遑論自動駕駛,其實我們的性命一直都掌握在別人手裡

5月7日,約書亞·布朗(Joshua Brown)駕駛著他的特斯拉Model S行駛在佛羅里達西部的威利斯頓,當時車輛已開啟了自動駕駛模式,隨後,車輛與一輛卡車相撞,約書亞當場死亡。他經營著一家網路公司,也是特斯拉的忠實用戶。

就在事故發生前一個月,約書亞曾上傳過一段關於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成功躲避突然併線車輛的視頻。諷刺的是,馬斯克還曾在Twitter上轉過這個視頻。但這次,不幸卻降臨在他身上。

特斯拉隨後在官網表示,事故發生時,特斯拉正對卡車的側面,由於天空的強光導致駕駛者和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都未做出剎車反應,導致車輛直接穿過卡車底部,車頂及擋風玻璃被全部削掉。

目前Autopilot技術累計完成了約1.3億英里(約2.1億公里)的測試,5月的車禍是第一起自動駕駛致人死亡的事故。

北京時間7月1日凌晨,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就這起事故正式展開調查,調查的焦點將集中在這輛Model S的自動駕駛系統當時到底有沒有發揮作用。

特斯拉曾經對Autopilot給出過明確定義:這是一種輔助性技術,駕駛者必須隨時將他們的雙手放在方向盤上,並隨時準備好接手車輛的控制權。如果駕駛者雙手脫離方向盤,自動駕駛系統會通過圖像和語音進行提示,如果駕駛者沒有作出反饋,這輛將降低行駛速度,直到完全停止。

因此,事故的原因到底該歸咎於機器還是駕駛員,只有等待調查結果才能知曉了。而DT君今天想和大家討論的,卻是一個遠不止於自動駕駛本身的話題。

我們的性命其實每天都在別人手裡

人類文明的大多數時期,其實是處於一種自給自足的生存方式中的,在這樣的生活里,吃的是自己種的,穿的是自己織的,用的自己造的,只會偶爾進行一些簡單的交換,人們互相之間的「依賴程度」並不高。

而我們這個「高度文明」的當今,一切恰恰截然相反,科技的飛速發展導致了社會的分工不停地細化,每個人幾乎都只有精力專註於自己的專業,「隔行如隔山」這句話從未如此的正確過,而人們之間的互相依賴也達到了空前的高度,甚至可以這麼說:我們的性命每天都在別人的手裡。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幾乎在完全依靠「信任」來避免惶惶不可終日——我們相信我們的食物是無毒的,我們相信衣服的原料是無害的,我們相信公共汽車司機是認真負責的,我們還相信大樓是質量很好不會隨便塌的。

當然,我們偶爾也會「相信錯」,比如,大家相信嬰兒奶粉應該是沒有三聚氰胺的,大家相信下水道提煉出來的油是不會去用作炒菜的,大家也相信沒有飛行員是會帶著一飛機的乘客去自殺的。儘管如此,我們在大多情況下還是選擇去相信。

不可否認,大多事情是由「人」來完成的,那麼邏輯上來講,基於法律道德的「問責機制」在絕大多數情況是可以對人進行約束,從而可以儘可能避免這種讓大家「相信錯」的情況出現。

然而,「問責機制」很明顯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於是,就有人試圖求助於機器,因為雖然哪怕最「聰明」的機器依舊缺乏創造性,卻可以一絲不苟地完成人類交給他的具體任務。簡單來說,機器看起來比人「靠譜」。

就拿這次的事故來說,先不去管調查結果如何,特斯拉的Autopilot系統在這次事故中要承擔多大的責任,我們不妨先這樣想一下,如果這次事故的原因完全歸咎於機器,那麼Autopilot到底是讓駕駛變得更加安全?還是更加危險呢?

回答這個問題必須靠數據說話,根據特斯拉的統計,激活了Autopilot自動駕駛的累計行程約為1.3億英里,平均每一億英里死亡人數為0.77人;而在全世界範圍內,平均每一億英里死亡人數為1.67人。雖然自動駕駛數據的樣本容量還偏低,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問題。

所以,馬斯克提出的「自動駕駛技術可將人為交通事故率降低約50%」,看起來並不見得是一句大話。

如果我們暫時「放下」那麼幾分鐘人文關懷,停止去聯想所有數字背後關聯著的一條條鮮活的生命,那麼我們必須承認,儘管會犯錯,Autopilot功能也確實是非常靠譜的,再引申開一點說,至少統計數字告訴我們,相信機器確實比相信人來得強。

按照這個邏輯,Autopilot,甚至是將來的全自動駕駛技術,應是一項被大力推廣和發展的技術,那麼自動駕駛技術的爭議從何而來?

機器該不該被「問責」?

自動駕駛技術存在爭議,主要原因是動搖了上面提及的「問責機制」,而這本是維持這個高度分工的人類社會維持的基礎。「自動機器」的介入,讓「問責」都變複雜了。

舉例而言,自動駕駛造成車禍之後,責任到底是車主的?車的?抑或是汽車生產商的?這對於今後的汽車保險商來說一定是個頭疼的問題,而這些在汽車實現全自動駕駛之後會變得更加尖銳。

DT君去年年底的一篇文章,就著重討論了汽車的「殺人」編程。比如,當汽車不得不面臨「殺人」的選擇時(見下圖a),自動駕駛程序會決定「殺掉」少數的人(包括車內人員),以實現「損失最小化」。

在車禍不可避免時,自動駕駛將如何抉擇?

考慮一個這樣的困境:假設在不久的將來,你擁有了一台自動駕駛汽車。有一天,你正乘坐這輛車,突然發生某些事件導致車輛沖向10個正穿過馬路的行人。車輛無法及時剎車,但可以轉向旁邊的一堵牆避免撞向那10位行人。但是,撞向牆壁可能會讓身為車主和乘客的你丟掉性命。它該怎麼辦呢?

解決此問題的辦法之一是自動駕駛汽車應盡量將人員傷亡降到最低。按照這種思路,殺死一個人要比殺死 10 個人好。

但是,這種處理辦法可能會帶來其它後果。購買自動駕駛汽車的人會變得很少,因為這種汽車被編程為發生事故時犧牲車主,那麼,路上的安全事故仍然會照常發生,更多人有可能死去,因為普通車輛造成的事故要多得多。結果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還是回到最初的論題上來,我們生活在一個需要依靠每個人「靠譜」才能「活」下去的世界。就自動駕駛而言,儘管機器要比人造成的傷亡少,但仍然有相當數量的人似乎依舊願意相信「人力操作」。

其中的原因到底是我們對自己犯的錯更加容易「認命」,還是大多數人對機器這種「異類」沒有建立起足夠的信任?目前來看似乎兼而有之。

換而言之,在技術突飛猛進的大背景下,我們的感情、倫理、道德和法律已嚴重滯後才是所有衝突的終極原因。

於是,我們不由得要捫心自問一句:「自動駕駛,我們真的準備好了么?」

「DeepTech深科技」是由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創建的一個新科技內容品牌。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mit-tr


推薦閱讀:

豆瓣人氣最高的500本爛書!
讓機器聽懂世界,觸及人類夢想還有多遠?
霍金和比爾·蓋茨都錯了,人工智慧不可能取代人類
挖洞致富:全球9大頂級漏洞懸賞項目

TAG:特斯拉汽车TeslaMotors | 自动驾驶 | 科技 |