嚴重,它是伴隨著擴招而來的,當你犧牲了積累財富和工作經驗的時間,只是變成了結構性暴力下的棋子之一。

  托馬斯皮克提在《21世紀的資本》中明確指出了收入的提高永遠慢低資本利得率,如果刨除興趣使然,只算成功學中的經濟標準,真正的職業規劃只能是盡一切可能獲取資本,而不是跟風做任何市場要求你做的事情。

  因為市場的唯一目的是要你的錢。

  企業文化也是這樣的邏輯,我曾經講過一個段子:一次早會的是腦殘創業公司,一次早會加一次早操的是我愛我家和鏈家,一次早會加一次早操加一次晚操的您快報警,這是傳銷組織。

  創業公司和你談情懷而不談錢你可以輕易發現這是在耍流氓,但是大公司的企業文化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它在不提供任何實際支持的情況下增加虛假的認同感,增加凝聚力,降低成本。

  三、主觀暴力與消極抵抗

  企業文化像不像一個微型的美國夢?很像,因為它就是。不過嘮叨了這麼多,我依舊提不出任何解決問題的辦法,只能說結構性暴力導致主觀暴力,貧富差距會導致社會動蕩,犯罪率上升,一個仁慈的慈善家可能在拯救了500個家庭的同時通過金融投機毀滅了五萬個家庭的幸福。

  這並不遙遠,國家挽救經濟衰退的大水漫灌政策只會導致熱錢湧向大城市,衰退--注水--大城市房價暴漲是同一件事情的三個表象。

  全球革命這樣的事情當然不可能發生,但有沒有激進的個人抵抗可以實現?後現代哲學家巴特勒在談及性別政治的抵抗時,使用了「卧室里的反抗」這個詞,意思是你完全可以非政治化的反抗這一切。

  首先你需要一個敏銳的頭腦,像聰明的中產階級意識到消費文化已經把他們拉入深淵一樣,意識到職業規劃和企業文化都是虛妄的幻象,但不止是如此,你應該自己在生活中多發現類似的事情,其實這不難,他們一切都按市場的邏輯去騙你,那麼你就一切都按照市場的邏輯去逆向演算就好。

  其次你當然需要保持學習,但未必需要佔用工作時間和你的金錢,除非你的職業需要那一張證。近年流行一個詞叫賽博社會主義,北歐反版權的海盜黨們最提倡這個,意思是在這個知識爆炸的世界,你可以得到你想到的任何知識,只要你想,保持你的學習和思考,這足以讓你跟上這個世界。

  最後你應當好好整理你的錢包。消費主義並非傷害不到你,只是你沒錢去消費罷了。如果你陷入了賺的多花的也多的循環,那麼我建議你把補償自己被結構性暴力傷害的千瘡百孔的方法從消費變成其他東西,不要聽信什麼「開源就好」,正如你看到這四個字的時候有種被洗地被合理化成功的送口氣感,你並不像你想的那樣認可這條邏輯。

  如果讓我指出最重要的部分,我也許會說車子和孩子,現在一線城市養車的成本已經達到2000-3000,更不要說開出4S店第一秒就開始掉價了,而孩子顯然更貴。如果排除少部分真心愛車愛娃的人,我個人相信市場上一切呼喚買車生孩的聲音都是因為前者能拉動消費,而後者可以為國家增加勞動力和擴大內需。

  你需要養成定存定投的習慣,但是注意風險是你需要考慮的第一要務,不然就進入了另一個你看上他的利息,他看上你的本金的陷阱了。只有你保持清醒的頭腦和不斷的學習並開始積蓄,並且利率高過CP1,你才能談得上反抗的第一步。

  PS:當然,正如我這條廣播所說,你還要擁護富人多多生孩子,富人多買車,天天換車。希望每個有錢人都買車都多生孩子,拉動經濟提供勞動力--然後花掉他們高收入中的大部分,讚美他們。


談到理財,曾經的我也是月光族一枚,甚至還會有負債。尤其是剛畢業的一兩年,窮的都不敢出門逛街!也因為那段拮据的日子,迫不得已學習理財,慢慢也就開始了自己的理財晉陞之路。

第一階段:買買買的「月光族」時期

剛開始工作一兩年的時候,我的工資很低。當時的我對理財沒有任何概念,認為這些錢只夠日常花銷,因此一直處於月光甚至負債的狀態。

那時發了工資的常態:先是拿著工資吃吃喝喝,然後去一些平價商場或者某寶買衣服,大多都是是幾十塊錢的。價格便宜、款式多樣、顏色鮮艷。但是裁剪大都比較粗糙,質量差。所以,穿幾次就會變色變形起球,質量沒有保障。基本上穿幾件也就丟幾件,花了很多冤枉錢。一分價錢一分貨,不要盲目追求數量,更要追求質量。

當時的我還特別喜歡買電子產品。平板電腦、手機和智能手環都想買比較好的,可惜自己工資低,所以經常選擇信用卡分期,信用卡花起來感覺是很爽的,但是一到還賬日,就會感覺亞歷山大。每月的工資基本都搭進去了。

這裡我想提醒大家:消費習慣對於我們的影響很大。我在沒畢業之前,就很喜歡大手大腳,工作以後這種習慣也被延續下來。於是我就渾渾噩噩的過了幾年,除了剩下一堆不實用東西,沒有任何存款,生活質量也沒有得到提高。

第二階段:開始接觸「隨手記」,學習理財

真正讓我改變的是第二個階段,我接觸到了隨手記理財,平台裡面有很多關於理財的文章和達人。我的消費觀從第一階段的「買買買」和「月光」開始有了改變。

在這之前,我像很多理財小白的想法是一樣的,理財是一個特別高大上的詞語,只適合那些有一定本金的有錢人。我們這類收入低的群體,除日常開銷了,還哪有錢可以用來理財呢?

促使我改變這個想法的原因是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是三公子寫的,題目叫《月存2300,1年後擁有10萬?她怎麼做到的?》,也是這篇文章讓我打開了理財的大門,改變了我的觀念。

我開始有意識的接觸理財知識,閱讀理財書籍,並且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生活中。

學習記賬:知道自己的具體花費,斷舍離,把一些不必要的東西從自己的生活中剔出來,減少不必要支出,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開源節流:年輕時,投資自己永遠是最划算的買賣。在工作中努力追求突破,收入的提高絕對是項高收益的投資。同時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看看能不能發展副業。

這個階段,該省的省,該花的花。努力培養自己自律的能力。

第三階段:收入提高,更理性的消費觀

通過第二個階段對自己的投資,收入可以小幅度提高。在這個階段,可以開始進行一些「冒險」,購買一部分固定的理財產品,保持自己的資金流動性就行。

挑選平台最重要的是搽亮眼,別貪心!

堅持並且持續的進行理財,理財是種複利投資,剛開始可能只是一點點小錢,但是十年,二十年過去,小錢終會變成汪洋大海。


建議你學習以下四方面的知識:

第一是會計,也就是財務知識。

第二是投資,錢生錢的科學。

第三是了解市場,它是供給與需求的科學。

第四是法律。它可以幫助你有效運營一個進入會計、投資和市場領域的企業並實現爆炸性地增長。

了解以上最快速的方式就是經常和你崇拜的理財高手接觸,通常不是那麼容易!所以另一個辦法就是看些這方面的書,從書上了解前輩的操作思路,入門推薦《富爸爸窮爸爸》系列。


1、不同意其他幾位的觀點,個人認為理財的前提是有財可理。在資產很少的情況下,可選擇的理財產品和渠道都太少,理財的需求也十分單一(穩健的增值,對於流動性及風險偏好沒有太多可選的餘地)。所謂的記賬、現金流管理等更多是節流,但相信我,要想完成原始積累,開源比節流更重要。個人非常不建議為了節流而忽略對自己全方位的投資,如教育、人際關係、愛好、消費狀況等。大面管好(例如強制儲蓄一定比例收入,嚴防卡刷爆這種情況等)就行了,剩下的部分不用太刻意。重點是掙錢而不是省錢。

2、在有財可理之前,你可能需要投資的是一份保險。對於大多數的年輕人來說,一份意外險和一份重疾險幾乎可以有效管理人身方面的主要風險,而且也花不了太多錢。此外剩下的錢我建議投資到你的興趣、人脈、知識、健康等各方面。它們是你未來的大量財富的主要來源。

3、有財可理後,首先最好具備一點財務常識,例如機會成本的概念、貨幣時間價值的概念。相信這幾年通過餘額寶等的市場培育,大家都知道了,不會再傻呵呵的把錢放活期。此外,還有分散投資的原則、風險收益匹配的概念,不要再相信世界上有高收益低風險的東西。

4、在這些準備好後,你需要明確的就是:了解自己的理財目標。這是制定理財計劃的關鍵。你處在什麼年齡段?收入情況及未來的增長趨勢如何?你是風險偏好型還是風險迴避型?你希望通過理財達到何種目的(別跟我說財富在穩健的情況下增值越多越好這種話,所有人都希望這樣,那請先定義怎樣算穩健,怎樣的增值是你滿意的)?你大概什麼時候需要一大筆錢(即本金的退出)等。

5、了解各類資產的風險收益特徵。例如:標債、非標債、對沖類資產、股票、pe等各自的風險收益特徵、流動性特徵等。你不需要對市場做判斷,但你需要了解這些資產漲起來會讓你取得什麼數量級的回報,跌起來會讓你取得什麼數量級的損失。這會有利於你制訂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案。

6、在這個基礎上,尋求專業財富管理機構的服務。成為一個有財可理的人士之後,正常情況下你的精力和時間不允許你將各種資產弄得那麼清楚。這時專業金融機構在市場判斷、資產類別篩選、風險管控上的建議會專業很多。將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別太在意服務費,你的目的是掙錢,不是省錢。在金融服務領域,絕對一分價一分貨。

7、最後,將目光放長遠。理財,或者更確切的說是資產配置,這是一個長期規劃。及時止損是有必要的,但不要犯追漲殺跌的錯誤。

好了,開始享受你的財富人生吧!


實戰


難道就不能好好上班么 非要去賭博。。。


推薦陸金所:理財小白如何理財? - Kaiser Li 的回答

本人就在用陸金所打理零花錢,最近股市不穩,賺點這個也好。

陸金所有大資本厚背景支撐的自然安全些,它爹是 中國平安

個人認為這種大格局大背景的公司,目標是上市融資,一般情況下不會卷錢跑路。

看新聞:陸金所完成12.16億美元融資 估值達185億美元

陸金所會不定期推出一些羊毛活動,我會在最上邊那個鏈接里更新。請隨時關注。


當月工資只有那麼點的時候,迫切提升自己的能力比神馬都強,那些投資理財都是浮雲,別整天想著琢磨那點理財事,該花的就不能省。


有錢!


一般人理財的核心目標是保值增值。保值增值懂嗎?翻譯成人話就是比通貨膨脹高點。所以指望理財本省一夜暴富的孩子們,你們已經離傾家蕩產不遠了,離上當受騙很接近了。


我覺得最好的開始是能理解經濟學裡的機會成本概念。先要理解你所擁有財產的可能投資渠道,其中比較穩妥的投資方式比如餘額寶的收益率可能是你保本的投資,如果某項投資預計年收益率還不到百分之五,那麼還不如去放在餘額寶里。其次,把月收入劃分成合理的幾部分,其中每月留一點用來改善生活的小細節(比如買幾個杯子或者餐具等等),會發現在理財的同時生活質量真的能在提升。


推薦閱讀:

普通人適合投P2P么?
就是現在!馬化騰正在悄悄發紅包

TAG:理財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